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28部分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28部分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场总体战,加拿大所作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发展加拿大海军的尝试连
连受挫。在战争爆发之初,加拿大只拥有一轻一重两艘巡洋舰。一旦欧洲战
火燃及大西洋彼岸,加拿大本身几乎毫无抵抗能力。加拿大政府既没有发展
海军的详细计划,也没有向皇家海军捐献舰只的打算。

然而,加拿大人临战时期的精神状态弥补了物质准备上的不足。爱国热
忱注入志愿工作,使加拿大步兵第一师的动员一蹴而就。10月 
3日,这支部
队从加斯佩港出发,在战争爆发后仅两个月时间就到达了英国。1915年 
2月,
加拿大第一师开赴法国前线,两个月后参加了抵御德国向依普尔突出地带发
动的进攻。在这次战役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毒气。当位于左翼的法国非洲
部队溃败以后,加拿大军队勇猛地堵住了缺口,并在通往海峡港口的要道上
顽强地阻击着德国军队的进攻。1915年 
9月,加拿大第二师抵达法国,整个
加拿大军队组成独立的加拿大军团。这年冬天加拿大第三师的到来,使加拿
大军团的力量又得以加强。1916年春,英国人朱利安·宾爵士被任命为加拿
大军团司令。1916年 
8月,加拿大第四师又开赴欧洲战场。

根据 
1917年 
1月 
18日博登在议会中报告的加拿大人力调动情况,有
392647人编入加拿大远征军。此外,国内还有 
9052名经过武装的机动民兵
和 
2470名长设部队。再加上在加拿大海军服役的 
3310人,总兵力达到 
407479
人。另有 
1600人在英国海军服役;1200人服务于帝国机械运输系统;3000
人在英国从事军火工作。为战争而调动的总人力达到 
413279人。 
(8)

1916年春天,德国把主要兵力集中于西线,向协约国部队发起猛攻。战
争双方会战于法国战场。加拿大军团在圣埃卢瓦和蒙特索雷尔等几次战役中
表现不俗,使之作为协约国的突击部队而声誉鹊起。劳合·乔治在其《战争
回忆录》中写道:“加拿大人 
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发挥的作用是如此突出,
因而以风暴部队卓而不群;在其后的数次大战中他们也发挥了先锋作用。每


当德国人发现加拿大军团进入战线,他们就作出最坏的打算。”当德国人发现加拿大军团进入战线,他们就作出最坏的打算。”

旷日持久的战争进入 
1918年,这时,加拿大军团已由加拿大人阿瑟·柯
里爵士接替宾担任司令,成为一支名符其实的加拿大军队。在肃清法国境内
德国占领军的长达百日的连续作战中,这支部队屡建功勋。在 
8月 
8日亚缅
战役中,加拿大军队以澳大利亚军队为左翼,法国军队为右翼,形成一次尖
刀突破,从而造成了“德军黑暗的一天”,也标志着战争进入尾声。

除了在陆军中以独立的加拿大军团参加战争外,还有许多加拿大人在英
国皇家海军中服役。战争结束时,几乎四分之一的皇家飞行员是加拿大人。
英国在加拿大设立的飞行学校为皇家空军培养了许多杰出飞行员。与陆军的
显赫功绩相比,加拿大空军人员的战绩也许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决非不值
一提。W·A·毕晓普和雷蒙德·科利绍两位上校在皇家海军的王牌飞行员中
分别名列第三位和第五位。

加拿大军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突出表现,为博登政府争得加拿大在
国际政治中的平等地位创造了条件。然而,荣誉的背后却是加拿大人民为这
场意义不甚明了的战争作出的重大牺牲。战争期间在国外服役的 
40万军人,
伤亡了三分之二,其中有 
60661人死于非命。 
(10)战争开支对于只有 
800万人
口的加拿大也是一个不小的财政负担。从 
1914年到 
1920年,加拿大税收增
加了 
11。21亿加元,而单是战争开支就达 
16。7亿加元,位列联邦正常开支和
非正常开支之首。铁路开支加上战争借款,使联邦债务由 
1913年的 
5。2亿元
增加到 
1921年的 
35。2亿元。如果将省和市的债务包括在内的话,上述两个
年份的债务变化就是从 
12。98亿元增加到 
48。82亿元,人均负担则是从 
170
元增加到 
556元。 
(11)

