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300部分

晋霸天下-第300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各种政务是一件极其劳心劳力,而且很枯燥的事情,在成都的这段时间内,即使事情再忙,华安时不时的也会带上张育和谢思明,以及一众将领前往成都的郊外,名义上是视察农务,实则有游玩,放松身心之意。

    毕竟,紧张劳累的工作,需要多接触大自然,以缓解紧绷的神经,这样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精力的旺盛,从而让人有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

    此时,春耕已经过去,郊外的田地里,到处都是青绿色的庄稼幼苗,看上去让人的心情颇为舒畅。

    这些庄稼都是嫩苗,很脆弱,根本经不起战马的践踏,因此,华安下令,让麾下所有人马不得践踏幼苗,违者严惩不贷。

    在一处隆起的小山包上,华安一行人策马登了上去,远处的庄稼苗尽收眼底,看上去颇有大草原的气势。

    &州刚刚经历邓定、隗文之乱,然而庄稼却并未因此受损,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华安看向前往的庄稼幼苗,轻声感慨道。

    张育点了点头,抱拳回道:“益州农时不因叛军而受到影响,这还应该感谢叛军首领王誓啊!”说完意味深长的看向华安。

    &庄稼好坏,还要感谢王誓,为何?”华安有些不解的问道。

    张育笑了笑,回道:“将军有所不知,叛军原本打算早日起兵,以尽快攻取成都,从而避免夜长梦多,但王誓力排众议,决定在春耕之后再起兵,以不违反农时,他这么做,固然有私心,但确实避免了农田大规模的荒芜,算起来倒是一件功劳。”

    &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华安蹙眉问道,毕竟,这种事情是叛军的机密,知道的人一定不多。

    张育回道:“回禀将军,昨日我军将士在成都抓住一位藏匿在此的叛军小校,经过下官的反复讯问,他什么都招了,其中,就包括这件事。”

    &原来如此,这么看来,本将还要给王誓记上一功了,哈哈!”华安说着大笑了起来。

    众人见华安大笑,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行军司马谢思明,笑了两声,看向华安,轻声道:“将军,益州的良田远多于梁州,但各种水利设施都已经老化,许多大的河道,深度不足三尺,上游的百姓为了个人的私利,随意改造河道,阻止河水流向下游,更让这里的水利愈加混乱,甚至多次引发百姓械斗,死了不少人啊!若不早日整治,要不了几年,这里的许多良田就将再次成为荒地。”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回道:“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必须要彻底的整治一番,待本将返回汉中,便会派遣李疏渠带上一众水利人才前来益州,以改造这里的沟渠设施,务必要让益州成为蜀中最大的粮仓,为日后主力大军北伐关中,提供足够的粮草。”

    谢思明闻言,点了点头,并又提出了一些更加具体的建议,华安听了觉得有理,便全都答应了。

    一行人马,在成都郊外绕了一个大圈,随后返回成都之中,开始处理城内的各种政务。

    ######

    大半个月后,在建康城方向,华安派遣的五骑人马,将奏折和军报呈给了皇宫内的官员,随后便在驿馆等候。

    华安的奏折和军报,第一时间被呈给了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和大臣蔡谟,二人看完华安的奏折,觉得非同小可,决定立即向太后褚蒜子汇报,并研究处理的办法。

    在建康城的太极殿之中,已经三岁的皇帝司马聃,站在皇太后褚蒜子的两腿之间,等待着司马昱和蔡谟的到来。

    很快,司马昱和蔡谟,带着几位朝中的重臣来到了太极殿,并首先向皇帝和皇太后行了一礼。

    褚蒜子轻轻挥手,示意各位重臣平身,并询问道:“各位爱卿这么着急要见哀家,不知有何重要的事情。”

    司马昱拿出手中的奏折,拱手道:“启禀太后,梁州刺史华安送来一封奏折,臣和几位大臣都看过了,但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要禀告太后才好。”说着将奏折双手呈上。

    一名太监接过奏折,并转交给垂帘后方的褚蒜子。

    褚蒜子一听是华安送来的奏折,连忙翻开并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即,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不过隔着垂帘,对面的臣子是完全看不见的。

    &将军果然英勇,这么快就击破了叛军的主力,有华将军坐镇益州,哀家也可以放心了。”褚蒜子如此表态,等于是同意了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请求,至少在心里是不反对的。

    一名大臣见状,抱拳道:“太后,益州自成体系,远离江东,若非特别可靠之人,绝不可让其都督益州军事,以防万一。”

    他嘴里的以防万一,自然是说万一华安占据益州造反,后果将极其的严重,并且必将给大晋朝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蔡谟闻言,看向这么大臣,反问道:“以你之见,何人才是特别可靠之人?”

