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丁甘仁医案 >

第6部分

丁甘仁医案-第6部分

小说: 丁甘仁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有不克金也。再宜甘凉濡润,生津泄热,清肺化痰。 
西洋参(一钱五分) 生甘草(八分) 水炙桑叶皮(各一钱五分) 生石决(八钱) 朱茯神(三钱) 
天花粉(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嫩白薇(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冬瓜子(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枇杷叶露(后入,四两) 
茅童 温邪夹湿,发热十三天,汗泄不畅,口干欲饮,舌质红,罩薄腻,左脉弦数,右脉濡数。前医早进白 
虎汤,致邪陷太阴,清气不升,大便溏薄,日夜十余次,小溲短赤,心烦少寐,热势加剧,病情非轻。拟解肌疏 
邪,而理中土,仲圣谓里重于表者,先治其里,仿此意化 
裁。 
粉葛根(二钱) 炮姜炭(四分) 炒潞党(三钱) 生白术(二钱) 生甘草(五分) 赤苓(三钱) 
金银花(三钱) 山楂炭(三钱) 炒车前子(包,三钱) 戊己丸(包,二钱) 鲜荷叶(一角) 
二诊 昨进理中汤加减,大便溏泄渐止,而发热依然,口干欲饮,舌转红绛,脉象弦数,汗泄不通。此气分 
之温未罢,营分之热内炽,湿化为燥,燥亦伤阴,津乏上承,今拟清营透气,兼顾中土。 
天花粉(三钱) 炒银花(三钱) 赤苓(三钱) 冬桑叶(三钱) 煨葛根(一钱五分) 生白术(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扁豆衣(三钱) 生甘草(五分) 白薇(一钱五分) 鲜荷叶(一角) 白茅根(五钱) 
三诊 昨进清营透气,兼顾中土之剂,身热渐减,又见鼻红,虽曰红汗,究属热遏营分,逼血上行。舌红 
绛,脉弦数不静,阴分已伤,肝火内炽,湿从燥化,阳明之温,尚未清彻也。既有效机,再进一筹出入。 
鲜生地(三钱) 炒银花(三钱) 赤苓(三钱) 桑叶(三钱) 天花粉(二钱) 生白术(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川贝(二钱) 生甘草(五分) 白薇(一钱五分) 炒扁豆衣(三钱) 北秫米(包,三钱) 
鲜荷叶(一角) 茅根(去心,五钱) 
陈左 湿温已延月余,潮热时轻时剧,渴喜热饮。白 亦布,谵语郑声,小溲浑赤,脉象虚滑而数,舌质红 
润,唇燥,此乃气阴已伤,伏邪湿热留恋阳明,上蒙清窍,神明无以自主也,脉证参合,已入危险一途。亟宜 
扶正宣邪,苦化湿热,以望转机。 
党参(三钱) 朱茯神(三钱) 川雅连(三分) 川贝母(三钱) 银柴胡(一钱) 炙远志肉(五分) 
细木通(五分) 天竺黄(二钱) 白薇(一钱五分) 紫贝齿(三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益元散(包,三钱) 



