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

第8部分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8部分

小说: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生所认作‘我’的,只是一系列生灭不定、迁流不居、绝不永久的身心活动。

 

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根本不存在于世间的任何心物里。

 

(二)无‘我’与生命的延续

 

众生若没有—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是谁去接受从前种下的因的果报?是谁去轮回生死、浮沉于六道之中,经历各种不同的际遇呢?

 

善男子,凡夫看到有生死轮转、因能结果,便以为必定要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去接受果报和生死轮转。

 

其实,生死轮转与果报的承受,是不需要一个常住不变的‘我’的。

 

譬如——个农夫把一颗芒果的种子,种在肥沃的泥土里,每天灌溉,适时施肥。数年后,种子已变成果实累累的芒果树。

 

到那时,我们能否说,这芒果树只是一颗常住不变的芒果种子呢?

 

善男子,把芒果树说成芒果核是荒谬的,因为芒果核早已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成果子,再不是种子,却是一株大树了。

 

从前的种子不再存在了,现在的果树也不需要—个不变的种子才能够受持果树的形相与特质。

 

相反地,种子若不变化、不坏灭、不失去它的特质形相,现在的果树决不能出现。那么,在种子里,哪里能找到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去接受新长果树的——切呢?

 

若是种子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它便永远都是种子,永不能成树了。

 

善男子,譬如一只母鸡,产了卵,花了很多天的功夫,才把小鸡孵化了。

 

数月后,小鸡长大了,成为一只强健的雄鸡。

 

在那时,我们能否指著这公鸡说:‘这是一只常住不变的鸡蛋呢?’

 

把一只雄鸡视为一只鸡蛋是多么荒谬愚蠢的事情啊!

 

从前的鸡蛋,再不存在了。它已蜕变为一只雄鸡,再没有鸡蛋的形相和特质了。

 

相反的,若是鸡蛋不起变化、不改变它的形相特质,雄鸡的成长便没有可能了。

 

那么,在鸡蛋里,又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呢?

 

善男子,同样的道理,人从母亲受精的卵子开始,以至出生、成长、死亡、再生,皆是一系列迁流不居、不断生灭的物质与精神活动,并没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处于其中。

 

后一物从前一物而生,后一念从前一念而生,并不需要一个不变的‘我’去接受。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生命的延续,其实不需要常住不变的一个‘我’,也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能去接受轮转与果报。

 

(三)圣者肉身瓦解后的存在形态

 

善男子,舍弃真实的智慧,而相信真有一个‘我’,实实在在存在于现世的众生,都有一项假设,说这‘我’的生命必会有—天永久地幻灭了。

 

或者,相反地会说,这‘我’的生命是永远不会幻灭,却会永远保持现有的形态。

 

若假定它不会幻灭的话,他便会堕入‘我’的生命是永存的邪见。

 

若假定它会幻灭的话,他则堕入‘我’的生命会绝灭的邪见。

 

善男子,天上和人间的众生,大多受这两种极端的邪见所支配,因而不能见到真理。

 

为什么呢?

 

因为,天上或人间的众生,若以生存为乐的,都执著有‘我’,执著有‘我’的永远存在,认定‘我’的生命是永存的。

 

告诉他们没有‘我’的存在,便是破坏了他们的幻想与希望,是他们不表同意、不愿接受的。

 

这样,‘我’的永恒生命,便成为他们的累赘和—切苦恼的来源,使他们得不到解脱了。

 

相反地,有些众生,却耻于生存,厌于生存,为生存而感到烦恼。于是,他们欢迎绝灭的思想,不愿见到有永恒的‘我’,希望有一天,在肉体瓦解后,便永远不再存在,再没有生命,再不要受生存的苦恼烦扰。

 

