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6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6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告诉朝鲜人:想让我帮你们解决钱的问题,容易,可是你们得听话才行——徜有正宗要需,不妨商请中国设法。

    这时候闵妃和国王李熙再也没有精神头折腾了,袁世凯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被人追着屁股要债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于是朝廷传令:袁世凯外交手段麻辣,升任驻韩公使

    跟闵妃姐姐在一起,升官就是快。

    修理闵妃,总比替二十六、七岁的老姑娘找个婆家要容易得多。

    应该说,袁世凯是非常喜欢这个工作的,每次他把闵妃修理过一番,都会官升几级,这工作谁不喜欢干?

    袁大头是高兴了,可是日本人却受不了了。

    在火箭干部袁世凯嗖嗖嗖的升官这些年里,日本人想尽了千方百计,想再挤进王宫里去,可是被袁世凯挡在这里,憋得日本人疯了一样在狭小的列岛上蹦来跳去。

    于是图穷匕现,日本人考虑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18)万夫当关,一夫莫开

    到了1894年,袁世凯已经幸福的在朝鲜呆了整整十二年。

    这也是日本人痛不欲生的十二年。

    世凯不除,日难未已啊!

    日本人咬牙切齿,要彻底解决掉袁世凯这个麻烦。

    时逢东学党于全罗道大闹事,派出弹压的韩兵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武器都被夺走,袁世凯急电朝廷,请求派兵支援,遂有直隶总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清兵3000人,乘招商局的汽船于牙山登陆。

    日本人也趁机凑热闹,派了800名士兵跑来起哄。

    等这800日军登了陆,袁世凯才发现不对头,800日兵人数是不多,但问题是人家这是先头部队,另有五个师团的大队人马还在后面呢。而且还包括了马步炮工各个兵种,一进入汉城,一万多名日本兵就热火朝天的挖起工事来。

    袁世凯大急,急电朝廷,请求增兵。

    朝廷回电:已经和日本人说好了,中国不增兵,天朝大国,岂能反悔?

    袁世凯急得跳脚,就联合各国驻朝鲜公使,大家一起去日本兵营,面见五大师团首脑大鸟圭介,以道义相责,迫其退兵。

    然而,武力控制朝鲜是日本人制定的国家战争策略,大鸟圭介正在全力推行,又岂是口舌之争能够解决得了的?

    然而日本气势甚为凶悍,各国官员一时亦无可奈何。

    知道与日本人兵戎相见势不可免,袁世凯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叶志超的3000清兵入汉城,将王宫团团保护起来,这样日本兵哪怕来得再多,也是没咒可念的。

    于是袁世凯立即打电报给朝廷,朝廷回答:老叶这人脾气不太好,谁也不敢惹他,要不你自己跟他好好谈谈?

    袁世凯没得法子,只好致电叶志超,商量如何渡过难关。

    叶志超回电:别理我,烦着呢。

    大势已去。

    袁世凯仰天长叹。

    日本人的工事修好了,九个高高的炮台上,九尊巨炮居高临下的俯对着袁世凯的使署。

    袁世凯无可奈何,只有致电朝廷:

    津约日已先违,我应自行,若以牙军与日军续来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乞速裁度袁世凯的意思是说:俺要回家

    这封电报让朝廷大哗,群情激愤,物议汹汹,这个袁世凯怎么这么胆小?于是朝廷拍来电报:要坚贞,勿退怯。

    袁世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挺下去,可是使署员工都被大炮吓坏了,趁夜纷纷翻墙而逃,剩袁世凯老哥一个人,连饭都没得吃,于是他只好再次致电朝廷:

    凯等在汉,日围月余,视华仇甚。赖有二三员勉力办公,今均逃去,凯病如此,惟有一死,然死何益于国?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

    朝廷烦透了这个袁世凯,吓唬谁呀,还日人视华仇甚,有这么对日本友人说话的吗?更何况袁世凯一回国,岂不是让外人说中日不和?让友邦惊诧吗?

