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余烬 >

第147部分

盛唐余烬-第147部分

小说: 盛唐余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郎,你可算回来了。”白孝义毫不拘礼地冲他点点头,刘稷心里头就是一个激灵。

    心说这具身体的主人,不会又招惹了姓白的王女吧?

    “见过留后。”好在对方并未多说什么,几个人重新上马,并排而行。

    一边走,李栖筠一边同他说着话。

    “马戍主早到几日,向我等告知了中丞的安排,眼下城中已经收拾停当,就等你归来了。”

    原来他们特意等在此处,是为了上京的事宜,盟约议定之后,封常清直接带着节度牙兵与哥舒翰等人穿过吐蕃腹地,要比他这走,路上节省得多,而他的家眷,只能另作安排,也就是刘稷来护送。

    此去路远,时间不等人啊。

    一行人毫不停留地穿城而过,刘稷这才发现,眼前这座关城,并非龟兹城,而是一处关隘,名为“柘阙关”,扼守着从于阗到龟兹的要道。

    过了关口,龟兹城已经不远了,周围渐渐变得热闹起来,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良田、村落、集市,那些穿着当地服饰的百姓,头顶着一个个托盘似的事物,上面放着各种吃食、瓜果、甚至是酒器,看得人心惊胆战,走得人却是稳稳当当。

    而那些身材妙曼的龟兹女子,在十一月里,居然还穿着露腰装,露出雪白的肌肤和若隐若现的肚脐,时尚得令人发指。

    更绝的是,她们的步履如同踏舞,嘴里哼着轻歌,手脚上的银铃,随着步子发出有节奏得轻响,妩媚的眼神毫不避讳地飘向这些归来的军士,不时就能引发出阵阵惊呼。

    难怪那些手下,一个个归心似箭,这简直是人间天堂啊。

    龟兹,舞乐之乡,从史书上描述很难尽述其中的妙处,也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所言非虚,就连见多识广,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刘稷,都不由得直了眼。

    山野乡间已然如此了,那城中又该是何等风情?刘稷突然有点迫不及待了。

    一旁的李栖筠与白孝义等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一个老司机的神情。

    后者更是上前,不经意地说道:“若是有暇,今日都督府中,家兄愿扫席以待,不知五郎可有意否?”

    说完,还朝他挤了挤眼,一付你懂的表情。

    刘稷瞬间心里一寒,怕不是真得出事了吧,这个纨绔子,倒底惹出了多少情债啊,哥们的腰只怕是保不住了。

    正待答话,他突然发现,紧跟在身后的张无价,不知道什么时候,退后了许多,脸色也沉了下来,再没有半点喜悦之色。

    “待我稍作休息,一定叨扰。”他客气了一句,放慢马速,与张无价骑在了一处。

    “老张,令爱之事都在我的身上。”

    他的声音很低,只能两个人听得清,张无价默不作声地点点头,面上的神情,明显放松了许多。

    冤孽啊。

    就这样,一行人很快就看到了前面的城池,高大的墙体呈现出一种灰白色,巍峨的城楼一看就是汉人的形制,洞开的城门两旁,全都是自发形成的市场,叫卖之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随着他们的接近,两边的百姓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队小小的兵马身上,刘稷享受着那种敬畏、尊崇兼而有之的目光,不由得笑容满面,象后世那样,频频地朝他们挥手。

    没想到,一处空地上,十几个玩闹的孩童,让他挥出去的手,一下子停在了空中,上不得下不得,笑容凝结在脸上,变得尴尬之极。

    他们在玩一种简单的游戏,围成一圈唱着歌谣,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都是用得汉活,让人想听不懂都难。

    “白虓噉,曜无双。”

    “杨鹄子,枭五郎。”

    “安西有四害,夜里莫推窗。”

    “白虓噉,曜无双。”

    “杨鹄子,枭五郎。”

    “安西有四害,鬼神莫敢伤。”

    。。。。。。

    听着这些稚嫩的童音,刘稷的心头仿佛有一千匹神兽跑过,难怪,杨预停在了于阗镇,死活都不肯跟他一块儿来。

    队伍里一下子变得沉默起来,李栖筠和白孝义等人,全都装出一付听不见的样子,实则面部肌肉抽动,强忍着不敢笑出声,张无价和许光景等麾下军士,也是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