    这名大臣也不掩饰,直接回道:“以下官之见,非桓驸马不可,桓驸马是天子亲戚,对大晋朝必然忠心耿耿,且文武兼备,足以胜任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能力。”

    蔡谟闻言一笑,轻声道:“桓驸马文武兼备,对大晋朝忠心耿耿,本官并不反对,但其主力需镇守襄阳、武昌一带,以抵御强大的赵国,从而保证我大晋荆州的安全,对于益州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此次邓定、隗文等人叛乱,荆州军主力救援不及,便是最好的证明。”(。。)

第五百零二章 单车刺史() 
蔡谟说的都是实情,此次益州发生叛乱,桓温在接到周抚求援信件的时候,成都已经被叛军攻破了。

    就在桓温筹措兵马钱粮,准备率领部分兵力增援益州的时候,周抚溃败的消息传来,同时,赵国的豫州军团也有异动,大有进攻荆州的趋势。

    桓温审时度势,决定暂且不去增援益州,以防止赵国的豫州军团突袭荆州,毕竟,一旦荆州有失,大晋将会被懒腰切成两段,从而首尾不能相连,荆州的战略地位远胜益州,桓温必须保重舍轻,亲自坐镇荆州,以震慑蠢蠢欲动的赵国大军。

    见蔡谟提到桓温的荆州军团,对益州鞭长莫及,这名极力推荐桓温的大臣,顿时哑口无言,但仍坚持另派他人都督益州诸军事,以防备华安独自掌握益州和梁州的广大区域。

    见臣下意见不和,皇太后褚蒜子看向会稽王司马昱,轻声问道:“关于都督益州诸军事,皇叔有何意见。”

    司马昱连忙抱拳回道:“禀太后,臣下以为,桓驸马镇守荆州,责任极其重大,荆州失则大晋亡,为了全力守护荆州,益州之军事必须委托他将都督,眼下益州叛乱还未平定,都督益州之将领,必须是通晓军事的名将,方可胜任。”

    司马昱的回答并没有指明都督益州军事的将领,但却要求是通晓军事的名将,而且排除了桓温,这么表态。明摆着是暗示褚蒜子,应该将益州的军事,交由华安都督,并责令华安彻底平定益州的叛乱。

    褚蒜子闻言,点了点头,她对华安是非常信任的,将益州的军事交给华安,她很放心。

    &然皇叔也认为桓驸马不适合都督荆州军事,那哀家便准华将军所请,正式任命其都督益州诸军事。以尽快彻底的平定益州的叛乱。”褚蒜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几位反对华安都督益州的大臣。见蔡谟和司马昱分析的合情合理,褚蒜子也已经拍板决定,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而蔡谟和司马昱之所以要帮助华安,取得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职位。并不是对华安有太多的好感。也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毕竟,益州的核心区域。距离桓温的荆州军主力驻地太远了,一旦益州发生什么变故,荆州军主力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荆州是平原地区,随时可能面临赵国主力大军的入侵,桓温足智多谋,只要其亲自镇守荆州,便足以应对赵国的入侵,而一旦其率主力进入益州,则荆州这个大晋的核心区域,就有可能因为赵国的铁骑突击而失守,如此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华安的北伐军情况就不一样了,梁州和益州本属一体,只是由于面积太大,所以分割成两个州而已,梁州最远的汉中郡,距离成都的距离比荆州的襄阳、武昌近了好几倍,由梁州增援成都极为便捷,而且,梁州与关中的赵军隔着秦岭,往来的道路极少,而且崎岖难行,赵国主力大军由这些小路进犯梁州,比由大路进犯荆州要困难的多,只要华安派遣北伐军堵住几条小路的关口,赵国大军便很难飞渡,因此,华安的主力大军,无需时时刻刻的驻守汉中,便也可保梁州无虞。

