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特种兵 >

第38部分

大明特种兵-第38部分

小说: 大明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谠嘻嘻一笑:“老三位,我这里穷啊,就这点东西,您几位是凑合着吃点喝点,咱就吃点喝点。要是看不上眼呢,那就别处吃去哈,我呢,也就不送您几位了”。

    石头也不用筷子,就抓起一把花生米塞进嘴里,“老子不管,我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你这两个舍命不舍财的东西”。

    老几位笑骂着都就坐了。

    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说是这么说,酒还是这自己酿的酒,菜还是这点花生毛豆,不过。兄弟们倒是喝的尽兴。

    “大谠,阿财。你们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啊。现在。总兵大人的安危可就是在咱们的身上了。”。石头晃着喝的醉醺醺的阿财说。

    阿财酒量差点,已经开始晃悠了,他摆着手:“没事兄弟,你放心,我以我的性命担保,总兵大人安然无恙。”。

    石头想起来当初凌云交给他们玩的头脑风暴,就是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跟你们说,这次,我们三人就是出去寻找大哥的。但是,寻找我们也想不到合适的方式来保持和山海关关内的联络!如何是好!”。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自己的设想。有说用信号弹的,甚至有说用孔明灯的,最后,还是大谠拿出来自己的看家宝贝,一对信鸽。

    一对信鸽,“晨晨”和“咣咣”,飞速堪比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射箭都撵不上。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路的能力最强,放到南半球也能飞回来。

    要不是为了找凌云,大谠也舍不得拿出来。

    夜晚,三人向刘总兵递交行动方案。一个时辰后,获得批准。

    '

第六十二章 她是笑着走的() 
三人装束停当,出了山海关,一路向盛京城而去。此时的盛京城,正刮起了一股子腥风血雨。

    已经先于三人一步进入盛京的凌云,全程见证了这一点。

    开原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样子,经营多年的莽古济在大军压境的时刻,才知道自己从前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徒劳无益,所以她选择了束手就擒,不再抵抗。或许正像凌云说的那样,她至少比大明的汉王朱高煦聪明。

    盛京城一如既往,还是那个冰天雪地的环境,满人也一如既往,习惯了这个环境。就现在来说,沈阳也不是个太大的城市,当时,城市的扩建比率是肯定达不到现在的水平的。

    努尔哈赤进沈阳后,没有立即着手修建,而是向西进攻,仅在城内靠着镇边门内(即九门里)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一个简单的“居住之宫”。后金对沈阳城墙的再次修建,是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后。

    多尔衮的府邸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不过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好事,住的太好了招人嫉妒,离着皇宫远点,不在皇太极眼皮子底下,实在是求之不得。

    此刻,多尔衮正在和自己的上宾攀谈,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昔日的死对头,山海关驻军千户,凌云。

    凌云安然无恙的在多尔衮这里住了几天了。这些日子吃好喝好的,都觉得自己有点胖了。

    他一边剔着牙,一边斜着眼睛看着多尔衮,“我说老多,现在怎么样,你说我这个命,算的是准还是不准?”。

    因为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让这位十四贝勒如同是在云里雾中一样。莽古济果然被干掉了,而且正像凌云预言的那样,是被凌迟处死。

    一时间,盛京刑场上惨况空前,不得不死,因为皇太极给她找到的罪名,是谋反罪。沾上这条罪名,别说是亲姐姐,就是亲儿子也甭想着活命了。何况,莽古济实在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因为莽古尔泰已经死了。

    读者朋友们也许还记得,不久前,莽古尔泰暴死。死因不详。当然,这个对外所说的不详已经由作者代为交代了,这是一出后金版本的不情愿的情况下的“李代桃僵”。他是替凌云承受了这一劫。

    虽然天家子弟多不合,虽然所有努尔哈赤的后代都可能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但是皇太极还是容忍了莽古济和他的弟弟莽古尔泰。

