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

第64部分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第64部分

小说: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虎视眈眈的王八也会听说,那还要军队干什么。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完整,只能用热血去捍卫。历史走到了今天,杨志远对梁三喜的欠账单可以说是耿耿于怀,他问胡总,你们当年上战场,有多少农村出身的战友揣着欠账单去打仗?

    胡总深思了一下,说,只要是农村出来的,或多或少都有欠账单。我们每次上战场,战友们都会把所欠的金额写下来,交给留守的战友保管,人死账不亡。

    这话题有些沉重,杨志远说,农村人平实,知道乡里乡亲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不管怎么样所欠的帐,该还的还是得还。

    胡总点头,说,我有一个战友,当年牺牲的时候才二十岁,当年他借了我二百元钱,四年以后,我还收到了他父亲的汇款。他的家去年我还去看过,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杨志远说,中国的农村现在是还不富裕,但我想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经过一代人的探求和摸索,肯定会找寻到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途径来,中国未来的农村肯定会繁荣富强起来。

第二十六章:宾客盈门(3)(二)() 
胡总说,杨总,中国的农村问题,错综复杂,不是一朝一时就可以改变的,你对农村的问题就这么充满信心?

    杨志远说,对于这一点,我充满信心。如果十几二十年,当祖国需要我们为之牺牲奉献的时候,我们这些农村人如果还要怀揣着欠账单去为国捐躯,那国以何堪?情以何堪?

    广东的黄总看了杨志远一眼,说,如果农村都像你们杨家坳这样发展,我看用不了十年,不出三、五年啦,中国农村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啦。

    杨志远说,中国地广人多,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杨家坳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我想只要人人有一颗赤子之心,爱国爱家爱农,人人思变、上上下下为之努力,农村问题迟早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胡总感叹,说,真希望农村多出现一些像你杨总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才好。

    杨志远说,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一个民族要想发展,一个农村要想富饶,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单薄,只有靠你,靠我,靠我们大家,同心同德,方能百战不殆,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未来来。

    黄总深有感慨地说,杨总,你这话太对了。

    胡总看了杨志远一眼,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有着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民族感和大义感,这在他的同龄人中只怕不为多见,现在的年轻人开始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把国家的荣誉感和民族感看得很淡。如果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假以时日,谁还可堪以大任。胡总说,杨总,你知道我到杨家坳后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什么吗?

    杨志远问,是什么?

    胡总说,说实话,杨家坳的发展形势和美景都让我为之一震,但更让我心涌澎湃的还是工业园和老虎嘴上那二面高高飘扬的国旗,想当年在战场上只要红旗一展,我们都是一个个奋勇向前,哪管前面的枪林弹雨,个个义无反顾。

    杨志远说,尽管我没有上过战场,但我可以感受到那种舍身忘我的氛围。因为国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之旗帜,她更是一个国家民众精神和情感的所托,置身于战场,那就是旗在我在,旗亡我亡,没有不二的选择。我每天在杨家坳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就是要让我们杨家坳人看着国旗随着太阳一起冉冉升起,为之自豪和兴奋。

    胡总点头,说,我来到杨家坳后,我能感受到你们杨家坳人强烈的宗族感和民族感和团结心,这和别的地方还真不一样。

    杨志远说,这应该与我们杨家人自小接受的忠贞报国的传统教育有关。

    胡总笑,说,这么看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全是糟粕,他也有许多的精髓在其中。

    杨志远笑,说中国几千的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肯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基础,我们大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髓,不说别的,就凭‘精忠报国’这一点,不管是哪朝哪代,都需要自己的人民人人胸怀爱国之心。

    胡总说,这倒也是。

    杨志远和胡总交谈,杨呼庆一直在一旁虚心地听着,深受教育。心想,小叔到底是受过教育的,有些话,他杨呼庆即便是心有所想,但要他用语言表达出来,他只怕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杨志远说的话,他最有感悟,以前他站在工业园前,看着国旗升起,每次都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但他一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他总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内涵。

