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烽烟尽处 >

第188部分

烽烟尽处-第188部分

小说: 烽烟尽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撒野!”

    说罢,不给张松龄拦阻机会,一催黄骠马,直扑鬼子车队。

    晨风吹开他的外套,露出捆在腰间的一打手榴弹。每一颗的盖子都已经拧开,白色引火线绞于一起,露出数寸多长,随时都可以拉响。

    张松龄追了几步没追上,只好转身去拦阻其他几名小游击队员。就在此时,坠在车队末尾的鬼子骑兵也听到了来自背后的马蹄声,回过头,惊慌地示警,“入云龙,入云龙追上来了!”

    “入云龙追上来拼命了!”

    架在汽车上的轻机枪调转枪口,喷出一条条橘红色的火蛇,突突突,突突突,打得黄骠马身边草屑乱飞。入云龙却根本没有减缓速度,一边灵活地改变着前进路线干扰机枪手瞄准,一边继续向车队靠近,靠近,年青的面孔被朝阳照亮,每一处棱角都带着骄傲的光泽。

    “别拦着我!”

    “我也去!”

    “我们都是游击队的人!”小游击队员们终于明白了赵天龙准备干什么,纷纷催动坐骑,冲破张松龄的拦阻。眼看着他们就要冲进鬼子的队伍,前方的草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浓重的黄色烟尘。上百匹战马呼啸而来,最前方的马背上,两面红旗迎风招展。

    青天白日满地红!

    镰刀斧头!

    “小鬼子,爷爷们在此恭候多时了!”红胡子带领着喇嘛沟游击队,还有一伙不知道从哪里赶来的援军,迎面砸进了鬼子队伍中间,将鬼子的队伍砸得四分五裂!

    刀光闪烁,血渐长空。

    。

    万道阳光从天空中照下来,照亮黑石寨破烂的鬼子军营。铁血锄奸团团长彭学文拄着缴获来的指挥刀,大声命令,“发报,用明码。察北抗日联军,昨夜光复黑石寨县城!”

    “嘀嘀嘀,嗒嗒,嗒嗒,嗒嗒。”被鬼子报务员破坏,又被老余刚刚修好的电台欢快地跳动起来,送出一串串电波,“察北抗日联军,昨夜光复黑石寨县城!”

    “察北抗日联军,昨夜光复黑石寨县城!”

    “察北抗日联军,昨夜光复黑石寨县城!”

    “察北抗日联军,昨夜光复。!”

第251章() 
山城的雨,每年只下两场,第一场从立春到立秋。第二场从立秋到立春。

    灰蒙蒙的天空下,原本就已经不甚整洁的巷陌愈发显得肮脏不堪。污水顺着泥泞的街道意蔓延,将失了效的药渣、发了臭的菜叶子、泡成团的手纸和一团团各类动物的粪便冲得到处都是,每一处低洼,都是一个天然的陷阱。稍不小心一脚踩进去,就是污秽满身。那味道,回家后用多少水都洗不干净。

    光着膀子的棒棒们拎着一根根粗竹竿,趟在泥水里东奔西走。他们是天生的下贱命,没资格选择天气。只要有西装革履或者长袍马褂的贵人站在高处的石头台阶上叫一声“棒棒!”,便立刻兴高采烈地围上去,三个大子儿一趟,不管路途远近,绝对童叟无欺。如果有谁嫌路脏懒得自己走,就花六个大子儿雇俩棒棒,找个椅子用竹竿一穿,将人扶上去晃晃悠悠抬回家,无论是爬台阶还是过水沟,都四平八稳,绝对不会让贵人身上沾半点儿泥巴!(注1)

    同样无法拒绝在恶劣天气继续工作的还有报童,他们是另外一群天生的苦命。如果每天卖不出足够数量的报纸,恐怕当天的晚饭就没有了着落。如今山城的物价可不比前些年,两角钱就可以买到一斤肥猪肉。千里转进而来的中央政府官员和避祸到此地方大户们,吃得山城物价飞涨。原先卖掉二十份报纸就可以从贩报老大手里换到一个玉米面馍馍,现在要卖掉三十份报纸才能换到。如果回去交差晚了还可能换到一个已经馊了的,吃下之后肚子会闹腾一整宿!

