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将血 >

第1363部分

将血-第1363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种失落感,是寻常军旅很难体会得到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人的勇气也是消弭,快的让人难以置信,连身为统兵将领的哲别,都感到了震惊。

    因为在这一天,蒙古骑兵临时驻扎的大营中,平日里英勇而又暴躁的蒙古勇士们,除了那些喝的醉醺醺的醉鬼,所有人都萎靡不振,随时都能听见,有人在大声嚎哭。

    年轻的战士,聚在一起,唱着草原上的牧歌。相互叙说着草原河水的甘甜,说着羊群,说着家中的女人有多么健壮而美丽……不用问,他们想家了。

    像岩石一样。不可摧毁的老战士们,大多在默默喝着奶酒,喝的多了,然后倒头便睡,丝毫也不管敌人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

    受伤的战士。也在不停的**,有很多人,会在这一天痛苦的死去。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这支身经百战的蒙古万人队的精气神,在这一战当中,都消耗一空。

    哲别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很难想象,这些勇士,很多都曾经在东北草原爬冰卧雪。像狼一样坚韧凶猛,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作战,也不能击垮他们。

    最终,正是靠着这些勇猛无畏的战士,大汗才将东北草原上的所有部族,都纳入了蒙古诸部的战旗之下。

    但现在,只是短短的两天,他们就完全失去了作战的热情。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哲别虽然震惊,却非常清楚其中的原因。

    因为自从占据辽东,嗯。这个时间还可以向前推进一些,应该是蒙古人选择和金国人作战,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的时候。

    众多的奴隶,精致的财货。香甜的美酒,还有……众多的女奴,让蒙古人欣喜若狂之余,也在慢慢侵蚀着他们的筋骨。

    试想一下,当蒙古人不用再冒着严寒,出去射猎。不用亲手酿制奶酒,不用自己辛苦的刷洗战马,整理弯刀弓箭,甚至于,他们已经不用再住在简陋的帐篷中,等待严冬远离……

    等等等等,都在说明一件事,蒙古人已经不是原来的蒙古人了。

    那些最为坚强,最为勇猛,最为……强大的战士,在和金国的历次战争中,逐渐消耗干净,剩下的,则是酒色之间,迅速堕落。

    这就是原因,但外面最坚硬的那层外壳被敌人毫不留情的粉碎掉之后,所有的荣光,所有的勇气,蒙古人所有值得称道的一切,就都崩溃了下来。

    是的,蒙古人除了弯刀和弓箭,还能有什么呢?

    但弯刀和弓箭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显得无力的时候,就也什么都剩不下了。

    哲别没有刻意去阻止什么,因为那没有任何用处,失去了对胜利的极端渴望的蒙古战士,甚至失去了和敌人再次作战勇气的他们,已经丢掉了一切。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回去之后,立即要重新组建一个万人队了,这些家伙,已经不配称之为勇士。

    但……回去之后……哲别也只能苦笑一声,他没能完成大汗交付于他的重托,即便击败了这支秦国人的兵马,然后呢?

    蒙古人可能将面从四面八方临蜂拥而来的敌人,长生天啊,您的子孙,正在困境之中挣扎,您难道就不能给他们一点指引吗?

    当然,虽说蒙古军从上到下,已然气沮,这个时候若是薛奴儿不那么谨慎,而是选择攻击他们,很可能造就一场辉煌的大胜。

    但事情没有如何,在这样一个战场上,秦军看上去无疑处于劣势之中。

    百战力疲的秦军将士,在这一天当中,死死的注视着西边和南边的敌人,不敢放松一点精神。

    而这个时候,可笑的是,能够主宰河北北部战场胜负的河北大军,却丝毫没有动静。

    实际上,不是他们有多愚笨,更不是他们有多迟钝,而是这些河北将领们,太过聪明了……

    他们已经察觉到了,这条北逃之路,好像出现了一丝曙光,他们的到来,竟然能左右甚至可以说是主宰秦蒙两军的胜负。

    那么,作为北方唯一割据一处,垂有二十余载的地方诸侯,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不用问也能明白。

    此去辽东,路途遥远,人地两生,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李任权兵败河南,已然身死,那么,他们到了辽东,会受到蒙古人怎样的对待呢?

