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310部分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310部分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的百姓,看到那背着黄布包的驿卒。一脸兴奋的喊道:“琼州战报,琼州王大破李朝五路天子军,歼敌无数。八百里加急,众人皆回避!”

    如此大呼小叫的声音。自然引来路人争相围观。听到大宋跟李朝开战,很多百姓都觉得非常意外。怎么朝廷与其它国家开战,他们一点都不知道呢?

    可就算如此,还是有百姓会好奇道:“琼州王是谁啊?怎么没听说,朝廷有这么个王爷啊?”

    有见识的百姓,很快就道:“你忘了,前两年兰州之战,就是琼州王指挥打胜的。哦!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王爷。而是郡王爷。真没想到,他又打了场大胜仗啊!”

    百姓的议论之声,随着这份报捷书的到来。令全城都沉浸在讨论当中。有猜测,大宋为何跟李朝举行大战的。也有议论这个,被乾德赐封琼州的前巴蜀郡王。

    也许是驿卒有意为之,他送报捷塘报的时候,也是赶在赵煦即将下朝之是。听到大殿外传来的大捷之声,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自然也是议论纷纷。

    不少不知情的文武官员,更是有点错愕的道:“大捷?那来的大捷?没听说。边关有战事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到这个时候,看到那些摇头不语的六部尚书,还有几个资格老的大臣都不吭声。这些职位低下的大臣,很理智的闭嘴不言,清楚这应该是朝廷机密。

    听到朝堂跟殿外传来的声音,赵煦露出一丝喜色道:“传驿卒入朝觐见!”

    站在身边的太监,很快便用着尖锐的嗓子道:“皇上有旨,传驿卒觐见!”

    一声声传召之声,很快来到了大殿之外。看着恭敬捧着盒子的驿卒,太监很适时的上前,将盒子给接了过来。将将其打开,将里面的捷报递到赵煦手上。

    看到上面显示着赵孝锡的亲笔信,告知李朝大半国土已然占领,攻破升龙城也指日可待。其中当然少不了,那两场起到决定性的大战。

    只是在战死的比例上面,赵孝锡还是夸大了一些。将战死将士的数字,提升到两万人。而俘虏跟斩杀的李朝将士,自然是达到了十万人以上。

    五比一的战绩,加上赵孝锡上面写明,已然占领的城池。赵煦也忍不住欣喜道:“好,琼州王不愧本朝文武双全的王爷,这仗打的好!

    章爱卿,你将此捷报念与众卿听,让诸位爱卿也分享一下,这难得的喜讯。若是父皇在天有灵,想必听到这个消息,也能心有安慰了。谅山,我们拿回来了!”

    得到旨意的臣相章惇,很快从太监手中接过这份报捷文书。在满朝文武期待的目光中,同样略显惊愕般,将其给诉读了出来。而他心里,此刻也可谓大吃一惊。

    尽管从回到朝堂,章惇就知道这位王爷,怕是大宋建朝已来,第一位文武双全的王族子弟。可其兰州之战,在章惇看来更多是打了西夏一个措手不及。

    可眼下赵孝锡,以一路之兵力,便将他都有所忌惮的李朝,打的如此干脆利落。从上面写出的占领的城池,章惇也觉得,李朝只怕剩不下多少国土了。

    相比满堂文官中,不少人表情有些惊讶,武将们则都是一脸的狂热。对于他们而言,这位知武事的王爷,无疑是他们武人敬仰的代表。

    那怕如今赵孝锡,已然离开了朝堂。可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这些武将世勋家里,逢年过节都会得到,不具名人送来的礼物。谁送的,不言而喻!

    当然,值得赵孝锡如此结交的,自然是拥立宋朝有功的武勋世家。普通的武将,自然是得不到这种待遇。面对这种情况,那怕赵煦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果赵孝锡给一个武将世家送礼,赵煦身为君主则可以打压他。可面对赵孝锡不具名,跟这位多对朝廷有拥立跟护卫之功的世家送礼,他又怎么敢打压呢?

    他是帝王不错,可那些军中的将士跟将领,大多都出自这些武将世家。要是把这些武将世家,全部给打压下去,这朝廷的安全由谁来护卫呢?

