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214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214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陈树藩下令部属将抢劫的陆建章私产归还,可这世上,哪有肯把肉吐出来的狼?无奈之下,陈树藩只好深入到基层,耐心细致地做战士们的工作,好歹将陆建章的私产找到一小部分,赶紧塞给陆建章,并派了自己的亲兵卫队,把陆建章送走。

    实事求是地讲,陈树藩驱逐陆建章,对袁世凯影响不大,对陆建章影响不小,此事最终导致了北洋刑堂主持陆建章被江湖除名。但说到陈树藩,他最多又是一个唐天喜,所以袁世凯闻知此事,遂大叫曰:唐天喜反了!唐天喜反了!人们以为袁世凯神智错乱了,却不知他只是在公正地评价陈树藩。

    也正如唐天喜一样,失去了强势北洋的庇护,陈树藩立即成为了党人图谋的重点目标。次年老同盟会文胆于右任率党人大举入陕,径夺陈树藩之位,陈树藩硬着头皮支撑了一段时间,终于发现自己委实不适应这残酷的政治游戏,遂逃奔天津,转道沪杭,正式退隐江湖,殁于1949年。

    14死于日本人之手

    这一天,武昌当地的报纸,报道了一桩异事,说是东乡招贤镇,有人亲眼见到一条龙,疲软跌坠于湖中,粗如巨臂,长达数丈,乌鳞紫甲,怒目强爪。第二天杳无所见,唯湖水呈深黑色。

    袁世凯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已经无法下床。三儿媳妇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了汤,给老公公端了过去。这割肉熬汤,也是中国比较悠久的历史传统,但袁世凯分明是有所察觉,把那碗汤推开,连声道:不喝,不喝。

    然后他坐起来,叹息道:我不为这帝位可惜,我为这天下的人心可惜。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袁世凯遂召替他打理产业的人来,拿起案头上一份家产清单,说:我的家产,全都在这里了。

    袁世凯的存款、股票,总计约两百万,如果他稍动一点儿贪污的心思,绝不至于就只这点儿钱。况且袁世凯的子女计有三十余人,把这两百万分配下去,最多不出十年,就有哪个倒霉孩子要挨饿了。

    6月5日,徐世昌抵京,来见袁世凯最后一面。

    当日袁世凯病情恶化,抢救苏醒后,他把大总统印交给徐世昌,说:总统应该是黎元洪的了,我就算好了,也准备回彰德啦。

    次日午前十点四十五分左右,袁世凯死去。

    他死后,秘书张一麐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袁世凯自拟的挽联: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王忠和先生说:袁世凯死前曾呓语道,死后要变成厉鬼,为祟日本。

    袁世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不是死于蔡锷的护国军,不是死于孙文的中华革命党,不是死于身边人的背叛,甚至也不是死于帝制。

    他是死于日本人之手。

    早在少年时代远征朝鲜时,袁世凯就和日本人结了仇。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了日本人誓欲拔除的眼中钉。远的不说,单说民国建立以来,先是有日本三井财团撺掇孙文掀起二次革命,后有日本人支持蔡锷的护国军,再有日本兵冲出青岛,假中华革命党之名轰炸济南城,在这一系列事件中,袁世凯所对抗的,唯有日本人试图在中国建立霸权的愿望。

    他阻住了日本人的路,并为此付出了身败名裂的代价。

    袁世凯,他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华盛顿的不二人选,但日本人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一个享有规范公开的社会规则,并因而强大的中国,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

    袁世凯一直致力于维护一个有效规范的社会法则,并在北洋内部做到了。在他死后第八年,北洋齐燮元与卢永祥争逐沪上,双方各自挖战壕据守。每日拂晓,照例由一方先来一排炮,然后对方还击,你来我往,炮战一直持续到十时左右,然后偃旗息鼓,两边各自打水,洗涮,烧饭,晒衣,就餐,歌舞。等到了天黑,再重复上午的节奏,炮战持续到夜里八九点,然后双方吹熄灯号,睡觉。

    这是此后中国人所陌生的战争态势,然而在春秋前却是中国的战争常态,史称观兵,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的战争模式。这种战争中没有仇恨的渲染,没有暴力的凶残,更没有把无辜百姓卷入其中的邪恶阴毒。这种战争不以杀戮无辜的生命为目标,而只是政治解决的一个极端态势。

