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争弦 >

第104部分

争弦-第104部分

小说: 争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板寂然。须臾,那声音复又响起,虽低微,却很清悦,它缓缓地说道:“请过来瞧。”

    朱于渊屏住气息,一步步挪近石板。那手掌却不再伸出,地底下也不再发声。朱于渊在石板旁边半蹲下,一手按地,另一手挡在身前,随时预备不测。他小心地朝方才那枚落水圆孔张了一张,可底下黑黝黝地,甚么也看不清。

    他心脏咚咚猛跳,隐隐约约觉得有一个重大秘密就在眼前,所差的不过就是这一层薄纸。他用力按捺住心神,压低声音,对着落水孔道:“太暗了。可有照明工具?”

    那声音没有回答。朱于渊将十指扒在粗糙的石板上,努力想借着月光瞧清下面底细,却终究不能。就在焦急之际,忽见落水孔下有微弱的火光一闪,也许是那里有些阴郁潮湿,火苗只燃了一瞬,旋即熄灭。可就在这一瞬间,朱于渊已明明白白瞧见了一双眼睛,那双眼睛正隔着石板,在地底下与他对望!

    他一看到那双眼睛,整个人激跳起来,幸亏双手一直撑着石板,才没有翻倒。他只觉脑中嗡嗡直响,疯了似地扑倒在石板边上,将脸凑到落水孔边,失声唤道:

    “青露!”(未完待续。。)

第163章 始相逢(三)

    他一声声唤着,一边伸出手去,扳住那几个落水孔,猛地发力,竟大有要将石板提起之势。可石板却像牢牢生在地中似的,纹丝不动。朱于渊素来是个很冷静的人,可此时此刻,却像失了神智似的,又连唤几声“青露”,竟卯足劲力,死活不愿撤手。

    东南方的天际有光闪过,朱于渊却浑然不觉。他俯下身,对着落水孔,反复地念着:“青露,你别怕,我马上救你出来。无论如何,我定会救你出来。”

    他又用力掀了几把,指关节砰地撞到粗糙的石质,砸破了好几处,他却不管不顾。那石板深处却传来轻轻的一声叹息,叹息过后,又是轻轻的几个字:

    “我不是青露。”

    朱于渊的动作霍然僵硬。纵然他几近颠狂,但却听得真真切切,那说话的声音虽清扬悦耳,却分明不是女声。他脑中天旋地转,霎时从希望的峰顶一下跌到失落的深谷。他怔怔地道:“你不是她。你不是她?”那声音缓缓地答:“我不是。”

    朱于渊猛地清醒过来,方才那双眼睛与如今的声音叠合在一起,宛如一盆清冽的山溪水,哗啦哗啦,将他纷乱的思绪泼洗得明明白白。他慢慢停手,喃喃道:

    “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了……”

    东南方的天空被映得更亮了,隐隐约约有喧嚣声从远处飘来。朱于渊已恢复了冷静,闻声心头一警,那苍白的手掌忽又自落水孔中探出,只是这次在细长的食指与中指间,挟了一块小小的纸片。朱于渊下意识取过纸片,手掌倏地缩了回去,地底下的声音说道:“快走!”

    朱于渊低声道:“好。”眼见外头光影攒动,声音也越来越大。他不敢耽搁,迅速立起身,飞快地攀着院墙,翻出墙外。他潜在暗影中,往回走了一程,心中不禁泛起微愁:“如此孤身回去,一旦被人撞上,旁人也罢了,若是被那心中有鬼的人怀疑了去向,岂非打草惊蛇?”

    正犹豫间。忽听前方一阵响动,有人小声招呼道:“喂!朱于渊!”

    朱于渊侧目一望,见一条婀娜的身影正从拐角处迎过来。他定睛一瞧,微微一惊,道:“怎么……你?”

    天际微光映在那人脸上,她眉目皎艳,宛如新月,却正是游心。游心低声道:“你跑去了哪里?我找了好久。”

    朱于渊心中疑云大起,定睛瞧了瞧她。见她居然穿着一身规规矩矩的道袍,举手投足间,全无方才那道淡淡白影的模样。他皱了皱眉,问道:“你刚才一直在那棵树下。没走开过?”

    游心道:“我有事来迟了,又寻不见你。我等了很久,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这才跑开。”

    朱于渊仔细打量着她。见她表情淡然,浑不似说谎的模样。他暗自嘀咕:“我若此刻相信你的话,那方才引我的又是谁?”想到此。忽尔脑中一亮,问道:“你说要带我瞧好东西,究竟是甚么?在哪里?”

