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26-温病条辨 >

第12部分

526-温病条辨-第12部分

小说: 526-温病条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温不补,何以救逆乎!观茯苓四逆之烦躁,且以人参;况通脉四逆,岂得无参。是必有脱落耳,备 
录于此存参。 
五二、霍乱兼转筋者,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主之;寒甚脉紧者,再加附子。 
肝藏血,主筋,筋为寒湿搏急而转,故于五苓和霍乱之中,加桂枝温筋,防己急驱下焦血分之寒 
湿,薏仁主湿痹香港脚,扶土抑木,治筋急拘挛。甚寒脉紧,则非纯阳之附子不可。 
x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方x 
即于前五苓散内,加防己一两,桂枝一两半,足前成二两,薏仁二两。寒甚者,加附子大者一 
枚。杵为细末,每服五钱,百沸汤和,日三,剧者日三夜一,得卧则勿令服。 
五三、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 
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转筋者,俗名转筋火,古方书不载(不载者,不载上 
三条之俗名耳;若是证,当于《金匮》腹满、腹痛、心痛、寒疝、诸条参看自得),蜀椒救中汤主之,九痛 
丸亦可服;语乱者,先服至宝丹,再与汤药。 
按此证夏日湿蒸之时最多,故因霍乱而类记于此。中阳本虚,内停寒湿,又为蒸腾秽浊之气所 
干,由口鼻而直行中道,以致腹中阳气受逼,所以相争而为绞痛;胃阳不转,虽欲吐而不得;脾阳困 
闭,虽欲利而不能,其或经络亦受寒湿,则筋如转索,而后者向前矣;中阳虚而肝木来乘,则厥。俗 
名发痧者何?盖以此证病来迅速,或不及延医,或医亦不识,相传以钱,或用瓷碗口,蘸姜汤或麻油, 
刮其关节,刮则其血皆分,住则复合,数数分合,动则生阳,关节通而气得转,往往有随手而愈者,刮 
处必现血点,红紫如沙,故名痧也。但刮后须十二时不饮水,方不再发。不然则留邪在络,稍受寒发 
怒,则举发矣。以其欲吐不吐,欲利不利而腹痛,故又名干霍乱。其转筋名转筋火者,以常发于夏 
月,夏月火令,又病迅速如火也,其实乃伏阴与湿相搏之故。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 
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其满而守也,加浓朴以泻湿中浊气,槟榔以散结气,直达下焦,广皮通行十 
二经之气,改名救中汤,急驱浊阴,所以救中焦之真阳也。九痛丸一面扶正,一面驱邪,其驱邪之功 
最迅,故亦可服。再按前吐泻之霍乱,有阴阳二证,干霍乱则纯有阴而无阳,所谓天地不通,闭塞 
而成冬,有若否卦之义。若语言乱者,邪干心包,故先以至宝丹,驱包络之邪也。 
x救中汤方x(苦辛通法) 
蜀椒(炒出汗,三钱) 淡干姜(四钱) 浓朴(三钱) 槟榔(二钱) 广皮(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兼转筋者,加桂枝(三钱) 防己(五钱) 薏仁(三钱)。厥者加附子二钱。 
x九痛丸方x(治九种心痛,苦辛甘热法) 
附子(三两) 生野狼牙(一两)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 巴豆(去皮心熬碾如膏,一两) 
蜜丸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病等 
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方论〕《内经》有五脏胃腑心痛,并痰虫食积,即为九痛也。心痛之因,非风即寒,故以干姜、附 
子驱寒壮阳,吴茱萸能降肝脏浊阴下行,生野狼牙善驱浮风,以巴豆驱逐痰虫陈滞之积,人参养正驱 
邪,因其药品气血皆入,补泻攻伐皆备,故治中恶腹胀痛等证。 
附录《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苦辛热法。沈目南注云∶中恶之证,俗谓绞 
肠乌痧,即秽臭恶毒之气,直从口鼻,入于心胸肠胃脏腑,壅塞正气不行,故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是 
为实证。非似六淫侵入而有表里清浊之分。故用巴豆极热大毒峻猛之剂,急攻其邪,佐杏仁以利肺 
与大肠之气,使邪从后阴,一扫尽除,则病得愈。若缓须臾,正气不通,营卫阴阳机息则死,是取 
通则不痛之义也。 
巴豆(去心皮熬,二枚)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槌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强弱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按《医方集解》中,治霍乱用阴阳水一法,有协 
