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成功]职场谎言系列 >

第5部分

[成功]职场谎言系列-第5部分

小说: [成功]职场谎言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任何借口》告诉你:“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肯定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我告诉你——生活的丰富完全超出《没有任何借口》的想像力——我见过太多“第三种工人”,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在晚年成为我上面说的“劳模”中的一员。还是让我们先谈谈前两种被《没有任何借口》斥之为“没有前途的员工”——我来举例吧。很多《借口》之类的读者所尊重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在成功之前都做过类似“敲石头的粗活”,这并不可耻,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一辈子干这样的粗活——我曾经采访过曾宪梓,他发迹前靠在街上替人家推销领带为生,一天必须卖够多少条领带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他为那份工作而自豪吗?从来没有,他做梦都在想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一条街一条街的推销,真不是人干的工作。在真正建立“金利来”王国以前,曾宪梓谈不上是一名好员工,他不喜欢那种风里来雨里去的底层生活,他每天都在想,如何可以不做这样的工作!
   还有徐小平的故事——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上,他排在前100名。他最初出国是靠借钱买的机票,到了国外以后他在一家餐馆打工——所有那些热爱洗碗事业的优秀员工,现在可能还在那里洗碗——我不是说洗碗有什么不好,如果你确实喜欢靠洗碗过一辈子的话,但显然徐小平只是把洗碗当作解决生计的一种手段——如果这个时候,那个《没有任何借口》中的心理学家来问徐小平,我绝不相信徐小平会说:“我正参与一家中餐馆的服务工作,每天都有客人到我们这里吃饭,一想到他们用的盘子和碗是我亲手洗干净的,我的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哪个有志向的出国留学生历经艰难四处借贷,是为了在唐人街的某个餐馆洗碗刷盘子?为什么同样当初都是刷盘子起步的留学生,有的混成徐小平,而有的却一直留在原地?徐小平在一本书中曾经写过自己多年以后专程回到当初打工的那家餐馆——他把那里看做自己“梦开始的地方”。
   《没有任何借口》根本不配做一本励志书——因为它为你定的志向太低了,他说服你教育你,让你讨好老板,哪怕那个老板根本不配你去讨好——它让你视工作为快乐,哪怕你不快乐,它也要说服你快乐——它让你学会对自己撒谎,学会自欺欺人,它告诉你,如果你在工作中不快乐,那不是工作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不要上当,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何况你即使愿意委屈自己努力做成了那样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结果又怎样呢?在我们周围,从来不缺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从来不缺干一行爱一行的员工,但是他们真的快乐吗?那些名动一时的劳动模范,有几个现在你还能说得出名字来?你知道曾经有多少人,为了生产队的一头猪、为了公社的一根木头,跳进急流以生命保卫集体的财产?他们全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吗?我宁愿你找到一些借口活下来。这些书之所以无耻,是因为它们明目张胆地忽略了人的生命价值——我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换句话说,我承认有值得牺牲生命去换取的胜利和成功,比如保家卫国血洒疆场,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没有任何借口的生活态度,实质上是一种与幸福生活背道而驰的态度。当你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借口的人,你就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把握——你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你忘记了什么能使你真正的快乐,你甚至忘记了你活着的目的——“没有任何借口”几乎是最自欺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你为什么能接受呢?因为你贪心、你幼稚,你以为每一个过上好生活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所有成功的人,哪怕是一时成功的人,都不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相反他们是最善于为自己找到借口的人——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他们必须做的,为此他们从不找借口;他们也知道哪些事情是在耽误奔向他们心中的目标,对于这些事情,他们找各种借口不干!至于他们心中的这些目标是不是高尚的,我们暂且不在这里讨论。
服从的童话和天佑皇帝的传奇(职场谎言系列·五) (2008…09…16 22:07:34) 
这是商业时代的悲哀——人们不再去关心谁对谁错,人们关心是谁在说——倘若《把信送给加西亚》也好,《没有任何借口》也罢,是一个弱小贫穷国家的读物,相信人们都会把它看作一个玩笑,都会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样一个国家;但是如果说这书来自美国,来自一个富裕强盛的国家,谁还敢质疑它?
    有的时候看电视,总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谎言”会有人相信?而且那些套路老得不能再老了——比如,直到今天我的手机还经常收到各种“获奖短信”,总之是恭喜你获得了什么二等奖,你可以只花600元就能获得价值30万的轿车,但前提是你必须把600元先打入某个账号。据说有一位老人家就这么被人家套去了几万元,因为每次他打入钱后,对方就说他又获奖了,让他再打入一笔,他就那么诚实地一次一次地往那个账号打钱,而获奖奖品也从最初的数码相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轿车再到房子。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几乎要不相信——但很快我就相信了,因为警方破案后,记者采访了团伙中的主犯,该主犯说:谁能想到他这么容易轻信?一般人最多是汇给我们600元,当我们说如果你再汇给我们多少钱,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奖的时候,对方就终止汇款了。
再问,为什么要去骗人?
   主犯说:如果我们不去骗,别人也会去骗,还有人骗得更大,我们只是一次骗600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花600元买一个教训,总可以让他将来不至于被骗得更惨吧!
   那么,为什么骗了这个老人家好几万?
   主犯委屈地辩解:哪里想到他那么好骗?!我们其实中间有几次都已经不想再骗他了,如果当时收手就好了,他不会受那么大损失,我们也不会被定那么重的罪。
   我常常想,那些做培训的人估计也像这些骗子一样,他们原本没有想过要“骗”得那么大吧?
