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 >

第44部分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第44部分

小说: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要塞留在自己的前面,自己在要塞后面进行决战,这是一个既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原则。 我们认为,在要塞后面进行会战同在要塞前面进行会战相比,尽管失败时战术上的结果相同,前一场合所丧失的土地也要多一些。 不过这个差别与其说是根据事实材料所得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想象出来的。 我们自己也可以想到,在要塞前面进行战斗,可以选择良好的阵地,而在要塞后面进行

    

 349

    846战争论(中)

    的会战,在大多数情形下(即敌人围攻要塞,要塞有被攻破的危险的情况下)却必定会变成进攻会战。 可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进行决战时,敌人的兵力已经削弱了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假如他遇到几个要塞,甚至会削弱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细小的差别同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利益比较起来,实在不算什么?

    所以,我们认为,在决战不可避免(不管是敌人寻求决。。 。 。 。 。战,还是我们自己的统帅追求决战)

    ,或者我们没有信心战胜敌人,或者从地形条件来看不急需在前面较远的地方进行会战等情况下,邻近的、抵抗力强大的要塞必然会直接促使我们从一开始便撤到要塞后面,在那儿借助要塞进行决战。 这时,一旦我们在距离要塞很近的地方占领阵地,以致进攻者不将我们赶走就不能围困或封锁这一要塞,那么,进攻者就会被迫来攻击我们的阵地。 所以,我们认为,在一个重要的要塞后面较近的地方选择一个良好的阵地,是在危险的处境下可能采取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防御办法。当然,如果要塞距离国境很远,那就是另外问题了。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上述措施便会让出很大一部分战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做这样的牺牲。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措施便接近于向本国腹地撤退了。另一个条件是要塞应有的抵抗能力。 大家知道,有些地点,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即使构筑了工事,也是不能和敌军直接接触的,因为它们经不住大批军队的猛烈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起码是我们的阵地必须在这些地点后面很近的地方,以便守备部队能够获得支援。

    

 350

    战争论(中)946

    六、最后,往本国腹地退却,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是一种合理的措施:(1)双方在物质和精神力量方面的对比让我们无法在国境上或国境附近进行有效抵抗;(2)主要问题在争取时间;(3)国土的情况有利于往腹地退却。 这一点我们在第二十五章已经谈过。到这里为止,我们讨论了这一方或那一方寻求决战,因此决战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的战区防御。 但是,我们必须提醒一下,战争中的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有人想把我们在理论上所确定的原则和所作的说明运用到实际战争中去,那么他还一定要注意第三十章。 而且应该想到,统帅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进行决战和不决战这两种倾向之间,依据实际情况,有时则比较接近这一倾向,有时比较接近那一倾向。。。 。 。                        。 。 。 。

    

 351

    056战争论(中)

    第二十九章 战区防御(续)

    ——逐次抵抗——

    我们在第三篇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中已指出,在战略上应该同时使用现存的一切力量,顺次抵抗同事物的性质是矛盾的。对于一切活动的战斗力量来说,这一点就不用作进一步地说明了。但是,如果把战区和战区内的要塞、地形障碍,甚至战区的面积也都当作是战斗力量,即把它们看作是固定的战斗力量,那么,这种战斗力量只能逐渐加以利用,或者,我们能够一开始就退得很远,把其中可以发挥作用的那些部分完全放在我们的前面。 假如这样做,战区就能发挥它在削弱敌人军队方面的一切作用。敌人便不得不封锁我们的要塞,只能派遣守备部队和设立防哨保障他占领的地区,不得不进行长途行军,还有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所有必需品等等。 不管进攻者是在决战前还是在决战后前进,全部这些活动对他都有。。 。 。 。 。 。 。 。 。影响,只是在前一种情况下影响更大一些而已。由此可见,假如防御者一开始就推迟决战,他就可以让全部固定的战斗力量同时发生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防御者推迟决战严格地说并不会让进攻者胜利的影响扩大,这是非常明显的。关于胜利的影响,我

    

 352

    战争论(中)156

    们将在研究进攻时再作进一步的考察,在这儿只是指出,胜利的影响可以延续到进攻者的优势(双方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对比的结果)消失时为止。 这种优势总是要消失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占领战区要耗费兵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战斗中必然会有伤亡。 无论这些战斗是在开始阶段发生的还是在结束阶段发生的,也不论这些战斗是在战区的前部进行的还是在战区的后部进行的,力量遭到的削弱是不会有很大不同的。比方说,我们认为,1812年拿破仑在维尔那对俄军的胜利,同在博罗迪诺取得的成功比较起来,其影响的大小是没有差别的(假定这两次胜利的大小是相同的话)。

    纵使是在莫斯科取得的胜利,其影响范围也不会更大,因为莫斯科在一切场合都是胜利影响的终点。 当然,进攻者因为其他原因而在边境旁边进行的决定性会战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胜利成果,胜利的影响范围由此可能较大,这也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的。综上所述,胜利影响范围的问题并无法影响防御者延迟决战。。。 。 。 。我们在《抵抗的方式》一章里谈到的那种推迟决战,可以看成是最大限度的推迟决战,我们称它为往本国腹地的退。。 。 。 。 。 。却,它是一种特别的抵抗方式,利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意图是。。 。 。 。让进攻者自己消耗力量,而不是用会战这把剑消灭他。但是,只有这种意图占主导地位时,推迟决战才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抵抗方式。 很明显,假如不是这种意图占主导地位,人们就可以把推迟决战设想有许多阶段,并且让这些阶段同所有防御手段联系起来。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把战区在削弱敌军方面所起的作用看成是一种特别的抵抗方式,而只看作是固定的战斗力量根据各种情况和条件的需要同其他手段的混

    