    这时,懒汉鸡已经新鲜出炉,杨广唯跑来叫杨志远他们就餐,杨志远一笑,说,胡总,农村这个话题太沉重,我看我们现在还是填饱了肚子再说。

    杨呼庆一听吃饭,肚子就咕咕直叫。杨志远听了直笑,他有意缓和一下气氛,说,胡总,杨呼庆最会吃。小时候,我母亲给他上课:我母亲问,呼庆,你的理想是什么?杨呼庆说,吃得好,穿得好。我母亲恨铁不成钢,说,呼庆,你的理想就不能更高一些?你猜猜杨呼庆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杨呼庆说,那就吃得更好,穿得更好。

    胡总呵呵一笑,说,还是呼庆简单,一个简单的人是最容易得到满足和快乐的。人活得简单就好。

    杨志远笑,说,胡总这话深刻,我得好好体会。

    这天晚宴,该到的宾客都已到齐。晚宴群雄齐聚杨家坳,更是热闹非常。酒足饭饱之后,大家意犹未尽,一同步入南山新辟的酒吧之中。

    (之所以写这段,是因为国家又在谈南沙群岛、西沙群岛、钓鱼岛的问题,其实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的王八蛋来说,讲道理有个屁用,如果跟王八蛋讲道理有用,那还要军队干什么。说的最多也没用,打一打,也就听话了。)

第二十七章:你不知道有我爱你(1)(一)() 
当初杨志远和林觉商量改造酒吧之时,照杨志远的意思,酒吧不求喧嚣繁杂,但求格调清新雅致。林觉觉得老虎嘴的环境和位置极佳,建议杨志远干脆把其中的一栋别墅拿出来,按私人会所的格调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杨志远一直对姜慧上次带其所去的江边那家高档的私家会所印象深刻。林觉一建议,杨志远觉得搞一个格调高雅的私家会所是不错,此次洽谈会之后,今后杨家坳也多了一个方便洽谈的场所。就按林觉的建议,请专门的设计师进行了专业的设计和改造。其他东西都没什么,杨家坳都可以就地取材、人尽所能,花费不大,就是那些音响设备、灯光的投入让杨志远着实心疼了一下。

    大家走进别墅,灯光迷离,音乐舒缓,若有若无,轻柔飘渺。大家一走进去,立即被这种轻盈渺渺的氛围所感染。省城清然茶行的张琴昨天没来酒吧,今天一见,忍不住赞叹,说,杨总,茶文化讲究的就是清悠、心静,你这虽说是酒吧,但却把中西文化很好的融入到一起,格调不错,跟我的茶行有得一比。

    杨志远笑,说,张姐是行家,能得到张姐的表扬,不容易。

    杨志远一指林觉,笑,说,当初林觉把预算表拿给我,我可是心疼了很久,迟迟下不了决心,现在有了张姐这话,看来还真是值了。

    张琴笑,说,不会吧,我的话就这么值钱。

    林觉笑,说,还好张琴姐说的是好话,要不然杨志远这个守财奴还不把我生吞活剥了。

    杨志远笑,说,林觉,我什么时候成守财奴了。

    林觉摇摇头,说,杨志远只怕你自己都不知道,要让你格外掏一笔银子出来,你那眼光恨不得杀人。

    杨志远笑,说,是吗,我可不觉得。要知道杨家人可是穷苦出身,走到今天不容易,该花的钱咱就得花,眼睛都不眨一下,不该花的钱,咱一分钱也不用,咱是农民,没办法,自小就过惯了斤斤计较的日子。

    黄总笑,说,杨总,农民好啊,儿子多啦。

    白宏伟笑,说,黄总,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是不是笑我们农民计划生育工作做得不好啊。

    黄总连连摆手,说,白总,你误会了啦,你看现在的官员,开口闭口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来自农村’可他们做的哪些个事情,怎么看都没有农民的本分啦。