他们同是执著有—个‘我’去受苦,所以希望生命有绝灭的——天。因此,‘我’的执著,同样是他们的负累和痛苦的来源,令他们不能得到解脱。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愚痴的众生,就认定梵行清净、不起业力、永离六道生死的圣者,必定是有一个不变的‘我’去享受永久的涅槃快乐。

 

或者,圣者是处于一个‘我’已完全幻灭、无知无觉、没有生命的寂灭状态里。

 

善男子,对生命有如是执著,对‘我’的存在有如是执著的众生,是没法了解圣者解脱后的状态的。因为,圣者的存在,并不需依赖一个如是不变的‘我’的。

 

因此,以‘我’的生命永恒或‘我’的生命绝灭这些假设去测度圣者肉身瓦解后的状态,必定是颠倒与远离事实的了。

 

善男子,圣者肉身死后的存在,既非永存,亦非永灭;既非‘有我’,亦非‘无我’。只有亲证涅槃境界的行者,才能真正明白。

 

因此,在世间语文不足以描述圣者境界的情况下,一切的描述,皆是戏论,难见真理。

 

第七章  佛教的心理学

 

(一)心与身的关系

 

善男子,人的身体是由物质的四大假合而成的。

 

概括来说,人的色身可依功能分作六大部份,就是眼根(视觉器官)、耳根(听觉器官)、鼻根(嗅觉器官)、舌根(味觉器官)、身根(四肢躯体)和意根(脑及神经系统)了。

 

这六根都是由四大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本身没有精神生命,待众生死后,物质的器官躯体,便会朽坏、散灭、转化,再成为新的物体。

 

物质的四大,就是这样不断地形成、毁坏、再形成、再毁坏了。

 

善男子,能使六根发挥功能的,不是没有精神力的四大本身,却是心识的力量。否则人体的六根,只会是一堆废料,没有生命活力可言,犹如一只无桨的船,难有自发的活动了。

 

心识在眼根发挥功能的,叫做眼识。它使人能通过视觉器官,观察到世间各种事物。

 

在耳根发挥功能的,叫耳识。它使人能通过听觉器官,收听到世间各种声音。

 

在鼻根发挥功能的,叫做鼻识。它使人能通过嗅觉器官,感受到各种气味。

 

在舌根发挥功能的,叫做舌识。它使人能通过味觉器官,尝到世间各种食物的味道。

 

在身根发挥功能的,叫做身识。它使四肢躯体能在世间接触外境,作种种活动,又使内脏肺腑,发挥维持色身生命的功能。

 

在意根发挥功能的,叫做意识。它使整个神经系统能发挥功用,让整个色身,能通过此系统,由心识指挥,在世间动身发语,造种种业。

 

善男子,没有了心识这六种功能,生命力便不能藉色身在世间活动,过物质的生活,吸取物质世界生活的经验,却只如无情木石一样而已。

 

心识既有上述的六种功能,为什么不能离六根而存,独自活于世上呢?

 

善男子,心识的活动力,确是不需根身的存在,也能发挥的。但是若离六根,生命体经历的只是纯粹精神界的活动,再不是物质世间的生活了。

 

色身存在的需要与否,定于生命体从前的业力与修行境界。若由业力所牵,要以色身续命,那么,它便难舍色身而存了。

 

但是,无沦生命体以何种色身出现于世,心识永随不舍。否则生命体便没有生命力可言,再不能称为生命体了。

 

(二)心识的结构

 

善男子,愚昧无知的众生,难知根与识的分别。但是,以锻炼身心,成就智慧、力量、解脱为事业的佛弟子,却必要知道心识的结构及其特异功能,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止的因由,认清心识的潜能。这样,他才可以强化自己的身心,超越物质的众多掣肘,能够逍遥自在,以心御万物,无处不自得。

 

善男子,人的心识以功能区别,可分作八个部份,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又合称前五识。

 

行者于此八识,必要深究,始能登自度度他之阶梯,悟以心造物之法门。

 

(三)前五识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善男子,人于日常的活动里,若要对外境作认知了别,必要依赖眼、耳、鼻、舌和身这五根,而使这五根发挥作用的,就是前五识了。

 

没有精神力的根身,只是物质,必待心识的调御,始能活动。

 

若四大本身自有能看、能听、能嗅、能辨味、能感觉、能思惟的功能,那么,一切的物体,无论有情或无情众生,皆有这些功能了。

 

因为它们同是由四大所造的。

 

若真的如此,木石钢铁、雨露微尘,便与—切凡夫圣贤,毫无分别,同具一样的活动力了。

 

这是多么不合情理的事情啊!

