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03-华佗神方 >

第4部分

103-华佗神方-第4部分

小说: 103-华佗神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汗出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夜不安眠,语狂目 
乱,便硬者是也。痛甚则腹胁胀满,吐呕不入食。当心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 
喜伸欠。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颠狂不定,汗出额上,衄不止。虚则 
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而消也。胃中风则溏泄不已,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病患胃不 
平,且中病渴者不能治。胃脉坚而长,其色黄赤,病折腰,其脉软而散。病食痹,关上脉浮 
大者虚也,浮而短涩者实也;浮而微滑者亦虚,浮而迟者寒也,浮而数者热也。虚实寒热生 
死之证,察其脉理,即成神妙也。 

卷一
一○二九·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属性: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送之司,号监仓之官。肺病久则传入大肠,手阳明是其经也。 
寒则泄,热则结,绝则利下不止而死。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又实热则胀满,大 
便不通。虚寒则滑泄不定。大肠乍虚乍实,乍来乍去,寒则溏,热则垢,有积物则发热栗而 
寒,其发渴如疟状,积冷痹痛,不能久立,痛已则泄,积物是也。虚则喜满咳喘咽中如核妨 
矣。 

卷一
一○三○·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属性: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与肾为表里,号水曹椽,名玉海也。足太阳是其经也。总通于五 
腑,所以五腑有疾,即应膀胱,膀胱有疾,即应胞囊。小便不利,热入膀胱则甚,气急而小 
便黄涩也。膀胱寒则小便数而清白。又石水发则根在膀胱,腹胀大者是也。又膀胱咳而不已, 
则传之三焦,肠满而不饮食也。然上焦主心肺之病。人有热则食不入,寒则精神不守,泄利 
不止,语声不出也。实则上绝于气不行也,虚则引气入肺。其三焦之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和, 
逆则皆逆。膀胱中有厥阴气,则梦行不快,满胀则小便不下,脐下重闷。或有痛绝,则三日 
死,死鸡鸣也。 

卷一
一○三一·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属性: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 
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 
于此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则曰三管,中则曰霍乱,下则曰走哺,名虽三而归一,有其名而 
无其形也。亦号曰孤独之腑,而卫出于上,营出于下。上者络脉之系,中者经脉之系,下者 
人气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主通阴阳,调虚实呼吸,有病则苦腹胀气满,小腹坚,溺 
不得便而窘迫也。溢则作水,留则为胀,手少阳是其经也。又上焦实热,则额汗出,能食而 
气不利,舌干口焦,咽闭之类,腹胀胁肋痛。寒则不入食,吐酸水,胸背引痛,噎干,津不 
纳也。实则食已虚,虚则还出,膨胀而不纳。虚则不能制下,遗便溺头面肿也。中焦实热则 
上下不通,腹胀喘咳,下气不上,上气不下,关格而不通也。寒则下痢不止,食欲不消。中 
满虚则肠鸣膨胀也。下焦实热,则小便不通,大便难,若重痛也。虚寒则大小便泄下不止。 
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故以三焦为人之三元气,不亦宜乎。 

卷一
一○三二·论痹
属性: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脏腑之谓也。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有风、寒、 
湿、热、气及筋、骨、血、肉、气之别。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心者,名曰血痹;入脾者 
名肉痹;入肝者名筋痹;入肺者名气痹;入肾者名骨痹,感病则一,其治乃异。痹者闭也, 
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也。又痹病或痛痒,或淋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 
或拳而不能舒张,或行立艰难,或言语謇涩,或半身不遂,或四肢拳缩,或口眼偏斜,或手 
足欹侧,或行步而不言语,或不能行步,或左偏枯,或右壅滞,或上不通于下,或下不通于 
上,或左右手疼痛,或即疾而即死,或感邪而未亡,或喘满而不寐,或昏昧而不醒。种种诸 
证,出于痹也。 

