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279部分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79部分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为琼州王府的武部官员,他们想要得到更多的晋升提升,就必须拥有征战四方的机会。至于赵孝锡所说他们想要的,无谓是武官想得到的封候拜将的机会。

    很快李云聪等人就起身道:“誓死追随王爷!”

    这种客套话,赵孝锡并不怎么在意。可他清楚,只要他能给这些人想要的东西,李云聪等人就会坚定不移的追随于他。

    至于将来统一之后,对这些有功之臣的封赏如何,那都是以后考虑的事情。对于将来的事情,赵孝锡现在都不想去想,只想好好把握好现在才是硬道理。

    可随着周边海域海盗几乎绝迹,重组后的海军,似乎缺少实战的机会。这在赵孝锡看来,没仗可打的军队,战斗力是会直线下降的。

    唯有保持军队有仗打,让官兵有压力,这支军队才会在战斗中不断成熟强大起来。那么目前被赵孝锡认为,可以征伐的对象,就是居于大辽身侧的高丽国。

    跟大辽陆地接壤的高丽,随着原本与中原接壤的区域,被辽国所占据。害怕辽兵入侵的高丽,不得不改变上贡的对象,改为向大辽上贡称臣。

    尽管目前高丽,对大宋也敬畏有加。可谁都清楚,如果高丽真的对大宋俯首称臣,就不会断绝以往上交大宋的贡品。这种墙头草,赵孝锡无疑是非常反感的。

    其次征讨高丽,也有赵孝锡的战略考量。如果他能掌控高丽,那么大辽就要担心,他可以随时通过高丽,向他们的后方运送兵力,让他们首尾难顾。

    另一个考虑,则是替征伐倭国做准备。相比从大宋直接派兵征伐倭国,远不如从高丽派兵前往。将高丽做为前沿阵地,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眼下赵孝锡就在为征战高丽做准备,而他希望用这一战,真正震慑住沿海各岛国。让他们明白,琼州王能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能给他们带来战争。

    如果不想战争,以后就要唯琼州王府马首是瞻。那么这种臣服,将让赵孝锡省去,四处征战的麻烦。通过控制其经济跟军事的手段,变相的完成殖民跟扩张!

第五十八章 离岛赴任琼州() 
琼州即后世的海南,琼州在后世也是海南的别称。此州始设唐贞观五年,辖境为琼山,汀迈,文昌,舍城,临高,乐会等县,州府则设于琼山境内。

    自宋开始按户口、资地条件等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县,琼州全岛仅琼山属中等,其余的县均属下等。琼山经唐以来重点开发,经济、文化一直居全岛领先地位。

    正是这些得利优势,让其成为目前琼州岛上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地区。从贞观五年开设琼州府,琼山的县府都为琼州府的所在地,由此琼山也被喻为“府城”。

    尽管这是官府对琼州的官方介绍,可赵孝锡非常清楚。区区一个中等县,在大宋也可谓最不起眼的中等县。生活在这岛上的百姓,只怕还不如刚建成的新南城多。

    在当今皇帝赵煦,将年号由元佑改为绍圣元年之时。赵孝锡觉得新南城的发展,已经进入正轨,就有意前往琼州岛上任,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琼州王。