    刘稷明白了,他们根本就不是来迎接自己的,而是怕路上生出什么事端,闹得不好收拾,就连都督府的所谓宴请,也不过是安他的心,以免自己饥不择食,祸害城中的百姓。

    可笑自己还沾沾自喜,以为有着偌大的名头,可以像后世的网红,圈粉无数,收入不菲呢。

    就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一个孩童看着他,呆愣了片刻,突然间拔腿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喊。

    “五郎回来了!”

    “啊,五郎回来了。”

    “快跑啊。”

    。。。。。。

    十几个孩子一哄而散,两旁的百姓也随之四散奔逃,他们仿佛看到了吃人的猛兽,扔掉了手中的事物,就连摊子也来不及收拾,不顾一切地跑向远处。

    热闹的集市在一瞬间变得空空荡荡,到处都是打翻的瓶瓶罐罐,乱滚的瓜果、菜叶子,倒塌的摊位,只留下满地的狼籍,以及,他们这些面面相觑的一行人。

    活了两世的刘稷,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自带清场效应,一下子呆在了那里。

    自己倒底做了多大的孽,才能催生出这么神奇的一幕?

    他凌乱了。

第十五章 回府() 
    

    实际上,刘稷所看到的,是龟兹新城,它的历史只有五十余年。

    垂拱二年,由于执政太后武氏的政策调整,唐人放弃了安西四镇,任由吐蕃人深入,结果使得已经置为郡县的伊、西、庭三州暴露于吐蕃人的铁蹄之下,不但没有起到安边定民减轻军费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因此,在时任西州都督的唐休璟与西域诸国一致肯求下,长寿元年,也就是武氏正式登基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便以熟悉吐蕃内情的将军王孝节为武威道行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共击吐蕃于西域,连战皆杰,重新收复了四镇之地。

    在王孝节的建议下,重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留汉兵三万以镇之,并舍弃了已经损毁不堪的旧城,于新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了城池的规模,前后历时四年,最终才建成了如今的样子。

    它的布局,完全依照了长安城,呈一个非常规整的正方形,以中轴线为主干道,四十八个坊市整齐排列,就连东、西二市都照搬不二,时人谓之为“小长安”。

    当然,这里头没有了王宫,龟兹国王白孝节的府邸,也不过是一间大一点的宅院,占据了城中的一处坊市,在中轴线的正上方,便是象征着唐人最高统治权力机构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四镇节度使衙,与之遥遥相对的,则是龟兹都督府,无论是大小还是形制上,都要低上一格。

    这样的布局在四镇中是绝无仅有的,以于阗镇为例,王宫依然是王宫,于阗镇守使衙,不过是同都督府相仿的大小而已,这种严格的品级划分,正是唐人一步步确立自己地位的过程,在潜移默化当中,悄然地影响着当地的风俗民情、人心走向。

    所以被称之为“半羁靡制”。

    安西的汉人数量自然远低于内地诸郡,就连邻近的北庭也大大不如,而汉人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就是在这座新城当中,其中为数最多的,自然是那些戍边的长征健儿,在府兵制没落之后,募兵制渐渐成为主流,能够主动应募的男子,都是有着建功立业或是走投无路的特征,几乎终身制的职业下,落户当地便成为了首选,因为这里有同伴,有妻儿,还有战功换来的田地、宅业,怎么可能轻易舍弃?