    游心的神情更淡定。她睨了朱于渊一眼,嘴角浮起若有若无的笑容,攥住他手腕,轻轻一扯,道:“随我来。”

    她引着他,朝西边走了一程,一同来到广场上,却见影影绰绰,全是年轻的乐舞生们。他们似乎刚从床上跳起来,有些只匆匆披了外衣,鬓发尚且散乱,但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一个个指点着天空,叫道:“看哪!又过去了一个!好漂亮!”

    朱于渊瞧着广场上的人影,以及东一点西一点掌起的烛火,愈发诧异:“那东西呢?”

    游心挨着他,站在人群中央,眼底有薄薄笑影掠过。她晃了晃他的胳膊,忽地一指东南方向天空,说道:“看,就是它们。”

    朱于渊顺着她的手势,抬首一瞧,却见两道流星拖着长长的光尾,如激箭般划过天际。乐舞生们又是一通欢叫,朱于渊却怔住了。半晌,他才慢慢地问:

    “你约我出来,只为了要我看流星?”

    游心微微一笑,道:“你以为呢?”她侧转了头,目光恰与朱于渊相撞。朱于渊只觉她眼眸中不知何时又笼上了一层茫茫的迷雾,他瞧着她半真半假的神情,以及那身端正的道服,本来已渐渐清明的心,一时之间竟又有些迷惑了。

    他悄悄探手入袖,方才那张折得四四方方的小纸片还在,收纳得妥妥贴贴。他脑中飞快回映今晚的一幕一幕,不知不觉有些出神,脚下任由游心引着,在广场中徐徐行走。游心已放开了他的手腕,转而轻轻牵住他的衣袖,二人并肩而行,年轻乐舞生们艳羡的目光从四面八方射来,尽皆投在他俩身上。

    直到四更敲过,人群才渐渐散去。朱于渊归心似箭,告别了游心,匆匆回到自己院中,远远只见杜息兰房中隐隐透出烛光,那烛光似有感应,见他回来,嗖的熄灭了。朱于渊暗想:“她终究放心不下。如今知道我和游心同赏流星,她想来也很欣慰。”

    他快步回到房中,仔细检查了一下门窗,便小心地摸出纸条,在灯下轻轻展开。只见上头有一行清秀漂亮的行楷小字,写着:

    “明日子时,关公像前,第三排第三支烛台。”

    朱于渊紧紧盯着那行小字,双手竟不由自主,微微颤抖起来。一个声音久久萦绕在心间:

    “他的字同他姐姐的一模一样,都是那般清丽好看。那眼睛……没有错,绝计没有错……我终于寻到他了!——多年以前,在那关帝庙中,究竟发生过甚么事?”

    万般思绪,纷扰不去。想到第二天晚上还有探险,朱于渊只得强迫自己收敛心神,上床歇息。次日白天,他也只装作若无其事般,在院中暗暗研习乘龙步法,只求轻功能继续进步,来来往往便更不易被人窥破。

    好不容易捱到近子时,他假装灭灯就寝,却背起刻碣刀,从后窗悄悄翻出了院子。一路潜行,复又来到关帝庙所在处,万幸似乎无人发觉。

    他在那块石板边悄悄立了一会,石板底下寂然无声。朱于渊俯下身,对着落水孔轻声说道:“准备好。我来了。”

    他直立起身,迈开大步,一脚踏进半掩的关帝庙门阴影中。(未完待续。。)

    ps:  努力打工,努力码字,争取傍晚再来一更。。。

第164章 始相逢(四)

    巨大的梁木横亘在暗夜里。两侧的壁画影影绰绰,描绘着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故事。高高的关公塑像如山般沉默屹立,青龙偃月刀闪着熠熠光辉。关公脚下有长长的供桌,桌上有新鲜果盘祭品,而更吸引视线的,则是祭品后面呈阶梯状的三排铜铸香烛台。

    烛台中的香火已熄灭,但内中有厚厚余烬,昭示着有人常来此敬香。朱于渊朝供桌走近几步,眼光落在第三排第三座铜烛台上。

    那烛台虽然精致,可却与别家寺庙中的烛台并无太大差别。朱于渊借着门中漏进来的月光,凑前瞧了瞧,又从怀中掏出一支细长的筷箸,轻轻拨了拨烛台中的香灰余烬。

    四下静寂,毫无异变。

    朱于渊细细端详了一会烛台,忽然退开身,小心地阖起庙门,摸出特意带来的火刀火石,点燃了一盏小小的风灯。

    他将风灯挂在门后,借着火光,在关帝庙中缓缓巡踱了一周。那关帝庙很高,但面积并不太大,整座正殿被昏黄光线一涂,一览无余。但见关帝塑像的左右两边,交杂排列着十几张兵器台与香桌,但材质花纹均稍有差别,陈设也并非完全对称。朱于渊将殿中物事一一瞧过,忽又蹙起眉头,沿着四面墙壁,绕行了一圈。

