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无双剑法 >

第264部分

无双剑法-第264部分

小说: 无双剑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空气、血液、心房、跳动,思潮的运转,在这一刹那之间,也像是突地凝结住了。

    然后心跳的声音,加速加重,柳鹤亭突地大喝一声,当他喝声的回声尚未完全消失的时候,他已掠到地道的尽头,若不是他早有预防,伸出手掌,是以手掌一触石壁,身形便倏然顿住,只怕此刻是已飞身撞在石壁之上了。

    他真气一沉,转目而望,两端俱都是是黝黑一片,什么是石壁,什么是门户,全都看不见,他第一次领会到盲人的悲哀,这种悲哀和恐怖,已足够使得人们发狂,何况他不还知道,此刻一定也像出处的大门一样,被人关起来了。这暗中敌人,随时都在窥伺着他,准备吞噬他的生命,但这人是谁?在那里?他却一点也不知道!黑暗!绝望的黑暗,他有生以来,从不知道黑暗是如此恐怖,他迫切地希望光明,在这绝望的黑暗中,他不止一人,他不是孤然而寂寞的,这迫切的希望,比任何邪念都强烈,于是他呼道:

    “你……姑娘,你在那里。”

    黑暗,仍然是绝望的黑暗,呼声住了,回声也住了,绝望的黑暗,再加上绝望的寂寞。因为,黑暗中没有一个回答他的声音。

    他的心开始下沉:“她到那里去了?为什么她不回答我?”他在大喊:“你在那里?你在哪里?”

    回声更响了,震得他自己的耳鼓,都在“嗡嗡”地作响。

    于是,当声音再次消失的时候,静寂,也就变得更加沉重。

    惊、惧、疑、乱,刹那之间,像怒潮般地淹没了他,纵然他聪明绝顶,纵然他绝技掠人,但此时此刻,此景此情,他又怎能不为之惊慌呢!何况,这本是他初次行走江湖,就连“石观音”于“浓林密屋”这件久已在武林中流传的事情,他都是在“入云龙”金四口中第一次听到,初次闯荡江湖,便遇着这等神奇诡异之事,便来到这种危机四伏之境,一时之间,他只觉黑暗之中,步步俱是危机,他微一侧身,让自己的背脊,紧紧地贴在冰凉的石壁上,勉强按捺着心中的惊惧,求得在这四伏危机的危境中,寻一自救之道。

    石壁上冰冷的寒意,使得他剧烈起伏着的胸膛,渐渐趋于正常,也使得他慌乱的思潮,渐渐平复下来。

    但是,那翠装少女到那里去了,为什么不回答他的话?这问题却仍在蚕食着他的心叶,此刻纵然要让他牺牲任何一种重大的代价来换取一些光亮,他也会毫无犹豫地付出来的。

    但四下却仍然是死一样的黑暗,死一样的寂静,他无意中的叹出一口长气,沿着石壁,向右掠去,瞬息之间,便到了尽头,他知道尽头处便是那扇红色门户,他探索着找着它,门上凸起的浮雕,在他手指的摸索下,就像是蛇身上的磷甲一样,冰凉而丑恶,他打个寒噤。

    快迅的找着那对门环,推动、拉曳,他希望能打开这扇门。那么,门内的亮光,便会像方才一样,将这阴森黝黯的地道照亮。

    但是,他又失望了。

    方才那么容易地被他一推而开的门户,此刻又象亘古以来就未曾开启过的石壁似的,他纵然用尽全力,却也不能移动分毫。

    这打击虽然早已在他意料之中,但此刻他却仍不禁感觉一阵虚软,横退三步,身躯再次靠到墙上,静静地定了定神,虽想将眼前的危境,冷静地思考一下,但不知怎地,他思潮动处,却只有那些烟如雾的往事。黄金般的童年,年轻时幻梦,梦幻中的真情,以及严师慈父的面容,风物幽绝的故居,小溪边垂钓,高岩上的苦红,瀑布下泳浴,幽室中的静坐……都在他这本不应该想起这些的时候,闯入他的思潮。人们,人总是常常想起他们不该想的事么?

