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无双剑法 >

第104部分

无双剑法-第104部分

小说: 无双剑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琮儿已然运用乍练的“缩骨法”钻了过去,他心焦地守在外面,好容易看见古侃上半身业已挤过来,但下半身却被卡住了。这时的古侃,那情形真是尴尬,近不能近,退也无法退回去。

    无奈。只好由琮儿来硬拉,费了很大的力,使古侃也受了很多苦,总算被拉着通过了。

    于是,老少两个继续再往前摸,这一段路,还算平坦得多,古侃扶着洞壁一蹦一蹦的过去,再转了一个弯:爷儿俩便靠壁坐下来略事休息一会。

    琮儿很久没有吃过东西,这时也感到饿了,忍不住问古侃,古侃身上本来带着有干粮,就拿出来分吃了一点,可是啃这种又干又硬的烙饼,即使饿极了,也很难于咽得下去,只有约略吃了一点,站起来再往前摸着走。

    走了没多远,又遇到了一块巨石把路给挡住了,而且,这块巨石不知是天生在这里的呢?还是有人故意放着的?它正在狭窄的地方,左右与上面全有空隙,而且全只有不足五寸宽。尽靠左,每个人不需用“缩骨法”,便可从右面硬挤过去了,可是它偏偏在正中间,即使用“缩骨法”,也万难通过,除非,能把这块巨石移靠一边,或是挪后二尺。

    巨石估计有三、五千斤之重,别说黄衫剑客业已身负重伤,就是平常也不易推得动它。

    这一回可把老少两个给难住了,少的用眼瞪着,老的用手摸着,黄衫剑客摸来摸去,可被他摸出古怪来了。

    原来,这块巨石上竟然刻得有字,他不由惊喜地叫道:“琮儿,你……你来看这些字,刻着是什么?”

    琮儿也如获至宝地睁眼细看,见巨石右面,刻着的字有手掌般大,乃“入地”两个字,他告诉古侃,古侃皱眉细摸,迟疑着道:“不对吧!好像是‘上天’啊!”

    琮儿闻言称奇,再看仍是“入地”,他扭头看古侃,却又见古侃手摸之处,果然还有“上天”两字,便道:“四叔公,你摸的确是‘上天’两字,但靠右方尚有‘入地’两字,合起来即变成了‘上天入地’,咦!四叔公,这好像是告诉咱们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咱们困于绝境了!”

    后面的每一句话,全像皇帝下诏赐死一般,黄衫剑客为之凉了半截,他呆呆地把手缩回来,废然地坐了下去。

    过了一会,忽听到琮儿带着惊喜地大叫道:“四叔公,下面还有很多小字呢!”

    黄衫剑客求生之念又炽,急忙招呼道:“琮儿快看,那说的是什么?”

    琮儿不待关照,已看一行念一行地道:“谁能来此总是缘,石下尺外埋古经,阴阳相合唯缺水,上天入地皆相宜!”

    跟着,琮儿又兴奋地告诉古侃道:“四叔公,边上还有呢,是‘有天下地来,怀地上天去’,这是什么意思?像打字谜似的。”

    黄衫剑客并没有回答琮儿,他心里正在反覆的默念着:“谁能来此总是缘,石下尺外埋古经……阴阳相合唯缺水,上天入地皆相宜。有天下地来,怀地上天去?………

    黄衫剑客很快便把它想通,他喜极而问道:“琮儿,你身上带着的,是天令还是地令?”

    琮儿愣了一愣,跟着也明白了,蹦跳着道:“四叔公,琮儿身上有真天令,假地令!”

    黄衫剑客也不管什么真假,急忙叫琮儿拿出来,可是琮儿从贴身荷包内,把碧眼金蟾尹湛给他的那块铜令,与他母亲替他拓的地令纸交到古侃手上时,黄衫剑客还是弄了个一筹莫展。因为,他看不出眼前的一切景象,更无法知道怎地上天,又如何才能下地?

