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281部分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81部分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赵孝锡的指示,严律也清楚,他是六部官员中,第一位算是提升了一级的官员。很恭敬的道:“多谢王爷信任,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对于他的回答,赵孝锡点头道:“行,那现在你可以去知府衙门上任。为保证你的安全,本王将府衙的衙差全部更换,这些衙差捕头都是值得信任的。

    至于知府衙门的其它官员,则需你自己去慢慢补充调整。总之,有什么问题,你可随时向本王进行请示。当然,属于你权限里的事情,自行处理即可。”

    谢过赵孝锡之后,严律带着配备给他的衙差捕头,前往琼州府与那位等待卸任的知府进行交接。对那位老知府此时辞职返家,赵孝锡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恩赐。

    尽管从布衣阁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位知府在任上并无政绩。可总体而言,他也没有太多恶迹。从一任知县到一任知府,他在琼州待在近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里,琼州总体没发生什么大事。这位离任知府,也算是无功无过体面卸任。而他告老还乡,也算结束其在琼州半辈子的官场生涯。

    交待完严律的工作,赵孝锡又将岳老三给叫到身边,说道:“老三,从即日开始,你就是琼州海军的统领官。武备训练必须加强,另外沿海的巡逻也需要加强。

    尽管现在琼州的海盗,被清剿的差不多。可本王还是知晓,在琼州与雷州区域,不时会有几股外来海盗入侵。如果他们再来,务必将他们全歼,明白吗?”

    对于这几股经常流窜到宋境作乱的海匪,赵孝锡无疑非常痛恨。而且根据武卫的调查,这几股海匪似乎来自真腊跟李朝两国,不排除水军扮水匪的可能。

    以前一直没动他们,是赵孝锡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可眼下他开始主政琼州,必须拿出一点威慑力时,警告那些打琼州主意的番邦各国,不要招惹琼州王府。

    岳老三对于这些,经常扮成大宋渔民小股入侵的海匪,无疑也是非常痛恨。只是对方经常摸黑上岸,劫掠一番就迅速逃窜,待他们出击追捕时,大多都逃遁不见。

    根据赵孝锡的要求,海军追剿海匪,不得擅自进入番邦土地上进行抓捕。这就给那些番邦海盗,提供了最佳的藏身机会。稍有不对,就逃出琼州海军的管控区。

    现在赵孝锡需要的就是时间,等到新南城的海军训练完成,就是这些番邦诸国的噩梦之时。以岳老三好战的性格,自然巴不得这一天早点到来。

    布置完短期的军政要务,赵孝锡也没留岳老三在这里吃饭。只是告诉他,下次有时间,让他两位夫人到王府坐坐,顺便见见他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解决完这些军政事务,赵孝锡才回到后院,同自家父王还有段正淳进行用餐。从明天开始,段正淳将返回大理。等他回归大理后,段誉就会带领接亲队来琼州迎娶赵茑。

    看到众女很喜欢新住处,赵孝锡无疑也放心了一些。此次陪他过来的四女,无疑都盼望着,能早点怀上赵孝锡的孩子。要知道,她们很羡慕留在琉球的木婉清。

    既然不能抢到第一,那抢个第二也好。相比木婉清是正妃,她们的身份其实都是一样的。可谁能替赵孝锡生下第二胎,那身份自然会得到保证跟提升。

    而且众女都觉得,木婉清的第一胎未必会是儿子。如果她生的是女儿,她们又能幸运的生下儿子,那么她们就能母凭子贵,替王府添加新丁,当成琼州王府的继承人。

    这些女人的心理,赵孝锡当然也是知道一些。可他非常清楚,孩子这种事情,他完全掌控不了。就连木婉清怀上孩子,他也是非常意外的。

    但有了第一个,相信第二个也快了。只是这种事情,强求不了,跟过来的四女能不能幸运怀上,就看她们各自的运气了。毕竟,他还是非常努力的啊!

