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奉系江山 >

第308部分

奉系江山-第308部分

小说: 奉系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接受教育,结果这时候大学却没有足够的老师,大量的学生被挡在大学门外,你说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解决?”

    这话里面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是也说出了一个问题。虽然基础教育重要,但是也要考虑学生的出路,没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大学,还是没有承载优秀的人才的。

    张廷兰苦笑一下:“看来这次我出兵海兰泡,这步棋真的走对了,不然我还没法向岷源先生交代了呢!”张廷兰笑着说道:“各位或许不知道,远东是沙皇流放罪犯的场所。而且在这些罪犯之中,还有一类人叫做政治犯。他们构成很复杂,其中就有大量的学者专家教授,甚至有些是一个领域的权威,这些人都被放逐到了远东,我们接管了海兰泡之后,一共找到了五六千名政治犯,其中高级知识分子就有上千人。”

    张廷兰介绍完毕之后,邝荣光的呼吸都急促起来,沙俄毕竟是一个老牌列强。他们的高端人才,比起中国来,要强的太多了,毕竟中国的新式教育普及还不到二十年,虽然也有不少海外留学生归国,但是邝荣光很清楚这些留学生的程度。

    中国的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程度差别也很大。其中最优秀的毫无疑问是留美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成了中国的技术权威,不过这类留学生数量稀少,中国留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日本。

    留日的学生就良莠不齐,日本人藏私非常严重,很多好东西都不交给中国学生。而且这些留学生到了日本之后,也经常花天酒地,参加各种游聚会,结果真正的本事没学到什么,回国之后,多数都孙文的追随者,搞破坏是专业。搞建设就两眼一抹黑了。

    不过就算是留美学生,那也毕竟只是学生,相比欧美的高级教授,还差着不少呢。如今张廷兰说有一大批俄国的教授学者,邝荣光哪能不欣喜若狂啊!

    “拙言,这些知识分子我们都要了,他们在俄国遭到迫害,到了东三省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保证提供他他们最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随意的发挥。”

    “邝先生,您先别着急,容我把话说完了!”张廷兰说道:“这些人都是政治犯,有些是诬陷的,有些也是有道理的,我们需要用他们的才华,同时也要提防着这些人反咬我们一口。坚决拥护多数党的那些人一个不能要,咱们不能把革命家请到家里头做客,其他的犹太人和民族主义分子可以使用,但是也必须严加看管,至于那些心志不坚的,爱慕奢华的,就要投其所好,彻底拉到咱们一边。”

    袁金铠点了点头:“拙言说得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况且咱们和俄国还是敌对关系,这些人必须要用,但是也必须防范起来,我们还要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可千万不能弄回去一个定时炸弹。”

    邝荣光也听明白了,头脑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之后,也点点头:“拙言,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注意的!”

    把一切都交代清楚之后,袁金铠和邝荣光等人满怀着喜悦,去接收这个俄国的人才,袁金铠等人仔细算了算,有了这六七百名俄国的高级人才,东三省的几个大学的教师基本能配齐了。

    而且还能利用一些俄国的专家牵头,搞一些科研工作,跟踪世界的技术发展脚步。这一点简直太关键了,目前为止,日本人虽然也号称列强,但是他们的技术多数是从欧美连蒙带骗弄来的,自己搞出来的并不多。

    就算在后世也是一样,日本人的原创能力并不强,他们更善于把西方的技术拿过来,然后自己包装,做成最精致的产品。

    如果奉军拥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寻找日本人的弱点,发展自己的反制手段,研制新型的武器,这个价值简直不言而喻,这也是邝荣光等人欣喜异常的原因。

    他们不光是把这些俄国人才带走了,还顺道把海兰泡几所大学的实验室也搬走了,全都弄回了东三省。

    除了这些抢人才的之外,范旭东和吴毓麟也赶了过来,范旭东负责的化工厂已经基本落成了,随着侯德榜等专业人才的到位,已经在探索生产的技术了,正好海兰泡有一个军用化工厂,主要是供应军队生产炸药使用,规模虽然不大,设备也不先进,但是里面有全套的生产流程和配方。

    有了这玩意之后,化工厂就能省去大量的摸索时间,直接进入生产阶段,因此范旭东才格外的兴奋。

    “张先生,化工厂要是没有您的鼎力相助,只怕再有几年都没法正式投产,可是现在有了这些资料,几个月之内,我们就能拿出产品,实在是太感谢了!”

