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星辰之主 >

第334部分

星辰之主-第334部分

小说: 星辰之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离晨跑还有些时间,他也不再继续绞尽脑汁工作,开始整理收尾。

    几百幅草图良莠不齐,主体还是分析资本与官僚的媾和,并未涉及太多里世界的元素。可这也是他一晚上努力的结果。

    万塔院长传授给他统筹术的时候,就鼓励他用并行思维去处理信息,不管大脑是否会将其还原为时序阵列,相互交融的信息、迸发的灵感以及模糊处理的方式,从来都是生物脑的优势所在。

    更何况,武皇陛下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以他的法度规矩,即格式论为核心,充分利用所有资源,侦测了解外部环境,计算比对,成就“万人敌”的架构,才是正途。

    罗南现在已经有了些灵感轮廓,他不需要、暂时也做不到像金桐那样有着强绝的爆发和杀伤力,却可以通过魔符之类的特殊作用,把许多事情做在前面。

    所以,罗南也将这些草图视为全盘设计的一部分,是“万人敌”的前奏。他非常认真地对待,逐一分类编号,大致理出了逻辑之后,才将它们沉入了绘图软件第二层级。

    随着软件第二层打开,深沉而幽冷的光芒翻上来,充斥了仿纸软屏的整个屏幕,也吞没了工作区内的“浮空城”。

    罗南绘制的草图飘散下去,随即形影不见,只有与外接神经元相通的意识,才能把握到它们的存在。

    自从罗南绘制出那几幅莫名其妙的通灵图之后,绘图软件的第二层,已经是他格式论造诣的直接形象展现。

    偏偏在不知不觉间,这里已经发生很奇妙的变化。

    承载了一组不明文字的弹窗显现,罗南习惯性地将其清除后,虚空星辰的界面彻底呈现出来,在其中心,是一尊“虚脑”——就是那个外接神经元界面中最新显示的app图标及其ui界面。

    两人相较,几无差异。

    本来么,这根本就是两个软件“串门互通”的结果。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罗南估计就是虚脑app显现之时,其ui界面莫名就渗入了外接神经元自携的绘图软件的第二层级,并将以前的格式塔、升级之后的自我格式核心星域图,统统取而代之。

    但反过来讲,也能说得通。

    最初罗南看到的“虚脑”,其内部不过是寥落几颗亮点,其中以虚线相连,就像是罗南的生命星空中,随便摘取的一幅生命草图。

    可现在,虚脑区域内部,星光璀璨,繁密无穷,仿佛明亮的银心,浮游在空茫宇宙幕景之下,再说星球可有些屈材了,可谓是星系范儿十足。

    如此星团图景,罗南也是很熟悉的,这就是他前段时间认知升级之后,由格式塔形态转化而成的“核心星域”,代表的是他的“自我格式”。

    只不过细看过去,原本密集攒簇的星光,此时倒是有了些布局上的微调,显得疏落了些,上下左右有些了空隙,蜿蜒之间,好像还有些法度可循。

    至于是什么法度,又或只是一时的错觉,暂时还弄不清楚。

    这也是两种星图交错影响的结果吧。

    不管怎么说,两个app之间互相影响、串通,已经是既定的事实。现在打开虚脑app,以及打开绘图软件第二层,其界面也好,内核也罢,看上去都是完全一致的。

    而且,罗南洒入其中的几百幅草图,包括他多年绘制累积的千幅图画,都还存在,只不过藏匿较深罢了。

    两个app共享了ui界面,互通了资料数据,内核也似是并为一处——罗南不知道,这究竟代表了怎样的意义。

    是原本就是如此,机缘一动自动呈现呢?还是有某种特殊的智能逻辑,进行了一场神奇的整合呢?

    这是什么道理?根据的是什么?

