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蜀 >

第725部分

霸蜀-第725部分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的大军。

    加上陆续从陇右赶来的人马,现在姜维手握步卒两万,精骑一万,可谓实力雄厚。

    李严战败,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仅是将士的损失,还有辎重的损失,的霹雳车、连弩车成了司马懿的战利品,也是一个让姜维非常头疼的事。好在关中不缺木材,加工作坊又是魏霸打下的底子,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已经三次更新换代,只要给他时间,重新装备起来并不是问题。

    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钱。

    姜维向诸葛亮学习用兵,却没有学习机械之术。在机械方面,他没有过人之处。而以诸葛亮的身体,再让他去改进那些军械,恐怕也有点不切实际。也就是说,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汉魏双方在军械上谁都没有什么优势,甚至魏国可能还强一点。因为魏国有马钧那样的奇才。

    姜维觉得不能再等,再等下去,情况对他更加不利。而且,秋天已经来了,丞相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发生晕厥,明年的春天,他肯定是熬不过去,甚至能不能熬到年底都是一个问题。

    姜维再次建议提前发动秘密计划,诸葛亮却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坚持不肯。姜维甚至怀疑诸葛亮是不是变卦了。

    姜维心急如焚。

    ……

    事情却比姜维担心的要顺利得多,魏霸与曹魏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

    郭立最后告诉费祎,天子——其实是郭太后也知道,不管怎么谈,青州、徐州最后肯定是守不住的,放弃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他并不反对魏霸的这个要求。从军事角度来说,以曹魏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兵力而言,放弃大河以南,退守冀州,收缩防线,也是利大于弊。

    问题是主动割地和战败失守完全是两个概念,割地求和,向来被视为懦弱无能的表现,标准的亡国之策。汉初反思秦以前的春秋战国,特别是后来的七国争雄,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意见就是六国不肯作战,而是争相割地贿秦,以至于秦越战越强,最后逐一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如果天子现在主张放弃青徐,他和郭太后很可能立刻被众夫所指。别人不说,镇守东线战场的夏侯霸就不会答应。他一直对天子报以不信任态度,私下里还在追查这件事,如果天子下诏让他放弃青徐,以夏侯霸那种脾气,说不定会举兵清君侧。

    所以,青徐可能给,但还是要打一打的,以魏霸的实力和魏国目前的情况,胜负已经一目了然,形同白送。只是这样一来,王凌、夏侯霸战败而失守青徐,责任是他们的,天子和郭太后就可以得以保全。

    说了半天,其实就一句话,你们去打青徐吧,洛阳不反对,也决不会派一个援兵支援夏侯霸和王凌。

    费祎回报魏霸,魏霸召集众将商议之后,决定出兵青徐。他发出紧急军报,希望长安和颍川一同出兵,牵制司马懿和曹爽等部,为他夺取青徐创造机会。

    然后他指示隐蕃,给我好好查查曹芳是什么来头,身为一国之君,出身怎么会不清不楚,如此惹人猜疑。

    。(。。)

第986章 出征() 
青州相当于后世的山东,是贯通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枢钮,大部分地区是地势平缓的丘陵平原,不足以自守,中西部却耸立着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岳泰山。

    泰山郡因此而得名。

    泰山实际上并不是高,在五岳之中也不是最高,可是泰山位于平原之上,相对高度非其他四岳可比,所以看起来特别的雄伟。在见惯了平原丘陵的孔夫子看来,登上了东山就可以看到整个鲁国,登上了泰山就可能俯视天下,一点也不夸张,后人对他的嘲讽,纯属是一种善意或者无知的玩笑而已。

    当人类走出太空,回望地球,地球不过是茫茫太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用这种眼光来看,人类对高山大海的感叹岂不是都很可笑?

