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31部分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31部分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大。

尽管华工为加拿大铁路建设和西部开发做出难以抹煞的贡献,但加拿大
政府却以怨报德,许多加拿大人从骨子里就是种族主义者,视华人为劣等民
族。加拿大第一任总理麦克唐纳认为,允许中国移民进入加拿大,决非出于
“人类的友爱”或“基督教精神”,而是出于经济上的迫切需要。一俟太平
洋铁路建成,他们就将被抛弃。许多政治家在排华问题上甚至走得更远,各
党派候选人通过散布“中国移民的威胁”等排华论调来争取选民的支持。中
国移民从一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遇到的就是种族歧视的白眼,这些饱受背


井离乡之苦的建设者们由于经济窘迫和大洋阻隔,不得不在异乡忍受种种的
迫害和污辱。

井离乡之苦的建设者们由于经济窘迫和大洋阻隔,不得不在异乡忍受种种的
迫害和污辱。
在 
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就通过法案剥夺了中国移民参加省市两
级选举的权利。其他省份纷纷效尤,先后通过了一系列立法,限制中国移民
在劳务市场上的就业范围和竞争权力。华裔在各个劳动部门都受到不公正的
歧视性待遇。在排华浪潮中,西部诸省的白人劳工组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劳工组织散布说,亚洲移民不仅仅是对西海岸的威胁,而
且是对整个国家的威胁。劳工组织排斥华人的主要理由是认为中国移民在经
济上不可取,用低工资同白人劳工竞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要求立法禁止中国移民的呼声不断高涨,加拿大
社会敌视中国移民的情绪公开化了。1885年 
6月,加拿大众议院通过一项法
案,限制中国移民入境。法案规定对每位入境中国移民课以 
50加元人头税。
此后,加拿大议会又两次通过法案增加人头税数额,到 
1907年增至到 
500
加元。这种对中国移民入境的苛求与白人移民入境享受的补助和优遇形成鲜
明对比。1923年,加拿大议会通过了《中国移民法》,除个别例外情况完全
禁止中国移民入境。在该法案通过之后 
25年的时间内,只有 
44名华人进入
加拿大,甚至华人的家眷也不准进入,至使华人社会男女比例失调,人口迅
速下降。总的看来,加拿大的华人劳工史,是一部充满着种族歧视、迫害等
非人道待遇的辛酸史。


四、20年代的经济状况

四、20年代的经济状况

同过去一样,交通运输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先导。铁路建设历来是加拿大
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从。。 1923年到。。 1929年,加拿大又出现类似于。。 19世纪
50年代的铁路建设热潮。铁路的修筑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而经济发
展和对外贸易又反过来刺激铁路业向更方便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国外市场对
大宗产品的需求一直是刺激加拿大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除铁路外,公路、
水路与航空运输也进展迅速,与之相应的是制造业中交通运输工具的产量不
断增加。如果说。。 19世纪。。 50年代的铁路热潮给英属北美洲带来了蒸汽、钢铁
与铁轨的话,那么战后繁荣则引发了石油与水电,基本金属(base metals)
与合金,汽车、飞机与汽船的新时代。

北干线铁路的建设和小麦新品种的育成,鼓励着大批移民进入萨斯喀切
温与阿尔伯达的北部地区;太平河谷一带作为北美农业的最后边陲而繁荣起
来。1923年小麦价格得到回升,增加了农民收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
业机械的应用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节省了劳动力,并且为大规模的农场经
营提供了方便。农产品的销售仍然是农民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小麦委员
会被撤销以后,草原。。 3省的农场主们自发组织起以合作为基础的小麦联营,
并建立了中心销售代理处,以便为联营小麦寻找市场。作为加拿大农业命脉
的小麦业在自然风险与国外竞争中艰难地发展着,出口量超过了战前水平。