    离开琉球岛前,赵孝锡也清楚,这次跟他一同离开的,还有父王赵颢以及岳父段正淳。对这位来此,居住几月不想返回的镇南王,赵孝锡也着实有些无语。

    可人家是岳父大人,有什么事情都借助布衣阁的通信系统,跟大理国内进行通信来往。甚至在过年后,答应给他的三间商铺,也被大理王室派人过来进行经营。

    这次赵孝锡离开。一来是去琼州上任,他在琼州的王府也建好了。二来就是送这位岳父回大理,其中也包括送赵茑跟段誉完婚。这也是两方家长都首肯的事情。

    鉴于两地距离实在太远,赵孝锡将在琼州替赵茑操办喜事。毕竟,那里离大理路途,相对还是比较近,如果大理前来迎婚,无疑也会方便许多。

    尽管赵孝锡要求一切从简出行,可当他离开新南城的时候。携带的物资也有几大船。其中有不少,都是运到琼州岛上去的必备物资。

    随着建设重点。由新南城慢慢转到琼州岛。这段时间,琼州的州府所在地,无论码头还是道路,都在紧张的修缮当中。不少雷州百姓。都过来做工赚钱。

    自从上次赵孝锡,给雷州百姓送粮送盐,雷州的百姓就知道。他们这种偏远之地,也来了一位朝廷的王爷。有这样一位王爷,他们也许日子会好过一些。

    果不其然,随着赵孝锡开始打算在琼州大搞基础建设。不少雷州百姓,听从官府的宣传,乘座琼州岛海军的战船,陆续来到一海之隔的琼州岛。

    每天只要愿意努力工作。就不愁找不到事情做。而这些工作,所能得到的工钱,也令这些百姓为之疯狂。一家只要一个青壮劳作。就能赚取一家人一日之食。

    随着琼州岛几乎一天一变样,一些离开琼州跑到雷州的百姓。似乎也意识到,未来琼州肯定不愁吃穿,又纷纷携家带口返回以前的村子。

    只要家里出个青壮,到琼州府治下的官府里面做事,每天下工之时。就能给一家人带来一天甚至几日的吃食。要工钱的给工钱,不要工钱的也可折换成米粮。

    靠着新南城这块已然成熟的基地。赵孝锡治下的百姓,都能吃到相对便宜的粮米。而粮食的价格,在新南城也是由官府负责主导,私人甚至不允许贩卖。

    如果邻近的番邦商人想购买,那么价格自然又不会是对百姓销售的价格。为此,单单这条法令,就令诸多赵孝锡治下的百姓,感恩赵孝锡的仁爱之举。

    此次离开新南城,身体已然有些显怀的木婉清,尽管不舍跟赵孝锡分开。却也清楚,赵孝锡是去做大事,身为王府的后宫之主,她必须替其守好这个家。

    赵孝锡不在新南城的时候,城主之权由赵孝骞接管,木婉清可在一旁进行监督。总体而言,木婉清这位正妃,在新南城的权力也非常大,那怕她平时不怎么管事。

    望着依依不舍的木婉清,赵孝锡同样有些不舍的道:“清儿,家里就劳烦你多操心。母亲大人还有大婶她们,也需要你跟梅儿她们多用心照顾了。

    此次我去琼州,想必一时半会回不来。不过,只要时间允许,为夫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在岛上,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事可让人传信与我,明白吗?”

    此次不单木婉清留下来,梅兰竹菊四女也自愿留下来照顾木婉清,还有同样不适合长途奔波的徐王妃。其余王语嫣、李清露等人,都将陪同赵孝锡前往琼州上任。

    明白这位夫君,其实也不舍与她分别。只是眼下琼州,同样需要赵孝锡过去坐镇指挥。而琉球基地这边,在几个月的时候里,已经被管理的井然有序。

    看着新南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木婉清也知道,这个男人的野心很大。有时候,为了大义跟国家,他自然无法顾及太多儿女私情。

    不想让其分心的木婉清,也压抑着内心的不舍,笑着道:“夫君请放心,我会好好照顾母亲大人还有大嫂她们。反倒是夫君在外,万事也要多加小心才是啊!”

    在两夫妻诉说着分离话时,赵茑这位即将出嫁的女儿,也在与徐王妃洒泪告别。对于出嫁大理的事情,她自然不会反对。可想到跟母亲分别,多少又有些不舍。

    这些天,徐王妃为了让赵茑,当一个合格的儿媳妇,也专门教育了她一段时间。让她以后要好好孝敬公婆,替未来的大理储君段誉延续血脉子嗣。

    望着哭哭涕涕的女儿,原本心有不舍的徐王妃,反倒劝慰道:“茑儿,别哭了,都要嫁为人妻的人,怎么还这么儿女态呢!如若想回来,到时带誉儿一回来看娘便是。

    这段时间,娘有你两个大嫂陪着,你就放宽心好了。若非娘身体不适,我也想去看看你即将出嫁的夫君,到底是何等模样。快别哭了,不然惹人笑话了。”

    做为两家的主事者,徐王赵颢跟段正淳,反倒觉得没什么。不管如何,此番琉球岛之行,他们两家的关系,已然成为姻亲的关系。

    如果赵茑跟段誉顺利完婚,就意味着两家联盟的关系,真的牢不可破了。这种关系,让这段时间待在新南城的段正淳,很是庆幸能跟赵孝锡结为姻亲关系。

    伴随着新南城渐渐显露出来的霸气,段正淳非常清楚,等到赵孝锡重返中原之时。只怕那位大殿之上的少年天才,只怕无力抵抗赵孝锡的回归。

    而定下这层翁婿关系后,赵孝锡也跟段正淳说过,未来他准备一统天下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段正淳也曾担心过,能否保留大理国的传承。