    魏霸在嘲讽儒者的时候,也喜欢拿孔夫子开玩笑,可是当他真准备武力夺取青州的时候,却不敢对泰山有轻视。

    泰山地区并不算很大,加上东部的鲁山、沂山和东南部的蒙山地区,也不过是一个方圆五六百里地地带,可是这位山区却成了青州最难缠的地区之一。三四十年的大战过后,同样属于重兵灾区的青州比起徐州要稍好一些,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这片山区。

    大乱一起,或者官府太过严苛,百姓活不下去,就会入山为寇,不仅是普通百姓,就连世家大族也有这样的做法。就和江东的百姓躲入山区成了山越一样,青州的百姓躲进泰山,就形成了著名的泰山贼。

    泰山贼的历史可能比一个王朝的历史都要悠久,远在孔夫子的时代,就因为看到丈夫、儿子先后被泰山猛虎所食,却依然不敢离开山区,而让夫子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叹。那些人平时是流民,也就是不肯落藉的百姓,到了乱时就是贼。

    这大概是泰山贼的雏形。

    东汉末年,泰山贼赫赫有名。臧霸等人就是泰山贼。他们倚仗泰山的有利地形,利用泰山贼的战斗力,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和曹操麾下最早的主力之一青州兵脉络相联,血脉相通,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泰山系,直到曹操末年,泰山系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曹操去世,青州兵险些酿成兵变,臧霸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曹丕继位。解决了代汉的问题之后。第一个解决的就是泰山系。以东征为借口,兵临徐州,征臧霸入京为执金吾,剥夺了其兵权。算是将割据近三十年的泰山系威胁基本解决。

    魏霸要取青州,当然不希望再形成这样的局面。他有自信不让百姓逃入山中做贼,却不能保证王凌或者夏侯霸战败之后,不会退入山中据守。如何把他们调到平原上予以重创甚至歼灭,就成了他和参谋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青州土著羊祜和隐蕃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攻临淄或者历城今济南市的建议。

    临淄是青州刺史府治所在,也是齐国国都所在,更是青州整个青州的经济中心。而历城是济南郡治虽然地位不如临淄这么,却也是泰山西北部的兵家必争之地,控制了济南。就可以长驱西入,锋指兖州。

    众人讨论之后,认为攻临淄更合理。一来临淄更近,临淄北还有一个巨淀,水贼头子梁静几年前就降了。利用水师上的优势。可以把巨淀当成后勤基地,将相关物资先运到巨淀中存储,可以减少转运途中可能被劫的危险。由海入巨淀,再由巨淀入临淄,皆可溯淄水而上,巨舰无法,中型楼船却一点问题也没有。二来临淄位于青州中部,王凌、夏侯霸战败之后,还可以向西撤,不会生产遁入泰山地区的想法。济南在西部,一旦切断其退路,他们很可能考虑盘踞在山区作战,不切断其后路,又可能会冀州等地的援兵到来。

    综合考虑之下,当然是攻临淄更合理一些。

    定下了大方向之后,虞汜提出了一个建议,保证在必要的时候水师可以方便的溯河而上,也迷惑夏侯霸等人,在攻临淄之前,先取乐陵。乐陵是冀州地界,濒临大海,人口稀少,只有四个县,正适合屯兵。在乐陵驻扎数千人,既可以护得这一段的大河周全,又可以威胁冀州冀州的魏军不敢轻举妄动。

    魏霸欣然同意,立刻做出安排。他召见了郭立,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他,然后说道:“你看这个方案是否方便?”

    郭立有些犹豫。魏霸这么做,已经侵入了冀州,超出了他们当初的约定。他不敢肯定郭太后会不会接受这个方案。毕竟目前而言,虽然希望不大,还是想把冀州作为封地的,至少是大半个冀州。而乐陵显然就在其中。

    “行不行的,你们商量着办。”魏霸无所谓,很坦然的说道:“你们配合,我要取乐陵,不配合,我也要取。既然是战事,我当然要按战事的规矩来。说又说回来,也许这样对你们更好说话。”

    郭立哭笑不得,他也知道仅凭一张嘴,是说不服魏霸的,这个人从来都只相信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无奈之下,他只得通知洛阳,以免郭太后误会。

    魏霸整兵出战,他让邓艾坐镇襄平,负责总体事务,陈表驻昌黎,程壹驻玄菟,关凤有孕在身,不堪风波之苦,留在襄平主管内部事宜,主簿张祗辅佐。孙鲁班在草原上骑马上了瘾,虽然舍不得赵统,却也愿意留在襄平陪关凤。