和阴阳,使不相争之义。又治干霍乱用盐汤探吐一法,盖闭塞至极之证,除针灸之外,莫如吐法通 
阳最速。夫呕,厥阴气也,寒痛,太阳寒水气也,否,冬象也,冬令太阳寒水,得厥阴气至,风能上升,则 
一阳开泄,万象皆有生机矣。至针法,治病最速,取祸亦不缓,当于《甲乙经》中求之,非善针者,不 
可令针也。 
x立生丹x(治伤暑、霍乱、痧证、疟、痢、泄泻、心痛、胃痛、腹痛、吞吐酸水,及一切阴寒之证、结胸、 
小儿寒痉) 
母丁香(一两二钱) 沉香(四钱) 茅苍术(一两二钱) 明雄黄(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用蟾酥八钱,铜锅内加火酒一小杯,化开,入前药末,丸绿豆大。每服二丸,小儿一 
丸,温水送下。又下死胎如神。凡被蝎蜂螫者,调涂立效,惟孕妇忌之。 
此方妙在刚燥药中加芳香透络。蟾乃土之精,上应月魄,物之浊而灵者,其酥入络,以毒攻毒,而 
方又有所监制,故应手取效耳。 
x独胜散x(治绞肠痧痛急,指甲唇俱青,危在顷刻) 
马粪(年久弥佳) 
不拘分两,瓦上焙干为末。老酒冲服二、三 
钱,不知,再作服。 
此方妙在以浊攻浊。马性刚善走,在卦为干,粪乃浊阴所结,其象圆,其性通,故能摩荡浊阴之 
邪,仍出下窍。忆昔年济南方 庵 任九江,临行,一女子忽患痧证,就地滚嚎,声嘶欲绝。 庵云∶偶 
因择日不谨,误犯红痧,或应此乎?余急授此方,求马粪不得;即用骡粪,并非陈者,亦随手奏功。 

卷二·中焦篇
湿温
属性:(疟、痢、疸、痹附) 
五四、湿热上焦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 
湿在上焦,若中阳不虚者,必始终在上焦,断不内陷;或因中阳本虚,或因误伤于药,其势必致 
内陷。湿之中人也,首如裹,目如蒙,热能令人昏,故神识如蒙,此与热邪直入包络谵语神昏有间。 
里虚故用人参护里阳,白芍以护真阴;湿陷于里, 
故用干姜、枳实之辛通;湿中兼热,故用黄芩、黄连之苦降。此邪已内陷,其势不能还表,法用通降,从里治也。 
x人参泻心汤方x(苦辛寒兼甘法) 
人参(二钱) 干姜(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生白芍(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五五、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 
x三香汤方x(微苦微辛微寒兼芳香法) 
栝蒌皮(三钱) 桔梗(三钱) 黑山栀(二钱) 枳壳(二钱) 郁金(二钱) 香豉(二钱) 降香末(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方论〕按此证由上焦而来,其机尚浅,故用蒌皮、桔梗、枳壳微苦微辛开上,山栀轻浮微苦清 
热,香豉、郁金、降香化中上之秽浊而开郁。上条以下焦为邪之出路,故用重;此条以上焦为邪之出 
路,故用轻;以下三焦均受者,则用分消。彼此互 
参,可以知叶氏之因证制方,心灵手巧处矣!惜散见于案中而人多不察,兹特为拈出,以概其余。 
五六、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 
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续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 
按此证表里经络脏腑三焦,俱为湿热所困,最畏内闭外脱,故急以牛黄丸宣窍清热而护神明; 
但牛黄丸不能利湿分消,故继以茯苓皮汤。 
x安宫牛黄丸x(方法见前) 
x茯苓皮汤x(淡渗兼微辛微凉法) 
x茯苓皮x(五钱) 生薏仁(五钱) 猪苓(三钱) 大腹皮(三钱) 白通草(三钱) 淡竹叶(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五七、阳明湿温,气壅为哕者,新制桔皮竹茹汤主之。 
按《金匮》桔皮竹茹汤,乃胃虚受邪之治,今治湿热壅遏胃气致哕,不宜用参甘峻补,故改用柿 
蒂。按柿成于秋,得阳明燥金之主气,且其形多方,他果未之有也,故治肺胃之病有独胜(肺之脏象属 
金,胃之气运属金)。柿蒂乃柿之归束处,凡花皆散,凡子皆降,凡降先收,从生而散而收而降,皆一 
蒂为之也,治逆呃之能事毕矣(再按∶草木一身,芦与蒂为升降之门户,载生气上升者芦也,受阴精归 
藏者蒂也,格物者不可不于此会心焉)。 
x新制桔皮竹茹汤x(苦辛通降法) 
桔皮(三钱) 竹茹(三钱) 柿蒂(七枚) 姜汁(三茶匙,冲)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不知,再作服。有痰火者,加竹沥、栝蒌霜。有瘀血者,加 
桃仁。 