    在弟弟死去的时候,莽古济想过很多种皇太极的处理方式,偏偏就没有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所以在她临刑之前,监刑官问她还有什么话说,她笑着说,“愿来世,莫生帝王家”。

    半个月前,皇太极就想动手了,能忍到今天,只能说明他的忍耐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是现在,已经毫无忍耐的必要了。

    时间回到几天以前,凌云的一通忽悠完全起了作用,因为多尔衮将信将疑了,将信将疑,就说明凌云的忽悠已经奏效了。

    多尔衮把凌云乔装打扮,接到了自己的府邸。虚监在府。好吃好喝的供应着,就是限制他的行动,就想看看他的预测是否准确。虽然这个赌注很痛苦,是否应验看的是自己的亲姐姐的死活而定。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然而天家子弟,这是必须接受的残酷规则。

    正蓝旗下的旗奴冷僧机一早就去了刑部大堂,敲响了登闻鼓。登闻鼓一响,就算是直达天听了。刑部的司官和堂官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奏报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在自己听政的龙德殿召见了冷僧机。

    冷僧机密奏,自己曾经参与莽古尔泰姐弟两人的密谋,在场的有驸马吴尔古代,还有正蓝旗其他的两位主将,屯布禄和爱巴礼共七人涉及其中。当时的情况大概如此如此。

    莽古尔泰曾经说,“皇太极新登大位,有兵权的旗主,断不能被他相容。既如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设下鸿门宴,毒杀皇太极,自己做大汗。即使不能成功,也可以依托开原的坚固城池,自立为王。”。对此,莽古济和吴尔古代焚香盟誓,“我等阳事大汗阴助尔,如不践言,天地鉴之!”。同时密谋的,还有他们的同母弟弟,德格类。

    冷僧机为首告,皇太极正好抓住这个由头来做文章。他没有追究冷僧机的罪责,反而封给他两个牛录的人马,一边练练夸奖说,“你首告有功,不过,如果正蓝旗贝勒还活着,你若告发的话,你的功劳就更大了。”。

    大汗这话说的蹊跷,让这位来告状的冷僧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想,自己这一步算是走对了,也许大汗早就知道这事情了。

    没错,皇太极是早就知道这事了,告密者正是驸马吴尔古代。他自知自己和莽古济也不是一路的人,莽古济也不拿自己当丈夫看,就算是莽古尔泰的阴谋成功了,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好处可言,与其这样,不如赌一把,所以向皇太极告密也就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了。赌一把,有时候是会收到不错的效果的。

    他被皇太极封为世袭罔替精奇尼哈哈番,汉文是,三等轻车都尉。其实这也完全没必要,他现在没有儿子,也不可能再有儿子了。作为一个过气的额附,想在娶个媳妇也不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捡回来一条命,还能吃着这个三品官待遇的爵位俸禄,颐养天年。不得不说,他的结局真的很好。

    因为他至少捡回来了一条命,并且得以衣食无忧的善终。而莽古济、德格类等人,无一例外的是死刑,并且,也是无一例外的凌迟处死。其子侄辈已满十二岁的凌迟,未满十二岁的斩首弃市。盛京刑场。连日以来就是哀嚎不断。

    在莽古济临刑的时候,凌云去为她送行。

    凌云不是一个滥情的人,也不是一个乱发慈悲的人,但是他依然去了盛京刑场,冒着被人认出来的危险。起初,他还想给自己找个理由,比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类的。然而,他对莽古济也谈不上是什么情啊,他的心上人是那个傻乎乎什么都不知道的谢风儿。

    不为了情,也就是为了义。

    在凌云看来,莽古济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对自己,她做到了仁至义尽了。凌云不敢想象,也不能相信,莽古济也许是真的爱上了自己。这个不可一世的哈达公主,爱上了来自对立阵营的明军千户。然而事实上,莽古济从知道他并非失忆开始,一直到刑部大堂的过堂审讯,随时都有机会置他于死地。可是没有。就为这个,也该去为她送行。

