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蜀 >

第617部分

霸蜀-第617部分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瞻……儿……”诸葛亮呻吟了一声,慢慢的睁开了眼睛,散乱的目光缓缓转了一圈,终于落在诸葛瞻的脸上。他的眼神慢慢凝聚起来,慢慢的亮了起来,嘴角雪白的胡须颤了颤,似乎在笑。“是瞻儿吗?让我好好看看。”

    “是我,是我。”诸葛瞻连声答应,从袖子里掏出水绢,擦去满脸的泪水,强忍着伤痛,睁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看着有气无力的诸葛亮。

    “真是我的瞻儿。”诸葛亮无力的笑了起来。“快,快扶我坐起来。”

    诸葛均抢上一步,把诸葛亮扶了起来,自己侧身坐在榻上,将诸葛亮抱在怀里。一碰到诸葛亮的身体,他就止不住泪如泉涌。诸葛亮身高八尺有余,虽然不是很健壮,原来也有两百七八十斤1汉斤为250克,相当于1/2市斤,1/4公斤,可是现在却瘦成了一把骨头,大概只有原来体重的一半,轻飘飘的像个孩子,甚至连身体都缩了起来,怎么能让人不心痛。

    诸葛亮伸出手,将诸葛瞻接到身前,眯起了眼睛,仔细的打量着儿子。这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仿佛已经耗尽了他的力气,他急促的喘息着,胸背的肋骨在薄薄的衣衫下蠕动,一直传到了诸葛均的心里,拉扯着他的心他痛不欲生。

    “瞻儿……长大了,长大了。”诸葛亮咳了几声,脸上泛起潮红,眼中却是欣慰的喜悦。他上下打量着诸葛瞻,目光舍不得离开片刻。“瞻儿,可……可曾读书?”

    “读了。”诸葛瞻连连点头:“我已经读完了阿爹手抄的那些书,现在正在读《韩非》。我给阿爹背一段?”

    “好,好。”诸葛亮无力的笑着,连连点头。

    诸葛瞻站直了身子,挺起了胸脯,小大人似的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起来。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清脆的童音在病床里回荡,虽不十分响亮,却似一缕清晨的朝阳,撕破了浓重的药雾,照亮了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静静的看着儿子,眼中满是喜悦,原本灰败的脸色现在也多了几分生气。

    姜维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跟在他后面,满面怒容的杨仪也愣了一下,下意识的将手里的公文塞进了袖子里,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诸葛瞻流利的背完了整篇《说难》,这才得意的看着诸葛亮:“阿爹,我背得对吗?”

    诸葛亮笑了起来,缓缓点头:“背是对,会解吗?”

    诸葛瞻有些窘迫,犹豫了片刻,伸起手,掐着指尖:“会……一点点。”

    “呵呵呵……”诸葛亮笑了起来:“瞻儿好聪明,阿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背都不会背,你能解一点,已经不错了。不过,不能骄傲,要努力。”

    “嗯。”诸葛瞻用力的点了点头。

    “你们先去休息。”诸葛亮转过头对诸葛均说道:“待会儿再和你们说话。”

    诸葛均应了一声,小心的在诸葛亮身后塞了两个枕头,这才带着诸葛瞻离开,自有人带他们到旁边休息。诸葛亮收走了笑容,把目光转向门口的姜维和杨仪,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进来吧。”

    姜维和杨仪互相看了一眼,同时抬腿,几乎撞在一起。他们赶到诸葛亮面前,杨仪抢先说道:“丞相,李严又出歼计了。”

    “什么歼计?”

    “他和魏霸里应外合,托以讨伐辽东,实质想为自己谋求封王。”杨仪将刚收到的公文拿出来,噼噼啪啪的一阵说,就像连弩车的箭矢一般,连个喘息的时间都没有。诸葛亮静静的听着,面无表情,等杨仪说完了,他才淡淡的说道:“你和伯约意见不合?”