    罗南思来想去,也只能从外接神经元本身入手,围绕这个神奇的小东西,做一番推测。

    第一,外接神经元出现变化,显出虚脑app,是在他接受了万塔院长的统筹术之后。这究竟是大脑的有序变化导致了新功能的激发,还是统筹术本身的功用,需要进一步验证。

    第二,外接神经元也好、统筹术也好,和他目前的修行体系都保持着一定的契合度,这是个好的现象,而且值得进一步挖掘。

    第三,外界神经元本身,似乎还与外界的资源保持着某些联系,那两个不能读取的“卫星”让罗南非常在意。

    但最后,罗南又淹没在了从一开始就困扰他的迷局里:这个来历神秘的小东西,似机芯又比他所知机芯功能强大百倍。如此贵重珍奇之物,他那位亲生父亲大人,究竟是怎么到手的?又为什么要以那么一种隐秘曲折的方式送回到他手中?

    正想着,后续的变化简直就是最初探索的翻版,又一个半透明弹窗面板跳出来。看不懂的文字,看不懂的选项,要他做出选择。

第三百零九章 天体图

    上次就没选……罗南下意识想关掉这个面板,可意念甫动,又停顿下来。

    武皇陛下说,他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去做一篇大文章。如果连自身的底细都摸不透,还谈什么利用?

    况且,他真的非常需要力量,每增加一点,都是好的。

    一念触动,弹窗消失,罗南的意识点中了透明弹窗上默认选择的那一项。没给他任何后悔或缓冲的机会,他脑际微微眩沉,脑宫中的外接神经元,已放射出灿烂电光,并向四面八方扩散。

    呦,动静是不是闹大了?

    罗南下意识绷紧了心弦,不过还好,在电光扩散出脑宫的瞬间,从有形转入无形。其所因循的路径,也是从极域的精神层面扩张开去,散入了他的封闭体系,并没有继续外扩的意思。

    根据其波动变化,罗南大概能够体会到,这应该是一种扫描——至于扫描什么,一时半会儿他还真没搞清楚。琢磨了半天不得要领,又暂时没有明显的动静,罗南干脆由它去,就算是系统扫描杀毒也要消耗时间,遑论如此。

    他重新把精力放回到那处“互串”的ui界面上。此时战舰也好,外骨骼也罢,都是不可读取状态,罗南看得心累,自然而然就把注意力投注到中央位置的“虚脑”上。

    至少那边星光密织,比较起来好看多了。

    罗南将意识探入,此前在发现两边“串门儿”的时候,他还实验过,从中也可以进入乌沉锁链交织的“我心如狱”根本意象。

    他现在懒得再走一遍,只是挂念着那份似有若无的规律——有还是没有,该怎么体现呢?

    不想还好,在这片星域中,脑子就有些转不过来,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星辰,变无常则,未始有极,以至于头晕目眩,脑子都有些糊涂了。果然太深入了不好,岂不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当下将意识抽离出来,以一个较远的第三方视角观察。要说他也不是瞎看,而是略有一点儿线头:

    就是绘图软件内部那上千幅草图,它们的储存位置,并非随意摆放,而是储藏在星域中的特定区域,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罗南就觉得,如果这团攒簇星辰内部,真的有什么规律的话,或许是划分了一些功能区……和脑部功能区对照一下,如何呢?

    他将交互界面投射到工作区,拿起电子笔,试图大致勾勒一番。才下笔,感觉就比较微妙:

    好像在玩一个幼稚的描图游戏。

    记得虚脑内部最初的图形,就是有连线来着,如同生命草图,有个一气贯穿的轮廓。他略加回忆,几笔点划,便将那个图形复现出来,放在工作区一角。

    原图形确实极其简单,若强自形容,大概类肖人形,像是个三岁蒙童画出的火柴人,甩动四肢跳舞。

    目前为止,没什么参照意义,毕竟核心星域的轮廓,无论如何与火柴人没什么干系。

    人们总会在一些反反复复的单调工作中,莫名其妙沉迷下去。罗南大概就是这样跳进了坑里,不知不觉,就比照着点点星辰,抹划了半个多小时,直至把自己搞到头晕眼花。

    真邪性!

    罗南用力眨眼睛,还用笔尖挠头,一时好生纠结。要在以“万”计数的星辰中,挖掘出一个规律,是不是他想得太多?可那份莫名其妙的兴奋感和沉迷感……

    总不是他太闲了吧?

    也在这时候,星空界面微微亮起,罗南再次眨眼,有变化!