    “范先生,客气话就不要说了,你们早一天拿出产品,奉军就能更加强大,要不然哪能在俄国的土地上立足啊!”

    “张先生,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只求您能多占几座城市,多搬一点好东西,我们的发展就能更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第四百一十三章集 中营() 
靠着从俄国人的手中夺取,奉军的工业能力进步速度绝对十分惊人,就连一贯温文尔雅的范旭东也变成了十足的好战分子,其实何止是他,整个东三省的工业界都被惊动了。

    原来的大沽造船所迁到了葫芦岛之后,正式更名为东三省造船厂,负责人吴毓麟已经开始着手生产船只了,可是机器匮乏一直是他最大的困扰,这次打下了海兰泡之后,他急匆匆的就赶了过来。

    海兰泡属于黑龙江干支流交汇的地方,河面和宽大,俄国人试图在这里建设一个修船所,机器已经安装了一小半,剩下的都堆在了河道旁边的仓库之中,吴毓麟一下子就看中了,急忙请示张廷兰,准备全都搬走。

    “吴厂长,搬回去一点问题没有,不过我要你立下一个军令状。”

    “总司令,您有吩咐就说吧,我们一定努力完成任务。”

    “很好!”张廷兰笑着点点头,然后说道:“海兰泡的情况你也熟悉,虽然我们控制了这里,俄国人一定会反扑,特别是江水解冻之后,这里就能通行船只了,我们急需一批浅水炮舰和内河运输船,你看看能不能生产出来?”

    吴毓麟一听张廷兰的话,他也低头寻思了一下,按说原本大沽厂的实力接下这个人物,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现在机器缺乏,工人也有些手生,想要快速恢复,有点困难。尤其是张廷兰要的还很急,必须在黑龙江解冻的时候就送过来,吴毓麟也不得不仔细权衡一下能力。

    “总司令,要造这两样的船只,少说要十几艘,而且速度还要很快,光靠着现有的能力肯定不行。我有一个提议,咱们可以向江南造船厂下订单,让他们协助生产。最好再从江南厂挖一点人才过来,这样咱们的生产就能更快。”

    吴毓麟的提议让张廷兰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在张廷兰的印象之中,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替美国生产过四艘万吨巨轮,虽然动力、材料、设计等等方面都来自美国,中国工人不过是打造了一个船体而已。但是这也很能说明问题。江南厂还是有点实力的,如果能把江南厂的造船能力整合过来。对于奉军来说,也是一个助力。

    “吴厂长,既然如此你就向江南厂下单子吧,最好搞一个联合生产,把他们的专业人才请到奉天,和咱们一起合作设计。”

    张廷兰又把提议细化了一步,吴毓麟在一旁听着暗笑:“总司令,把这些人弄到奉天之后,您是不是就不准备还给江南厂了?”

    “人才如水。来去自由,一切都要看人家愿不愿意,而且有了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一切都要看吴厂长的手段了!”

    “总司令放心吧,我一定想办法把这些人才请过来,然后再留下来!”

    说到这里。吴毓麟想了想又说道:“总司令,这些年以来,江南厂和大沽厂都差不多,惨淡经营,吃的都是清朝的老本,生产一些民用船只。小型军舰还可以,大船肯定搞不定,特别是动力系统,咱们根本就没有配套的大型工厂,生产不了蒸汽轮机,也生产不了大口径的火炮,没有这些东西。咱们就没法造大军舰,而且这些东西列强也不会轻易卖给咱们。”

    张廷兰也深知建造大型军舰的困难,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张廷兰闭目想了想,然后说道:“吴厂长,这些困难也不是没有办法克服,咱们已经开始仿制大口径的火炮,海军炮也会加紧研制,至于其他的,也不是没有机会,就拿远东来说,海参崴就拥有不错的造船能力,如果能够把海参崴的造船厂拿到手,咱们的造船厂绝对能成为全国第一。”