卷一

湿温案

属性:李左 湿温四天,身热有汗不解,胸痞泛恶,口干不多饮,舌苔薄腻而黄,脉濡滑而数。伏邪湿热,漫布三 
焦,气机不宣,痰浊交阻,胃失降和。治宜宣气淡渗。 
光杏仁(三钱) 清水豆卷(四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江枳实(一钱五分,同炒) 茯苓皮(三钱) 
通草(八分) 白蔻仁(一钱) 块滑石(三钱) 佛手露(冲,一两) 生熟苡仁(各三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酒炒黄芩(一钱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一钱五分) 
俞左 湿温五天,身热不解,有汗恶风,遍体骨楚, 
胸闷泛恶,不能饮食,舌苔腻布而垢,脉象濡迟。伏温夹湿夹滞,互阻中焦,太阳表邪郁遏,太阴里湿弥漫,清 
不升而浊不降,胃乏展和之权,邪势正在鸱张。拟五苓合平胃散加减。 
川桂枝(八钱) 赤猪苓(各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清水豆卷(四钱) 制川朴(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制苍术(一钱) 枳实炭(一钱) 六神曲(三钱) 鲜藿梗(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王左 温邪暑湿,夹滞互阻,太阴阳明为病。发热五天,有汗不解,胸痞泛恶,腹痛痢下,日夜四、五十次。 
舌尖绛,中浓灰腻而黄,脉象滑数有力。暑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暑湿蕴蒸阳明,湿滞郁于肠间,气机窒塞, 
胃失降和,湿温兼痢之重症。姑宜泄气分之伏邪,化阳明之垢浊,表里双解,通因通用之意。 
炒香豉(三钱) 银花炭(四钱) 六神曲(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黑山栀皮(一钱五分) 扁豆衣 
(三钱) 焦楂炭(三钱) 青陈皮(各一钱五分) 酒炒黄芩(一钱五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鲜藿香(一钱 
五分) 炒赤芍(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枳实导滞丸(包,三钱) 
李左 伏邪湿热,蕴蒸气分,漫布三焦。身热早轻 
暮重,已有旬余,白疹布而不多,湿热原有暗泄之机。无如入夜梦呓,如谵语之状,亦是湿热熏蒸清窍所致。 
口干溲赤,大便溏薄,热在阳明,湿在太阴,经所谓热搏注泄是也。吴鞠通先生云∶湿温之症,氤氲粘腻,非 
易速解,虑其缠绵增剧。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解肌清温,苦化湿热。 
粉葛根(二钱) 朱茯神(三钱) 炒麦芽(三钱) 朱灯心(三扎) 酒炒黄芩(一钱五分) 炒银花 
(三钱) 通草(八分) 水炒川连(三分) 连翘壳(一钱五分) 净蝉衣(八分) 鸡苏散(包,三钱) 
青荷梗(一枝) 鲜竹叶(三十张) 
王右 湿温身热两候,有汗不解,早轻暮重,口干不多饮,红疹白 ,布于胸膺之间。脉数,苔灰黄,伏 
邪湿热,蕴蒸气分,漫布三焦。叶香岩先生云∶湿热为粘腻之邪,最难骤化,所以身热久而不退也。宜以宣化。 
净蝉衣(八分) 茯苓皮(三钱) 香青蒿(一钱五分) 荷梗(一支) 熟牛蒡(二钱) 通草(八分) 
嫩白薇(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清水豆卷(三钱) 六一散(包,三钱) 酒炒黄芩(一钱五分) 
杨左 湿温七天,身热有汗不解,午后入夜尤甚, 
口苦而干,渴不多饮,脉濡滑带数,舌苔薄腻,伏邪蕴湿,逗留膜原,少阳阳明为病。前进达原宣化不应,今 
拟柴葛解肌加味。 
软柴胡(八分) 清水豆卷(四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六一散(包,三钱) 粉葛根(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六神曲(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甘露消毒丹(包,四钱) 
二诊 服药两剂,身热较前大减,胸脘不舒,纳减少寐,余邪湿热未楚,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脉濡滑,苔 
薄腻微黄。今拟芳香淡渗,以靖余氛,更当避风节食,不致反复为要。 
清水豆卷(四钱) 佩兰叶(一钱五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炒枳壳(一钱) 广藿香(一钱五分) 
赤茯苓(三钱) 炒秫米(三钱) 炒麦芽(四钱) 通草(八分) 益元散(包,三钱) 佛手(八分) 
甘露消毒丹(包,四钱) 
冯左 湿温三候,身热有汗不解,胸痞泛恶,脐腹作胀,两足痿软不能步履,苔腻脉濡。湿邪自下及上, 
自外入内,盖香港脚之重症也。若加气喘,则危殆矣,急拟逐湿下行。 
清水豆卷(四钱) 陈广皮(一钱) 制苍术(一钱) 制川朴(一钱) 仙半夏(二钱) 枳实炭(一钱) 
赤茯苓(三钱) 淡吴 
萸(五分) 大腹皮(二钱) 木防己(二钱) 陈木瓜(三钱) 生苡仁(四钱) 生姜(三片) 
