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谜踪之国第三部 神农天匦 作者:天下霸唱 >

第11部分

谜踪之国第三部 神农天匦 作者:天下霸唱-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用不了多大会儿功夫,便能将死尸啄成骨头架子,反正说法不少,但也是迄今为止,距离神农架野人最近的一回了,可惜活的没捉着,死的又没发现尸首。

    那老兵说到这里,又问司马灰:“你们考……考的是什么古?要到那深山野岭去做什么?难不成想捉野人?”

    司马灰唯恐露了马脚,赶紧用官词儿解释:“考古的定义可太宽泛了,人类的过去仅有1%能通过文字记载的史料得知,其余都属于未解之谜,破解这些谜团就是考古工作研究的课题。

    不过我们去神农架不是想找什么古迹,而是要采集地层下的化石标本,那片原始森林里的化石是不是特别多?”

    老兵点头道:“没错,一听言语你就是内行人,头些年林场里也来过一位找标本的知识分子,说咱这些大山是什么……远古……远古洪荒时代的备忘录,好像是这么个词儿,可那备忘录不是文书吗,它怎么能是座山呢?”

    这老兵并未向下追问,他告诉司马灰等人,神农顶后山的龙骨岭下有好多洞穴,那里面就有各种各样的化石,模样稀奇古怪,当地人管那些东西叫龙骨,可有化的那噶哒叫阴河谷,入口是条深涧,往底下恶兽很多,还有什么毒虫毒草,解放前又有野人出没,连采药的也不敢冒险下去,1963年的时候,咱那林场子里就闹出过人命:

    那时林场子的活很累,咱这条件又差,除了有一批部队转业的军人,就全是些外地来的伐木工人,好处是只要你肯来,就有你一口饭吃,也查你祖宗八代,所以伐木工人的成份比较复杂,连刑满释放人员都有,场子里偶有歇班的时候,这些人便常到山里去挖草菇、套兔子,用来打打牙祭改善一下生活。

    有那么一回,四个伐木工人绕过燕子垭,直接进到了阴河谷附近,看深涧底下的地缝子里黑气弥漫,其中一个人绰号老瘊子,略懂些旧社会的迷信方术,能够观山望气,他眯缝着俩眼看了一阵,就说那是宝气,山底下多半有宝。

    其余的人都不相信,这地方山高林密,自古以来没有人烟,有宝也应该是悬崖峭壁上的“千年何首乌”,山窟窿里能有什么?别再惊出只大兽来……把你给撕了!

    老瘊子说:“你们懂得什么,别看玉料主要来源于昆仑、和田、缅甸等地,但春秋战国时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却出自神农架阴河谷,凭这话你们就该知道份量了吧?”

    可其余那些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根本不知道“和氏璧”是个什么东西,那玩意儿能当金还是能当银?

    老瘊子只好说:“反正我这对招子,轻易不会看走眼,这里面肯定有些不得了的东西,想富贵的就跟我下去,不管得着什么,咱都是一碗水——端得平。”

    当时有一个胆大不要命的二癞子愿意同去,他们搓了条长绳缠在腰间,让留在外边的其余同伴牵着,两个人带了条土铳,点起松油火把下了洞子,结果牵扯出了一件至今也无法解释的怪事。 

 第二卷 大神农架 第四话 交换1

      先说外边的两个人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喊话没人回应,扯那根草绳子也扯不动,还以为坏事了,正合计着要回去报告,老瘊子却在这时爬了出来,说是找着一件不得了的东西,可太沉了挪不动,让其余几个人下去帮忙,此时二癞子正在那看着呢,那俩人一听这话就动了心,也没多想,只问了句:“洞里安全不安全?”

      老瘊子说:“是个实底坑,没见有活物儿。”那俩人见财起意,当即壮着胆子跟了下去,刚进去不久,便让老瘊子拿土铳撂倒了一个,另一个吓得呆了,还没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心窝子上也已被捅了一刀。

      原来这老瘊子是外省人,早知道神农架里埋藏着青铜古器,只要找着一件,逃到境外就能换大钱,苦于不认识路,加上这片原始森林也不那么好闯,他就先在林场子里干了一段时间,让熟悉地形的二癞子等人带他进山,找着东西之后,立刻下黑手解决掉了那仨倒霉鬼,随即翻山越岭想往南逃,不成想途中就被逮着了,这才交代出此事,但公安进山想寻找遇害的尸体,却因雨水冲垮了山坡,把几个洞口都埋住了,所以没能成功。