    其实俄国人最初大力投资的旅顺港,大建造船厂,希望把旅顺作为俄国最好的不冻港,远东的堡垒,可是很不幸,旅顺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俄国人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

    在这之后,俄国人不得不把投资重点放在了海参崴上面,扩建造船厂,维持远东舰队的力量,目前远东造船厂虽然经费困难,但是基础还在,设备还是非常不错的,全都是从英法进口的,比起日本人要强不少,毕竟人家都是白人,互相之间极为照顾。

    张廷兰在决定出兵远东的时候,就把目光盯在了这个工厂上,早就希望能够搞到手。吴毓麟听到了张廷兰的想法之后,更是把眼睛瞪圆了,激动的说道:“总司令,无论如何,您可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工厂弄到手啊,咱们的造船业就指着这个工厂了。”

    张廷兰点了点头:“我一定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拿到手,另外至于动力的问题眼前还有一个机会!”

    吴毓麟已经被张廷兰的手笔打动了,急忙侧耳倾听,看看这位总司令又有什么高招。

    “欧洲的大战快要结束了,德国人已经露出了败象,他们维持不了多久,德国战败之后,他们的军工必定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德国可是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军舰,还有最强大的潜艇,配套的工厂也是世界顶尖的,我已经安排了资金,只要德国一完蛋,咱们就马上抄底,不论花费多少代价,都会把我们急需的工业设备弄回来!”

    听到张廷兰的话,吴毓麟只觉得自己的血液开始沸腾起来,跟着这样一个深谋远虑的人物,造船厂的未来绝对是一片光明,如果真能按照预期,把远东船厂拿到手,再从德国拿到关键技术和设备。

    别说是水面舰艇,就连潜艇都能造船来,到那个时候,东三省造船厂的对手就不是国内的那几个老旧的厂子了,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小日本的造船厂,奉军要生产出能够对抗日本人的舰队来!

    “总司令,有了您的筹划,造船厂绝对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我现在就理解回去,着手生产,然后再去江南马尾等造船厂挖掘人才!”

    吴毓麟干劲十足,兴冲冲的离开,在海兰泡的工厂之中,还有一处比较大型的武器维修工厂,能够生产全套的俄制轻型装备,这个工厂张廷兰并没有搬回去,而是从吉林兵工厂调了一部分管理人员过来,让维修厂重新运作起来。

    张廷兰已经准备把海兰泡打造成在远东的支点了,要支持大军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军火生产能力,也很有必要。不过张廷兰并不相信这些俄国人,他们原本的俄国技师都弄到了吉林,让他们在东三省服务。海兰泡的工厂则全是奉军的技术人员负责,他们能让张廷兰更加安心。

    经过了小半个月的处置,海兰泡的所有工业力量,都被奉军一扫而光,各种专业人才也全都挖走了,剩下的只是一帮俄国民众而已,这帮人除了能贡献一点力气之外,已经没有别的作用了。

    张廷兰也毫不客气,早就把他们分批关进了集中营,那些海兰泡的华工也都经过了简单的训练,他们已经成为了普通的民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监督这些俄国人劳动。

    就在黑龙江边,足有两千多名俄国壮劳力正在拿着各种工具,拼命的挖掘冰冻的土地,冻土层相当坚硬,一锹下去,只能看到一个白印,根本就挖不动。

    可是这些看管俄国的民兵不会有任何的客气,只要看到谁在偷懒,顿时就是一鞭子,这些劳工出身的民兵,没有任何的客气。

    “别觉得老子对你们狠,这些全都是你们自找的,我们在远东的华工,哪个不是这么干活的,不只是打骂,还要戴着手铐脚镣,多少人都被活活的累死打死!所以啊,你们也别觉得冤屈,这就是报应!”

    负责看管的士兵猛地又抽了一鞭子,一个老迈的俄国人扑通倒在了地上,一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