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171部分

晋霸天下-第171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的造船行动搞得动静很大,这让大晋朝廷进一步肯定了,石虎会从乌江渡口南下的判断,为此,大晋朝廷将更多的军用物资调往乌江渡口,其中,仅箭矢就有三百万支,分到每个士兵手中,平均一个士兵一百支箭矢。

    就在大晋朝廷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乌江渡口的时候,赵国大将姚戈仲所率领的一支两万人马的偏师,利用夜色的掩护,已经抵达芜湖渡口的北岸,而大晋芜湖渡口的守军却浑然不知,在姚戈仲两万大军的突袭下,芜湖渡口的北岸被占领,几十艘舰船没来得及撤往江水以南便被姚戈仲俘获了,而这一切,处在芜湖南岸渡口的晋军却浑然不知。

    姚戈仲命令所部前锋穿上晋军的军服,打着晋军的旗帜,大摇大摆的向江南进军,而南岸的晋军见驶来的是自己的船只,船上的旗帜也是自己的旗帜,便丝毫没有怀疑什么,甚至前往渡口迎接。

    舰船抵达渡口后,躲在船舱里的数千赵国精锐突然冲出,南岸的大晋守军淬不及防,损失极为惨重,一阵厮杀之后,赵国大军便将芜湖渡口南岸彻底的占领,而后,渡口的所有船只开往北岸,将尚在北岸的主力人马全部运往南岸。

    两万大军全部抵达南岸后,姚戈仲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便是沿江东进,袭击乌江渡口南岸的扬州军团,接应石虎的主力大军渡过乌江渡口,而后,全军十万人马汇合一处,向大晋的都城建康城发起进攻。

    第二,可以直接率军东进,以两万人马的力量,突袭晋国的都城建康。

    这两个选择各有优劣,第一个选择比较持重,以两万人马突袭扬州军团的三万大军,姚戈仲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击溃对方,即使打个平手,也可以极大的吸引扬州军团的兵力,让乌江渡口的防御能力大大下降,从而让处在乌江北岸的石虎主力大军可以突破晋国的设防,抵达乌江南岸,而后两军合兵一处,向建康城发起进攻,十万大军的力量足以让建康城的守军难以抵挡,攻破建康城已是必然。

    当然,这么做的缺点是浪费时间,待大军解决掉乌江渡口的晋军时,消息早已传入建康城,明知守不住城池的晋国皇族,不会呆在建康城等着被抓,而是会一路向南撤退,这样抓捕起来很是困难,而只要不能抓住晋国的皇帝和主要大臣,就算攻破建康城意义也不是很大,晋国各地的守军见皇帝仍在,就不会停止抵抗,扫平江南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而第二个选择是直接以两万大军突袭建康城,这样一来,待晋国朝廷得知消息时,两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晋国朝廷想向南避一避也不可能了,瓮中捉鳖、关门打狗便是这一选择的优点,但这一种选择也有缺点,那便是太冒险了,毕竟,姚戈仲麾下只有两万大军,就算两万大军成功的突袭到建康城城下,能不能仅凭这点人马攻破建康城是个很大的疑问,而且,万一晋国援兵抵达怎么办,京城周围还有多少晋军,守卫京城的晋军人马多少,战力如何,这些都是姚戈仲要考虑的问题。

    姚戈仲本已下定决心要直接突袭建康城,但真的要行动时,他又陷入了犹豫之中,毕竟,此时他是孤军射入,若是成功攻破建康城则是万事大吉,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您在忧虑什么。”见姚戈仲一脸的愁苦,姚襄轻声问道。

    这个姚襄是姚戈仲的第五子,如今,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却是臂力过人,胆气绝伦,深得姚戈仲的信任和欣赏。

    姚戈仲侧首看向姚襄,道:“襄儿,为父是在担心力量不足,建康城毕竟是晋国的都城,经营多年之下,必是易守难攻的坚城,就凭我军的两万人马,真的可以攻破建康城吗?我军粮草不多,若十日之内不能破城,后果便是全军覆没啊!”