    杨志远笑,说,这样的儿子不要也罢,可别玷污了‘农民’这两个字。

    黄总说,这倒也是啦。

    余就和慧心茶行的赵慧欣走在杨志远的后面,一看酒吧的布置,就直叹气,说,志远,还是你好,要是我也倒腾出这么一个会所,不被纪委调查,就会被人们的唾沫淹死。

    杨志远笑,说,余总能有如此的想法就好,知道自己时时刻刻处于人们的监督之下,在经济活动中就会时刻保持警醒,肯定不会犯不该犯的错误。

    余就笑,说,志远,干嘛呢,咒我啊。

    杨志远笑,岂敢岂敢。我这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余就点头,说,这倒也是,一个人的定力毕竟有限,靠自律,只怕不容易,有制度的监督和约束才会防止和减少干部犯不该犯的错误。

    赵慧欣开起玩笑,说,二位老总干嘛,给我们讲政治课呢。

    杨志远呵呵一笑,说,余总,赶快入座,你看慧欣姐都有意见了。

    大家哈哈一笑,自行入座。自然是女士们几桌,男士们几桌,早有负责接待的杨家年轻男女把饮料和啤酒端了上来,女士饮料、男士啤酒。

    黄总特意和胡总坐到了一起,他还记着上午和胡总谈的话题。他问,胡总,你上午谈到了那个叫陈明达的副团长,是不是现在的那个挺有名的将军。

    胡总一点头,说,是啊,你怎么想到问这个。

    黄总说,你当时一说陈明达,我就觉得有些耳熟啦,后来想起来,原来是自己在军事报纸杂志上经常看到这个名字啦。

    胡总说,我退伍那年,陈副团长就已经是师长了。陈副团长有勇有谋,敢拼命善谋略,当年带领我们打了好几场硬仗。又是高干子弟,背景深,十几年了,官至高位,合情合理。

    黄总说,这肯定的啦,就凭他赤膊上阵,在战场上拼命,现在有几个高干子弟能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啦。

    胡总点头,说,我们当年在部队就挺佩服他的,他一声令下,我们都跟在他的身边,舍了命的往前冲,我们跟在他身后感到踏实。陈副团长在部队很有威望,他那个职位,有一半是他自己用命拼出来的,就凭这一点就没有几个高干子弟可以与其比拟。

    黄总笑,说,胡总,你这人打过仗,又认识这么一位身居高位的老首长,怎么就成了个体户啦。即便是个体户,凭这层关系,茶行这生意也太埋汰你了啦,你就不会去倒腾一些别的什么大生意,那票子还不是哗哗就来了啦,哪用得着像我们现在这般辛苦啦。

    胡总笑,说,黄总,你还是饶了我吧,陈副团长这人嫉恶如仇,最恨的就是这些个鸡鸣狗盗的龌龊事,当年一个高干子弟想当逃兵,陈副团长就差没枪毙了他,根本就不讲什么情面。志远,你应该对你们省军区的王副司令家的事情有所耳闻,你们可能不知道,王副司令以前就是团部参谋,陈副团长的老部下,可一旦犯了事,该撸就撸,该罚就罚,毫不容情。再说了,我就是陈副团长手下的兵,除了跟陈副团长在战场上玩过几次命,平时接触的并不多,而且我这人读书不多,文化少,在战场上玩玩命可以,退伍到了单位就无所适从,后来一狠心就辞了职,倒腾起茶叶生意。我这人虽然粗犷了些,但我知足,我知道我这人就适应于干个体户,自己做点生意养活自己,不必看人眼色行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样挺好,有吃有喝的,而且现在是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很适合自己的脾性。

    杨志远觉得胡总这人看似粗犷,现在看来他的粗犷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到底是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的人,把世态看得明白,把心态放得正,所以过得洒脱,所谓拿得起放得下,应该就是指胡总这种性情之人。一个人可以随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黄总笑,说,你们那陈副团长也太不讲情面了啦,他就不顾及你们这些部下的死活。

    胡总摆了摆手,说,黄总,你这话说得有些过了。陈副团长其实还是蛮有人情味的,当年许多牺牲的战友的家里大都得到了陈副团长的关照,寄钱寄物。每到一处,只要是有牺牲的战友的家属在当地,他都要去看一看,条件实在困难的,只要是不违反大的原则,陈副团长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当然陈副团长的部下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