战后加拿大的经济开发呈零散状态,但总的分布趋势是向北伸展。北部
丰富的矿产、森林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战后开发的重点。在阿尔伯达南部发
现了藏量丰富的油田;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库特尼地区开采出银、铅、锌混合
矿藏;形成于前寒武纪的加拿大地质,大部分为岩石所覆盖,森林茂密,湖
泊众多,河流湍急,尽管地形不利于交通运输和经济开发,但却蕴藏着镍、
锌、铜、铀等许多贵金属矿床,过去曾经是捕猎动物和采伐森林的场所,现
在则成为财富与动力的源泉。新北部的开发已进入北极地区。在西部省份,
部分移民开始进入北纬。。 60度以北的冰冷地带,并将其划分为育空地区和西北
地区。仅一个西北地区的面积就相当于魁北克、安大略和马尼托巴3省之和。
这里地广人稀,居民中既有务农的也有经营采矿、造纸和水电开发业的。在
北魁北克的圣约翰湖地区和北安大略的克利——贝尔茨兴起了纸浆与造纸、
水力发电和采矿业。

木浆与新闻纸生产开创了森林工业史的新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国新闻纸需求急剧增加,而其本国的木浆供应已濒于溃乏,促成这一工业
的重心转到加拿大。加拿大众多的湖泊河流为木纸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
运输条件和充足的能源供应,使这一工业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新的造纸工
厂很快遍布了从新斯科舍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广阔大陆。

采矿业的发展速度仅次于新闻纸工业。早在。。 19世纪。。 50年代,在大陆两
端的新斯科舍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就开始了金矿开采。1896年克朗德克
(Klondike)地区金矿的发现曾引起举世瞩目。随着越来越多的贵金属和基本


金属矿藏的发现,加拿大地盾取代阿巴拉契亚高地和科地勒拉地区成为采矿
业的主要分布带。战后年代,借助于水力发电提供的能源,新的开采机械与
化学方法以及更为方便的运输系统,加拿大矿产量增长迅速。

金属矿藏的发现,加拿大地盾取代阿巴拉契亚高地和科地勒拉地区成为采矿
业的主要分布带。战后年代,借助于水力发电提供的能源,新的开采机械与
化学方法以及更为方便的运输系统,加拿大矿产量增长迅速。

加拿大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在资金和市场上对国外的依赖,这种
依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由英国转向美国。

在战后繁荣时期,涌入加拿大的外国资本不断增加,其中多半集中于木
纸浆和造纸业、金属冶炼和制造业中新式交通工具制作等新兴工业部门。加
拿大外资过去主要来自英国,现在则主要来自美国。1900年英国资本占加拿
大全部外资的 
85%,而到 
1930年却降至 
36%;同期美国资本则由 
14%迅速
上升到 
61%。1920至 
1930年的 
10年间,美国向加拿大企业的投资额达 
25
亿元。引进外资对于开发潜力巨大的加拿大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加拿大生产的产品多半用于出口,因此国外市场的大小与安危直接关系
到加拿大经济的发展速度。自从 
1890年以来,英国一直是加拿大商品出口的
主要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向英国的出口量达到顶峰。同时,由
于战时建立的经济合作关系,加拿大商品对美国的出口迅速增加,到 
1921
年,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总值超过了对英国的出口总值,美国成为加拿大商
品既方便又广阔的销售市场。尽管 
1922年福特尼——麦坎伯关税法曾经影响
了加拿大对美贸易,但几项重要的大宗产品——新闻纸、基本金属、黄金仍
大量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宗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同时英国继续保持着加拿大传统农产品主要客户的地位。

从整体上看,20年代加拿大经济已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繁荣,但这种繁荣
在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与石油、采矿、木浆和造纸以及新式制造业相联系的
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使相关各省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几个传统行业占
主要地位的省份却只能惨淡经营。安大略、魁北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从新企
业中获利丰厚;马尼托巴和阿尔伯达取中;萨斯喀彻温与大西洋沿海诸省则
受益很少。萨斯喀彻温仍旧依靠小麦生产;新斯科舍等大西洋沿岸省份经营
的则是趋于陈旧的煤钢生产和捕鱼业,这些地区几乎没有为战后新式工业所
触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20年代,加拿大城镇人口
已超过农村人口。北安大略的发展使多伦多成为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巴拿马
运河的开通则使温哥华成为重要的海洋港口,其腹地可以延伸到草原地带。