    姚襄闻言,眉头一扬,道:“父亲不必担心,王上的主力人马已经将江南的晋军主力全都吸引过去了,孩儿派往建康城的细作已经传回消息,此时建康城的守军只有乌衣六营,共六千人马,这些乌衣营将士,平时耀武扬威,真的打起仗来,绝不是我军的对手,凭我军两万人马,十日之内一定可以攻破建康城,抓住晋国的小皇帝。”说完,姚襄一脸的自信。

    听了姚襄的分析,姚戈仲心情好了许多,他欣慰的看向姚襄,道:“襄儿,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不过,若是我军沿江东进,奇袭乌江渡口南岸,你觉得如何。”

    姚襄摇了摇头,道:“父亲,此计虽然稳妥,但却一定会让晋国王室逃之夭夭,只要抓不住晋国王室,王上就会很不高兴,况且,奇袭建康城,抓住晋国的小皇帝,功劳都是父亲的,这可是旷世奇功啊?”

    “襄儿,你说得对,我军当急袭建康城,只要抓住了晋国的小皇帝,扫平江南只在旦夕之间。”姚戈仲终于鼓足勇气,他走向大帐中的军用地图前,看着江南地形图,缓缓道:“若要避开乌江渡口的晋军,我军当绕过于湖城,沿着丹阳、秣陵小路行进,只需一日,大军便可抵达建康城下。”

    “父亲,事不宜迟,我军现在就出发,日落之前便可抵达建康城下。”姚襄抱拳道。

    姚戈仲咧嘴一笑,大声道:“一日之内兵力建康城下,晋军一定淬不及防,也许明日此时,为父就坐在晋国的皇宫大殿之中了,哈哈哈!”

    “父亲,让孩儿打头阵吧!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姚襄主动请缨,要求做大军的前锋。

    若能攻破建康城,姚戈仲当居首功,其麾下的前军将领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姚戈仲自然愿意将这个大功劳让给自己的儿子,于是,痛快的说道:“好,襄儿,为父就命你为前军统帅,你即刻率领三千大军,杀向建康城。”

    “是,父亲。”姚襄一脸自信,似乎建康城的城门已经为他打开了,天大的功劳已经摆在面前了。

    姚襄率领三千前军,从芜湖渡口立即出发,率先向建康城方向进军,半个时辰后,姚戈仲率领主力人马随后进发。

    在姚戈仲的兵马攻破芜湖渡口之后,芜湖渡口的溃散士兵,部分退往附近的于湖城,于湖城守备得知芜湖渡口失守,赵国两万大军渡江而来,心下大惊,立即派遣快马将这一紧急情况向朝廷汇报。

    第二日一早,芜湖失守的紧急军情便传到了建康城,大晋朝廷得知这一情况,顿时慌作一团,垂帘听政的褚蒜子,立即召集京城五品以上官员进入朝堂商议对策。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极殿议事() 
建康城的太极殿之内,皇太后褚蒜子抱着只有两岁的小皇帝司马聃,端坐在龙椅之上,身旁是两名侍候的小宫女,龙椅正前方布设白纱帷。

    大殿之上,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几乎全都到齐,何充、蔡谟、司马昱、庾冰等重臣站在最前面,其余官员按照品级高低分别排列。

    小皇帝司马聃只有两岁,是个贪玩的年纪,老老实实的端坐在母亲的怀里,对他来说完全就是个折磨,往往坐不了一刻便会扭动身体,甚至嚷嚷着要离开,皇太后褚蒜子只能不停的哄着,才能让小皇帝稍微安分一点。

    在大殿之上,所有的大臣都显得比较忧虑,毕竟,赵国一支两万人马的偏师突破芜湖防线渡过江水,对大晋的江南是个巨大的威胁,甚至京城建康都处于危险之中。

    大臣何充,首先出列道:“启禀皇上、皇太后娘娘,赵国一支两万人马的偏师已经渡过江水,正向京城方向杀来,此事万分危急,请皇上、皇太后立即决断。”

    见赵国偏师已经渡江,褚蒜子心里也是无比的紧张,他不懂军事,自然不知该如何调配,忙问道:“赵国犯境,各位爱卿有何良策。”

    一名大臣连忙出列奏道:“皇上、皇太后,我大晋京城附近的主力人马,都被调往乌江渡口防御石虎的主力大军,京城附近已经无兵可调了,仅有的乌衣六营是用来防守京城的,万万不可随意调动啊!”

    褚蒜子闻言,心中更加紧张,一张俏脸吓得苍白,忙问道:“我堂堂大晋,难道就无兵可调了吗?乌江渡口的兵马可否暂时调回两万,以解燃眉之急呢?”