    “哦……是的。”杨仪有些尴尬的点点头,随即又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我觉得李严、魏霸此举大逆不道,当请陛下下严旨厉斥之,以正视听。伯约却说如今李严势大,不可轻撄其锋,当缓缓图之。说什么缓缓图之,不过是未战先怯罢了。夫战,勇气也,若不敢应敌,又怎么能统率三军。”

    诸葛亮眉头微挑,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杨仪看了,讪讪的闭上了嘴巴。他知道自己刚才借题发挥惹得诸葛亮不高兴了。

    “伯约,说说你的想法。”

    “喏。”姜维躬身施礼:“长史言之有理,这是李严对丞相的试探,他派人将这些议论送到长安来,无非是想看看丞相的态度。此事关系重大,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难免给李严留下把柄。因此,我建议保持沉默,不急于给出意见,先看看再说。”

    “嗯。”诸葛亮缓缓的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要急着答复,等等再说。”

    杨仪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诸葛亮这分明是偏袒姜维。他咬着薄薄的嘴唇,腮帮子鼓了两下,呛声道:“丞相,我们可以等得,李严却是等不及。前几天收到的公文,他要追查战船技术失踪的问题,限我们半个月内给出结果。如今已经过了十天了,再不给答复,怕是李严就要把这盆脏水泼到丞相的头上了。”

    诸葛亮眉头微皱,不悦的看着杨仪。

    杨仪却视而不见,又道:“还有,魏延回成都之后,和李严往来密切。据说他很快就要为儿子魏武迎娶皇后之妹,又要将女儿嫁给李丰。如此一来,怕是并州之战的责任会落到丞相的身上。丞相难道还要再等等吗?若是朝廷下诏,罢免丞相兵权,丞相也要忍辱负重吗?丞相……”

    “威公,这本来就是我的责任。”诸葛亮打断了杨仪,脸色变得很严厉。他的目光扫过杨仪的脸,杨仪顿时语塞,心虚的低下了头。诸葛亮急剧的喘了几口气,有些失望的看着杨仪。

    “威公,我这几曰思虑,有了些想法。”诸葛亮的气息粗重,脸色红得可怕。“正要请你们来商议,你们既然来了,正好说说。”

    “丞相,你说。”杨仪连忙说道:“我们听着便是。”

    姜维也点头道:“丞相,你说。”

    诸葛亮又喘了好一会,才积聚起一点体力。“我久病不愈,想来时曰无多。留在长安也无益于事,想回成都去。关中诸军,已经集结完毕,有吴懿相助,伯约自能掌握。”

    杨仪脸色一黯,他已经知道诸葛亮的意思了。诸葛亮要将关中交给姜维,而他这个长史只能在一旁看着。他非常愤怒,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做,论资历,论能力,姜维怎么能跟他比?凉州有什么人才,诸葛亮将关中交给姜维而不是他,等于和荆襄系恩断义绝啊。

    “威公,我本来打算让你留在长安,主掌政事。不过,近曰来,你和伯约意见颇多不合之处,想必以后也难以合作。而公琰等人不擅会计,丞相府缺你这样的能手,我想你和我一起回成都,主掌丞相府也许更合适,不知你意下如何。”

    杨仪怦然心动,转怒为喜。既然关中没他的份,那么回成都主持丞相府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诸葛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旦倒下,丞相之位也许就要由他接任,这不比在长安和姜维斗气好么?

    诸葛亮将杨仪的脸色看在眼里,眼中闪过一丝轻松,他瞟了一眼姜维,正迎上姜维感激的眼神。两人心有灵犀的笑了笑,沉浸在无尽遐想中的杨仪却丝毫没有察觉。

    。

    。

有关三国时魏蜀吴三方兵力() 
首先承认一下错误,老庄现在有些懒,不怎么喜欢写这些有关数据考证的?原先有二,一来就是,故事情节才是王道,数据考证其实并不,有的书里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大军的,照样看得爽,成绩也好得让老庄眼馋,可见这些考据实在没什么意思。二来说老实话,老庄实在没仃情和粉丝值为零的较劲。

    实际求是的说,今天是手贱,也实在是觉得xiong口碎大石君有些ji动,以至于明天一下子发了那么多贴。我本人倒是无所谓,不过,有些不太清楚的大概会有些误会,所以解释两句。

    先说明一下,本书的设定,都是基于《三?,《三国演义》里面的数据就不涉及了。

    主要以魏国为中心。

    魏国除去驻守各郡的郡兵之外,主要的集团军分成四个部分。东南战区,当时由大司马负责,荆襄区战,当时由骠骑大将军司马懿负责,西北战区,由大将军曹真负责。曹真当时在洛阳养病,本人长安。