    曾经也有公司找我,说他们接到一些公司培训的单子,问我可不可以去讲课?我说讲什么,他们说老板给出钱,当然是讲老板爱听的啦。我说那么如果员工不爱听怎么办?他们说不可能。你只要告诉他们——你用的培训材料是美国最流行的员工培训手册,根据这个手册已经培训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百万富翁,八千八百七十七个首席执行官,而且全球多少首席成功大师都推荐这一手册,他们自然就会爱听——他们根本不会用脑子思考你说得对还是不对,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金光闪闪的成功人物的名字上,至于那些成功人士究竟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他们之所以成功到底是不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你说的那些老板让你说的话,没有人会认真琢磨——就像你给他们举一个例子,告诉他们霍英东每天都洗冷水浴,然后你得出结论——霍英东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坚持洗冷水浴,那些听讲座的人立刻十有八九从第二天就开始洗冷水浴了,他们以为这么洗就能洗出成功品质来
    我说可是我们都知道,成功与洗冷水浴没有必然联系啊——有许多每天洗冷水浴的人最终也没有成功,而且有许多成功的人根本就没有洗过冷水浴,最多是有的人成功了,他们恰巧洗了冷水浴,你怎么能把这么偶然的事情说成是必然的呢?
    他们告诉我,反正让人洗冷水浴也不是什么错,至少增强了体质。
  我说:洗冷水浴当然可以增强体质,但是让人对老板言听计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只摘取一些恰巧听了上司的话而成功的人物做榜样,然后告诉大家所有听上司的话的人都会成功,这就是胡说了——首先,听上司的话和成功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根本没有。其次,事实上大部分成功的人关键时刻没有听过上司的话,他们听自己的;第三,即使有听上司的话而成功的人,那也是因为那个上司足够远见卓识,这些前提你都不说,就告诉人家没有任何借口就会成功,你不是骗人吗?而且照着这种路子让人走下去,那些人最后就会彻底失去创造性,失去头脑,你觉得那会是离成功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对方告诉我:没有人真会那么傻,会被你蒙一辈子。等他明白过来,他还是有成功机会的。再说如果他一辈子明白不过来,那也不能怪我们,要怪只能怪他自己笨。
    也许你会反对我,说当你接受过类似这类培训之后,的确感到快乐了,而且的确被老板重视了——你不会那么愚蠢吧?你那种浅薄的快乐和吸鸦片的人所获得的快乐差不多——再说,你的目光也太短浅了,老板重用你至于让你那么高兴吗?如果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老板重用你,对于你来说也许正是灾难。
  我来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假如你熟悉管理,你一定熟悉他的名字——杰克·韦尔奇。
  他曾经是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历史上最年轻最有作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以“卓越的人性化管理”而著名。但是假如他当年是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也许今天根本不会有人花500万美金买票听他的讲座——他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并不是因为服从上司,而是让上司花费了四个小时挽留自己。
  1960年,杰克·韦尔奇还只是通用电器的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级工程师,他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左右,就决定另谋高就——他不喜欢通用电器的官僚主义体制,他可不是那种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就在他去意已决,马上要吃散伙饭的时候,他的上司鲁本·古托夫极力挽留他,说服工作长达四个小时,最后杰克·韦尔奇答应留下来,但是他要求凌驾于公司的官僚作风之上——也就是说,他拒绝做一名乖顺听话的员工。
  杰克·韦尔奇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故事,无论你喜欢他或者不喜欢他,他是很多人的偶像——他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员工是“没有判断力”的员工,相反他要求从公司的最高层到前线工作的经理到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保持头脑清楚——比如他要求所有经理人员必须用书面形式回答他设定的五个策略性问题,问题涉及通用电器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竞争对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使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真正该花时间去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而书面回答则要求员工必须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绪——杰克·韦尔奇从来没有以服从来作为衡量自己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何况很多时候,混得开的员工是有借口的——就像伊拉克战争期间,加拿大人指责美国人——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美国承认错误?他们永远有理由。
  什么叫理由?理由不过是借口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但是我们一向容忍成功者的理由,我们从来不认为那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借口”——我们对富人有钱人处于强式地位的集团人群总是有更好的耐心——我们会听他们的解释,哪怕他们的理由完全占不住脚,但是我们肯听;但是我们对穷人没有权势和地位的人,我们则会认为他们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他们干活就可以了,干好了,是应该的,他们应该为此感激生活赐予他们工作的机会;如果没干好,那就别解释了——都是你的错!
  如果你恰巧在这样一个公司任职,我劝你尽早离开——这种地方毫无留恋的必要,除非他们挽留你,给你杰克·韦尔奇那样的机会,否则你在这种地方呆的时间越长,你付出的越多,最后你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少,而且最后的最后,一定是你看到所有离开的人都跑到你的前面,而只有你依然呆在那个最不喜欢的地方——听一个刚愎自用的头儿整天对你说:服从,不需要借口。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如果你认为像《没有任何借口》这样的书是谎言书,为什么它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我觉得这个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就像皇帝的新装,当皇帝赤身裸体地走在街上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在说:“天啊,你看皇帝的新装多漂亮啊?”
    谁肯做那名说真话的孩子?大家都是大人,都不是小孩子了,都要掂量掂量说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