第六十一章 视察的用意() 
抵达琼州的第二天,赵孝锡就带着赵大等近卫,骑马踏上了视察全境的行程。当然,在进行视察之前,赵孝锡也没忘,将段正淳一行送到码头。

    这次视察,按照赵孝锡的预计,只怕会在外面待上十天半月。这年头搞视察,靠的是四条腿的战马。有些交通闭塞之地,怕是连战马行走起来都要小心翼翼。

    现在送走了段正淳,王府事务还有徐王赵颢代为管理。而跟过来的四个女人,这次一人也没带出去,原因是赵孝锡觉得不太方便。

    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女人们也可以王妃之权,实施她们在新南城进行过的督学事务。按照赵孝锡的意思,琼州学堂目前也在抓紧建设当中。

    只要给她们找到事情做,相信她们也不会觉得厌烦。不管怎么说,这里也是赵孝锡的根据地。众女也想替赵孝锡,多做一些获取民心的事情。

    望着运送段正淳的船只离开码头,王语嫣跟钟灵无疑显得有些不舍。人就是这样,当父母亲在身边的时候,她们总觉得有诸多不便,可离开又分外不舍。

    好在赵孝锡安慰道:“嫣儿,灵儿,不必过于忧伤。等上一段时间,你们就能看到三哥了。如果你们想回大理看看,到时我让你们当送婚使,送茑儿去大理就是了。”

    其实对于这些女人,赵孝锡真的没太多要求。甚至很多时候。都会顾及她们的感受。对此,段正淳跟那些姨娘们,都看在眼中。觉得女儿嫁给他应该会幸福。

    变成小妇人的王语嫣,也知道从此之后,夫家才是她赖于生存的地方。好在目前看起来,赵孝锡还是比较宠爱于她。有夫如此,她又何需强求太多呢?

    更何况,赵孝锡并非那种小气之人。如果她们真的想父母亲,赵孝锡也会随时派人送她们返回。此刻哭泣。更多是因为送别父母,产生的一种离别伤感罢了。

    安慰好两个小女人。赵孝锡又跟赵颢道:“父王,接下来王府的事情,劳烦父王多费心。若有什么急事,父王也可与严大人一起商议。”

    赵颢看着越来越有王爷样的赵孝锡。笑着道:“行了,父王虽然老了,替你看好家还是能做到的。只是出门在外,自己也要多加注意身体,别太幸苦了。”

    这段时间,赵孝锡在新老城的行为,赵颢也是看在眼里。很多时候,这个儿子的行为举动,看上去不太象一个合格的王爷。可却比任何人都得百姓的支持。

    如今的新南城,已然不知大宋是何物。任何法令,只要出于城主府。百姓都会自发支持。政令通畅,新南城的事务自然就变得井井有条。

    虽说现在没人把他当王爷,可赵颢一点不觉得遗憾。能看到两个儿子,慢慢成熟起来,做为父亲的他,自然也是非常欣慰的。

    尤其现在。两个孙子辈即将出生,他也即将荣升爷爷。这种家和万事兴的情况。更令赵颢高兴。心情一好,这身体情况自然大大改观了。

    告别赵颢跟这些女人之后,赵孝锡带着几位贴身侍卫,就踏上了视察琼州的路途。而先他一步离开的各县县令们,也在紧张等待着他的到来。

    很可惜,赵孝锡不喜欢那种锣鼓喧天,旗牌开场的视察。他更喜欢,这种走到那里看到那里的视察。以至这些官员,想玩应付的把戏,几乎没多少作用。

    其实这些官员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行为如何,早就在布衣阁的调查之中。赵孝锡此次的视察,更多还是告诉辖内百姓,往后琼州的天,便是他赵孝锡这位琼州王。

    另外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找寻一个适合练兵的所在。根据赵孝锡的计划,此次在琼州,他将训练一支新式陆军,人数打算在五千人左右。

    而且为了区别,新式陆军跟大宋步兵的不同,赵孝锡直接使用前世的军队职务。这五千人,也就一个加强团左右的规模,也是未来陆军的种子部队。

    现在澎湖的火器工坊,正在抓紧时间制造火绳枪。可赵孝锡清楚,一支军队不是有了火绳枪,就能所向无敌。相应的兵种,都必须一一建立起来。

    总之,赵孝锡希望训练的这支新式陆军,能做到上马下马皆能战。其次,赵孝锡也开始要求,新式陆军中的官兵必须识字,立志打造一支有文化有信仰的强军。

    从琼州府城所在地琼山出发,赵孝锡很快就发现,琼州通往各县的道路,比他想象的要更破烂一些。那怕一些主干道,看上去都知道年久失修。

    尽管赵孝锡早就下令,修缮琼州全境的道路,争取让县与县之间的道路,变得通畅起来。可现在看起来,修路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眼下的琼州岛上,真要算起来拥有五州十四县。只是多年的海匪跟土匪之祸,让很多岛上的州府,变得人烟稀少,有些县城甚至不如内陆一个城镇人口多。