范童 初患间日疟,寒短热长,继因饮食不节,转成湿温。身热早轻暮重,热盛之时,神识昏糊,谵语妄 
言,胸痞闷泛恶,腑行不实,舌苔灰腻满布,脉象滑数,良由伏温夹湿夹滞,蕴蒸生痰,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之 
气失旷,与阳明内热者,不可同日而语也,颇虑传经增变。拟清温化湿,涤痰消滞,去其有形,则无形之邪,自 
易解散。 
豆豉(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干葛(一钱)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赤苓(三钱) 半夏(二钱) 
藿香佩兰(各一钱五分) 炒枳实(一钱五分) 荷叶(一角) 竹茹(姜炒,一钱五分) 神曲(三钱) 菖蒲 
(八分) 
二诊 服前方以来,诸恙渐轻,不过夜有梦语如谵之象。某医认为暑令之恙,暑热熏蒸心包,投芩、连、益 
元散、竹叶、茅根等,变为泄泻无度,稀粥食升,犹不知饱,渴喜热饮,身热依然,舌灰淡黄,脉象濡数,此藜藿 
之体,中气本虚,寒凉太过,一变而邪陷三阴,太阴清气不升,浊阴凝聚,虚气散逆,中虚求食,有似除中,而尚 
未至除中也。阴盛格阳,真寒假热,势已入于险境。姑仿附子理中合小柴胡意,冀其应手则吉。 
熟附块(一钱五分) 炒潞党(二钱) 炮姜炭(六分) 炒冬术(二钱) 炙草(四分) 云茯苓(三钱) 
煨葛根(一钱五分) 软柴胡(七分) 仙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红枣(二枚) 
荷叶(一角) 
三诊 温运太阴,和解枢机,连服三剂,身热泄泻渐减,胀满亦松,脘中虽饥,已不多食,均属佳境。而神 
疲倦怠,渴喜热饮,舌淡黄,脉濡数无力,中虚脾弱,饮水自救。效方出入,毋庸更张。 
炒潞党(二钱) 熟附片(一钱) 炮姜炭(五分) 云苓(三钱) 炙草(五分) 大砂仁(八分) 陈皮 
(一钱)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炒白术(二钱) 荷叶(一角) 
又服三剂,加炒淮药(三钱)。 
原按∶此症骤见似难着手,然既泻而腹仍膨,则非实胀,已可概见。苔灰淡黄,脉象濡数,俱是假热,所 
谓不从脉而从症也。 
费左 湿温三候,初病足背湿热结毒起见,腐溃不得脓,疮旁四周肿红 痛,寒热晚甚,梦语如谵。前 
医叠投寒凉解毒,外疡虽见轻减,而加呃逆频频,胸痞泛恶,口有酸甜之味,不能饮食,渴不欲饮,口舌糜腐, 
小溲短赤,脉象濡滑而数。良由寒凉太过,湿遏热伏,热 
处湿中,胃阳被遏,气机窒塞,已成坏症。议进辛以开之,苦以降之,芳香以宣之,淡渗以利之,复方图治,应 
手乃幸。 
仙半夏(二钱) 淡吴萸(一分) 郁金(五钱) 通草(八分) 清水豆卷(四钱) 枳实炭(一钱) 
川雅连(四分) 姜竹茹(五钱) 柿蒂(五枚) 鲜藿香(五钱) 鲜佩兰(五钱) 鲜枇杷叶(去毛、包,三张) 
二诊 连服辛开苦降,芳香淡渗之剂,呃逆止,泛恶亦减,胸痞噫气,口舌糜腐依然,口有酸甜之味,身热 
起伏无常,小溲短赤,脉象濡数。湿热为粘腻之邪,最难骤化,胶阻于中,则胸痞噫气,熏蒸于上,则口有酸甜, 
三焦决渎无权,则小溲短赤,白疹不现,邪无出路。前方既见合度,循序前进,以图后效。 
仙半夏(五钱) 左金丸(包,五分) 清水豆卷(四钱) 通草(八分) 枳实炭(一钱) 炒竹茹(二钱) 
茯苓皮(三钱) 鲜藿佩(各五钱) 柿蒂(五枚) 枇杷叶(去毛、包,五张) 滋肾通关丸(包煎,五钱) 
三诊 呕恶止,胸痞未舒,口舌糜腐亦减,白疹渐现,伏邪湿热,已有暗泄之机。十余日未更衣,小溲短 
赤,身热临晚似剧,脉濡数。申酉为阳明旺时,阳阴腑垢不得下达,三焦之余湿,一时未易清澈。再守原法, 
加入通幽润肠之品,腑垢得去,则经中之余热,自无形默化也。 
仙半夏(四钱) 川连(四分) 青蒿梗(五钱) 白薇(五钱) 清水豆卷(四钱) 全栝蒌(切,四钱) 
郁李仁(研,三钱) 大麻仁(研,三钱) 枳实炭(一钱) 炒竹茹(五钱) 鲜佩兰(四钱) 滋肾通关 
丸(包煎,五钱) 
四诊 腑气已通,诸恙均平。今且调其胃气,宣化余湿,更当节饮食,以杜反复。 
南沙参(三钱) 青蒿梗(五钱) 白薇(五钱) 清水豆卷(三钱) 鲜佩兰(五钱) 仙半夏(五钱) 
江枳壳(一钱) 竹茹(五钱) 通草(八分) 鲜枇杷叶(四张) 生熟谷芽(各三钱) 滋肾通关丸(包,五钱) 
徐右 伏温夹湿,陷入厥阴,神识昏糊,牙关紧闭,四肢逆冷,唇燥而焦,胸闷呕吐,饮食不进,湿热酿成浊 
痰,互阻中焦,胃失降和,脉沉细而数,苔灰黄,况素体阴亏,肝火内炽,更兼怀孕,颇虑殒胎,危笃之症也。仿 
经旨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意,拟四逆散加减,冀陷入之邪,从阳明而解为幸。 
银柴胡(一钱) 炙远志肉(一钱) 炙僵蚕(三钱) 仙半夏(五钱) 净蝉衣(七分) 枳实炭(八分) 
九节石菖蒲(八分) 炒竹茹(五分) 嫩钩钩(后下,三钱) 清水豆卷(二钱) 
广郁金(五钱) 薄荷叶(八分) 淡竹沥(一两) 姜汁(冲服,三、四滴) 
二诊 昨进四逆散加减,神识渐清,呕吐亦止。虽属佳兆,无如牙关拘紧,齿垢无津,里热口干,胸闷气 
粗,按脉沉细而数,良由阴液已伤,津无上承,陷入之温邪,未能透达,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