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蜀 >

第378部分

霸蜀-第378部分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微微颌首,鼓励的看着杨仪。杨仪心中一热,又接着说道:“且魏霸此举,亦有用心不良之处。他这是在讨好一部分人,企图拉拢他们……”

    杨仪一开口,就发现诸葛亮的嘴角有一丝不以为然的笑意,连忙讪讪的收住了话头。

    “你说的没错。”诸葛亮收起了笑容,淡淡的说道:“魏霸的确有些借这件事拉拢冯进、张威那些人,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从在房陵时与潘濬发生冲突时,我就看出了这个苗头,现在不过是变本加利罢了。可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冯进、张威等人会支持他?他们以前可没什么来往。”

    杨仪皱起了眉头。

    “因为你们一直觉得他们是武人,不肯降尊纡贵,看不起他们。”诸葛亮变得严厉起来,“都是荆襄人,却不能同舟共济,现在被魏霸钻了空子,与其说是魏霸的高明,不如说是我们的失策。威公,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丞相所言甚是。”杨仪本能的回答道。

    诸葛亮追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是强行打压魏霸,还是与冯进、张南等人搞好关系,把他们争取过来?”

    杨仪愕然的看着诸葛亮,对诸葛亮说出这些话,他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主动和那些武人搞好关系?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以前可是武人主动套近乎,他们都不愿意搭理。谁在压制这些武人?说到底,还不是丞相你吗,怎么现在突然掉了个?

    “你们不要忘了,魏霸也是荆襄人,他和伟度(胡济)、龚袭(董厥)还是同乡。古有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对武人廉颇多有忍让,这才能文武共济。如今我们欲以一州之地兴复汉业,是不是也应该放开胸怀,求同存异?如果连同是荆襄人的魏家父子都不能容忍,又谈什么与吴人联盟,难道孙权君臣比魏家父子更近吗?”

    杨仪目瞪口呆,他看看蒋琬,却发现蒋琬无动于衷,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不由得暗自悔恨,早知如此,应该事先和蒋琬通个气,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了。丞相这不会是故意让我难堪,要再次罢免我,让蒋琬做长史吧?

    董允眉头微锁,眼神中闪过一丝惶恐和疑虑。(未完待续。)

    。。。

第512章 捉襟见肘() 
建兴七年冬十二月,镇北大将军魏延回京述职,丞相长史杨仪率领一帮官员,到城北的送客观迎接。

    杨仪非常郁闷,他和魏延一向不对路,他是襄阳大族,而魏延不过是义阳的一个小豪强,两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他有足够的资本俯视魏延。只可惜,他的仕途一直不如魏延顺利。当他还跟着诸葛亮苦熬的时候,魏延已经深受刘备信任,担任了汉中太守。好容易等诸葛亮主政了,借着丞相府的威势,他勉强和魏延并肩了,魏延那个最不成器的儿子魏霸却异军突起,关中一战,诸葛亮主力惨败陇右,魏延却守住了关中,成了镇守一方的镇北大将军,以至于现在魏延回京,他这个丞相长史还要挤出一脸的笑容来迎接。

    其实杨仪更想给魏延一个下马威,只是他不敢。诸葛丞相的态度出人意料的大转变,让他一时摸不清头脑,不敢贸然生事。惹怒了魏延是小事,惹怒了丞相却是大事。

    虽然惹怒了魏延似乎也不是什么小事。

    杨仪之所以站在这里,是因为蒋琬的一番话。那次会议之后,一头雾水的杨仪难得的主动去找蒋琬,探听丞相的真实用意。蒋琬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东吴被魏霸打得鼻青眼肿,魏霸占据武陵,深入荆州,在收回武陵之前,孙权不可能有能力西向,东部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丞相接下来要把精力放在关中,魏延身为镇北大将军,关中都督,必然是丞相要倚重的大将,丞相给他礼遇也是应该的。你既然是丞相长史,就应该体谅丞相的一片苦心,替丞相分忧云云。

    杨仪是个聪明人,他从蒋琬的话里品出了意思,丞相给魏延面子,是要魏延在接下来的北伐之战中卖命。推而广之,要他们主动和荆襄武人交好,自然也是为了北伐。战争时期,既然要人家卖命厮杀,给他们一点好处也是应该的。

    想通了这一点,杨仪才能站在这里,勉强做出一副泰然自若,谈笑风生的样子。

    魏延对杨仪没什么好感,但是对杨仪的丞相长史身份却非常看重,这是诸葛亮给他面子,他不能不承情。在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后,魏延径直来到丞相府求见。

    闻说魏延来了,诸葛亮迎出中门。一看到魏延,诸葛亮就缓步迎了上来,双手托住躬身下拜的魏延:“文长,一路辛苦,就不要拘礼了。”

    魏延正色道:“礼义所在,不得苟且。延蒙丞相信任,却不敢放肆。”

    诸葛亮哈哈大笑:“文长,是幼常教你这么说的么?”