 

人的五识,是怎样发挥功能的呢?

 

善男子,五识特有的功能,就是通过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去对外境起认知了别,且作出反应。

 

五识对现于它们前面的实境,无需思量考虑,便能立即了了分明、认知它们的形相本质,并且能对它们,即时生起善的、恶的、或非善非恶的反应。

 

五识在物欲的世界里,让生命体能作色、声、香、味、触的领受。

 

为了达成这五事的领受,五识有五种能力,能在欲界一切时空里,随缘起用。

 

这五种能力,就是对外境能产生接触(触)、起警醒注意(作意)、领受外境刺激(受)、认知辨别(想)和作思量反应(思)的能力了。

 

五识使居于欲界的众生,能通过根身,追逐物质欲乐,得色、声、香、味、触的满足。

 

但是,修禅定的行者,追寻的不是物欲享受,故能于不同的定境里,次第止息五识的活动,代以离欲的禅悦,也能从此而生智慧、神通与解脱。

 

五识在欲界里,各与色、声、香、味、触一法相应,与其他各识所司之事,并不涉及,无一能负责综合五法,为生命体建立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印象。

 

一辆有五匹马的马车,若无驭夫驾车,五马势必不羁,任意乱闯。

 

五识就如五马,若无统御,一切所受纳的个别印象,便互不相连,没有意义了。

 

那么,负起调御五识和综合它们输入的片面印象,令能生整体意义这责任是什么呢?

 

善男子,这就是第六意识了。

 

(四)第六意识

 

什么是第六识呢?

 

善男子,第六识可单称为‘识’,又叫意识,是认知了别之识。

 

它是人体的感觉中心,负责指挥前五识的工作。前五识所传送的零碎片面资料,皆由它作有系统的组织,建立一个全面、有意义的影像。

 

善男子,意识根据从前的经验,能把前五识传送的资料,迅速整理,对外境能即时生起三种认知了别的作用。

 

意识对有实质存在之境物,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立刻达成认知了别,这是现量的作用。

 

在没有实质境物存在时,意识则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迅速比较、测度、推论,而达成认知了别的目的,这就是比量的作用。

 

但是,意识并非时常都能作出正确的认知了别。有时,根本没有存在的事物,它却会无中生有,作完全错误虚妄的认知,这就是非量的作用。

 

善男子,意识所能了别认识的外境也可分作三种,就是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了。

 

实实在在存在的外境,能为意识了别认知的,叫做性境。没有实质存在的境幻,也能为意识所了别认知,但是,这些叫独影境。

 

外境虽有实质的存在,但意识却不能对它作恰如其分的认知,却把它误作他物而不自觉。这些从错误了别认知而得知的外境叫做带质境。

 

意识以现量、比量和非量,对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这三种外境作出了别认知后,又能起三种不同的反应。

 

善男子,那三种反应,就是善的反应、恶的反应和无记(非善非恶)的反应了。

 

意识能根据从前生活累积的经验,指挥前五识,不须思量,而能即时生起含有善、恶或无记的活动。

 

善男子,意识的活动最强,因此能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里,不断引发身、口和意的活动,作善、恶和无记的业,使生命之轮不停转动。

 

第六识于八识之中,了别认知外境的能力最强。因此众生的存在和生活,受此识之影响至巨。

 

对很多人来说,第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