卷一
一○三三·论气痹
属性: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伤肺则生气渐衰,而邪气愈胜。留 
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脚肿重而不能行,攻于左则左不遂,冲于右则右不仁,贯 
于舌则不能言,遗于肠则不能溺,壅而不散则痛,流而不聚则麻,真经既损,难以医治。邪 
气不胜,易为痊愈。其脉右手寸口沉而迟涩者是也。宜节忧思以养气,慎怒以全真,最为良 
矣。 

卷一
一○三四·论血痹
属性:血痹者,饮食过多,怀热大盛,或寒折于经络,或湿犯于营卫,因而血搏,遂成其咎。 
故使血不能荣外,气不能养内,内外已失,渐渐消削。左先枯则右不能举,右先枯则左不能 
伸,上先枯则上不能制下,下先枯则下不能克上。中先枯则下不能通疏,百证千状,皆失血 
也。其脉左手寸口脉结而不能流利,或断绝者是也。 

卷一
一○三五·论肉痹
属性:肉痹者,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之所为也。脾者肉之本,气以食,则肉不荣,皮肤不泽, 
则纹理疏。凡风寒暑湿之邪易为入,故久不治则为肉痹也。肉痹之状,其先能食,而不能充 
悦,四肢缓而不收持者也。其右关脉按举皆无力,而往来涩也。宜节饮食以调其脏,常起居 
以安其脾,然后根据经补泻,以求其愈也。 

卷一
一○三六·论筋痹
属性: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 
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舒缓也,故名曰筋痹。宜活血以补肝,温气以养肾。然后服饵汤 
圆,治得其理,合自瘳矣。不然则害人,其脉左关中弦急而数,浮沉而有力也。 

卷一
一○三七·论骨痹
属性: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气内消则不能关禁,中上俱乱,三焦之气,痞而不通, 
饮食糟粕,精气日衰,邪气妄入,上冲心舌,其候为不语;中犯脾胃,其证为不充;下流腰 
膝,其象为不遂;旁攻四肢,则为不仁。寒在中则脉迟,热在中则脉数,风在中则脉浮,湿 
在中则脉濡,虚在中则脉滑,其证不一,要在详明耳。 

卷一
一○三八·论治中风偏枯之法
属性: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言语謇涩。治之奈何?在上则吐之,在 
中则泻之,在下则补之,在外则发之、温之、按之、熨之。吐谓出其涎也,泻谓通其塞也, 
补谓益其不足也,发谓发其汗也。温为驱其湿也,按谓散其气也,熨谓助其阳也。治各合其 
宜,安可一揆,在求其本。脉浮则发之,滑则吐之,脉伏而涩则泻之,脉紧则温之,脉迟则 
熨之,脉闭则按之,要察其可否,故不能揆治者也。 

卷一
一○三九·论五疔状候
属性:五疔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毒鱼酢酱,色欲过度之所为也。 
蓄其毒邪,浸溃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疔。其名有五,一曰白疔,二曰赤疔,三曰黄疔, 
四曰黑疔,五曰青疔。白疔起于右鼻下,初如粟米,根赤头白,麻木或痛痒,使人憎寒头重, 
状若伤寒,不欲食,胸膈闷,喘促昏冒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过五日,祸必至矣,宜速治 
之。赤疔在舌下,根头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多言,惊烦闷恍惚,多渴引水不休,小便不 
通,狂者死也,未者可治,此不出七日,祸必至矣。大人小儿皆能患也。黄疔起于唇齿龈边 
,其色黄,中有黄水,发则令人多食而还出,手足麻木,涎出不止,腹胀而烦,多睡不寐者 
死也,未者可治。黑疔起于耳前,状如瘢痕,其色黑,长减不定,使人牙关急,腰脊脚膝不 
仁,不然则病,亦不出三岁死。皆由肾渐绝也,宜慎欲事。青疔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身 
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睡不安宁,久不愈,令目盲,或脱精,不出一年 
,祸必至矣。白疔其根肺,赤疔其根心,黄疔其根脾,黑疔其根肾,青疔其根肝。五疔之候 
,最为巨疾,不可不察也。 