    好在今天的报纸销路还不错,才转了三条街巷,几个报童身上的厚布口袋已经空了一小半儿。眼看着来到小什字,山城最繁华所在,报童们看看各自的口袋,按照出发前贩报老大的教导,扯开嗓子用最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卖报,卖报,特大好消息!国军在乾州城外重挫日寇,毙伤日寇四万有余!”(注2)

    “号外,号外,张治中将军抬棺上阵,粉碎日寇西进图谋,长沙一线转危为安!”

    “号外,号外。”

    路边的茶馆里,酒肆中,穿着长袍和西装躲雨的人们摇了摇头,咧嘴苦笑。开战一年多来,报纸上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宣称一场大捷。可每次大捷之后,国民革命军紧跟着就是“胜利转进”,从北平一路转进到南京,又从南京一路转进到重庆,三分之二的国土都丢了,也没见到把日寇消耗成疲惫之师。自己反倒越打越没底气,先前好歹还敢组织几场反击战,如今,守土全靠掘堤和放火了!

    报童们口干舌燥地喊了好一阵子,却没拉到任何顾客。想了想,迅速换上出发前老大教导的另外一个段子,“号外,号外,我察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三昼夜,前日光复黑石寨!”

    “号外号外,黑石寨鬼子全军覆没,塞外雄城胜利光复!”

    “号外,号外,国民革命军突入敌后,光复塞外重镇黑石寨,给予日寇当头一棒!”

    “号外,号外。”

    这下,终于有人从路边的茶馆、酒肆中走出来了,并且不止一波。纷纷点手将报童叫到自家身边,掏出花花绿绿的票子,换回新鲜出路的报纸。一边大步往自己的座位上走,一边低头寻找报童事先宣告的新闻内容。

    那些没钱进屋喝茶吃点心,只是站在屋檐下躲雨的闲人,也纷纷抬起愁苦的脸,冲着已经买了报纸的茶客们低声祈求,“周爷,真的打了胜仗么?您老给大伙念念呗!”

    “金先生,报纸上到底怎么说的,小兔崽子们不是在骗人吧!”

    “您老给念念,念念。让咱们也暖和暖和身子,这鬼天气,和世道一样冰冷!”

    被叫到名字的茶客、酒客们自觉很有面子,拍了拍报纸,很高兴地将好消息跟屋檐下的闲汉们分享,“不是骗人,是真事儿。中央日报放在头版的,就在乾州大捷下边!”

    “大公报上也发了,也是头版!”

    “不是骗人,不是骗人。新。。”说话者将头四处看了看,压低了声音,“新华日报上也有,不过是转载中央社的消息!”

    几家有分量的报纸都发了新闻,按常理推断,黑石寨是真的被中国军队光复了。但是买到报纸的人继续往下再读,笑容就陆续冻在了脸上,“奶奶的,这算什么新闻。只有一个标题,具体哪支部队打下的黑石寨,谁的部队,歼灭了多少鬼子兵,一概没说!”

    “我这张更过分,全是废话和套话,连黑石寨在哪儿都没提!”

    “不是察北抗日联军么,那当然跑不出察哈尔去!不过那地方也忒远了点儿,咱们的队伍怎么杀过去的?!奶奶的,这是哪门子新闻,该有的内容没有,废话说了一大车!”

    几乎所有买到报纸的人,都开始骂起了街。艰难的时势,阴冷的天气,已经让人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好不容易能听到一点儿喜讯,还是磨道上头转圈——没头没尾!那个缺德带冒烟的记者你倒是把消息写清楚了啊,至少得上大伙知道消灭了多少鬼子?光复黑石寨的英雄部队是哪哨人马?怎么能这样,只给了一个察北抗日联军的名号就算万事大吉!要知道,这年头打着抗日联军旗号的武装,没有一千也能找出八百。国民政府这边有、八路那边有、甚至很多聚啸山林的土匪,只要不愿接受日本鬼子的招安,第一能想到的旗号,就是某某抗日联军!光凭着一个泛泛名字,神仙也弄不清他的来路!

    “黑石寨,应该是察哈尔北部的一个县城。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甚至更前,民国二十年前后,奉系经略草原,吴大舌头派人在原址上重建此城。初名黑石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改成了黑石寨!”倒也有学识渊博的酒客,知道黑石寨的具体位置。那是一个带着金丝边眼睛的教书先生,身前摆着一碟子香干,手中的酒壶已经倒立了过来,里边的酒水却无法倒满小半个杯子。

    周围的人听了,立刻围拢过去。顺手递过自家的酒壶和小菜,“卢先生,您尝尝我这个,地道泸州老窖!绝对杀口!”