    他从不知道那身兼严师与慈父的老人,在武林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也从不知道老人究竟是他的严师,抑或是他的慈父。

    他只知道自他有知之日开始,他就和这老人住在一起,住在那林木笼葱,飞瀑流泉,云海如涛,松涛如海的黄山之巅,他记得这老人曾携着他的手。宁立在蜿蜒天矫,九叠壮观的九龙潭飞瀑边,望着那缥缈的浮云,飞溅如珠玉的飞瀑,迷离地憧憬着人生。那时,老人就会用苍老而低沉的声音告诉他,人生是多么美妙,世界是多么辽阔,那时,他就会奇怪这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目光中为何有那种凄凉的神色?因为他觉得这老人还不太老,大可不必生活在往事的回忆中,对他说来,人生是该充满希望的,而不是该回忆的。

    他还记得,黄昏时,他和老人并肩坐在他们那幢精致的屋前,他静静地吹着萧,脸望着远方的晚空,尚留余霞一抹,暮云袅袅,渐弥山谷,然后夜色降临。

    那老人就会指着幽沉的夜色告诉他,黑夜虽美,却总不如清晨的朝气蓬勃,年青人若不珍惜自己蓬勃的朝气,那么,等到他年纪大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那是一种多么大的损失。

    于是,第二天,这老人就会更严厉地督促他修习武功,他也更专心地去学它。于是,他生命中这一段飞扬的岁月,便在这种悠闲与紧张中度过。

    令他不能了解的是,这老人为什么叫做“半柳先生”,因为黄山根本没有柳,有的只是松,那老人常说,海内名山,尽多有松,可是,却从来没有任何一处的松比得上黄山!

    可是,这老人为什么要叫做“半柳先生”呢?那时,他就会非常失望,因为这样看来,他就不会是这老人的儿子了,但不知怎的从一些微小的动作,从一些亲切关怀中,他又直觉地感到,这老人是他的爹爹,虽然,他们谁也没有说出来过。

    日子就象九龙潭的流水一样流动着,从来没有一时一刻停息的时候,他长大了,学得了一身他自己也不知道究有多深的武功,还学得填词、作画、吹箫、抚琴,这些陶冶性情的风雅之事,他也不知道这老人怎会有如此渊博的常识,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能为将这些常识全部学会的时候。

    直到那一天——

    那是冬天,黄山山巅的雪下得很大,地下就只剩一片苍茫的白色,黄山的石,黄山的松,就在这一片银白色里,安静地蜷伏着。每逢这种天气,也就是他修习得更苦的时候。

    然而那一天,老人却让他停下一切工作,陪着他坐在屋里一堆新生的火边,火里的松枝,烧得毕毕剥剥的,火上架着半片鹿脯,他慢慢地翻动着它,看着他由淡红变为深黄,由深黄变为酱紫,然后,香气便充满了这间精致的松屋,他心里也充满了温暖的感觉,而就在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的时候,老人却对他说,要他下山去独自去创造自己的生命和新的生活了。

    他也曾憧憬着山外面那辽阔的天地,他也曾憧憬过这辽阔的天地里一切美妙的事物。但是,当这老人说完了这句话的时候,他却又有突然被人当胸打了一拳的感觉,只是他知道这老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从来没有改变的日子。他虽然难受,虽然恳求,也无法改变这一切,因为,这老人曾经说过:“世上永远没有一直避在母翼下的苍鹰,也永远没有,一直住在家里的英雄。”

    于是,就在那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离开了那老人,离开了黄山,开始了他生命新的征途。

    为什么要在大地奇寒、朔生怒吼、雪花纷飞的冬天,让一个少年离开他生长的地方,走到陌生而冷酷的世界中去呢?

    “半柳先生”是有着他的心思的,他希望这少年能成大器,所以要让他磨练筋骨,也让他知道,冬天过去就是春天,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不会长,他从冬天步人春天的时候,就会知道生命的旅途中虽有困阻,但却毕竟大多是坦荡荡的。

    只是柳鹤亭下山的时候,面对着茫然一无所知的世界,他的心情,自然可以想见,他茫无目的地在这茫茫人海中摸索着,终于,春天到了,夏天也到了,等到春天和夏天一起逝去的时候,他年轻的生命,已在这人海中茁壮成长起来。

    只是,对于武林中事,他仍是一无所知,因为这些日子来,他只是随意在这辽阔的世界中游荡着,根本没有接触武林中人,也没有遇到什么足以令他心存不平,振臂而起的不平之事。直到遇见那“入云龙”金四之前,他在武林中仍然是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别人不认识他,他不认识别的人,这多年的日子,你要一天一天地去过它,那无疑是十分漫长的,但是等到你已经度过它,而再去回忆的时候,你就会突然发现,这漫长的日子,竟是如此短促,十年间事,就像是在弹指间便已度过,此刻柳鹤亭竟仿佛觉得,他生命中其他所过日子的总和都不及此刻在这黑暗中的一刻漫长。