    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地的百姓,据后世考证,应该是印欧人种的吐火罗人,黑发、白肤、碧眼是他们主要特征,在经过了长期的混居通婚之后,逐渐朝着汉人靠近,这种融合,有着相当强的主观性,因为在这个时空,唐人才是诸胡膜拜的对象,一如后世华夏人看西方。

    正常的情况下,唐人嫁女于胡是下嫁,很少有人会这么做,反而豢养胡姬,司空见惯,于是,当刘稷等人沿着洞开的城门一路前行时,看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

    那些穿着长衫、戴着襥头,腰间别上一把描金小扇的,多半是面目迥异的胡人,而穿着紧身胡服,包头或是戴着小帽的,却大多是汉人,这是一种时尚,它传自遥远的长安城。

    然而,此时这两种人的脸上,都是同样的表情,惊恐万分甚至于夺路而逃,将宽敞的大街,全数让给了这伙远道归来的唐军将士,那效果比大都护出行净街,还要来得干净。

    李栖筠见怪不怪地朝他一拱手:“征战归来,想必果毅急着回府,某就不远送了,若是定下了启程日子,请遣人知会一声,某与府中同僚再与你等践行。”

    “判使请便。”

    刘稷知道,他是怕自己尴尬,现如今的场面,百姓全都躲着走,已经用不着担心,会闹出什么乱子了,一番大战下来,府内有多少后事要处理,自己还记不过来呢,人家哪有空再陪他逛街。

    随后,马璘也同他告辞,他要返回拨焕城,在梁宰没有回来之前坐镇那里,原本早就该走的,李栖筠为了防止出事,特意将他这个武人留下来,也算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至于白孝义,倒是没那么明显,反而饶有兴致地又陪着他多走了一段,直到城中心的位置,两条大道的交汇处,方才笑咪咪咪地说道。

    “过府之事,还望五郎记在心上,只要你有暇,什么时候都成。”

    “我记下了。”

    刘稷看着他的背影,不禁有些奇怪,白家似乎真得找自己有事,就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龟兹王族在这里有些尴尬,因为大都护府就坐落于此,他们平素全都低调地恨不能藏起来,一直都是老老实实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力,从不与都护府的人相争,就像这一次出征,于阗国王尉迟胜举全国之兵而出,未尝没有让唐人安心的意思,可他们连个王弟都没有派出去,似乎也是放心得很。

    不得不说,越是靠近统治中心的地方,情况就会越复杂,龟兹城能平静这么多年,除了唐人的武功震摄,封常清这个节度留后,应该是功不可没的,毕竟出头打交道的人,很多时候都是他。

    迎接的人都走光了,自己也该动身了,可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他,一时却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因为他根本就记不得,家在哪里。

    当然,这种小问题难不倒,刘稷朝手下招呼了一声:“哪个腿脚快的,去府上报个信,老子回来了。”

    此言一出,果然就有几个军士越众而出,他们倒不完全是为了讨好上官,上门报喜信,一份打赏自是少不了,不过跑跑腿,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刘稷循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带着余下的人马,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直到一个坊门前,一个本地人打扮的坊官,带着几个坊丁,整齐地站在那里。

    “小的们,恭迎诸位将士,凯旋而归。”

    刘稷抬起头,只见门牌上刻着“宁远”两个汉字,还有一行异族文字,微微一颌首。

    “坊中一向可好?”

    “回郎君的话,安然无恙。”

    刘稷哈哈一笑:“老子回来了,是不是就有恙了?”

    几个人顿时脸色发白,他也不作理会,带着手下扬长而入,为首的坊官忍不住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一付心有余悸的神情。

    “唉,好不容易安宁了几个月,又没好日子过了。”

    几个坊丁也是心有戚戚,可是看着大队的人马,就连一句牢骚话都不敢宣之于口,哪怕已经隔着老远,连背影都已经看不到了。

第十六章 熊娃() 
    他们这一群人虽然不过百余,可军马却有三百多匹,顿时将坊内挤得水泄不通,那些想要出来的,先是有些不满,等到看到他的模样,无不是抱头鼠窜,一溜烟地跑进家门,“咣当”一声把门关上,然后从门缝里,悄悄地注视着外头的动静。

    连街坊邻居都不放过,刘稷在心里暗暗鄙视着自己,难怪最后混不下去,要跑到大勃律去送死。

    好在没有多远,就从对面走来了一群人,前面正是他派出去的军士,而跟在后头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他看着这群队伍,目光直直地落到了刘稷的身上,让后者的心里“咯噔”就是一跳。

    无他,这目光中包含的意思也太过明显了,是那种喜悦中带着慈爱,激动中含着泪水的眼神,他赶紧跳下马来,没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