    这是河北大军上下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现在,他们可以为蒙古人效劳,帮助他们,战胜秦军,这就是筹码,很重的筹码,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于是,河北将领们在大军的中军大帐中,吵成了一团。

    女真和契丹将领们,显得很兴奋,为蒙古人效力,比给李家卖命,自然要好的多,所以,他们很愿意率领部下,去帮助蒙古人作战,借此想必不难得到那位据说很英明的大汗的赏识……

    土生土长的河北将领们,则有些迟疑,虽然,秦军来势汹汹,而且,和李家乃是死敌,但他们,却非常不愿意将秦人得罪的太死。

    为蒙古人效力,或者降秦,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没有多大的分别。

    而这个时候要是帮助蒙古人,将北边的秦军聚而歼之,那么,等秦军大举北上,他们还有活路吗?

    河北大军中军大帐中的争吵,不必一一细说,李任权一死,没有人能够代替他的位置,也就没人将他们统合起来。

    而此时此刻,作为这支大军的统帅,李傲李将军,听着这个说的有道理,那个说的好像也不错,但他真正想要做的,其实只是想尽快逃去辽东,继续享用他的醇酒美人,至于其他的,他并不很关心。

    在这样的犹疑不定当中,北逃的河北大军,根本做不出任何有效的反应。

    不过,在蒙古人不断的催促当中,大军注定要北上辽东的这个理由,让他们不得不做出了决定。

    最为可笑的是,最终的决定却是,大军缓行,不断逼迫于秦军,放开西边道路,让他们西逃去居庸关。

    首鼠两端,莫过于此。

    不过,哲别得到李傲回信,略为心安的时候,变故又生。

    这一天深夜,南边来人,直入河北军中,密会于李傲,他所带来的,是一封书信,大秦晋国公,枢密副使,冠军大将军,太子少保赵石的亲笔书信。

    言辞没有半点客气的地方,唯其如此,看着那明晃晃的大印,李傲才算相信,这确实是大秦那位可怕的大将军,父亲最为痛恨的人,写就的书信。

    而且,那字迹很丑……嗯,非常丑陋,连他刚學写字的八儿都不如,这让他更加确信,此为赵柱国亲笔无疑,因为父亲不止一次的嘲笑那位大将军的不學无术。

    与其说是书信,不如说的军令。

    命他杀尽军中不服,率精锐,克日北上,去古北口,帮助秦军守城,此事若成,可赎其父叛秦之罪,不然的话,大军一到,李氏将鸡犬不留……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条,也是帮助李傲最终下定决心的,则是信使告诉他,蒙古人已是时日无多,草原十余万大军,已然南下辽东,蒙古诸部,穷途末路之势已明,辽东也非是安身之所在了。

    听了这些,李傲还有点将信将疑,也怕对方不守承诺,要知道,他的父亲,曾谋刺于大将军赵石,赵石也曾将他的父亲囚于阶下,这样的私怨,夹杂在国家大事当中,最是难以消除……

    不过,信使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傲然笑着道了一句,大将军一诺千金,从不轻许于人,只因前面守古北口的,是大将军义弟,情同骨肉,若解其困,必为大功一件,将军若是不取,自然有后悔之日。

    至此,李傲再无他想。

    深夜,派人先杀蒙古军传令之人,又聚众将到来,暗伏亲兵卫士,一举将那些契丹,女真将领以及几位执意北上的将领擒杀于帐中。

    这场变故,一直到第二日清晨,也还余波未平,不过得益于大将军赵石的亲笔信函,第二日正午,河北大军上下,终于在混乱之中,统合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相议() 
    哲别部,很快就察觉到了危险,因为前去催促河北汉军北上的传令兵,都是一去不回。

    这个时候,哲别很果断,他麾下的蒙古军已经不堪重用,危险一旦来临,对于他们而言,结果还用猜吗?