卷一
一○四○·论痈疮
属性:夫痈疽疮肿之作者,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因营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 
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 
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之毒,发于上者阳之毒,发于外者六腑之毒,发于内者五脏之毒。 
故 
感于五脏则难瘳也。又近骨者多冷,近虚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成血蛊。近虚者久不 
愈,则传气成漏。成蛊则多痒少痛,或先痒后痛。生漏则多痛少痒,或不痛不痒,内虚外实 
者,多痛少痒。血不止则多死,脓疾溃则多生。或吐逆无度,饮食不时,皆痈疽之使然。种 
候万端,要在明详耳。 

卷一
一○四一·论脚弱状候不同
属性:人病香港脚与气脚有异者,即邪毒从内而注入脚者,名曰香港脚。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 
入于脚膝者,名气脚也。皆以邪夺其正,使人病形,颇相类似。其于治疗,亦有上下先后。 
若不察其理,无由致其瘳也。又喜怒忧思寒热毒邪之气,流入肢节,或注于膝脚,其状类诸 
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并脚膝者谓之气脚。若从外入足入脏者,谓之香港脚。香港脚 
者,先治外而次治内,实者利之,虚者益之。又病香港脚多者,何也?谓人之心肺二经起于手, 
脾肾肝三经起于足,手则清邪中之,足则浊邪中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则最重艰苦, 
故风寒暑湿之气,多中于足,以此香港脚病多也。然而得之也以渐,始误于不明。医家不视为 
香港脚,而目为别疾,治疗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厄矣。本从微起,渐成巨候,流入脏腑,伤 
于四肢,头项腹背未甚,终不能知觉也。时因地而作,或如伤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 
或肢节不仁,或语言错乱,或精神昏昧,或时喘乏,或暴盲聋,或饮食不入,或脏腑不通, 
或挛急不遂,或舒缓不收,或口眼牵搐,或手足颤震,种种多状,莫有达者。故使愚俗束手 
受病,死无告疗。仁者见之,岂不伤哉?今始述本末,略示后学。如醉入房中,饱眠露下, 
当风取凉,对月贪欢,沐浴未干而熟睡,房室才罢而冲风,久立于低湿,久伫于水湿,冒雨 
而行,清寒而寝,劳伤汗出,食欲悲生,犯诸所禁,因成疾矣。其于不正之气,中于上则害 
于头目,害于中则蛊于心腹,形于下则失于腰脚,及于旁则妨于肢节,千状万证,皆属气脚。 
起于脚膝,乃谓香港脚也。形候脉理,亦在详明。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 
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滑而微者起于虚,牢而坚者起于实。在于上则由于上, 
在于下则发于下,在于中则发于中,结则因气,散则因忧,聚则因怒,细则因悲。风者汗而 
愈,湿者温而愈,热者解而愈,寒者熨而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气则流之,忧则宽之, 
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香港脚之病,传于心肝,十死不治。入于心则恍 
惚妄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定,左手寸口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即腰脚俱肿, 
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黑 

卷一
一○四二·论水肿生死脉证
属性:人生百病,最难者莫出于水。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肾, 
虚则水散于皮。又三焦壅塞,营卫闭格,血气不从,虚实交变,水随气流,故为水病。有肿 
于头目,与肿于腰脚,肿于四肢,肿于双目者。有因嗽而得者,有因劳而生者,有因凝滞而 
起者,有因虚而成者,有因五脏而出者,有因六腑而来者,类皆多种,状各不同,所以难治。 
由此百状,人虽晓达,纵晓其端,则又人以骄恣,不循理法,冒犯禁忌,弗能备矣。故人中 
水疾,死者多矣。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 
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暴水,十曰气水。青水者其根起于肝,其状先从面肿,而 
渐行于一身。赤水者其根起于心,其状先从胸肿起,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起。 
白水者其根起于肺,先从脚肿而上气喘嗽。黑水者其根起于肾,其状先从足趺肿。玄水者其 
根在胆,其状先从面肿至足者是也。风水者其根在胃,其状先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