 353

    256战争论(中)

    合使用。假如防御者认为决战时不需要利用这些固定的战斗力量,或者认为利用它们时将在其他方面带来很大的牺牲,那么他便可以把这些力量留待以后使用。 在这种场合,这些力量对防御者来说好像是在其他场合不可能得到的新的增援力量,借助这种力量,防御者活动的战斗力量便可以在一次决战后再进行第二次决战,也许还能进行第三次决战,等于说,可以逐次地使用力量。。。 。假如防御者在边境附近进行的会战失败了,但不是完全溃败,那么人们很容易想到,他还有能力在最近的要塞后面进行第二次会战。 假如他遇到的敌人并不怎么决断,那么他只要利用大的地形障碍便足以阻止敌人的前进。从这可以看出,战略在利用战区时,也像利用其他手段一样,要合理地使用力量。 使用的力量越少越好,但是必须。。 。 。 。 。 。使用足够的力量。 当然,在这儿也同作生意一样,主要问题不在于单纯的精打细算,而在于其他地方。为了避免产生很大的误解,我们必须指出,这里探讨的,不是人们在会战失败后可能采取或企图采取何种抵抗措施的问题,而是防御者能从第二次抵抗中期望得到多少成果,可。。以在自己的计划中对它作多么高的估价的问题。 在这儿,防御者必须注意的几乎只有一点,那便是他的敌人,即敌人的特点和敌人所处的情况。 一个软弱无能、缺乏自信、荣誉心不强或者受到种种条件束缚的敌人一旦获胜,便会满足于一般的利益,当防御者决然向他挑起新的决战时,便会畏缩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防御者可以利用战区的各种抵抗手段进

    

 354

    战争论(中)356

    行新的决战(尽管这种决战本身很弱)

    ,在这里一定会不断发生扭转局势的新的希望。不过,谁都会感觉到,我们在这儿已经接触到不求决战的战局了,这种战局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逐渐使用力量的领域,我们将在下一章仔细论述它。

    

 355

    456战争论(中)

    第三十章 战区防御(续)

    ——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能不能产生和怎样才会产生作战双方都不是进攻者的战争,即双方都只有消极意图的战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最后一篇中详细研究。 在这儿我们没有必要研究这种矛盾现象,因为对每个战区来说,我们只有从它和整体的关系中,才可以找到解释这种矛盾的各种理由。然而,不但在不求决战的战役中没有必然的决战焦点,而且在战史上我们还可以看见许多这样的战局,在这些战局中并不是没有进攻者,即并不是没有积极意图,只是积极意图很弱,致使进攻者不是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并不一定进行决战,而只满足于当时情况有可能提供的利益。。。在这种战局中,进攻者或者是不追求任何确定不移的目标,而只想获得时间给他提供的利益,或者尽管有一个目标,但只在有利的情形下才去追求它。这样的进攻者离开了向目标前进的严格必然性,差不多象一个流浪汉那样在战局中游荡,左顾右盼地企图偶然地拣到廉价的果实。 这样的进攻和防御没有多大差别,因为防御的统帅也可以摘取这样的果实。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打算在《进攻》篇中对这种战局作进一步的哲学的考察,在这里只提

    

 356

    战争论(中)556

    出一个结论:在这种战局中,不论是进攻者还是防御者都不求决战,因此决战不再像拱门上的拱心石一样是一切弧线的终点,不再是所有战略行动全归向的终点。只要我们读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战史,我们便能知道,这种战局不是一般地占多数,而是多到这样的地步,以致其他类型的战局倒好象是例外。 即使将来这种情况会有变化,没有问题,这种战局依然是很多的。 因此,我们在研究战区防御时必须考虑这种战局。 我们在这儿就想指出这种战局的最显著的特点。 现实中的战争多半处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中间,有时接近这种,有时接近那种,所以我们只有考察这种种特点产生的阻力所引起的战争的绝对形态的变化,才能。。 。 。够看到这些特点的实际作用。我们在本篇第三章里已说过,等待是防御优于进攻的最大优点之一。 在实际生活里原本很少能作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便更难作到了。由于人的认识不完善,因为人们害怕不利的结局,由于影响行动发展的偶然事情很多,常常有许多按当时情况说应该发生的行动其实并没有发生。 在战争中同在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很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所以,战争中的贻误(假如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也必然要多得多。 这正是防御者可以坐得其利地获得果实的好地方。 我们将占领地区在作战上特别的重要意义同这一经验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占有者得利”这条原则,这条法则在和平时期的斗争中即诉讼中也被看作是神圣的原则,正是这个原则替代了决战(在以打垮敌人为目的的所有。。          。 。 。 。 。战争中决战是整个行动的焦点)。这个原则起非常大的作用,

    

 357

    656战争论(中)

    自然,不是说它能引起行动,而是说它能给不行动,给为不行动服务的所有行动提供依据和理由。 只要不能寻求和不能期待决战,便没有理由舍弃任何一点国土,因为只有在决战中为了换取某种利益,才可以放弃某些国土。 所以,防御者总是想要保住即掩护住所有的国土,或者尽可能多地保住就是掩护住国土,而进攻者则力求占领在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所能占领到的一切,也就是尽可能多地占领对方的国土,在这儿我们只谈前者。防御者没有派军队掩护的地方,都可以被进攻者占领,这样,等待的利益便转为进攻者所有。 所以,防御者总是力图。。 。直接掩护一切地方,并等待敌人来进攻掩护部队。在深一步探讨防御的特点之前,我们必须把《进攻》篇中进攻者在不求决战时通常追求的目的先提出来说说。 这些目的是:(1)在不实行决战的情况下,占领对方大片的国土。(2)在上述同样的条件下,夺取大仓库。(3)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