    他静静地回忆着这些往事,狂乱的心境,便有了片刻宁静。

    但是,等到这些往事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之后,所有那些在他回忆时暂时忘掉的烦恼,便又一齐回到他思潮里。

    他不知道他此刻究竟该怎样做,而事实上他也确是一无可做。

    那知——

    在这死一样的静寂中,他突地听到了一阵零乱的脚步声。

    这脚步声是那么轻微,他立刻屏住呼吸,凝神而听,只听这脚步声,仿佛是来自地道上面。

    于是他将耳朵贴在石壁,脚步声果然清晰了些,他断定这地道上本来渺无人踪的房子,此刻已开始有人走动。

    但这些人是谁呢?

    除了脚步声外,他什么也无法听到,半晌,连脚步声都停止了,四下又归于死般的寂静。

    呀,这是多么难受的等待,他等待着声音,他等待着光亮,但是所有的声音于光亮,此刻却象是永远都不会再来。

    那么,他等待着什么呢?难道是等待着死亡?柳鹤亭暗叹一声,将自幼及长一生之中所曾听过的枭乌的夜啼,山猫的叫春……这些最难听的声音,都想了一遍,只觉此时此刻,若是能再让他听到这些声音,便是让他折寿一半,他也心甘情愿。

    背倚着石壁,他也不知站了多久,只觉身后冰凉的石壁,此刻都似已是他身躯的依靠,而变得温暖起来,他全身也似因太久的伫立,而变得麻木僵硬了,麻木得就像他的心境一样。

    因为此刻他什么也不愿再想,一切像是已全部绝望……那知!突地,他身后的石壁,竟缓缓地移动了起来,也不由他身形自主的随着石壁向后移动,接着,一线亮光,自他身后照来,他大惊之下,双肘一挺,刷地一个转身。

    只听身后传来轻轻一声叹处,一个娇柔婉转的声音道:

    “果然开了!”声音、光亮,在他已绝望的时候,一齐出现,他本应狂喜雀跃。

    但是此时此刻,在经过许多诡异神秘之事以后,他骤然听见这声音,心头却不禁为之一凛,定睛看去,只见缓缓移动着的石壁后面,突地走出一个人来,手里拿着一个模样甚是奇特的火把,火光熊熊,却无浓烟。

    柳鹤亭骤然见着如此强烈的亮光,双目不禁为之一闭,心下闪电般掠过几个念头:“这人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是敌是友?身形倒退两步,张目看去,只见这高举火把之人,竟是一个女子!这女子长发披肩,只用一方纯白轻纱,轻轻束住,身上也穿着一袭无比洁白的轻纱,肌肉如雪,风姿绰约,除了满头漆黑光亮的黑发外,全身俱是雪白,面容更秀美绝伦,在火把的映影下,看之直如仙子一般。

    柳鹤亭年来四处行走,见过少女也有不少,他方才见了那翠装少女,道她已是世上最美的人,谁知此刻却又见着了这女子,与之相比,那翠装少女虽然美,若和这女子一比,却又不知要逊色多少。

    这女子秋波一转,看了柳鹤亭两眼,突又轻轻一叹,道:

    “想不到你在这里。”伸手一整秀发:“我真担心她会把你杀死?”

    她话声缓慢,温柔如水,就象是春夜黄山的流泉的淙踪细语一样,举手投足间,更不知含蕴着几许温柔美态。

    柳鹤亭一眼望去,只觉世间的一切美丽词汇,若用来形容这少女,都不足以形容出她美丽,一世间任何一样美丽事物,若用来和这少女相比,也都会黯然失色。

    他生性虽极潇洒倜傥,但却非轻薄之徒,是以他和那翠装少女相对时,始终未曾对她凝住片刻,但此刻他见了这女子,目光却像被她吸引住了,再也无法移动的开。

    只见这女子长长的眼眸,轻轻一垂,象是十分羞涩地避开了柳鹤亭的目光。柳鹤亭心一跳,再也不敢看她一眼,只听这女子轻轻说道:

    “我师姐自幼娇纵,做什么事都任性的很,她要是——”

    语声微顿,突又叹息一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