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余烬 >

第283部分

盛唐余烬-第283部分

小说: 盛唐余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想不到,太子还有如此手段。”

    高力士恭立一旁没有答话,奏疏是他拿来的,自然知道里头写了些什么,政事堂与太子之间不对付,怎么看都是太子处于下风,就拿粮食来说,虽然寿王松了口,可什么时候给,怎么给,依然还有文章可做,可太子呢,并没有入宫来申辩,而是卡住了另一头,马匹。

    任是谁也没想到,太仆寺,这个九卿当中极不起眼的一个清水衙门,成了二人争斗的关键,更没有想到,封常清那个看似纨绔子弟的长子,居然行事雷厉风行,直接拿下了京畿道最大的一个马场,并以强硬措辞行文河西陇右等地,将马政的监管权又重新纳入了手中。

    说是重新,是有来由的,太仆寺之所以是个清闲部门,是因为马政这一块,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管理部门,早在贞观年间,朝廷就设立了群牧使做为实际上的主官,后来又设立了闲厩使,将生产到分配通通瓜分殆尽,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侵夺九卿的权力,也是三省六部制度设立的初衷。

    但是它还真就有这个名义,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原因很简单,天宝十二载的群牧和闲厩二使,原本都在杨国忠的身上,他从被罢官到身死,所兼的那一大串官职全都落了空,根本没来得及授出去呢,太子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再来纠正有意义么?李隆基深知事情没那么简单,封浩拿下岐山马场的牧监有证有据,以自己人接管合情合法,就算是再任命一个群牧使,也没有权力即刻更换人选,那样就成儿戏了。

    他敢肯定,同样的一幕,一定会在河陇诸马场发生,就连北边的那几处也不会幸免,太子已经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了全国军马的供应,反过来将了政事堂一军。

    这样的雷霆手段,像是以前那个浑浑噩噩,遇事只知道退缩和哭泣的白发儿子干出来的么?

    很明显,政事堂将这样的奏疏呈上来,就是讨要一个说法的,李隆基突然想到了什么。

    “太子举荐的那个刘晏,文部授予告身了么?”

    “今日一早已经送过去了,听闻那位刘运使,接到告身就带人启程,朝关外去了。”

    “喔。”李隆基原本以为他们会压一压的,一听之下还有些奇怪。

    “不过有几位外任的官员,被文部压下来了,品级都不高,也就没有报上来。”

    高力士隐晦地提醒了一句,李隆基明白了,刘晏是在御前被太子提出来的,李瑁不敢压,只能拿别人撒气,这简直像极了两个小儿互殴,你来我往却不致命。

    “哼,政事堂若是连这种事都要朕来伤脑筋,还要他们何用?”

    李隆基的话,让高力士松了一口气,自从大典以来,天子几乎没怎么休息,全都是在处理那些个烂摊子,如今说出这样的话,也就是打算置之不理了。

    “老奴也是这么以为,太子与寿王毕竟是兄弟,让他们商量着办,总归有法子解决的。”

    李隆基不置可否地在楼中走了几步,突然停下来,转身看着门口,只听见一阵“蹬蹬”的响动,一团红云飘了进来。

    “三姨来得这般迟,可没有秋风打了。”

    杨玉瑶掩着嘴妩媚地一笑:“奴是那般不知好歹的人么?”

    李隆基展颜大笑起来:“朕就知道,三姨才不是那点财帛能说动的,是不是想朕了。”

    “无日不想呢。”杨玉瑶作出一个羞涩状,靠进他的怀里。

    看着怀中佳人,李隆基心神一动,慢慢俯下身去,就在快要挨上的一刻,身后突然响起了脚步声,他的动作立时变成了抚慰。

    “瞧瞧你这身子,又轻了许多,是不是胃口不好,朕让宫里的厨子到你府上去,想吃什么只管同他们说。”

    杨玉瑶的速度也不慢,脸上露出一个悲怆的神情,哽咽着应道。

    “奴省得,让至尊挂心了。”

    “三娘。”

    杨玉环适时地叫了一声,二人自然地分开,李隆基等她走近,指着后者说道。

    “你瞧瞧三姨,是不是清减了许多?”