不仅如此,战争打破了加拿大人民正常的社会生活,激化了民族矛盾,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联邦体制和民主政治。无论是加拿大人民,还是加
拿大政府都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战时措施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征兵制。


三、兵役法案与联合政府

三、兵役法案与联合政府
年 
6月,登记入伍的人数仅为 
4月份的一半,而到 
12月又
降为 
6月份的一半。1916年准备增加的 
25万名兵员,前 
6个月完成 
12万人,
而后 
6个月只完成 
4万人。与此同时,加拿大军团的力量却在不断削弱。1916
年 
4月在圣埃卢瓦之战中损失 
2759人,6月在圣科托利森林战役中损失 
8490
人。(12)

1917年初的形势对协约国来说仍很严峻。俄国的溃败,法军中的兵变,
德国潜水艇对英国的封锁,使站在协约国一边的人们为之沮丧。4月 
6日美
国对德、奥宣战给处于困境的协约国军队带来希望,但其武装力量的动员尚
需假以时日。战争正未有穷期。

在视察了加拿大军营后,博登深感增兵问题必须迅速解决。虽然他曾阻
止了休提出的扩充加拿大军团的建议,但却认为,加拿大的荣誉要求保持军
团的力量。

1917年春,博登从伦敦返回加拿大。5月 
18日,博登宣布男子将被有选
择地征召参加在国外的服役。对于人口稀少、联邦历史较短、社会问题比较
复杂的加拿大来说,征兵制无疑会触发一些隐存的症结,从而使之成为各种
矛盾汇聚的焦点。

实行征兵制的最大阻力还是来自法裔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人对征兵制
的反对态度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一,法裔加拿大人长期形成对外界事物
漠不关心的生活习惯。既往的历史说明,除非其生存环境和生活准则受到严
重威胁,乐天安命的法裔加拿大人很少为那些关于国家命运和世界前途的堂
皇词句所动。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加拿大人同仇敌忾的激情中,
法裔加拿大人对参战的支持也是有所保留的,那就是以志愿兵役为原则。此
外,法裔加拿大人一般结婚较早,并多从事农业生产,不象一些在工厂工作
的英裔单身男子那样没有后顾之忧。其二,战争期间出现的一些种族问题打
击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参战热情。马尼托巴和安大略两省对法语教学的限制激
怒了全国的法裔加拿大人。曾一度是参战鼓吹者的亨利·布拉萨早就对这场
是非难辨的欧洲纷争失去兴趣,针对马、安两省的语言歧视问题,他愤怒地
指出,法裔加拿大人的真正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加拿大英语化主义者,
安大略的阴谋家或爱尔兰牧师”。(13)其三,战争初期,加拿大军事当局没有
建立几支象样的法语营队,也忽略了法裔加拿大军官的升迁,此外还错误地
任命了一个讲英语的新教牧师在蒙特利尔地区作招募新兵的指导工作。凡此
种种,大大损害了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感情,给他们本来就不怎么强烈的战
争热情又泼一瓢冷水。其四,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对于这场战争性
质的理解以及加拿大在其中的作用存在着根本分歧。事实上,尽管加拿大以
积极的姿态参加了这场战争,但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加拿大人民都没有清楚
地意识到这只是一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许多英裔加拿
大人盲目地服膺于英国当局的宣传,认为这是一次“争取人类和平与幸福的
道义斗争”,加拿大应该站在母国“正义”的立场上充当主力军。博登政府
则把它看作一次为加拿大争取国际地位的好机会。而法裔加拿大人既没有强
烈的国家观念,也没有与母国的密切联系,它们对魁北克的忠诚远甚于对加
拿大自治领。他们关心的是保卫自己的文化传统,使之不受外界的破坏与干


扰,对所谓世界和平集体安全无动于衷。因此,他们也不理解加拿大要在世
界事务中充当主角的努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向其提供了足够
的反战思想。