    刑场的高台上,莽古济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神色,她披散头发,脸上苍白无有血色。身上穿着囚衣,背后插着一个牌子,写着“谋逆重犯莽古济”。身边是两个彪形大汉的刽子手。他们会在监刑官一声令下后,开始把她零刀碎剐。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看客,汉人如此,满人也如此。盛京刑场,围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在这人群里,莽古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带着斗笠,一身黑衣装束。

    在那人抬头的一瞬间,莽古济笑了,她的脸上洋溢出来一种满足的幸福。这是一个即将被千刀万剐的人,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的笑容。她喜欢的男人来送她了,虽然不能接近,但是他肯为自己穿了黑衣。这就够了。

    人活一辈子,有可能长寿,也有可能夭折。但是每一天都充实,能走的从容也就是了。莽古济笑了,她最后留在这个世上的,是一个笑脸。

    '

第六十三章 再证明一次() 
凌迟是个残忍的行刑罚,残忍到让人不忍心去想象。据说要整整割满三千六百刀,需要割三天,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一片片的肉都会像鱼鳞片大小一样的割下。惨不忍睹。而且,如果犯人在未满足够刀数前死亡,刽子手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刑台上的莽古济,已经不惧生死了。她最后回顾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从被不能与姐妹兄弟们“一体养育”的废妃之女到部落和亲的牺牲品,再到割据开原城的女强人,她的情感是不顺的。然而,上天终归有好生之德,把这个就凌云的男人送到自己身边,陪自己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岁月。即使,他从未喜欢过自己;即使,他是明军的人。那又怎么样,我爱他。今天,我就要去了,他来送我了。我已经无所遗憾了。

    诀别的时刻到来了。一个小校快步跑上监刑台,向着监刑官叉手施礼,“大人,午时三刻已到”。监刑官的脸上微微抽搐了一下。随即平静下来。

    他随手抄起来案上的一支带着朱红标志的飞签令牌,用力扔了下去,大声下令,“午时三刻已到,行刑!”。

    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令牌上朱红的字,像是殷红色的鲜血一般,夺人眼目,刺的人难受。

    凌云转身离去了,他不忍看到这样的画面,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他都从来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一个人或许可以战斗力很强,比如后来的曼施坦因,邓尼茨等人,都是他们自己时代的枭雄,但是他们的战斗力无一例外的被释放在里侵略战争上,自己也只能被诟病为阿道夫希特勒的作战工具,仅此而已。

    与这些人不同的是,凌云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他执行上峰命令并不是无条件的,总会带有自己的思考,他的思想里,有人情味。虽然他想不明白,自己这些人情味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现在的军人身份。

    不管怎么样,多尔衮派出的跟随他出门的两个侍卫总算是松了口气,如果在街上被人发现这个人,一副汉人的装束,这就麻烦了。

    镜头切回多尔衮的府邸,多尔衮看着对面剔牙的这个明军千户,心里也是一阵阵的在犯嘀咕。这个人只是一个最底层的明军军官,论身份不过就是个从五品职衔,我这贝勒府里的三等侍卫都能是正五品。我怎么能屈尊降贵去跟他谈什么合作呢。

    不过,他说他会卜卦,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这个事情无论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都暂且搁置。但是他预言三姐的命运,确是如此的准确,这又是为何?这个人到底可信不可信,应该如何处置呢?!!

    对面的坐着的凌云看着他这副狐疑的神情,也自己琢磨,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啊,也太稀松平常了。电视剧看多了,正史野史的也看多了,无论是什么题材的文学作品,提到这位十四爷的时候,总是写的天上有地上无的样子。这一深入了解,似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这是什么情况。

    最后凌云停止了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多尔衮也觉得总不说话,不是那么回事,“凌先生,你这次确实算的不错,不过,其中有侥幸的成分,因为大汗要清理叛逆的话,一定会治乱世用重典,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本贝勒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对你完全信任。”。

    虽然还是嘴硬,但是阶下囚凌云已经成为贝勒府的上宾,并且称谓也改成了凌先生了。

    凌云在紧张的思索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