五、联邦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五、联邦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保守党的失败也动摇了米恩的领导地位。尤其在魁北克,许多保守党人
对米恩一再判断失误而断送胜利的机会愤愤不平。一些好斗的保守党人则对
米恩于 
1925年 
11月在汉密尔顿的讲话中所表述的未来派兵海外将由公民投
票决定深为不满,认为这是放弃帝国而让步于魁北克的徒劳之举。米恩本人
也心灰意冷,1926年选举失败后引咎辞去了党的领导职务。1927年保守党在
温尼伯集会推举理查德·莱德福德·贝内特为米恩的继任者。

自由党政府上台的最初几年,在财政与社会改革中取得了稳步的进展,
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和谈妥一系列贸易条约。此外达到贸易平衡以及债务和
税率的减少也都被看作是这几年繁荣的标志。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爆发
的席卷世界的经济萧条也波及到加拿大。金政府在采取直接措施医治农业危
机和为失业者发放救济金方面表现得犹豫不决。保守党议员指责金政府不关
心失业,没有帮助省政府开展救济工作。金却回答道,省里的开支应自己筹
措,而不要指望联邦政府支付供他们挥霍的金钱。(2)当安大略省的保守党总
理指责中央政府滥花钱时,一向谨慎的金大发雷霆说:“我也许准备尽量满
足一两个由进步派总理领导政府的西部省份,但我却不会给任何托利党政府
一分线。”这些话在众议院引起强烈反响,但金却毫无悔意地重复说:“对
于从联邦财政中拨款给本国那些托利党政府用于所谓失业目的,只要这些政
府仍采取今天这样的姿态,只要其政策仍与本政府政策相对立,我连一枚 
5
分钱也不会给他们。”(3)金的“5分钱演说”在 
1930年大选中成为保守党人
攻击的靶子。贝内特对金的失误穷追猛打,指责他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没有
采取报复行动,并许诺要以关税为手段为加拿大打开世界市场。选举的结果,
自由党降至 
87席,各类独立组织的总数减少到 
20席。而保守党则以 
138席
的明显优势和以经济国家主义解决失业问题的许诺重新上台执政。

理查德·贝德福德·贝内特在 
1930年登上总理宝座时已经 
60岁。这位
大器晚成的保守党领袖出生于新不伦瑞克一个小村庄的穷人家庭。从小就养
成一套朴素的生活作风,严格的道德标准和虔诚的宗教热情。尽管他在法律
界和商业界一帆风顺而终于致富,但在其政治生涯的初期却仕途多舛,时运
不济。直到 
1925年才当选为下院议员,从此时来运转,青云直上,在 
1926
年接替米恩当上保守党领袖之后更加踌躇满志。大萧条的出现给贝内特向金
政府发难造成了契机,使他能够如愿以偿。

然而,贝内特上台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条险象环生的坎坷之路。要
对付困扰着加拿大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并不象指责和许诺那样容易。

加拿大经济结构的软弱之处在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来临
以后暴露无遗。由于三分之一以上的国民收入来自产品出口,自治领的繁荣
依靠的是合理的价格水准和对其原料出口的需求能力,而现在所面临的却是
世界市场的萎缩和基本商品价格的猛跌。这一变化自然影响到加拿大的出口
业,尤其是小麦和新闻纸的出口。小麦与面粉占加拿大出口总值的 
32%,新
闻纸、木纸浆和造纸木材占出口总值的 
15%。小麦价格的暴跌对加拿大来说
最具有灾难性。早在经济萧条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迹象显示出后来的困境。


加拿大的小麦出口面临着来自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其他出口国的竞争。随着
战后欧洲国家生产能力的恢复,其市场也在不断缩小,加之这些国家为平衡
贸易而限制粮食进口,使加拿大的小麦出口业更为不利。除了需求减少和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