    似乎是命里该当如此,古侃一直摸着黑,却想不起身上尚带着千里火,这时因急于想看这铜令上究竟有什么奥妙的方法,使他俩能够上天入地,倒被他想着了,于是,他从身上把千里火取出晃着,火光一冒,立刻景象毕现。

    铜令上除了细小的字迹外,就只有一个阳极,他再看石上的字,字刻得相当的深,左方是“上天”,右方是“入地”,下面便是那几句似偈非偈,似诗又不象诗的哑谜,那已然想通,不需再细看了。

    黄衫剑客认定关键必在“上天入地”四个字上,他举着千里火临近了仔细地察看,果然被他看出一点门道来。

    但见那“上天”的“天”字,第一划上有极细的小字四个,乃“正一反三”,而“地”,字最后一钩上,也有“正二反四”四个字,古侃不用多想,便明白这又是一种暗示,他立刻参看铜令上的字迹,用正面第一个字与反面第三个字,反复的排了好几次,却俱都排不出一点秘密来。

    小琮儿并没有闲着,他也站在古侃身后参加猜哑谜,古侃没看出个道理来,他倒凑合成一点门道了,便欢喜地道:

    “四叔公,大概你忘了另外那两句,‘有天下地来,怀地上天去’。照琮儿想,这块铜牌乃是天令,咱们应该是入地,但入地就该正二反四。四叔公,你照这样排排看,这上面有没有一点道理?”

    黄衫剑客听了琮儿的话,精神倏即倍增,连腿上的重伤,身处的绝境,全部都忘了一般,哈哈地大笑着,笑得这样的爽朗与高兴,更自嘲地道:“叔公人老了,筋骨硬了,连头脑也硬了,哈哈……””

    这真是绝处逢生,更又因祸得福。

    黄衫剑客这回按着正二反四一试,就很容易找到“由石下靠壁后退三步,右手抓壁间石环,足蹬入地有门。”

    仅有这样二十二个字,下面又不成句,黄衫剑客也不去管它,按着这二十二个字的指示,在右面石下起,往后退出三步,可是他左腿失灵,只能约莫地往后蹦了三步,站停后伸手往壁上一摸,果然有一个仅够单手抓住的石环。

    有了这个石环,黄衫剑客心里更是笃定,右足用力一蹬,“砰”的一声巨响,足下二尺宽,三尺多长一块石板,应足倒将下去!

    入地之门既开,黄衫剑客却不立即下去,他再试“上天”这边,所得的指示是“后退一十六步,横跨四步,攀环而上碰顶轻托。”

    黄衫剑客灭了千里火,依着这个指示,老少两人又来一次觅上天之路,退了十六步,横跨四步,便又回到了右边,在壁上摸了一阵,离头顶一尺,才有一个石环,他升上去,另一只手探上去,上面又有一环,两手交替着攀升,仅七环头项已碰到洞顶,他再依指示用手一托,上面是一块二尺方的石盖,约莫有百余斤重,托开这石盖,古侃便由这个孔中爬了上去。

    接着,他招呼珠儿上来,随手把石盖盖上,两人到了上天的路上,说是路,那只有三尺宽,不到五尺高,但还算很平坦,琮儿弯着腰倒还能走,但古侃只有蹲着身子蹦,而且,他那条左腿竟又弯不过来。

    这苦况非身受者不知,但古侃心里充满了希望,并不以此为苦,利用双手撑地,右腿力踹,活像是一只“三足金蟾”般,一跳一蹦,反把天真的琮儿,逗得非常高兴地大笑不止。

    出来不及百丈,连转了三个弯,路不但是宽大了,而且也有微弱的光线,从远地透了过来。

    老少两人大喜过望,琮儿上半身往前一倾,施展“燕子三抄水”的轻功身法,“嗖嗖嗖”连着三个起落,当先飞跃出十丈远,身落适在拐弯之处,一对朗目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方往前一瞥,陡然失声惊呼,侧身仓皇急退。

    黄衫剑客顾不得腿伤,单足站地,直身时,右掌内已暗扣了三只钱镖,可是琮儿虽失惊而退,却没有备敌之意,人落到古侃面前,牵着古侃的手,满脸惊恐之色地望着古侃,定了定神,才道:“四叔公……好怕人哪!是……是一个死人!”

    “死人!”古侃闻言而惊异,他瞥了琮儿一眼,见他神色未复,嫩脸上已现出天真的汕笑,于是,他一蹦一蹦的到了琮儿适才停身处,目光一瞥,也不禁毛发惧竖。

    原来,这洞已到了尽头,可是并未见有出口,最前面是一道平滑的石壁,七八尺高,约五尺来宽,古侃猜想:“这可能是一道石门?”