    总之,眼下朝廷当中,文官有一部分太后在位时的老臣,对赵孝锡可谓充满好感。当初高太后出世,赵孝锡的仁孝已然得到他们的认可。

    加上高太后出世,他们这些老臣尽管失宠,下场却没想象的那般凄惨。这一切得自谁之利,这些文臣心中也有数。真正对赵孝锡忌惮的,反倒是赵煦提拔的新宠臣。

    这种举动,自然是帝王所忌惮的。可在赵孝锡看来,这也是他必须做的。为的就是,将来赵煦出事,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控大宋的军权跟朝堂。

    眼下又是一场大胜,无论对赵孝锡有好感还是有恶感的大臣。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往赵孝锡头上泼脏水。毕竟,这是替大宋开拓强土呢!

    等到散朝之后,几位已然退位,却享受上朝参政议政待遇的老将。突然走到可谓三朝老将的王师约身边,笑着道:“长驸马,今日去你家讨杯酒喝,可否?”

    王师约面对这些老将的要求,也知道他们心里高兴,同时也明白。真正跟赵孝锡关系亲密的,也是他这位跟赵孝锡,还有一些裙带关系的姑父。

    可不管如何,这种受人羡慕跟敬重的滋味很不错。加上如今他年事已大,连赵煦这个皇帝见到他。有时也要尊称一声‘姑父’,他只要按规矩行事,就不怕皇帝责怪。

    另外他派到赵孝锡身边的孙子,如今也掌管一支五千精骑。此刻在与大辽的冲突当中,也屡次立功,已然是正四品的武将。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跟赵孝锡建立的关系,让王家又看到了希望。不管这两兄弟将来谁当家,在王师约看来,王家的地位都能一直保持。

    望着这些老将,王师约也笑骂道:“你们这些老货,看来不喝干净老夫家里的英雄血,你们是不肯善罢干休了。算了算了,谁叫今天高兴呢!喝就喝吧!”

    对于这些爱酒的老将,赵孝锡几乎每月都会给他们送去。只是数量上面,王师约无疑比他们多一些。这也成了,老将们每次喝酒,都喜欢跑到王家去的原因。

    下朝的文官们,看着这些开怀大笑的老将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尽管朝廷重文轻武,可眼前这些老将,大多都是三朝老臣。真惹急了,挨上一顿打,他们都没地说理去!

    做为新派文官们的首领,章惇下朝之时,也显得兴致有些不高。相比其它大臣脸上的喜色,他却能够从这份捷报中,看出赵孝锡身居琼州,依然整军备战的决心。

    从他上折请旨,到兵发李朝,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赵孝锡就训练出,一支能够攻掠李朝的精锐部队。那怕是他,对赵孝锡的统兵练兵能力,要写上一个服字。

    最令他敬佩的,还是这场战事,一应开支都是赵孝锡提供。这几个月,朝廷的军饷那怕延迟发送广南西路各府,都没象以前,看到海量催军饷的奏折。

    从这种变化中,章惇就知道,这些广南西路各府的军政官员,怕是都心向赵孝锡。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没有朝廷一样能得到。这是真正值得警惕的事情啊!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对赵孝锡而言,按规矩向朝廷发出报捷战报,也算让大宋的百姓跟君臣,都知道他人在琼州,可一直在为大宋的江山社禝忙碌着。让百姓知道,大宋有他这样一个琼州王。

    至于皇城里,那位堂弟跟他的心腹大臣们会怎么样,赵孝锡根本就不怎么理会。按步就班,完成心中的计划便行,其它的事情关心再多也没用。

    不论是他还是赵煦,在事关大宋安危的事情上,两人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只要赵孝锡一天没举反旗,赵煦就不敢把赵孝锡怎么着。