    魏延有些窘迫,这些的确是马谡教他的,要不然以他的姓子,刚才在城外就要对杨仪出言不逊了。马谡对他说,你现在是镇北大将军,不知道多少人妒嫉你,在背后说你的坏话,都是丞相替你挡着。这次你儿子魏风能娶习家的女儿,也是丞相出面主婚,要不然习家根本不会同意。投桃报李,你也要给丞相一点面子,不要让他难做,也让人觉得你这个镇北大将军有气度。魏延觉得有道理,这才收敛了些。此刻被丞相一语点破,他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文长,这样好啊。”诸葛亮转身向堂上走去,魏瞎紧紧跟随,躬着身子,落后半步。“君子不重则不威,你现在是国家重臣,知礼守礼,本是应该的。我让幼常去帮你,用意也在于此。现在看来,幼常还是称职的。”

    “丞相所言甚是,马幼常文武兼资,是个好帮手。”魏延不经意的松了一口气。马谡到关中,他一方面表示欢迎,一方面也保持谨慎,生怕是诸葛亮派去夺他的兵权的。现在听到诸葛亮这句话,他算是放了心。

    “你远来辛苦,我本打算让你先回家休息,然后再谈公事。既然你来了,那我们就先说两句吧。”诸葛亮到堂上坐下,让人给魏延安排了座位,问起了关中的情况。魏延不敢怠慢,从亲卫手中取来一份厚厚的奏疏,双手递到诸葛亮的面前。

    诸葛亮接了过来,放在案上,笑道:“文长,我知道你急着回家见家人,我们就长话短说。关中的准备如何?曹魏的情况怎么样?”

    “回禀丞相。”魏延恭恭敬敬的说道:“襄阳之战结束之后,曹魏一直在做准备。不过,大将军曹真病重,襄阳一战折损又太多,他们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发动攻击的能力。目前他们的精力用于稳固河东、并州的局势,骁骑将军秦朗率军出征,正在清剿上郡的胡骑,张郃也从凉州出兵,加强了对北地、安定的控制,依延之见,他们是在清扫外围,重新打通凉州,对我关中形成三面包围的战略。为国家计,不得不早做准备,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丞相,关中不仅有精兵万余,还有天师道精壮数万,他们农时耕种,闲时习武,随时可以上阵。”

    “天师道?”诸葛亮沉吟道:“我记得京兆尹赵素就是天师道中人。如今关中俨然已经成了天师道的治庐,若再以天师道众作战,你不担心将来天师道在军中的势力越来越强,无法控制吗?”

    魏延沉吟片刻:“丞相,犬子魏霸也是天师道众,他还是关中治治头大祭酒,地位犹在赵素之上。若能将他调往关中,赵素自然翻不了天。”

    诸葛亮眼神一紧,沉吟片刻:“子玉的确能控制得住赵素,不过武陵刚刚入手,根基未稳,现在把他调离的话,武陵恐怕会得而复失。他是我扎在孙权肉里的一根刺,孙权时时刻刻都想把他拔出来,在这个时候把他调到关中去,岂不是正中孙权下怀?”

    魏延不说话了。

    诸葛亮瞟了他一眼,放缓了语气:“是幼常的主意,还是赵素的要求?”