    其次在琼州岛上,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新移民跟原住民的冲突。这也是此次,赵孝锡需要去亲自观察的大事之一,这种民族融合事关琼州的稳定。

    其实在赵孝锡看来,琼州岛上所谓的原住民,其次原来都是汉族的先民。他们大多都是,在琼州被发现时,陆续迁移到这里落地生根,最终形成民族的原住民。

    如果追溯历史的话,这些原住民最早定居琼州,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所以,在赵孝锡看来,琼州的原住民,跟如今新南城奴役的土着,完全是两种概念。

    相比汉族移民们,更喜欢居住于山脚田间,这些原住民更喜欢住在山上。而眼下屡禁不止的山匪,很大程度上,让山上跟山下的百姓相互对立。

    想要改善这种因为资源跟理念,甚至于信仰不同而产生的争斗。就必须让他们,能够坐到一起好好的谈。可如今琼州的官员,大多都是汉族不太理会这些原住民的诉求。

    正是这种隔阂,让琼州的民族对立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地方,甚至发生过集体的械斗事件。这种死循环之下,更加深了新移民与原住民间的冲突与误会。

    而在现任官府看来,居住在山间的原住民,从来不知道交税是何物。想从他们手中征税,得到的结果,往往都是这些原住民的集体反抗。

    久而久之,官府似乎也有意冷落这些原住民。这也导致,新移民跟原住民间的来往,异常的稀少。就算有所接触,也往往都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货物兑换。

    根据赵孝锡前世对琼州的了解,他清楚这些所谓的原住民,其实是后世黎族的祖先。这个民族,那怕在后世,也是琼州人口居多的民族之一。

    当然,现在的琼州岛上,黎族人口并没后世那么多。根据布衣阁的调查,居住在琼州岛上的黎族人,大概有三万人左右。可分布在若大一个岛上,还是不怎么起眼。

    只是将岛上的汉族人也统计起来,就会发现黎族其实也算琼州的一个大族。可一直以来,历任琼州官员,都没怎么把他们当回事,只要他们不闹事,也就给予无视。

    可在赵孝锡看来,既然这些黎族人,也是治下的百姓。那么现在这种情况,就有必要改变。要让这些黎族人,走出大山试着跟新移民接触,他们才会真正明白民族融合的好处。

    根据布衣阁的调查,黎族人现在的生存状况,其实很不容易乐观。尤其是在新生儿的事情上,落后的医疗条件,让他们的新生儿死亡率非常高。

    隐居大山之中,固然可以减少与山下人的冲突。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变成真正的土着民一样,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这样下去,自然不是赵孝锡希望看到的。

    就在赵孝锡一行人,奔波了半天之后,终于来到琼山与汀迈交界的区域。望着前方变窄的道路,赵孝锡突然举手示意众人扼马停步。

    做为赵孝锡身边的近卫,赵大等人自然意识到,前面搞不好有埋伏。立刻骑马上前,护卫在赵孝锡的身前,注视着前方那处狭窄的官道密林。

    唯有赵孝锡笑着道:“无妨,不用太紧张,只是几个小蟊贼而已。既然他们不愿意现身,那我们就过去会会他们好了。说起来,我好久没碰到打劫的了!”

    以前行走江湖时,这种拦路抢劫的山匪,赵孝锡自然没少碰到过。可他还是没想到,刚出琼山还没踏进汀迈境内,就碰到这种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打劫的山匪。

    通过这一幕,也让赵孝锡明白,琼州的匪患问题,只怕大大超出他的预料。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想振兴琼州的民生治安,几乎是句空谈。

    随着赵孝锡等人,慢骑来到路口时,果然看到一群衣着破烂的青壮。拿着不少自制的武器,将赵孝锡一行人给包围起来。

    为首的一位中年人,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的道:“不许动,打劫!把你们身上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