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奶爸 >

第13部分

回到明朝当奶爸-第13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当奶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永乐皇帝大为光火,一怒之下将这三位全部就地免职,责问背后有没有人指使。

    吓得兵部尚书方宾,回到家就上吊自杀了。

    太子本人一向当小媳妇当惯了,知道自己在父皇眼里横竖都看不顺眼,这次根本就没有表态

    但是在永乐皇帝眼里,你身为太子,对于这样的国家大事,不明确表态支持,那必然就是不支持。

    这让皇帝陛下十分不满,老子在茫茫大漠之中累死累活的杀敌,不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位子坐的更安稳些吗,你居然敢不支持,那就给我滚到江南去筹粮,什么时候筹好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朝堂上的这些事,换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以诏令的形势昭告天下。

    朱思怡自然也是知道的,作为郡主她是无论如何不能干政的,只是这次来,是想把郡主府在城郊的田庄的收成,都拿出来充作军粮,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好歹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第24章 一个大胆的想法() 
“报”外面守门的小太监扯着嗓子喊道:“夏元吉大人的求见。”

    “夏大人来了?”太子喜道:“快快请进来。”

    殿外,一位年届花甲的老者,风尘仆仆的赶了进来,这位老者穿着身粗布衣,裤脚上满是泥渍,手里挎着一个藤条编织的菜篮子,上头用一块蓝布盖住,不知道里头是什么。

    看起来如同一位乡间老农一般,与这金碧堂皇的宫殿格格不入。

    脚上穿着的是一双半旧不新的布鞋,不知道是不是刚从地里上来,每走一步就会在大殿的地砖上留下一个脚印。

    这位老者却丝毫顾不上这些,满脸激动的神情,快步走上前来,放下菜篮子,行礼如仪:“老臣夏元吉,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连忙从御座上下来,扶住老者:“夏大人远来辛苦了,不必行此大礼。”

    这位老者正是被罢官不久的,前任户部尚书夏元吉,他先期抵达金陵,为太子殿下筹划征粮之事。

    见到太子来扶,夏元吉躬着身子后退了两步:“殿下,老臣满身的泥土,恐怕沾污了殿下的”

    “诶,无妨。”太子宽厚一笑:“夏大人定是为了筹措粮草之事,在乡间巡察,大人年逾花甲,还不辞辛苦,为了国家社稷而奔劳,孤身为太子,岂会为了这些许尘土,而疏远忠臣。”

    太子说着,竟然亲自搀扶起夏元吉,对着左右吩咐道:“搬一只锦敦来,给夏大人赐座。”

    一个小小的举动,让白发苍苍,宦海沉浮多年的夏元吉,有些哽咽:“殿下,老臣老臣”

    太子笑道:“老大人请坐下,与孤慢慢说。”

    夏元吉平复了心情,这才看见太子御座旁边,还立着一位妙龄女子,好像是太子殿下的长女,绍兴郡主。

    这位名动金陵的郡主,当年大婚之时自己恰好在北京,听说是下嫁给了一位千户官,然后没多久那位仪宾就被贬为了庶人。

    这位郡主说起来也是一位可怜人,不过生在帝王之家,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的。

    夏元吉从未见过那个仪宾,也没多想,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向着郡主行了礼。

    那边,郡主盈盈回了一个万福礼,说道:“总听父亲说起大人,说大人是大明的国之柱石。”

    夏元吉道:“殿下过奖了,在下不过了为国分忧罢了。”

    一番客套之后,太子问道:“孤此前奉父皇之命,到南都来筹粮,眼下是一筹莫展,夏大人比孤早到,不知此事可有进展了。”

    夏元吉道:“老臣从正月底南下,一路上遍查淮安、扬州、应天、松江、凤阳等地州县的存粮,情势不容乐观,这些地方的粮食经过多年的征调,已经所存无几。”

    太子闻言叹气道:“此事孤又何尝不知,只不过大军出征在即,又有陛下御驾随行,粮草无论如何是要保证的,这是当今第一要务。”

    “殿下说的是。”夏元吉本来是因为反对御驾亲征而被罢官的,但是既然圣命不可更改,他便只能悉心竭力的办好这件事,当下又说道:“老臣本想想着,好在夏粮收割在即,到时候或可以临时加派军饷,扩大征收范围,号召富商大户捐粮,如此应当足以筹齐大军的粮草。”