    “您尝尝腊肠,杨记秘制的,传了祖孙三代了,难得一直没变味儿!”

    “先生尝尝这个,这个是”

    “先生喝我的吧,我今天酒买得有点多。”

    金丝边眼睛被众人的热情烧得有些不好意思,咽了一大口唾液,讪笑着说道:“喝好了,已经喝好了。酒乃穿肠毒药,三杯足以。再多,就伤身体了!”

    “那黑石寨?”周围的人不在乎他喝没喝好,在乎的是刚刚光复的重镇在哪?盯着金丝眼镜,迫不及待地追问。

    “在这里!”金丝眼镜用小拇指沾了点残酒,于桌上慢慢画出一幅粗糙的地图。“这是北平,北平往北九百里偏东,潢水之南,周围地势开阔,草木丰美。。。。,不过,嘶——!”

    “怎么了,怎么了,您老别跟那该死的记者学啊。把话一口气说完行不行?!”

    “那地方可是偏僻得很,既不是什么重镇,也不是什么要地,打下来也没啥用啊!大老远的,政府怎么派兵到哪鸟不拉屎的地方?!”

    “你这是什么话!”周围听众立即翻了脸,将先前递过来的酒壶、小菜统统撤了回去,“再远,那也是咱们中国人的地方!再远,打得也是小鬼子!你说那地方不是战略要地,说不定人家政府那边”

    “对,只要打赢了小鬼子,再远,咱们爷们也觉得扬眉吐气!”众人七嘴八舌地附和,抬起头来,满脸兴奋。冰冷的雨水和冰冷的现实,已经将他们心脏浇成了死灰。但是此时此刻,在死灰般沉寂的心脏中,居然又慢慢跳起了几点火星。很小,很弱,谁也说不准哪天就会熄灭,哪天可能燎原!

    注1:棒棒,重庆特色苦力工种。至今还能在城乡结合部找到。通常拎着一根竹竿揽活,帮忙将客人的东西挑到指定地点。

    注2:小什字,解放前重庆最繁华的街道。

第252章() 
在无边长夜里,哪怕是萤火虫尾巴上的微光,也能照亮人的眼睛!

    也许是被太多的坏消息折磨得失去了耐性,也许是对胜利渴望得太久,接下来三天,有关察北抗日联军光复黑石寨的报道,成了除中央社和新华社两家报纸之外几乎所有媒体上的重要话题。特别是象渝中快讯、山城晚报之类一向不追求严谨、真实的半娱乐性媒体,几乎把这场微不足道的小胜炒成了一场足以和台儿庄战役相比的大捷,歼敌数量从数百、逾千到上万,每日翻新,节节攀高;报道方式也从快讯、拾遗迅速朝传奇、评书方向蔓延。反正黑石寨距离山城数千里,短时间内,谁也不可能穿越日战区亲自到那边求证。至于以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个四面都是敌军的弹丸小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以后。只要鬼子集中起一定规模的兵力反扑,肯定逼走察北抗日联军,重新夺走此城。而对于媒体而言,所有的新闻都有一个时效期限。只要过了眼下这一个月,有关“黑石寨大捷”的消息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媒体不会再做后续报道,民众们也自管去追捧其他热点,哪个还有时间关注三十多天前的某些报道是否失实?!

    不光是各大新闻媒体对“黑石寨大捷”感兴趣,一些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也对这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非常普通的局部小胜,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们能了解到的消息非常有限,一半儿靠道听途说,另一半儿靠从各家报纸上的新闻里头七拼八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再度发声质疑中央政府和军方在开战一年多来的失常表现。同样是面对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中央军每场战役最后都以“转进”告终,而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草原上,有一支既得不到后方支持,又得不到友军协助的部队,却能从小鬼子屁股上,硬生生撕下一大块皮肉?

    这难道不正说明了日本鬼子并不像政府一直宣称的那样强大么?这不正说明了军队中某些将领贪生怕死外加昏庸无能么?如果中央政府旗下的每一支部队,都能象察北抗日联军那样积极主动,果断朝日寇发起反攻,而不是总寻找借口消极避战的话,小鬼子还能一直打到四川门口来?!就算是小胜,就算是每场战斗只消灭一百名鬼子,如果有一千场类似的胜利下来的话,十万日寇也早就飞灰湮灭了!而日寇总计才有多少兵?小日本总计才有多少人?堂堂大中华被弹丸岛国吞下了三分之二,当政诸公难道不觉得惭愧么?不觉得愧对先总理在天之灵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