      要是就这么结了案,那也没什么说头了,可逮捕老瘊子的地点是在火车上,当时有两个列车员过来检票,见其行迹鬼乐,显得十分可疑,而且俩眼贼光闪烁,总抱着个大包袱不撒手,便上前盘问了他几句,同时要检查行李。

      老瘊子心里有鬼,哆哆嗦嗦地刚把包裹揭开,却突然将里面的一件东西扔到了车窗外边,那时列车正过大桥,桥下是条江,江水好似滚汤一般紧急,那东西抛下去就没处找了,他这一时惊慌,毁灭了证据,但列车员和周围的乘客看得很清楚,老瘊子扔出去的东西,是一个死掉的小孩,根本不是什么青铜器,这两样东西差太多了,近视眼也看不错啊。

      不过公安人员反复提审,老瘊子认了三条人命,对这件事却死活不肯说实话,一口咬定是列车上那些人看错了。当时全国都在镇反肃反,在那种形势之下,不管老瘊子究竟犯了哪条,他的罪过也小不了,很快便给押赴刑场枪毙了。至于老瘊子到底在山里找到了什么东西,大概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清楚。

      那老兵对司马灰等人说:“公安局的同志进山取证,四五个大沿帽就宿在咱林场子里,都是我给做的饭,吃饭时听他们讲了不少情况,所以知道得比较详细,老瘊子我也认识,那人可不一般,走过南闯过北,天上地下知道的事挺多,可惜坏了心术,有本事没用在正道上,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了。”

      司马灰和罗大舌头听完,都觉得这件事情可真够邪兴,如果老瘊子在火车上抛掉的东西是个死孩子,为什么不肯承认?他身上早已背了三条人命,就算途中再害死个小孩,或是往南边偷运童男童女的尸体,也无非都是一死,何苦不说实话?

      司马灰听说以前有本游记,写书的是个意大利人名叫马可波罗。元朝那时候马可波罗跟着一支商队辗转万里到过中国,还在大都叩见过忽必烈,返回故土之后,他把沿途的种种奇闻异事,全都记录在自己的游记当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马可波罗临死的时候,声称自己写下来的东西,仅是所见所闻的百分之五十,另外那百分之五十,他宁愿全都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再让任何人知道,因为即使说出来也肯定没人敢信。那个被枪毙的老瘊子,是不是也在深山里现了某个……根本不会有人相信的东西?
第二卷 大神农架 第四话 交换2

   老兵见司马灰显得心神不宁,就说道:“虽然现在~揪心,可毕竟过去了好多年,如今也就是唠闲嗑儿的时候说说,谁还管它究竟,而且木场子里这种怪事太多了,以后得空再给你们念叨吧……”他说到这,又问司马灰:“你们身边的这位姑娘,看上去气色可不大好。

    此时已是深秋,山里的空气格外清冷,胜香邻周身乏力,裹着毡筒子斜倚在背包上睡得正沉,她脸上白得几乎没有血色,也不知梦到了什么,睡着的时候仍是眉头紧蹙,状况看起来十分不好。

    司马灰叹道:“不提还好,一提起来就为这事发愁,前不久在荒漠里受了寒热之毒,时不时的咳出黑血,找大夫治过几次,至今也没见好转,让她别跟着进山偏不听。

    其实这妮子无非多念了几天书,刚刚晓得地球是圆的,人是从猴子变过来的,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那老兵很是热心,他对司马灰说:“这是阴寒热毒之症,当年部队在山里剿匪的时候,整天在山沟子和溶洞里钻进钻出,那些地方都是阴腐潮湿,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也看不见阳光,空气常年不流通,又要连续不断地在深山里追匪,急行军能把人的肺都跑炸了,很容易把毒火闷在心里,那症状就像打摆子似的,身上忽冷忽热,咳出来的都是黑血,体格稍微差一点也得没命,我们连队里那位指导员就是这么死的。