五八、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一加减正气散主之。 
再按此条与上第五十六条同为三焦受邪,彼以分消开窍为急务,此以升降中焦为定法,各因见 
证之不同也。 
x一加减正气散方x 
藿香梗(二钱) 浓朴(二钱) 杏仁(二钱) 茯苓皮(二钱) 广皮(一钱) 神曲(一钱五分) 麦 
芽(一钱五分) 绵茵陈(二钱) 大腹皮(一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方论〕正气散本苦辛温兼甘法,今加减之,乃苦辛微寒法也。去原方之紫苏、白芷,无须发表 
也。去甘桔,此证以中焦为扼要,不必提上焦也。只以藿香化浊,浓朴、广皮、茯苓、大腹泻湿满,加 
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神曲、麦芽升降脾胃之气,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藿香但用梗,取其走中 
不走外也。茯苓但用皮,以诸皮皆凉,泻湿热独胜也。 
五九、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 
上条中焦病重,故以升降中焦为要。此条脘闷便溏,中焦证也,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则经络证 
矣,故加防己急走经络中湿郁;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豆黄 
卷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x二加减正气散x(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 
川通草(一钱五分) 薏苡仁(三钱)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 
六十、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三加减正气散主之。 
前两法,一以升降为主,一以急宣经隧为主;此则以舌黄之故,预知其内已伏热,久必化热,而 
身亦热矣,故加杏仁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滑石辛淡而凉,清湿中之热,合藿香所以宣气机之不宣也。 
x三加减正气散方x(苦辛寒法) 
藿香(连梗叶,三钱) 茯苓皮(三钱) 浓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石( 
五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六一、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四加减正气散主之。 
以右脉见缓之故,知气分之湿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运坤阳。使足太阴之地气不上蒸手 
太阴之天气也。 
x四加减正气散方x(苦辛温法) 
藿香梗(三钱) 浓朴(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楂肉(炒,五钱 
)神曲(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六二、秽湿着里,脘闷便泄,五加减正气散主之。 
秽湿而致脘闷,故用正气散之香开;便泄而知脾胃俱伤,故加大腹运脾气,谷芽升胃气也。以上 
二条,应入前寒湿类中,以同为加减正气散法,欲观者知化裁古方之妙,故列于此。 
x五加减正气散x(苦辛温法) 
藿香梗(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浓朴(二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谷芽( 
一钱) 苍术(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日再服。 
按今人以藿香正气散,统治四时感冒,试问四时止一气行令乎?抑各司一气,且有兼气乎?况受 
病之身躯脏腑,又各有不等乎?历观前五法,均用正气散,而加法各有不同,亦可知用药非丝丝入扣,不能中病 
,彼泛论四时不正之气,与统治一切诸病之方,皆未望见轩岐之堂室者也,乌可云医乎! 
六三、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 
外复感时令之湿,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黄 
芩滑石汤主之。 
脉缓身痛,有似中风,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