    他放慢脚步,绕了第二圈,突然摘下刻碣刀,横举刀身,以此为据,丈量了四面墙的长度。量完,他脸上神情微有变化,退到关公像面前,以关公像为中心,将它与两边墙壁的距离又细细测算了一遍。

    他放下刻碣刀,眉宇间豁然开朗。打量殿内两侧陈设的兵器架和香桌,低声自语:“寻常人只见左右两边陈设之物格局不同,花样款式也不同,便不会再苛求所谓对称之美。于是更不容易发现,其实两边器物的尺寸皆有大小差别——这般布置,正为了掩饰正殿左右距离的不对称,右面那堵墙,应该是后来加建的。”

    他将刻碣刀负在背上,快步走回第三排第三座铜铸香烛台边,伸出双手。握住烛台,上下左右,试探着晃了几下,忽然脸色一肃,牢牢把住烛台,将其自右朝左,轻轻旋了一圈。

    殿内无声息。朱于渊边侧耳聆听,边放慢速度,继续将烛台旋了第二圈。右侧墙里忽传来轻微的“喀喀”声。

    朱于渊沉住气,不紧不慢,将烛台旋满了三圈,烛台似已旋紧。无法再朝前转动,而右侧墙中的“喀喀”声也越来越响,墙正中挂着的一套红木兵器架忽然缓缓升起,露出墙中一方小小的红色木制暗门。

    朱于渊放开烛台。提起风灯,来到那约一人高的红木暗门前。门上有小小的把手,他握住把手。稍一用力,门竟未上锁,顺势而开。

    门内果然为一道窄窄的夹层。关帝庙大殿的真正侧墙,便在夹层另一端。朱于渊举起风灯,将那夹层照了一遍,那假墙与真墙之间,仅六尺的宽度。夹层的四面墙上,有三面空空荡荡,无任何装饰之物,唯有那堵真墙中央悬挂着一幅画,画纸上是很普通的山水,画工一般,也无署名落款。夹层的顶同大殿一样高,巨梁末端隐约可见。

    在这窄长的空间里,所有的家俱,仅一桌一椅,也皆为红木制成。椅上空无一物,但桌上却有灯台,还摆着一个篮筐,篮筐中却盛着针线布卷和剪刀量尺,仿佛有人曾坐在这逼仄的空间里,静静缝补手中衣衫。

    朱于渊打量了几眼桌椅,并未去动桌上之物,而是径直走向那幅山水画。画卷展开后的高度,与他的个头恰差不多。他端详了一会,忽然举起手,轻轻牵动挂绳,将画轴卷了起来。

    山水画的背后,赫然现出一道长方形门洞,洞里幽幽深深,有一道窄窄的石制楼梯,斜斜通往下方。石梯并不长,另一端的尽头,是两扇紧闭的石门。

    朱于渊回身举起风灯,另一手握住刻碣刀,一步一步,沿着石阶朝下走去。他走得很小心,两边的石墙很粗糙,昏黄的灯影里,依约可见人工砸凿的痕迹。夹层和石梯所在的通道都很窒闷,没有丝毫涌动的气流,但朱于渊每行一步,心头都凉飕飕的,恍如刚被寒风吹拂而过。

    他在石门面前停下脚步。石门很朴素,宽度约五尺,其上没有任何纹饰,只在左边的墙上铸着一大一小两尊嘴中衔环的虎头。朱于渊将风灯放在地上,沿着石门的缝细细摸了一遍,忽然发现除去石门缝隙外,右边还有四道石缝,皆不过半尺长,恰组成一个“口”字形,看上去倒有些像一个封住的暗格。

    他瞧了瞧一大一小的衔环虎头,心道:“大的应该是石门开启机关,小的多半便是暗格开启机关。”

    他想了一想,便先伸手去扳那具小型虎口中的石环,可石环却纹丝不动。朱于渊握紧刻碣刀,左手缓缓移到大型虎口中的石环上,稍稍用力一拉,那石环格格连声,竟连着一根石棒,从虎嘴中降下大半尺,而那两扇紧闭的石门也伴随着格格的声音,訇然中开。

    一股凉冷的气流自石门内涌流而出,尽数扑打在朱于渊身上。纵然他胆子再大,也不禁倒退了好几步。他端起刻碣刀,朝石门中望去,却见那被门扇切割成圆拱形的黑暗里,有一道身影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