    所以,在休息了一天多,恢复了些精神之后,哲别断然下令,立即往野狐岭方向退兵。

    退兵的过程,充满了险阻。

    因为这个时候,不远处的秦军,已然接到了河北军生变的消息,薛奴儿大喜,这样一来,来到这里的蒙古军想要从容退兵,远遁辽东,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相议(二)() 
    (阿草上班了,十一长假下来,种种不适应,更新也只能换在晚上了。)

    “费了这许多力气,自然要毕其功于一役……”

    赵石道了一句,旁边两个人立即竖起了耳朵。

    赵石斜眼瞅着两个人笑了笑,接着道:“不管怎么打,这一战都已胜券在握,只是我在想,之后平定辽东,你们谁又愿意为国守之呢?”

    张锋聚和段从文,当即都愣了愣。

    这事儿他们还真没想过,战功这东西自然不嫌多,只是辽东嘛,$⌒,a≌n说起来,还真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契丹人,女真人,或者是蒙古人,纷纷在此立国不假,但他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胡人,可见,辽东偏远苦寒之地,对于汉人而言,与西凉,平夏,榆林等传统的汉家西北边塞之地,又有不同……

    这地方山高皇帝远,一年当中,几乎有小半年处于冰雪覆盖之下,比之草原,也差不了多少,守在这里的将军,自古以来,差不多都等同于流放了,武将如此,文官更不用提,到了这儿,半条命也就没了。

    张锋聚想了想便摇头道:“辽东宣抚使,听着不错,不过,即使是朝廷给个节度使出来,小弟也是不会来的,大哥还是另选高明吧。”

    他这里直言不讳,段从文却只能选择默然不语,张锋聚和大帅是结义兄弟,他不是,所以只能用沉默来代替拒绝。

    看着两人神色。赵石抿了抿嘴唇。心道。胡人屡屡以辽东为立业之基,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什么皇者之气云云,大多都属无稽之谈,看来啊,原因只有一个,大家谁也不愿来此罢了。

    久而久之,这里难免就成了化外之地,和草原也没什么两样了。

    而在他看来。辽东,实际上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有着出海口,高丽等小国近在咫尺,不愁没有功勋战绩,辽东的物产,也算丰饶。

    中原是好,但辽东也不差,在这里天高海阔,不用受那么多的拘束。谁要是能据守于此,其实是难得的福气。

    不过他也承认。若非这些年在京师呆的百无聊赖,这样的一些想法,断不会出现在他脑海之中。

    像张锋聚,段从文这样的封疆大吏,定然不会苟同……

    本来,想着挤兑两人一句也就完了,这时两个人的样子,却让他略有气闷,不由回首笑谓众将道:“辽东地远山高,今日一战,蒙古诸部,已是穷途末路,我问你们一句,之后,谁愿据守于此,再不让东北诸胡,在此兴风作浪,使之归于秦土?”

    众将讶然,张锋聚和段从文对视一眼,都有了些尴尬。

    畏艰怀难,这是让大哥(大帅)失望了?

    站在城墙上的秦军将领们,意愿最为分明的,其实只能是河北降将张柔,辽东这样的地方,对于秦军众将而言,都差不多,都需要琢磨一下,但张柔不会,他很愿意在辽东扎下根基,说不定,日后就能出个辽东张氏呢。

    但世事就是这般,旁人开口没什么,只他张柔,就算说干了嘴巴,辽东也不会归于他张柔治下。

    以河北降人之身,而治辽东之地,那是想也不用想了,除非大秦君臣上下,一起犯了糊涂,不然的话,谁也不会让一个河北降将,再次握有这样的权柄,难道再让辽东出个李任权这样的地方诸侯不成?

    不过,也不用张柔纠结太多,片刻之后,便有人大声道:“大帅,末将不才,愿领此重任。”

    说这话的人,想都不用想,能巴望上宣抚使的位置,又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来,只能是兴武军指挥副使王胜保,其他人,无论战功,还是资历,离着宣抚使的位置,还要差上许多……

    如果身后的大军到了,也许这样的人还能出现几个,不过现在嘛,这里只有王胜保一人而已。

    而实际上,赵石问出这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