    “这是扰民之举,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施行。”

    “是。不过老臣今日在乡间,偶然获得一样奇特的口粮。”夏元吉说着揭开菜篮子上的盖布,拿出一块土豆,说道:“此物叫做土豆,又叫做马铃薯,据那乡民所说,这土豆只需两三块就可令一位成年汉子吃饱,而且更长力气。”

    太子走下御座,从菜篮子里拿出一块土豆,仔细的看着。

    郡主朱思怡听了也大感兴趣,走过来,看了一会:“这个东西,可以当饭吃?”

    “回禀郡主,此物不但可以当做主粮食用,而且相比起米饭、馒头等等,土豆更容易烧制,而且口感很好,十分便于大军出征时食用、携带。”

    太子处理政务多年,一下子便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个土豆,倒是从前没有见过,但是听夏大人的话,即便如此,若想要满足大军之需,也需要几十万石才够吧。”

    “殿下英明。”夏元吉道:“据那乡民所说,这土豆乃是非常耐旱高产之物种,平均亩产竟然可以达到三千斤以上,也就是说一亩地能产出25石的粮食,而且不需要像稻谷、小麦那样去壳、碾磨,挖出来以后烤熟了就能吃。”

    “什么?!这世间竟然有如此神奇之物?”太子叫道,他上前几步攥着夏元吉的手臂,神情十分的激动,他实在无法相信,这世上会有亩产二十五石多的粮食。

    这简直是古今未有之事,寻常田地,若是能亩产五石以上,便已经是破天荒了,都会被认为是有贤德的君主在位,所以上天才会如此赐福,这个是需要礼部写贺词,昭告天下的。

    亩产二十五石,这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的认知。

    若是这个作物能推行天下,那大明朝还会有饿殍吗?

    朱思怡虽然从来没有过问过农事,但是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也不太相信,也轻声说道:“会不会是夏大人听错了,或者是一些无知的小民,故意假报祥瑞,以图蒙混赏赐?”

    夏元吉摇摇头:“这事骤然听起来,确实有些难以置信,老臣起初也不太相信。但是那位乡民是老臣的一位小友,并不知道老臣的身份,而且起初并不太愿意把这土豆让给老臣。”

    “老臣还是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将他说服。那位乡民带着老臣去了种植土豆的田间,虽然有的尚未成熟,但是老臣挖了几株,见到确实产量惊人,根据密度来推算,以臣之愚见,估计亩产至少还在四千斤以上。”

    夏元吉当了多年的户部尚书,整日与钱粮打交道,对于这些事是顶级的专家,经过实地考察的出来的结论,那是十分权威的。

    太子听夏元吉如此说,已经再无丝毫怀疑,激动向屋顶望去,最终喃喃道:“天佑我大明,天佑我苍生”

    “不过”夏元吉道:“那乡民提了一个有些大胆的要求。”

第25章 无耻的商人() 
狄阳在和布衣老者谈条件之时,自然知道了老头名叫夏元吉,也知道了他是南下筹粮的前任户部尚书,只是不知道他背后还站着自己的老丈人,太子殿下。

    自己可以把收获的这些土豆,无偿的交给朝廷,只留下一小部分用来当做种子继续培育,并且还可以无偿的教授朝廷种植的经验。

    条件是自己的万字商行要与朝廷签署正式的契约,获得在大明及大明属国的境内,获得马铃薯(土豆)、红薯、玉米、辣椒、西红柿(番茄)、草莓及其衍生品种的独家经营权。

    其中马铃薯、红薯、玉米,任何普通民户都可以种植,但除了自行食用,和给朝廷缴纳赋税以外,未经万字授权,不可以私自买卖。

    这个万字商行是狄阳现想出来的,目前只有他一个人,身兼保洁、门卫、文员、秘书、经理、董事长等多个职位。

    这个条款看起来有些霸道,但实际上眼下的大明朝,还根本不存在这些事物,所谓的独家经营权眼下还没有任何实际利益。

    但是用这个空头支票,却能换来实实在在的能拿来给将士当饭吃的土豆。

    因为事情来的过于仓促,没有时间细细琢磨条款,但是狄阳觉得,这个契约还是并不过分的,至少有的谈。

    不过夏元吉毕竟是官场老狐狸,曾经的户部尚书,虽然一时还难以看出这些连名字都第一次听说的作物,独家专营权有何钱景。

    但是遇到报价,先砍上三分,这几乎是这个老头的生存本能。

    当下两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扯皮了起来,因为太过投入,导致唾沫横飞,使得一旁周掌柜不得不几次离席去洗了好几把脸。