    虚脑app的ui界面,从常规意义上考虑,大约是指两部分的映射:一个是外骨骼,一个是外空间飞舰。它们都如卫星般,环绕虚脑飞行,却也都处在一个“不可读取”状态。

    可如今,原本只是一颗主星、两颗卫星环绕运行的单调界面上,莫名出现了新的元素。

    罗南挥了挥手,把之前点划的线条扫净,也就更清楚地看到,就在“外骨骼卫星”的外侧,出现了一块扭曲的轮廓,乍看去就像一团灰暗薄雾。

    这是没有扫描完成……不,看薄雾中的核心结构,仿佛某种抽象符号一样的东西,可是面熟得紧!

    十多根线条盘结扭曲,看似无意义,其实增一笔、减一笔都很困难。看得久了,仿佛连这个世界都要扭曲掉。

    这是魔符!

    确切地讲,是人面蛛核心特质的映射。

    罗南当初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扭曲的结构,据此给自家的人面蛛命名,这也就是“魔符”的由来。

    扫描了一圈儿,把我的‘信众’挂上来是什么意思?

    更奇怪的是,这团象征魔符的薄雾符号,并没有直接绕着虚脑旋转,而是挂在了那个很酷,但体积比例不太符合现实的外骨骼外面,就像是卫星的卫星。

    罗南正觉得奇怪,很快在魔符外沿,又出现了一个图像,比魔符映射的雾气要小上一圈儿,隐约如山势投影,危壁巉岩,犬牙交错,颇为阴森。这玩意儿就更好分辨了:

    血魂寺。

    星空界面倒是越发地丰富了起来:紧接着又是两个图像,出现在血魂寺的外围,这回更清晰了,而且也都非常熟悉。

    一个长臂烂嘴的凶猿,是袁二;另一个状如常人,阴影外覆,是摩伦。都是由血魂寺制造的傀儡。

    唔,又多出一个,与袁二、摩伦并列。这回是一团精光缭乱的电芒,又似在磁力的牵引下扭曲变化,并无常形。有前面的元素为先导,罗南很快就确认,这团电芒,应该就是金桐那颗灵光种子的映射。

    这下子,三个傀儡都齐活了。而且都比血魂寺的图像小一圈儿,就像是小卫星那样,围绕着血魂寺转动。

    更上一层,血魂寺围绕魔符转动;

    魔符又围绕着外骨骼转动;

    最终,外骨骼再围绕虚脑运行。

    如此,就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古怪“天体系统”。

    罗南于是就知道,这应该是以父子层次关系为根据的异形树状图。别的不说,倒是把魔符那边的体系,都给展现了出来。

    只不过,这是什么标准啊?

    扫描信众?外接神经元扫描的无形波动,似乎也切过了猫眼那几位,却没有丝毫反馈回来。而且,为什么会作为“外骨骼”的子层挂载上去?难道还要他装备不成?

    新出现的三层五个图像,悲剧的仍是不可读取状态,但又有不同。

    魔符完全是和飞舰、外骨骼一样的暗灰色,不见任何动静。但在它的子层,血魂寺已经隐约着了些色彩;至于更下一层的袁二、摩伦,包括金桐的灵光种子,甚至闪烁着熹微的光芒。

    他意识点触,果然,是开始解析的状态,有一些特殊的反馈。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变得越来越明显。

    罗南像是变成了听诊医生,意识一次次从这几层图像上面掠过,感受那细微却又持续不断的变化。

    不知不觉,十分钟过去了,呈现在罗南眼前的图像,已经展现出了更清晰的新情况。罗南也终于读懂了一些信息,那是相对直观的量度感受,还原为他可以理解的数据比例。

    十分钟时间,这几个新元素的解析进度,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差异。

    金桐的灵光种子,解析进度大约是1。2%,

    摩伦的解析进度,则是0。7%,

    至于袁二,其进度值刚到0。1%。

    要说这种速度,如果一直持续还能接受,就怕像观想图形那样,憋了两个月的9。9%……

    可问题是,三者之间的进度差异,有点儿说不过去:速度最快的金桐的灵光种子,其次是是摩伦,再然后才是袁二。

    还有,再往上一层去看,不知不觉间,血魂寺的解析进度也来到了0。4%,位于摩伦之后,袁二之前。

    这个有点儿乱……需要理一理。

    罗南动笔,将四个元素解析进度重新排列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