    可在新南城接受了不少新鲜事务的他,已然清楚这世界,原比他想象的大多了。如果段誉真的有本事,未来就算失去大理这块根基,也能在海外创出一番基业。

    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赵孝锡是否愿意支持段家。如果赵孝锡愿意支持,未来段家未必不能,在海外打造出一个段氏王朝来。

    身为男人,谁没点野心呢!而性格本就好冒险的段正淳,更是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段誉借助赵孝锡之力,将段氏威名发扬光大,将其一直延续下去。

    随着赵孝锡跟木婉清,还有梅剑诸女依依惜别。其余陪着赵孝锡前往琼州的女人们,也同样给徐王妃还有木婉清问礼告辞。

    等到这种离别前的交谈结束,赵孝锡朝身边的李云聪道:“云聪,本王离开之后,新南城跟平原城的安全,你们必须打起精神来。另外,岛北区域的建设,也必须加快起来。

    记住,军备不能停下,本王希望养兵千日,到用时你们能不让本王失望。军机大事,若有决断之时,你可与本王的大哥商议再定。

    总之,短时间之内,记住本王告诉你的那十二字。任何敢于挑衅之敌,不必请示坚决打击。不管何时,琼州海军的威严不容挑衅,听清楚了吗?”

    做为海军统领兼新南城的海军指挥官,李云聪在新南城的地位不言而喻。可从始至终,李云聪表现的都会谦卑。这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很得赵孝锡的信任。

    明白赵孝锡指的军备是什么,李云聪很快拱手道:“请王爷放心,末将一定不辜负王爷所托,尽快训练出一支能打必胜的强大海军来。”

    同样跟六部留守官员,进行了一番勉励跟训言后,赵孝锡才挥手下令登船。尽管只是一次移居般的离别,却也凭添了几份难言的不舍之意。

    当海船抵达琼州岛的码头时,等待赵孝锡等人的,则是一番热烈至极的欢迎场面。早就得到通知的琼州府县官员,都齐聚码头迎候这位,似乎有点姗姗来迟的王爷。

    不管他们对赵孝锡的到来抱有什么心理,未来的他们,都将是赵孝锡治下的官员。原因很简单,这里已然是朝廷赐封给赵孝锡的封地。

    这也意味着,未来他们的俸禄,很大程度都要依赖这位王爷发俸。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杀大权,也同样掌控于赵孝锡之手。不来迎接,谁敢啊!

第五十九章 平静下的乱象() 
绍圣元年夏,大宋琼州王赵孝锡携带旗下海军,抵达琼州府海运码头。琼州文武官员齐聚,周边百姓更蜂拥而至,就为一睹这位王爷千岁的英姿,场面颇为壮观。

    有关这次赵孝锡的抵达,后世也被喻为赵孝锡王霸之路的开启。初次抵达琼州的赵孝锡,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想来他那些惠民政策已然深得民心。

    面对这些治下的官员恭迎,赵孝锡也以王爷之姿,与这些官员一下倾谈了一番。对于这些朝廷任命的官员,赵孝锡到任后,肯定会有所调整。

    自从被任命为琼州王,有关琼州的军政大事,赵孝锡就一直有所关注。对于在这座岛屿上,有些县令根本就是当地大族的子弟担任,为的就是保一方稳定。

    这样任命出来的官员,虽保证了地方的稳定,可导致的后果就是。这位县令处理府衙之事时,更多都会偏摊于本族之人,这也导致当地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很多在琼州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是因为他们的土地,被这些大族给吞并的差不多。无可奈何之下,携家带口逃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种情况赵孝锡自然需要改变。

    相比在新南城,赵孝锡可以一言九鼎,施展他心中的任何想法。在这琼州岛,有些事情却必须谨慎一些。尤其对待这些本地大族时,更需要恩威并施才能达到效果。

    另外琼州还有一个问题。也急需赵孝锡到任后解决。这里的海匪,几乎被岳老三带人剿的差不多。已经很久没听说,有海匪袭击沿海村寨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