    但日本人不能容忍这种观念被中国人接受。

    一旦接受这种人文观念,人与人之间不是充满仇恨,不是血腥残杀,而是求同存异,接纳对方,每个人都尊重对手的政治立场与生命价值,并尊重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将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重视过程更甚于结果,重视手段更甚至目的。人们将排斥不择手段的做法,因为这是一种有失尊严的做法。

    尊严,什么叫尊严?尊严是一种不可失其原则的规范,是对手段的价值性选择。不择手段就意味着失去尊严。

    袁世凯不知道这些理论,他只知道必须要这么做。

    而日本人却决不允许他这样,说过了,一个重视自我人格与尊严的中国,不是日本人所期望的。

    袁世凯之罪,罪不在帝制。

    早在1748年,孟德斯鸠所撰的论法的精神,就提到世界上的政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君主政体的教育法应是荣誉,共和政体的教育法应是品德,专制政体的教育法是恐怖。

第193章 乱局再起(5)() 
很明显的是,君宪思想并没有原罪,君宪之路更无可厚非。袁世凯唯一的错误,就是他给了日本人一个借口,可以公开支持别人来搞他。诚如子贡所说: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袁世凯有错,他错就错在不该得罪日本人,从此天下之恶归焉。

    如果说,我们一定要给袁世凯一个评价的话,这就是了。

    15千万别得罪女人

    袁世凯死时,有名姨太太吞金相殉。有种说法称殉情而死的姨太太是闵氏,称闵氏当时就死亡了。但袁世凯并没有一个姓闵的姨太太,倒是袁克文的母亲金氏真的吞金殉夫,被家人发现救下,但金氏食道受到了损伤,几个月后去世。

    此外还有说吞金殉夫的是四姨太吴氏。但关于吴氏,又有种说法,说她早在多年前,就因为吃了西医开的怪药方死掉了。

    袁氏一门,除了元配于氏之外,计有九名姨太太。正妻于氏,早在袁世凯经略朝鲜时,虽然家里非常富足,却不停地向袁世凯索要钱物,逼急了袁世凯大骂她无知贪财。这件事伤透了于氏的心,很长一段时间与丈夫分居,独守洹上村。太子袁克定就是回洹上村看望母亲时,从马背上摔下来,导致了腿部残疾。又因为去德国治这条腿,被德皇威廉忽悠帝制,最终坑惨了袁世凯。

    如此说来,袁世凯的悲惨命运,实际上是正妻于氏的正义报复。看看这个过程,因为袁世凯对爱情不忠,不守家规,在外边乱来,于是就有于氏试图从经济上对他进行控制,不断索要钱财。于是袁世凯大怒,夫妻产生隔阂,进而分居,于氏居洹上村。所以有袁克定探母,骑马将腿摔成伤残,故去德国治病,结果被德皇威廉忽悠正所谓一饮一啄,自有前定,又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个定数的逻辑链条就是如此精密,断非人的思维所能控制。

    总而言之,千万别得罪女人,否则你铁定比袁世凯的下场更惨。

    袁世凯的大姨太就是传奇人物沈氏,她在妓院时与袁世凯风云际会,慧眼相识,惺惺相惜,从此携手漫长人生路。二姨太则是朝鲜国王送给袁世凯的李氏,她是一个性格软弱的女人。袁世凯死后,她居住在天津,被门房借收电费为由,骗了许多钱财,她可能是真不知道,也可能是生性不爱跟人计较。

    三姨太就是吞金殉夫的金氏,也是袁克文的生母。这是个美绝人寰的女子,长发垂至脚踝,肌肤白腻如玉,因为太美,曾被大姨太沈氏绑在桌子腿上暴打。四姨太也就是传说中吞金殉夫的吴氏,又有一说是季氏。五姨太杨氏,却不是盏省油的灯,她恃仗自己得宠,为自己生的老六袁克恒争夺太子之位,大战袁克定,险些没烦死袁世凯。

    六姨太叶氏,本是南京钓鱼巷的红妓,最早是袁克文的女友,结果阴差阳错,嫁给了袁世凯,1958年死于贺兰县京星乡。七姨太姓邵,山东人,原是大姨太沈氏的婢女,因为刻苦读书,终于改变命运,晋升为七姨太。有爆料说她与花园工人谈话,被袁世凯发现,逼令她服毒自杀,但资料不足,无法确证。