扰,对所谓世界和平集体安全无动于衷。因此,他们也不理解加拿大要在世
界事务中充当主角的努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向其提供了足够
的反战思想。
(14)诚如布拉萨所说,实行征兵制的消息一传出,法裔加
拿大反应尤为强烈。1917年 
5月,魁北克省大小集会不断。5月 
21日,数千
人聚集在魁北克市政厅,抗议博登政府的背信弃义。博登政府遇到了上台以
来最严峻的考验。

在野的自由党领袖洛里埃,深知征兵制问题关系重大,没有马上附和博
登的倡议,表示要与其自由党同事们商量以后再作决定。作为老牌政治家,
洛里埃首先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他既不想触怒反对征兵制的
自由党人,又不想脱离支持征兵制的自由党人。因此,他总是避免正面表态,
试图把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博登自己去解决。

博登也意识到,要解决一些关系重大的战争问题,尤其是兵员问题,仅
靠保守党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建立一个由保守党、自由党及其他
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政府,才能推动国家机器在非常时期有效
地运转。

1917年 
5月 
25日,博登邀请洛里埃参加由两党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
除总理外,两党在内阁中人数相同。洛里埃对征兵制等问题仍然心存顾虑,
担心自己充当博登政治上的挡箭牌,拒绝参加联合政府,而提出举行一次大
选来重新组织政府。6月 
11日,博登提出兵役法案,并先交洛里埃审阅。尽
管博登努力强调其实施的必要性,并指出这一举措绝非迎合英国的要求,义
务兵役的原则早已体现于加拿大宪法之中,但洛里埃仍然坚持该法案须交人
民公决后方能实施。

关于兵役法案的辩论持续了 
3个星期。安大略、东部沿海与西部诸省的
自由党人对该法案的支持率不断上升,许多自由党领导人开始摆脱洛里埃的
控制,站到博登政府一边。司法部副部长阿瑟·米恩措词激烈地告诉洛里埃,
他之所以相信加拿大没有处于被侵略的危险之中,可以稳坐钓鱼台,是因为
他知道协约国可以守住在法国的防线。洛里埃同时还被指责应对魁北克的反
英偏见和分离主义负责。(15)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支持兵役法案。他们认为,
义务兵役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魁北克在志愿兵役制下不能完成其义务。

在另一边,也有一个法裔加拿大人的坚强集团支持洛里埃的立场,但由
于其影响仅限于魁北克省,所以作用不大。1917年 
7月 
6日,洛里埃要求公
决的动议在众议院被多数否决,而兵役法案却得到有效支持。阿瑟·米恩在
博登健康状况不佳时在保守党内发挥了领导作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
吵,体现有条件征兵制的兵役法案终于在 
1917年 
7月 
24日在议会通过。

10月 
6日,议会解散,按照洛里埃的提议举行大选。在米恩建议下,博
登政府在 
9月 
6日实施了战时选举法。给与在海外服役士兵的成年女性家属
以选举权;剥夺全部德、奥裔公民的选举权,这样就严重削弱了不满于征兵


制的反对力量。选举的结果,博登以 
153席对 
82席的优势击败了洛里埃。士
兵为博登政府增加了 
14个席位和 
20万张选票。10月 
12日开始了以博登为
总理的联合政府执政时期。

联合政府上台以后,迅速实施了一系列计划。1918年初制订了战争期间
和战争结束一年内进口、出售和分配酒类的规则。5月 
24日开始赋予加拿大
妇女以选举权。1917年 
12月,博登终于达到了他早在 
1904年就开始争取的
目标,将已破产的加拿大北方铁路收归国有。

1918年春,协约国在战场上蒙受了一系列灾难,损失惨重。为弥补战争
减员,加拿大政府决定撤消兵役法案的一切例外。此外,联邦政府还开始征
收财产税、商业利润税和战争所得税。联邦政府授权警察部队以煽动叛乱等
罪名压制激进工会和社会主义政党,并将“敌对”语言出版物列为非法。工
人罢工也遭禁止。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战争也摧残了加拿大人民的民主权
利和人身权利。


四、争取国家地位的努力

四、争取国家地位的努力

争取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