    其实,二人如此帮华安说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利用华安制衡桓温,以维持二人之间的平衡,毕竟,荆州的土地和人口是梁州和益州的总和,若让桓温继续都督益州,则桓温掌控的实力是华安的好多倍,这样不利于维持二人之间的平衡,一旦桓温作乱,无人可制,而让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则可让华安掌控的土地和人口与桓温相近,二人都是大晋名将,如此一来,二人实力相当,互相牵制,有利于大晋朝廷的稳定。

    讨论完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之后,司马昱突然又想到一事,于是,连忙抱拳道:“太后,最近几日,周刺史连续三次上书朝廷,以未能及时平定益州叛乱,并损兵折将,丢掉成都之事,请求罢去其益州刺史的职位,告老还乡,言辞颇为恳切,太后打算如何处置。”

    褚蒜子闻言,叹了口气,轻声道:“周刺史是我大晋的五朝元老,为我大晋立了不少功劳,就因为未能阻止益州叛乱,而革其职罢其官,哀家于心何忍。”

    虽然没有表态,但褚蒜子的意思是不愿意罢免周抚益州刺史的职位,毕竟,周抚也算还是一员名将,而且,还是五朝元老,地位在整个大晋都是比较高的,随意罢免周抚的职位,会让一些老臣寒心,毕竟,谁能不犯点错误呢?

    &后,周刺史言辞恳切,臣下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想要高老还乡了。”司马昱解释道。

    &啊!太后,周刺史年纪大了,在益州中了叛军的奸计,只怕无颜再回到益州了,太后何苦难为他呢?况且,作为一州刺史,仅一日便丢掉州城,若不略加惩戒,怎能警示后辈。”一名大臣正色说道。

    褚蒜子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周刺史虽然一时不察,致使叛军攻陷成都,但罢其刺史之位,是否太过了点,这样岂不会让朝中老臣寒心。”

    蔡谟闻言,抱拳道:“太后于心不忍,可罢其刺史之位,调往京城担任同一品级的闲职,这样,既应了周刺史罢免益州刺史的请求,也不会让朝中老臣寒心,更可以警示后人,可谓一举三得。”

    褚蒜子闻言,觉得很有道理,开口道:“蔡卿家言之有理,就按卿家所言,罢免周刺史益州刺史的职位,调往京城,任散骑常侍。”

    &后圣明。”蔡谟连忙恭维了一句,随即问道:“太后,益州刺史罢免,新任益州刺史当立即上任,以协助华将军管理益州之民生。”

    &啊!太后,华将军已经兼任梁州刺史,益州刺史的位置,应该另选他人担任。”一名大臣连忙说道。

    褚蒜子思考了片刻,问道:“各位爱卿觉得,益州刺史当由何人担任?”

    司马昱首先抱拳道:“太后,蜀中旧臣常璩,原为李势朝廷的散骑常侍,深通益州民情,如今在京城任职,太后可让其担任益州刺史,如此,重用蜀人,当可大收蜀中民心,对我大晋大为有利。”

    &璩本为蜀中旧臣,放任其担任益州刺史,会不会太冒险了。”一名大臣说出了心中的忧虑。

    他的意思很明显,那便是担心常璩对大晋国不忠心,做出叛逆之事,毕竟,在华安所部北伐军进攻成都的时候,常璩曾与华安私通书信,并暗中帮助华安夺取成都,这种有过叛逆前科的人才,难免会让人怀疑。

    司马昱连忙解释道:“不会,以本官这几个月对常大人的了解,此人心中存有正念,毫无野心,绝不是阴谋叛变之辈。”

    &后,会稽王说的对,常璩是蜀中之人,我朝重用蜀中之人,将会大收蜀中民心,太后不必犹豫,可立即传召常璩,并封其为益州刺史。”蔡谟抱拳说道。

    见司马昱和蔡谟都认为常璩可堪大任,褚蒜子自然也不反对,并立即派人前去传唤常璩。

    很快,常璩奉命来到太极殿,褚蒜子当面封其为益州刺史,虽然是不领兵的单车刺史,地位低于华安的领兵刺史,但常璩仍受宠若惊,并连忙推辞了几句。

    见褚蒜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