    八姨太郭氏,同样富于传奇,八姨太的母亲原是富家小妾,遭遇抛弃,遂带着女儿到妓院谋生,八姨太长大后,就女承母业,也成了天津妓院的红牌。但郭氏不热爱本职工作,就想自杀,被人救下。于是郭氏声言,谁出万元,她就嫁给谁,此事被袁克文知道,回家告诉大姨太沈氏,大姨太立即派人拿了钱,赶到妓院将郭氏接到袁家,从此八姨太对袁世凯一家非常感激,行事温顺恭敬,是诸多姨太太中风格最和善的。

    九姨太刘氏,原是五姨太杨氏的丫鬟,晋升为九姨太后,对袁世凯很有感情。袁世凯死后她也是自杀殉夫者之一,只是因为有身孕,被大家劝下。此后她吃斋念佛,独老空屋。

    袁世凯之死,直接改变了这些女人的命运。但反响最激烈的,却是首都的人民群众。

    话说袁世凯死讯传出,京津顿时陷入混乱。文武官员成群结队逃跑,不太明白领导们跑什么,但当时的马路上,满载着行李家具的人力车,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前门车站人山人海,拥挤不堪,黑市上的票价连翻了数十个跟头,却仍是一票难求。有两百多人买了票却上不去火车,只好临时加挂车厢。还有就是各级领导纷纷将自己的金银细软运往东交民巷使馆区,担心万一发生兵变,到时候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洋人的使馆区。

    当时,大栅栏的丹桂、吉祥戏院正在演戏,突然间停止演出,观众如潮水般涌出,现场秩序大乱。大多数商店立即盘点关门,少数仍然营业的,则物价飞涨。总之是人心惶惶,一片末日来临的悲凉景象。

    混乱蔓延进了袁世凯的家,当时袁克定、袁克文双双哭得昏死过去,于是人们坚信这两个儿子已经服毒殉父。

    袁克定应该是被家人用力摇晃醒的,睁开眼看到一张张惊恐的脸,家人告诉他,已经有确切消息传来,段祺瑞正带兵前来,要围困总统府,杀尽袁氏满门,让袁克定快点儿想法子,救袁氏全家。

    16风潮未尽

    于是袁克定疾奔段祺瑞家,质问段祺瑞为何要杀尽袁家满门。段祺瑞却更是莫名其妙,再三解释自己绝无此意,肯定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胡乱造谣。为了稳定袁氏之心,段祺瑞让妻子张氏,带着儿女们去袁世凯家守灵,并住在袁家,以示绝无此意。

    然后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并张镇芳四人,打开金匮石屋,找到了袁世凯所写的继承总统名单,名单上写的是:黎元洪、段祺瑞及徐世昌三人名字。这个金匮石屋还是袁克定的主意,并要求袁世凯在名单上写上他,袁世凯答应了,却偷偷瞒着袁克定,把名字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名单上写着三个人,但推举谁来当总统好呢?

    徐世昌率先表态,说:我看就黎元洪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段祺瑞说:很好。

    两人表态之后,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次日,北洋武人大闹国务院,反对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段祺瑞劝说也不管用,正闹得激烈时,黎元洪的老乡,陆军次长蒋作宾就偷偷打电话告诉黎元洪,说:外边的情形很不好。

    怎么个不好呢?黎元洪心里打鼓,就让秘书张国淦给段祺瑞打个电话,试探一下。那边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刚刚就职的副官,也不晓得张国淦是何许人也,就凶横地来了一句:总理没工夫听电话,啪嗒挂了。

    这情形更让黎元洪紧张,想了再想,他吩咐张国淦:你去国务院一趟,告诉段祺瑞,我不当总统。

    张国淦去了,到地方就见段祺瑞被北洋军官们团团围着,段祺瑞已经说了大半天,脸色都泛着病态的红。张国淦插进来一说这事儿,段祺瑞当时就板起了脸,说:你告诉姓黎的,我段某的话是算数的,我的话不会改变。即使有天大的事,我姓段的一力承担,他只干他的总统好了。

    张国淦还要再问,段祺瑞却已经火了,重重地捶击桌子,吼了声:他要管就让他来管。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下子张国淦就更弄不清段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