    杨玉环顺着话风答道:“奴也劝了不少,可是不管用,还是要至尊发话呀。”

    杨玉瑶被他们夫妇当面打趣,面上一红,这么睁眼说瞎话,哪能不清减呢。

    三人坐下闲聊了一会儿,她才将来意说出来。

    “今日是妙趣阁大演的日子,奴同娘子约好了,至尊若是有暇,不如也赏个脸吧。”

    “喔,可是那龟兹乐舞?”李隆基倒是还记得。

    “正是呢,奴想先去大慈恩寺为八娘祈福,再去瞧瞧。”

    “都有哪些人?”

    “都是城中像奴这般闲适的命妇,还有一些名士,不过是些诗词唱和罢了。”

    李隆基听了,微笑着捏捏杨玉环的手。

    “朕记得年前你就说要去看了,既然答应了,便同三娘去吧。”

    姐妹俩微不可查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杨玉瑶出口说道:“至尊不去么?”

    “朕要去了,你们准定不痛快,算了,这里还有一堆头疼的事呢,还是你们去吧,好好解解乏。”

    杨玉瑶马上露出一个遗憾的表情,无奈地说道。

    “不过一时半刻,哪就耽误了,至尊分明是托辞。”

    “当真有事,你们好生玩一玩,回来说与朕听。”

    见他真不想去,二女只能先行告辞,等她们走后,李隆基的脸色沉了下来。

    “这件事你知道么?”

    “知道,那位妙娘子,似乎与虢国夫人交好,好多帖子都是她帮着撒出去的,请的也确实是些高门贵妇,还有几个名士。”

    高力士说了几个名字,都是以诗词出名的文人,经常出席这种活动,当然是帮着扬名的。

    李隆基犹豫着问道:“寿王在做什么?”

    高力士一愣,想了想答道:“这会子应该是在都堂。”

    李隆基“嗯”了一声:“去看看。”

    “老奴这就差人去。”

    高力士突然间明白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争夺(十五)() 
安化门以南是通往陇右的官道,此刻平整宽阔的路面上,尽被一乘乘的骡马所占据,甚至还有驴车,车上无一例外都堆满了半人高的粗麻袋子,偶有漏出散落的,瞬间便被跟在后面的孩童

    拾在了背篓里,尽是黄澄澄、颗大粒圆的粟米。

    “可惜了,这一路还不知道要损耗多少呢?”

    路边一个穿着常服的中年男子惋惜地说道,旁边一位道士打扮的老头却看着城门的方向,拿手捅捅他。

    “来了。”

    果然从城门的方向驰过来几骑,很快在他们身前停下,为首的男子下马拱手喊道。

    “三十五郎,太白。”

    “二十七郎,子美,五郎。”

    “高太守,青莲先生。”

    刘稷是与岑参一块儿出的城,同行的还有杜甫,几个人互相致礼,全都牵着马儿走到路边的接官亭上,早有随从准备好了酒具。

    他们是来送行的,随着粮队离开京城,一路经过陇右进入高原,高适任职的临洮郡正在这条路上,他也不得不离京赴任。

    “今日妙娘子大演,惜乎不能与三十五郎同观,岂非憾事。”

    岑参端起盅子说道。

    高适也拿起一盅酒,不无遗憾地点点头。

    “饥民待哺,不得不行耳,只盼他日返京还能有幸一睹。”

    几个人一同举杯,李白没有他们那么多感触,对于歌舞更是兴致缺缺,他挤到刘稷身边,低声问道。

    “为何孙大娘与南八俱是人影全无,南八还被画影图形满城缉拿?”

    “此事一言难尽,你还是莫要知晓的好。”

    李白摸摸鼻子:“你们当真做了那件事?”

    刘稷怕被人听见,拉着他多走了几步,事情很明显,猜也猜得到,他没打算瞒着对方。

    “不是你说,安胡儿有反意么,除掉这个国贼,有什么不对么?”

    “当然不对了。”李白瞪了他一眼:“你叫上他们,都不叫某。”

    我靠,刘稷被他说得无语了,心说你老人家多大了,还真当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么潇洒啊。

    “先生有家有口,不方便。”

    “那南八不也有妻有儿?”