    单纯的两亩地的土豆,算不上什么筹码,夏元吉宦海沉浮多年,也早就不是纯洁的白莲花,必要的时候,动用官府的力量强行征用,那也是根本没有一点心理障碍的。

    只是这是竭泽而渔的法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去用的。

    狄阳这家伙,说这些土豆运到边境以后,完全可以当做种子,在边境苦寒之地推广种植,因为土豆的耐旱高产的特性,再经过十到二十年时间左右的科学培育,完全是可以解决困扰着边境百万将士吃饭难的问题。

    到那个时候大明九边的将士,就可以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所需的粮草不再需要从再如今日一般,需要征发内地几十万民夫艰难的转运。

    这其中包含的价值,已经是不能简单是用银子可以计算的了。

    当然,这个科学的、系统的、长期的、需要二十年左右才能完成的培育计划,是需要狄阳参与指导才行的,所以你就是杀了我,抢走土豆也没什么用处。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狄阳画的这个巨大无比的蛋糕,成功的打动了,十几年来整日为了钱粮而奔劳的户部尚书夏元吉。

    老头屁颠屁颠的跟着狄阳去了地头考察一番,挖了几块土豆,然后乐呵呵的走了,说明天给他回话。

    ……

    文华殿内,太子殿下听完了夏元吉的汇报,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老实说这个闻所未闻的独家专营权的契约,虽然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要价并不算高。

    首先就是朝廷征调老百姓的粮食,也是要以税收的名义进行,若是征调的份额超过往常的话,还会给一些诸如免除劳役之类的优惠政策。

    但是这批土豆,却是那乡民完完全全免费供应的,不收朝廷一文钱。

    其次还免费的提供种植指导,时限长达的二十余年,这个也不收朝廷一文钱。

    还有这个专营权所带来的收益,万字商行也会按照规定给朝廷上税的。

    通篇看下来似乎朝廷全是享受权利,几乎没有什么义务,只需要在契约上签字盖章就行。

    饶是太子殿下聪慧过人,但毕竟还是六百年前的古人,还没能认识到商业社会中,垄断带来的巨大利益。

    “那个乡民只是提了这些?”太子捋着胡子,问道:“虽然和朝廷谈条件有些鲁莽,但这几样条件孤一条条听下来,虽然也有为自己谋利的成分,但也是人之常情,大多数还是为着朝廷考虑的”

    夏元吉躬身说道:“确实如此,而且那乡民还特地对老臣说,这专营权,只限制其他商行买卖,并不限制朝廷和普通百姓。”

    “唔,此人倒是不错,难得乡野之民,也有如此赤诚之心。”

    若是这个土豆真的如那乡民所说,能够在北方推广种植开来,能使得百万将士自给自足,不再从内地征调粮食,那这简直是太平天下中,第一大奇功。

    就是封他个世袭罔替的侯爵,甚至公爵都毫不过分,相比之下,这个小小的专营权,简直都算不上什么了。

    太子殿下一向十分宽和仁厚,甚至还多少有些过意不去,说道:“这条款孤看了大抵上无碍,其他细节之处就有劳夏大人去谈,不过也不必过于计较,免得有失我朝廷风量。”

    “还有,这个土豆若是在北地真的推广开来,哪怕只有一半效果,孤也第一个替他向父皇请封。”

    夏元吉躬身说道:“老臣领命。”

    “此人还有其他要求否?”

    “呃倒是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快快讲来,可是请求赏银?”

    “这倒不是,只是”一向举止有度的夏元吉,此刻却有些支支吾吾起来:“只是那乡民开了一间酒楼,不几日就要重新开张”

    “他不知道是太子殿下在主理筹措粮草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