    就在石门前,一个头挽发髻的玄门羽十,盘膝席地而坐,上半身靠在石门上,赫然是死去甚久的陈尸。

    然而有一点异常奇怪,这具陈尸并无腐烂……

    黄衫剑客距离这具陈尸不到一丈远,洞中的光线,乃从右面壁上透进来,他细辨陈尸的年貌,约莫有四十左右,长得还算正派,双眉紧蹙,面容已然干瘪,显然地,这具尸首是给风干了。

    古侃再往下一看,陈尸的手上,竟也紧紧地抓着一块古色斑驳的铜令,这一发现,使黄衫剑客为之惊疑不定。

    不用说,这位死去的玄门弟子,也是怀着铜令,由他们来的这条路进入此地,他既有铜令,何故会死在这里?再说,相传铜令只有三块,天令与地令,如今全在班家人手中,难道他所持着,乃是最后那块“水令”吗?

    黄衫剑客有了这个疑问,便提着胆子蹦近陈尸,伸手去抓陈尸抓着的那块铜令,不料这老道人虽早已死去,却仍把这块铜令抓得紧紧的。古侃一抽,竟没有抽出来,因此,他眉头一皱,暗暗祷告道:“道人,你怀令而来,想必也是同道之人,未达目的而死,必然遗恨地下,我古侃步着你的后尘到此,你若地下有知,保佑我达成你的遗志。”

    黄衫剑客祷告后,第二次用力一抽,“喀嚓”一声,铜令抽出了,可是抓住铜令的五只尸指,俱随之折断坠地。

    古侃不由得一怔,目光随往尸指坠处看去,又见地上尚有一行字迹,古侃猜想,这必定是道人临死之时,用内功刻划的遗言。因为,足下所站的,完全是坚硬的岩石,如非内功精湛,那字迹岂能有半寸多深?他跟着细看,原来不是道人留下的遗言,而是垂死时的几句牢骚。

    地上共有十六个字,是“洞天铜令,不得其门,传闻欺世,大愚因真”。

    古侃一看这十六个字,便知道了死者的来历,在二十年前,武当派掌门的继承者,名叫降魔真君谭因真,这位道人天禀异赋,武功成就极高,为当时武林杰出的名家,可是后来,忽然无缘无故地失踪了,不料他却死在这里。古侃心中不免感叹,自己的命运。岂知不是跟他一样?

    他呆了一会,然后细看死者所持的铜令。

    谁知不看还好,这一看,不禁使他惊愕不止。

    原来,死者手上所持的,也是一块天令。

    因此,使黄衫剑客古侃生了狐疑,如今“天令”成双,究竟那真那假?或者根本就没有真的!

    还有,天令如今有了两块,那么地令是否也是如此呢?何故独无水令?

    洞壁缝隙中透进来的光线,在古侃不停的猜测之间,逐渐加强,而且变成了红红的阳光,琮儿见而惊呼地道:“啊!

    咱们在洞里待了一整夜啦!”

    连着几天天气全是阴沉恶劣,今日忽见阳光,象征着他们的前途希望甚浓。古侃于是恢复了信心,他仰首望着一线缝隙,阳光从这缝隙中射进来,使久在黑暗的古侃,觉得它特别刺眼,却也异常可爱。

    他顺着阳光,往下看去,在阳光照射到的洞壁上,赫然又留着字迹,字只有八个,也不很大,恰好完全在阳光照射之处,字体与前相同,苍老有劲,写的是:

    “三声铜令,得窃启门。”

    这是第二次指示,前面的既然正确无错,这里想必也不至有错。

    可是前人却怀令而死,古侃因而谨慎起来。

    他仿照前面所见的事实,对八个字一一加以详看,每个字迹均光滑无痕,了无丝毫暗记。古侃双眉紧皱,先从死者身上找寻遗物,并想从先来者失败的经验中,找出自己成功之道。

    死者带有足够的干粮,显然是有备而来,怀中另有二十几两纹银,另有五颗光晕流转的珍珠,背后斜背着一柄长剑,镶宝石的沙鱼皮鞘,杏黄丝穗已腐朽成灰,古侃手才触,剑,长剑便应手而坠,背剑的丝绦带同样也腐朽了。

    除了这些以外,尚有一囊,囊虽腐毁,但囊中十二支梭子镖完好如新,这种镖无镖衣,也无头尾之分。古侃把这位“降魔真人”的遗物,全部收藏起来,然后,再在两块天令上找寻秘密。

    这两块被称为“天令”的铜牌,粗看似无分别,但死者手上这一块,其上字迹与洞内所见的相同,全是那么苍老有劲,面另一块上的字迹,却是浮华不实,如果说有真假的话,琮儿身上这一块必是假的。

    古侃又感到怀疑,因为死者所持既真,问故却死在这里?这使他百思不解,最后,他只有按着壁上八个字一试,把铜令就岩壁上轻击三次,然而,没有丝毫异迹发现。

    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