    见他较了真,刘稷不得不找了个现成的借口:“先生肩负重任,刺杀安胡儿这等小事,岂敢劳动,那不是大材小用么。”

    被他一记轻拍,李白舒坦地笑了:“下回有这种好事,可不能漏了某。”

    “一定,一定。”刘稷一阵恶寒,感情老头在沧桑的表面下,还有颗不羁的心啊。

    只听得李白又说道:“你说的那种芒硝,若是找到了,如何处置?”

    总算说回正事了,刘稷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对方揪住不放。

    “若是先生笃定是我要的事物,可以自行做主寻人挖掘,送到碛外,我会以粟米的一半价收购,或是快马告知消息,我来安排后续,无论何种方式,给予先生谢礼都不会少。”

    李白点点头,倒是没有拒绝他的好意。

    “某家倒也罢了,杜子美家贫,你多照应着些。”

    “先生放心。”

    刘稷爽快地答道,李白同他说完了,便去找岑参等人告别,高适正好脱身走过来,笑着说道。

    “想不到刘五郎与太白还有交情,他可是眼高于顶。”

    “侥幸得李先生指点,可谓不打不相识。”

    “喔。”高适奇道:“临行前,某拜谒哥舒郡王,他同某说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从京城修一条直抵逻些的官道,可是你的提议?”

    “高太守以为如何?”刘稷干脆地默认了。

    “若是真有这样一条路,那些粮食能省下多少?”

    高适指着官道上络绎不绝的骡马车队说道:“旁的先不说,自陇右到临洮郡,能修成的话,便是极大的便利,可惜要征发的民夫、所费的钱粮都非是一个新郡所能担得起的。”

    “高太守果有此意?”

    刘稷本是随口举个例子,在青羌高原上修路,后世的新华夏就有过无比艰难的经验,不过从陇右到临洮,也就是青海一带,倒并不是不可能,反正又不是铁路或是高速公路,只是一条圶土硬道,所需的土方量并不大,基本上相当于平整土地,当然了,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临洮是个新设的郡,迁移过来的百姓必然不会多,他能动用的人手就更加少了。

    “五郎有法子?”高适也是好奇,他不怎么相信一个莽夫会想出这样的法子。

    “没什么难的,你没钱没人,就包给有钱有人的去修呗。”

    高适糊涂了,这还能外包:“五郎可否说得清楚些。”

    “这条路修成,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商人,他们有钱有粮可以雇佣人手,只需要一点利益推动,比如说,优先使用权,甚至是一段时间的独占权,只有出了钱的才能使用官府的驿站,你说会不会有人有兴致?”

    高适被他说得一愣,这一招太狠了,高原上最怕的其实不是寒冷和野物,而是没有人烟相伴的那种荒凉,也就是安全感,按大唐的规制,凡是道路,每隔三十里一驿,这个距离差不多就是商队一天的行程,试想想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走了一天,谁不愿意住进温暖的屋子里,喝口酒吃点热食再泡上脚钻进热腾腾的炕上搂着女人睡上一觉?简直是无可抵御的诱惑。

    而驿站正是把持在官府的手中,路你可以走,但没有地方住,那和没路有什么区别?

    对方说得不错,能在这条商路上行走的,绝不可能是小商小户,因为风险太大了,而最大的风险就是高原上没有路。

    此计相当可行,他兴奋地搓搓手,脑子里已经在酝酿到达任地之后的第一封榜文了。

    从他的反应,刘稷也明白过来,官道上的那些粮食,多半都会先存储在临洮郡,那里与苏毗人的领地接攘,接下来就能通过他们往逻些转运,而不是将这些民夫送上险地,看来,政事堂至少是部分地接纳了自己的提议。

    有了新的思路,高适表现得十分积极,马上迫不及待地同他们告辞上了路,三人在亭中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岑参悠悠地叹了口气。

    “今日一别,又不知何日方能相见了。”

    “喔,夫子也要走?”

    “等咱们的粮队筹备好了,某便同他们一起上路。”

    “也好。”刘稷点点头:“夫子与杜先生早走一步,我等随后就到。”

    杜甫自是无不可,三人收拾停当,骑上马原路返回,却是折向了晋昌坊。

第三百六十六章 争夺(十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