    回电不准。

    于是袁世凯不再拍电报,但是朝廷却收到了海关下岗员工唐绍仪的电报:

    现在汉城两署办公,只余两员,今闻南北进兵,均已逃去,无法挽留。仪一人译电办公,已难料理。而袁道病又须照拂,势急情迫,乞速示遵。

    ——原来袁世凯是真的病了,诺大个汉城,就剩下他和唐绍仪这俩难兄难弟了。到了这一步,朝廷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发来电报:

    本日奉旨,袁世凯著准调回。钦此。希将经手各事,交唐绍仪代办,即回津。

    朝廷是开了恩,允许袁世凯回去了,可是此时袁世凯的使署门外,是挤得密麻麻的日兵、日本浪人、武士及东学党的刺客,袁世凯又有什么办法平安的走出门去呢?

    (19)老干部发挥余热

    究竟袁世凯这厮是如何从铁桶一般的汉城中逃走的,这件事让日本人伤透了脑筋。

    后来日本人才发现,早在五大师团的日本兵赶赴朝鲜修理袁世凯之前,汉城中就有一顶华丽的轿子,每天来来往往,等到日军到了汉城,这顶轿子仍然在城门里进进出出,日本兵看得久了,也就习惯了。

    原来这顶轿子却是狡滑的袁世凯为自己预先伏下的退路,他和唐绍仪化妆逃出了使署,就一头钻进了这顶日本兵熟到了不能再熟的轿子里,由唐绍仪手提两支驳壳枪一路护送,英国公使朱尔典早已为袁世凯备下了英舰,当袁世凯回到天津的时候,日本兵们还瞎子一样的在汉城里到处追杀他呢。

    弄清楚了事情的究竟如何,日本人一面惊于袁世凯的老谋深算,一边把火气全都撒到了倒霉的下岗职工唐绍仪身上。

    日兵冲入中国使馆,要活捉唐绍仪,唐绍仪展开两条飞毛腿,于汉城的街道上狂奔如飞,一万名日本兵竟然逮他不着,被唐绍仪逃入了英国使馆,不久朱尔典也将唐绍仪送回了中国。

    来了一万多名日本兵,却一个中国员工也没逮到,日本人这下子火大了。

    四十多名日本浪人冲入了王宫,他们杀掉了王宫的守卫,殴打了国王李熙,闵妃吓得躲进了密室,却仍然被日本浪人将她搜了出来。

    浪人残忍的杀害了闵妃,死后她的尸体还遭受到亵渎。

    然后日本浪人毁尸灭迹,于王宫后面的松林中烧掉了闵妃的尸体。

    正如袁世凯所说,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清帝国遭了难,朝鲜也落不得个好。

    牙山的清兵领队叶志超脾气不太好,但脚程却是了得,当日兵大举进攻的时候,他逃得比兔子还要快,3000名清兵每人各举一块颜色不黄不白的裹脚布,哭喊连天的各自逃命。日军奇之,逮到清兵俘虏,问他们为何把裹脚布举得那么高,难道不嫌味道臭吗?

    清兵答曰:这是咱们宣布投降的白旗

    甲午海上战役,大清帝国的水师悉数被摧毁,从此帝国彻底失去了控海权。

    日军终于冲出了列岛,他们大踏步的前进,兵分三路,由平壤直捣盖平,由旅顺陷牛庄营口,此时辽东全部,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翌年,日军攻陷威海卫。

    光绪皇帝命丁汝昌火速出击,“断贼归路”。然而没有归路的不是贼,而是大清帝国自己。

    丁汝昌力不能支,仰药自尽。

    就在大清帝国落幕的惨淡时份之中,中国的第一个总统出人意料的跳了出来。

    在台湾!

    唐景崧!