    当新任臣相章惇,担心未来皇帝压制不住赵孝锡时。这位琼州王,已然带领两路大军,将升龙城给团团包围了起来。却一直没什么攻城的动作,就这样摆开阵势恐吓城中人。

    对赵孝锡而言,仗打到这个份上,李朝君臣想必也明白,他此次开战要的是什么。什么割地赔款,赵孝锡都不加理会,他要的是整个李朝的强土。

    完成包围的第一时间,赵孝锡就让人给城里的李乾德下达了最后通谍。只给他一个选择,交出李朝的皇印,他便保证李家一门的安全,让其前往汴梁城居住。

    未来改成安南路的李朝,跟他李家再无任何关系。李乾德也能以郡王的身份,入住到大宋皇城之中。从此,三代子孙不得离开汴梁城半步。

    给其三天时间考虑。如果三天之后,李乾德不接受这个建议。赵孝锡便会发动进攻,到时城破之日。便是李家满门皆杀的下场。

    除此之外,唯一指定必杀的,便是当年指挥熙宁之战,屠杀邕州十万军民的罪魁祸首。如今已然贵为李朝太尉的李常杰,这位已然白发苍苍的老将,则是必杀之人。

    做为李朝的三朝元老,李常杰在李朝也有军神之称。杀掉这样的统兵老将。对李朝的打击可想而知。只是如今年老的军神,面对眼下的局势同样无能为力。

    为了拖延赵孝锡大军的速度。李朝将他们最为强大的象队,都曾派去过。由李常杰的侄孙,亲自领兵作战。结果一顿炮击过后,象阵立刻四散而逃。

    根本不用赵孝锡的军队动手。那些被炮弹炸疯的大象,直接将李朝本部的士兵给踩踏至死。包括李常杰的侄孙,被喻为李朝将星的年青都统,也成一滩肉泥。

    用赵孝锡的话,在他面前玩大象,简直就是找死的举动。这种火炮的出现,令这种兵种将彻底的被淘汰出军队的序列当中。玩象*,指的就是这些家伙的找死举动。

    看着升龙城内人心慌慌的样子,尽管物资准备充分的李朝。却陷入了一片慌乱的景象当中。挤在城中,近十万可战之兵,却根本没多少与宋军作战的勇气。

    这段时间。两路大军的火炮,已然将他们的信心给催毁。这种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匹敌的武器,包括军神李常杰,也觉得无力回天。

    尽管李常杰在朝堂表示,为了李朝为了皇室,他死不足惜。只是答应赵孝锡的条件。李朝真的就彻底的亡国了。可如今这种情景,跟亡国又有什么区别呢?

    面对这种人心惶惶的情景。李乾德也显得非常无助。一直以来,他都自认为李朝的中兴之主。可偏偏碰到赵孝锡这么个妖孽,让他一腔野心都化为乌有。

    每次看到朝臣们哑口无言的样子,李乾德的心情可想而知。回到后宫,看到那些妃嫔哭哭啼啼的样子,李乾德也觉得,国主当成他这样子,真的倒霉透顶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最后通牒的一天到来,李朝的百姓跟官兵。都望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希望看到这位皇帝,能够识时务向宋朝大军投降。

    不然,那种天雷真的飞进城里。不论是城里的军队,还是逃难到城里的百姓,都将出现无辜被炸死的场景。而这三天,宋军已然将全城封锁的水泄不通。

    看着整齐待发的宋军,开始在四城布置令李朝官兵魂飞魄散的火炮。被武将严令待在城墙上的李朝士卒,都显得有些人心惶惶,生怕那天雷飞到头上。

    得知宋军开始有所举动,将火炮都架到了城门前面,待在皇城中的李乾德。也知道,宋军攻城只怕要不了多久。而他到底是降是战,还不能下定决心啊!

    就在这个时候,守卫皇宫的禁卫都统,却显得有些慌张的道:“启禀皇上,宫外来了大批百姓,他们全部跪在皇宫外面,还请皇上示下!”

    听到这话,李乾德脸色一黑,而这时有官员问道:“李都统,那些百姓可携带了兵器?”

    这位禁卫都统摇头道:“没有,这些百姓都很安静,一起跪在皇宫外面。也没冲击禁军的哨线,而且末将还看到,跪在皇宫外面的百姓越来越多。”

    安静的下跪,这些百姓的意思,已然说的很明白。看这样子,百姓是希望李乾德降了,让他们免去这场刀兵之祸。毕竟,宋军给了他们三天考虑时间,已然很仁义了。

    百姓以无声的下跪,乞求他这位皇帝出城纳降。做为皇帝的李乾德,正可谓又气又急。气的自然是,这些百姓敢这样对待于他。急的是,这些百姓现在还算冷静。

    如果宋军一开炮,这些百姓还会不会老实下跪请愿,那就不是他所能预料的。真让这些百姓拼起命来,他这位皇帝只怕也会被百姓砍头,送到城外跟宋军乞降。

    不是不战,而是谁都知道,这战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明知不可为,却硬要跟宋军拼死一战。对这些,只想过些安稳日子的百姓而言,他们自然选择不战。

    看着堂下那些文武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