    司马灰一听这老兵所言之事,还真与胜香邻的情况差不多,按郎中的说法就是“伤于寒而表于热”,他和罗大舌头早已在缅甸习惯了丛林里的湿热,能够勉强应付地底极端恶劣的环境,胜香邻虽然也常随测绘分队在野外工作,但条件总归好得多了,而且在探索地底极渊的过程中,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和折磨也同环境一样残酷,她能支撑到现在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那老兵说:“当年因为水土不服,加上作战任务紧急,造成队伍上减员很大,在山里死了不少人,多亏当地郎中给了个土方子,情况才有所好转。这深山野岭间有四宝,分别是……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根笔、七叶一支花。”

    司马灰不知道那都是些什么东西,忙问究竟,原来神农架原始森里,生长着许多珍异药草,甚至溪水都有药性,每当春雷过后,下到山溪里舀起一碗水,便能治疗跌打、风湿,头顶一颗珠能治头疼,文王一根笔能表热,七叶一支花更是具有奇效,堪称“沉疴奇疾一把抓”。

    所谓“七叶一支花”,顾名思义是一种植物,其特征是有七片叶子,上举一支黄莲,在山里随处可见,诸如阴寒热毒之类的症状药到病除,据说乃是神农老祖所留,山区那些抓不起药的穷苦人,便以此物救命。

    那老兵特意绕了段路,亲自下到山沟里挖了两株草药,捣碎了加以溪水调和,唤醒胜香邻让她服下,还说:“该着是这姑娘命大,以前这里漫山遍野的药草,如今大部分森林都给砍荒了,这回能挖到两株也算是走了大运,否则还得到燕子垭后山的原始森林里去找。”

    途中那老兵要去“7号林场”,其余三人则要前往苍柏镇,只好分道扬镳,司马灰见胜香邻服过草药之后,果是大有起色,因此对这位热心的老兵甚是感激,拿出五十斤全国粮票以示谢意。

    当时全国粮票完全可以替代大额现金,不管是出差还是探亲,走到哪里都能通用,如果没这东西,出门在外寸步难行,价值远比等值的地方粮票贵重,但那老兵坚持不收,他说:“咱那林场子里有工资有口粮,不缺吃不缺喝,一个月下来的伙食尾子还够买上两条经济烟,要你们这些粮票做什么?再说五十斤全国粮票换两株草药未免太多,你们要是真有心谢我,就给我留下一件别的东西。”
 
第二卷 大神农架 第四话 交换3


     司马灰身上最值钱的就是这些全国粮票了。其余的则是进山必备之物。他也不知道这老兵究竟想要什么。

     其实那老兵只想要马灰衣服上佩戴的“军星”。民间所说的“军星儿”。是对一种贵像章的通俗称谓。那些年男女老少都要佩戴毛主丨席像章。进而形成一种风靡全国的潮流。谁要是能戴上一枚精美罕见的像章。也算是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司马灰身上佩戴的“军星”就属于极品中的极品。是由解丨放军总政治部设计发行的一枚“星形毛主丨席像章”。比拇指盖稍大一点。能与常见的“为人民服务”条形章凑成一套。文学金边红底十分醒目。由于发行量极少。工艺和质地又非常精致。所以显的十分特殊。普通人连见都没见过。

     司马灰这枚“军星”来历更不寻常。文化大革命初期。他跟着夏铁东等人去延安参观革命圣地。回来的途中忽然降下鹅毛大雪。众人登高远眺只见天地皆白。当即齐声高诵主席诗词:“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念到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个个激动热泪盈眶。忍住山呼万岁。那时候真把自己当成赛过唐宗宋祖的“今朝风流人物”结果司马灰有些的意忘形。竟从山坡上滚了下去。从家里偷他爹的呢子大衣也被挂了一个口子。当时夏铁东见司马灰疼的险些掉下泪来。就将自己衣服上的军星摘下来。给他戴在了胸前。漫天飞雪映衬金星生辉。见者无不欣羡。

     正因为有了这层特殊意义。司马灰对这枚“军星”看的比命还重。他平时根本舍不得戴。后来去缅甸的时候。就把像章存在了夏家里。直到从砖瓦场里释放出来才再次取回。所谓“睹物思人”。看见这枚像章就能想起惨死在缅甸的战友们。

     司马灰是真舍不让给别人。其实那老兵也未必知道这枚像章的价值。只不过是看着稀罕而已。但对方帮了忙。也不好思直接回绝。当下二话没说。摘下像交给老兵。

     那老兵的了像章。也是满心欢喜。他向司马灰等人道过别赶上骡车驶入山道。竟自去的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