    魏延沉默了片刻:“是延自己的主意。犬子魏霸虽然小有战功,可是胆大妄为,延担心他将来闯出祸来,于国于身不利,所以想把他带在身边,多加教训,以冀将来能对国家有尺寸之功。”

    诸葛亮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瞪了魏延一眼:“文长啊文长,你连说谎都不会啊。你是担心我压制子玉的功劳,还是怕他影响你的仕途?不管是哪一个,你都大可放心。我已经上书陛下和孙权谈判,一旦孙权同意割让武陵,我就要让子玉做武陵太守。说实话,那地方除了他,我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至于后者,你更无须担心。别说你一个儿子做了太守,就算将来你其他的儿子和魏霸一样能干,我也不会担心你。你魏文长对先帝的忠心,还需要怀疑吗?天命垂丧,神州陆沉,我等欲以一州之地兴复汉室,完成先帝的遗愿,若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岂有一星半点成功的可能?”

    魏延感激不尽,拜服在地。

    诸葛亮意味深长的说道:“文长啊,你现在也是一方重将,耳朵不能太软,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我受先帝重托,能浅才薄,战战兢兢,非常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我们之间都不能坦诚相见,那还怎么完成先帝的遗愿?”

    “是是是,是延想得太多了。”魏延红着脸,尴尬的连连点头。

    离开了丞相府,魏延进宫见驾。刘禅倒没说什么,礼节姓的问了几句,便让魏延离开了。魏延回到府中,魏府上下自然是兴奋不已,热闹的接风宴过后,魏延回到房中,和张夫人对面而坐。

    张夫人笑容满面,斥退了下人,亲手帮魏延脱了处衣,给魏延端来了醒酒茶。魏延一时有些不适应,想站起来自己弄,却被张夫人按住了。

    “你现在是一方重将,这些小事,就不要亲自动手了。”张夫人按着他的手,笑盈盈的说道:“怎么样,马谡去了关中,有没有对你不利?”

    魏延笑笑:“马谡这次去关中,一切正常,我不说让他去左冯翊,他就安安静静的在长安呆着,读读书,四处看看。我向他请教,他也不推辞,有一说一,说的话也都在理,都是为我着想。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他越是如此,我越是担心,不过今天见了丞相之后,我倒有些释然了。”

    魏延把和诸葛亮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张夫人也有些诧异:“这么说来,马谡去关中倒像是贬斥了?可是我没听说他和丞相之间有什么矛盾啊。”她想了想,又道:“会不会是丞相欲盖弥彰,两人故意扮作有矛盾的样子,好让你放松警惕?”

    “我也是这么猜的,可是看丞相的样子,似乎又不太像。”魏延呷了一口茶,沉吟道:“我试探丞相,想要将子玉调到关中去,丞相也拒绝了。他说子玉关系到荆州局势的稳定,不可或缺。”

    张夫人淡淡的说道:“这样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调到关中去?”

    魏延诧异的看着张夫人:“夫人,你怎么也糊涂了?关中大战在即,我需要更多的武卒和财力支源,哪里还有余力来支持子玉。武陵深入荆州,位置固然重要,凶险也绝非等闲,若无支援,他如何能站得稳,立得住?”

    张夫人含笑瞥了一眼魏延:“夫君,你忘了两件事:第一,子玉有过人之能,你千万不要小看他。第二,如果关中大战,我们魏家虽然没有余力支持他,却不代表他就孤立无援。”

    “是么?”

    “是的,我正要和你商量,想为子玉迎娶关侯的女儿关凤,把关家、张家以及那些被丞相压制的力量全部发动起来,一起支持子玉。”

    魏延眉头一皱:“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扰乱丞相的安排?”

    张夫人反问道:“那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魏延摇摇头,眉宇间是一抹掩饰不住的忧色。“我本来是想把子玉调到关中,一来有他帮我,父子并肩上阵,我也能轻松些。二来他也可以跳出武陵那个四战之地,免遭折衅。现在丞相不允,我也就没什么好办法,看来只好依夫人的安排了。只是要赶紧派人把这些事告诉他,好让他有所准备。”(未完待续。)

    。。。

第513章 祸兮福所倚() 
跳板刚刚放下,还没有停止晃动,孙权就踏了上去,分开众人,几乎是冲进了船舱,扑到陆逊的病榻前,拉着陆逊的手道:“伯言,如何?”

    疲倦不堪的陆逊大吃一惊,挣扎着要坐起来行礼,孙权轻轻的按着他的肩,摇了摇头:“伯言,不要拘礼,好好将养才是最重要的。国事艰难,你可不能扔下我一个人。”

    孙权说着,泪水从充满血丝的眼睛里涌出,沿着瘦削的面庞流了下来,沾了干枯的紫须。看着哭得泪水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