    除了这三个战区之外,曹魏最精锐的力量掌握在皇帝手中,也就是所谓的禁军、南北军。魏的策略,就是以守代攻,休养生息。一旦有事,中央禁军机动增援。

    这四部分人一共有多少,史书上没有明说,但是有几个数据是可以辅证的。

    第一,也就是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双方兵力。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曹魏青龙二年,诸葛亮北伐,总兵力在十万以上,台湾三军大军的《中国历代战争史

    三国卷》称,除去留守汉中的人马和赵?谷的万人,诸葛亮出陇右的人马在六到七万之间,具体总兵力多少,史书没有明载,但是考虑到蜀后来投降时,全国带甲将士共十万两千,那么在诸葛亮之时,还没有被芛的蜀总兵力在二十万左右是可以接受的,除去各地驻军的兵力,以及陁李严防备东吴的兵力,诸葛亮率十余丱?中,也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魏方的兵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原本西部战区的兵力,一是从中央增援的兵力。留守兵力,我认为是三丏?,这个合理不合理,我们稍后再论,先说增援的兵力,这个是有明确数字的。

    《明帝纪》注引《魏书》: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当时的情况是,诸葛亮出兵陇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反叛,情况危急,想必这五且该是明帝所能调拨的最大限度当然不是的禁军,留一部分守洛阳,这是毋庸置疑的,换句话说,在正常情况下,能从洛阳抽调的禁军主力,最多五万左右,加上留官,南北军的主力应该有七八万上下。

    禁军主力如此,三大战区的兵力不可能超过禁军主力,因此不会超过五万,这是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刘备死后,蜀汉一时寂寂无闻,曹魏对蜀汉疏于防备,没有重兵把守,作为西部战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将军曹真在洛阳养病,名将张郃屯荆州,西部只有夏侯懋和雍州刺史郭淮,夏侯懋是个废物,而郭淮在得知诸葛亮出祁山之后,第一反应是逃入上邽,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攻城掠地,手下的兵力没有一战之力,也是可以想像的。而诸葛亮在上邽没有攻克的情况下去收陇西马谡守衂可以想像,诸葛亮当时并没有把郭淮放在眼里,只要马谡守住街亭,挡住曹魏的援军,他便有足够的把握占领陇右。便是明证。如果说郭淮手里有三四万人,他不会这么被动,诸葛亮不至于大意到这种地步。

    由此可见,关中、陇右的留守兵力,不会超过五万,我说成三万左右,应该站得住脚。这魏的总兵力在七到八万左右,和诸葛亮的兵力相当。鉴于曹魏的骑兵多于蜀汉,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退出陇右,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双方的大致兵劔,误差肯定有,但不会太离谱,因为有随后??皖城的兵力做参照。

    第二,??陆逊石亭之战的兵劔。

    先说曹魏的兵力。曹魏的兵力分三部分,一是大司马??东南战区主力,一是豫州刺史贾逵率领的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将,一是骠骑将军司马懿率领的荆襄战区,名将张郃,即在司马懿军中。总兵力是“步骑十万”见《朱桓传》。

    这里面有个误区,这十万兵昸?个人的,还是包括三部分的。如果说只昉?领兵马,似乎也说得通,东南战区五万人,再加上曹睿派的中央军五万人,但是这样一来,再加上司马懿和贾逵率领的人马,总兵力将在十五万左右。想想曹操出荆州,准备与孙权会猎的时候才十五六万人,??领的兵马似乎有些太多了。所以我认为,这十万步骑,是三部分合在一起的,??战区常备兵加上增援的禁军共六七万人,贾逵四军共万余人,再加上司马懿的两三万人,应该比较合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吴军的总兵力大概也是如此。

    同样是《朱桓传》,“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都,各都三主休。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邀于一战。”可见,东吴的总兵力,也在十丏?,双方兵力相近,但昸?伏在先,司马懿、贾逵又没有及时赶到,实际上他的兵力大概只有五六丂如果遇到一个普通将领,他也许还能倚仗骑兵多的优势一战,可惜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