    其他人等,共两万步卒,一万五千精骑,一万水师,随魏霸一起出兵。

    诸葛直再次做了先锋,与周胤二人领六千水师在前,直扑乐陵国。

    这几个月,魏霸虽然在辽东厉兵秣马,但是青州却没有消停。潘翥、张威二人率领五千水师,一直在青州沿海骚扰。他们利用战船的优势,神出鬼没,一会儿出现在青州北部,一会儿又沿海东行,绕到麋岛附近,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说是强攻青州,似乎实力不足,说是游击,有时候又打得蛮,他们一度沿漯水而上,直至千乘城下,险些夺了千乘。

    王凌、田豫被他们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倒是王凌的儿子王鹏倒是很开心,领着三千步骑,紧追不舍,转战青州各地。

    听说魏霸大举出征,兵临青州,王凌在加紧战备的同时,也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事终于来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猫捉老鼠了。

    潘翥、张威赶到夏岛,与魏霸会面。

    “这几个月,过得自在么?”一见面,魏霸就问道。

    潘翥不说话,张威却满意的连连点头:“自在,自在,我们把王飞枭可逗得不轻。不过,终究是小打小闹,还不是很过瘾。”

    魏霸笑笑:“自在了,就把功课交上来吧。”

    潘翥和张威相视一笑,捧上来一本厚厚的图册。

    这是青州沿海的水文图,哪里可以驻军,哪里有暗礁,哪里可能设防,水深,里程,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是他们在青州沿海几个月的主要工作,和王飞虎抓迷藏,不过是顺便游戏。

    “看起来不错。”魏霸满意的点点头:“你们俩互相一下,看看谁比较适合做先锋主将。”

    潘翥道:“张将军骁勇善战,对水情很熟悉,如果由他做先锋,肯定能旗开得胜。”

    张威含笑不语,只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

    魏霸摸着颌须,回头看了一眼赵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监军,你看呢?”

    赵统淡淡一笑:“我只监军,不负责作战。这些事,不是我的职权范围。”

    魏霸没有再问,招手叫过孙绍:“奉先,你也闲得快生蛆了,领本部人马,与他们一起出战。”

    孙绍大喜,连忙领命。

    魏霸又叫过孙韶:“公礼,你和王凌作战多年,对他很了解。前军就交给你,务必要让王凌觉得我们是夺临淄。你悠着点,别把他吓跑了。”

    孙韶微微一笑,躬身领命。

    留下孙韶等一万多人为登陆青州做准备工作,魏霸随即带着主力赶往蓼城。蓼城是黄河入海口,魏霸将在那里溯河而上,做出用水师进逼兖州的形势,迫使夏侯霸不能驰援临淄,同时掩护正在攻击乐陵的诸葛直等人。

    随着魏霸以达蓼城,青州、冀州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王凌火速赶往临淄,夏侯霸则率军赶往历城,而冀州刺史裴徽也率万余郡兵赶往乐陵。

    战斗,首先在诸葛直和裴徽之间展开。

    周胤率领三千步卒,弃舟登岸,扑向黄河北岸的漯沃。裴徽不敢怠慢,派出五千步卒来迎。周胤稍一接战,转身就跑,魏军初战得胜,紧追不舍。他们被周胤牵着鼻子跑了两天,却发现诸葛直出现在他们背后,与此同时,周胤也回过头来,发动了真正的攻击。

    突然之间,魏军发现周胤所部的战斗力变强了,一个个将士奋勇争先,喊杀声震天,与之前给他们的印象判若两人。

    。

    。

    。

第987章 又相逢() 
诸葛直、周胤都是吴将。在魏国人的印象中,吴国那些玩船的水鬼,也就是在沿海沿江骚扰骚扰,上了岸,那还是魏国步骑的战斗力强。要不是大江阻拦,我大魏铁骑早就把江东踏平了。

    这样的感觉是很多年前就有,冀州人作为魏国的大后方,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吴军,以讹传讹,自以为是的想法不少。这些年,吴军将领魏霸的阵营,却也没能改变魏人的印象,反倒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因为魏霸也和他们印象中的吴军一样,只是骚扰而已,几乎没有深入陆地作战。

    至于辽东之战,那是公孙渊无能,不是魏霸的部下善战。

    不得不说,人总有盲目自信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