    这个闻所未闻的总统是千真万确的,只因为叶志超耍脾气,不肯驱兵进驻汉城,导致了朝鲜的失落,由此而造成了大清帝国的全面崩盘,马关议和,被迫又割让了台湾和彭湖列岛。

    台湾人民不肯承认这个屈辱条约,呼吁朝廷不要将他们抛弃,台湾巡抚唐景崧上书,言称“台湾属倭,万众不服”,“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唐景崧这番慨烈之言,绝非大话。早年他本是吏部一个小小的文官,只因为法国佬侵入越南,于是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要求赴越招慕黑旗军义士刘永福,刘永福为其胆智而倾倒,从此追随于唐景崧之后,效命于国。

    但是唐景崧的忠勇之心,为朝廷断然拒绝。

    朝廷说:台湾算了卵子——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徜若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

    台湾士绅大怒,遂推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士绅丘逢甲为副总统,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大将军,从此不认朝廷这个卵子,就和日本人拼了起来。

    十二日后,台湾沦陷。

    大总统唐景崧乘船而走,黯然逃归。

    这就算下野了。

    可大清帝国虽大,也没地方搁这么一个下野的大总统啊。

    无奈之下,唐景崧隐居桂林,埋头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组建了“桂林春社”,并创编了桂剧,以退休老干部的身份,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发挥了一点余热。

第6章 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1)() 
(1)公使夫人重操旧业

    大清帝国被小日本揍得血肉横飞,看呆了列强诸国,更吓坏了兀自在海外的中国公使们。

    正在俄国彼德堡参观访问的中国驻俄罗斯、德国、奥地利及荷兰四国公使洪钧听了这情形,躺在床上急急喊叫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要立即回国。

    这位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后来被民间册封为“九天护国娘娘”,论其知名度远在她丈夫洪均之上。即使在当时的国际上,四国公使夫人也远比四国公使更受到列国的欢迎。

    国人深信,如此年轻貌美的四国公使夫人,自然成为了国际外交场所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在洋场上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逐者,如德国驻俄罗斯上尉瓦德西,必然会被她的万种风情迷得神魂颠倒

    从此四国公使夫人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对我们后人的影响而论,传统的作用更大于历史本身。

    历史是被我们遗忘的事实。

    而传统,则是我们记忆深刻但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注定了在民众心目中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价值。

    其时战火猝起,国难当头,四国公使洪均唯恐死在蛮夷之地,就带着傅彩云匆匆回国。他回来的正是时候,洪均的脚刚刚踏上故国的土地,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就突发急病,“发痧”而死。

    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只好扶着洪钧老头的灵柩回家,可是她越走越害怕,越走两条腿就越是酸软。

    说到底她只是个小妾,活蹦乱跳的老爷带了她出去,回来时却成了一具尸体,这让她如何给大奶奶交待?

    再者说了,那个家根本就没她的位置,她回去凑什么热闹?

    思前想后,傅彩云终于拿定了主意。

    扶老头的灵柩到了苏州,傅彩云就失踪了。

    四国公使夫人逃走了。

    没过多久,上海十里洋场的彦丰里书寓,来了一个新头牌,花名赵梦兰(一说是曹梦兰),她的招牌黑底金字,朱红缎子,下系彩球,旁边是四国公使洪钧洪老头的大幅照片,广告上说:四国公使夫人怜及众生苦难,慈航普渡,黄金锁骨,一亲香泽,生意开张之日优惠八折,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2)美女赛二爷的二次创业

    四国公使夫人下海,重操旧业。

    这条爆炸性新闻霎时间席卷大上海,彦丰里书寓门前,男人们排起了十里长的队伍

    洪钧老头的广告效应强烈,白花花的银子水一样的流进了赵梦兰的书寓。

    男人有了钱会变坏,就会去找帮他花钱的坏女人。

    女人有了钱想学好,就会去找帮她花钱的好男人。

    这个帮助赵梦兰花钱的好男人,是中国大财枭盛宣怀的跟班,生得风姿玉立,眉目如画,论及美貌丝毫不亚于成功人士赵梦兰女士,赵梦兰女士对他疼爱非常,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是小帅哥年轻贪吃,不知养生之道,旦夕以伐,忽一日爬到赵梦兰女士的身上,却再也没能下来。

    脱阳而死。

    这意外的事件把赵梦兰女士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她的刑事责任,赵女士一不作,二不休,卷起铺盖卷走人,逃到了天津避祸。

    赵梦兰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户部尚书立山亲自赶去慰问,对她说:赵女士,你不要有心理包袱,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人固有一死,可是那家伙却是舒服死的,他也该知足了

    为了表示对赵梦兰女士的关心与爱护,立山当即掏出两千两银子,让赵梦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