    会稽王司马昱连忙摇头,道:“皇太后,此事万万不可,乌江渡口北岸,石虎的主力人马正日夜赶造战船,并不时的派遣战船骚扰我南岸守军,如今,我军三万兵马守卫乌江渡口尚且不足,若是调离两万,剩下的一万人马可能就守不住渡口了,一旦渡口失守,石虎的主力大军渡过江水,京城就一定守不住了,甚至整个江南都会失去。”

    国舅庾冰,接着道:“若赵军偏师进攻京城倒还算好,万一这支偏师直接杀向乌江渡口,与渡口北岸的石虎主力人马两面夹击,乌江渡口就危险了,而一旦渡口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是啊!是啊!必须让乌江渡口的守军做好防备,乌江渡口一定不能失守啊!”众大臣连忙附和。

    褚蒜子虽然不懂军事,但从大臣的话中,他也能意识到乌江渡口的重要性,于是问道:“何爱卿,我大晋京城四周,难道就抽不出一兵一卒么,可不可以放弃一些小的城池,以集中兵力。”

    何充连忙回道:“太后的意思,老臣明白,退朝之后,老臣就派人,将丹徒、句容的全部三千兵马调往乌江渡口,以增强渡口的防御实力。

    “准奏,有劳何爱卿了。”国难当头,褚蒜子说话极为客气。

    何充闻言受宠若惊,忙道:“太后严重了,这都是老臣应该做的,老臣受先帝托孤之任,当全力效忠大晋,万死不辞。”

    褚蒜子隔着白沙帷,能清楚的看清何充的表情,那的确是一副为忧国忧民,忠心耿耿的表情,褚蒜子不禁欣慰的点了点头。

    见褚蒜子如此重视乌江渡口,而轻视京城的防御,大臣蔡谟,连忙奏道:“皇太后,以臣之见,赵国偏师极有可能急袭京师啊!京师是我大晋的核心,满朝的大臣和皇上都在这里,只要京师被攻破,我大晋便会元气大伤,所以,从现在开始,乌衣六营一定要进入战备状态,万一赵国偏师进攻京城,也好有个抵挡。”

    褚蒜子身为当朝太后,自然明白京城的重要性,他看向蔡谟,轻声道:“蔡卿家所言极是,京城是大晋的根本,决不能让赵军攻破,蔡爱卿,京城的城防就交给你了。”

    蔡谟闻言,抱拳道:“太后放心,老臣一定竭尽全力,布置京城城防。”

    褚蒜子点了点头,顿了顿,突然问道:“何爱卿,前往交州平叛的北伐军可有消息,哀家记得,上个月已经下令招其返京了,不知现在到了何处。”

    何充连忙奏道:“禀太后,据传令的士兵回报,十日之前,北伐军的前锋骑兵已经抵达番禺城,后续的主力步兵也已经出了交州,不过,距离京城还有很远的路啊!”说完,何充一脸的苦涩。

    “番禺城据此两千多里,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是啊!两千多里,骑兵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步兵刚出交州,只怕抵达京城已是三个月之后了。”

    大殿上的大臣们,顿时议论了起来。

    褚蒜子见华安的北伐军还远在广州的番禺城,心下不禁有些失望,小时候的经历仍映在她的脑海中,她相信,只要华安的北伐军及时返回,便可轻松化解这场危机。

    事实上,以乌江渡口为核心的一大块区域,本身就是北伐军的防御范围,是北伐军的奉命南征,造成这块区域的防御空白,从而让赵国大军可以横冲直撞,甚至让其一支偏师渡过江水。

    何充在嘴里念叨着北伐军的名字,突然一拍脑袋,抱拳道:“太后,老臣真是糊涂,其实在京城北门外二十余里,还有一万人马,只是并不在我军编制,所以老夫差点忘了。”

    “何爱卿,京城附近竟还有一万人马,是哪支部队。”褚蒜子连忙问道。

    何充奏道:“禀太后,是北伐军的屯田人马,前几年石虎大规模征兵,我大晋为了做出应对,也对全国的军队进行临时扩军,当时,北伐军临时扩兵两万人马,几个月后,石虎遣散大批兵马,我大晋为了节省开支,也将临时征召的士兵全部遣散回家,只是北伐军的两万人马没有被遣散,而是在江北的大片土地上屯田,如今,现有一万人马在京城以北不远处,另外一万人马在江北。”

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杨() 
“北伐军的屯田人马?”褚蒜子皱了皱眉头,问道:“何爱卿,既然这支人马主要负责屯田,平时必以田间劳作为主,这样的人马战力如何,真的能打仗吗?”

    褚蒜子怀疑的很有道理,屯田本就是以田间劳作为主要任务,甚至就是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