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小富即安 作者:桑叠云(晋江种田文vip2014.1.27正文完结) >

第18部分

穿越之小富即安 作者:桑叠云(晋江种田文vip2014.1.27正文完结)-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顾氏再泼辣厉害,也不撼动不了国家的王法和族长的权威。哭闹了一阵,终究是徒然,原本以为是到嘴的鸭子,谁知道却飞了,这事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 夫妻二人从冉氏祠堂出来,都是一副无精打采蔫巴巴的模样。倒惹得看热闹的村民一阵指指点点,拉着自家的小孩教育道:这就是不孝敬长辈的下场,日后不要学二人云云。

    冉敬的侄子冉奎,见自家不仅失去了继承权,还被全村人看了笑话,当了反面教材,十分的恼怒后悔。想到闹成今日这结果,其中一大半功劳还要归功于自家婆娘,一回家便关起门来打了冉顾氏一顿。

    侄子侄媳妇那边有多失意,冉敬自然不想管那么多。办妥了继承权的事后,他又把在村里的老房子给卖了。

    老房子是冉敬当年娶妻时新砌的青砖大瓦房,在村里来说条件算不错的了。冉顾氏这些年早就把这房子当成了自家财产,家中一应杂物全都放在里面。因为有人用的缘故,倒也没荒废,四周的墙面,屋顶的瓦片都是完好的。

    花钱买这么栋房子比砌新房划算多了。虽说冉敬的房子有些年头了,但青砖房的使用寿命也有一百多年左右,离废弃还早着呢,买下来换下屋顶的搁置板就成了。因此,冉敬一表示有卖的意向,就有两三户人家愿意买。

    最终,冉敬和杨林带卖房子所得的二十两银子,高高兴兴的回城了。

    晚上,杨林像往常一般,估摸着时间,去夜市接冉樱等人收摊。回家的路上就把今日去阳岭乡之事告诉了众人。

    冉妈妈、大牛和小宁听说冉顾氏一家都被全村人当初反面教材,沦为全村的笑料,都觉得解了口气。而冉樱对冉顾氏的事毫不感兴趣,让她高兴的是家中又多了二十两银子。

    算算时间,去夜市出摊也有一个月了。回家后,冉樱也没急着洗漱睡觉,而是坐在蜡烛下仔细的算帐。本月的销售额共有二十两银子左右,除去燃料食材等成本,利润差不多也有十二两银子。

    冉家人倒没想到在夜市摆个摊子能月入这么多,都有些欢喜。这样下去,至少不用担心日后生活的问题。冉敬给人治病的收入每月没个定数,杨林的收入冉樱又不好意思去问,除开这二人的收入,再除去一家人每月生活费二两银子,算下来每月也能存十两。每月十两银子对城里的小户来说,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冉敬一高兴,就从怀里掏出今日买房子所得的二十两银票,说道:“想不到乖孙女是如此的能干,倒比祖父整日背着个药箱,每月才赚二三两银子强。这二十两拿着吧,快点租个铺子做大做强,祖父后半辈子就全靠乖孙女养着啦。”

    冉樱一家和冉敬住在一起,日常的开销都是混在一起用的。于冉敬来说,当年要不是冉樱他爹给了一笔钱,他这辈子都买不起这几间房。被陷害入狱,也是冉樱一家出钱周旋。在落难时才最能看清楚人心,因此一开始,冉敬就把冉樱一家真正的当做家人来对待。每次给人看完病后,就把所得的银钱交与冉樱,自己随便留几个铜板当零花钱就够了。

    而冉樱这边,堂祖父愿意收留,自然是很感激,也不好意思用老人家的银钱。冉家每月开销,都是冉樱一家这边出的,冉敬上交的钱一分没动,全都存在了罐子里。哪月哪日,堂祖父给了多少文钱,账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倒不是冉樱信不过堂祖父,怕日后翻脸讹钱之类的。而是怕日后突然冒出个亲戚之类的,为了防止起财务纷争,账目上就必需要明白清楚。

    当然这些,冉敬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了,以他那种直脾气,非生气不可。

    所以,冉敬这番表示,冉樱是不能拒绝的,她收下那张银票,打保票道:“祖父放心吧,您这二十两银子,孙女保证给您赚两百两回来。”

    杨林也起身回屋,拿了三十两银票给冉樱:“樱妹,堂哥这几年在外也存了些银子,放着也无用,还不如樱妹拿去开铺子。不过嘛,堂哥也是有条件的。”

    一开始杨林学着冉敬给银票,倒把冉樱吓了一跳。冉樱一家和冉敬也算是共患难过,再加上有血脉关系在,收冉敬的银票还算心安。可是杨林就不一样了,那四十两银子能追回来,也算是堂哥的功劳,怎么能收恩人的钱呢。

    不过听说有条件后,冉樱倒放心了,就怕是无偿没条件,不然欠堂哥的人情就大了。

    “堂哥你说,什么条件。”冉樱答应得爽快极了。

    “一年后再还给堂哥三十五两就够了。”杨林早就料到,若是他像祖父那般白给,冉樱是绝对不会收的。为了做得像那么回事,他还加了五两的利息。

    “没问题,不过堂哥这笔银子,可比祖父那笔划算多了。”冉樱笑眯眯的打趣。

    “嘿嘿,那是你堂哥傻,不知道趁机敲诈你一大笔银子,将来好讨老婆。”冉敬丝毫不生气,反而把玩笑转移到了杨林的头上。

    一家人听了此话都笑了,唯独杨林没什么反应。反正将来都是一家人,钱都进的是一个口袋,他才不当一回事呢。

    这样一来,冉樱手中就有了一百两银子,可以考虑租间铺子开食店的问题了。

    租铺子这种事,不是想租就能租到的,从找来伢子打听,到最终食铺开张,估摸着也要接近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里,冉樱晚上还可以继续出摊,等到付钱定下店铺后,手中又能多十两银子。

    要想找个性价比高的铺子,就得找个好的伢子。这方面多亏了杨林帮忙,武馆内各位师兄弟子们汇集起来就是一张宽广的人脉网,他稍稍一打听就知道城东最可靠的伢子是谁,碰巧的是那伢子还是一位弟子的亲戚。

    如此一来,那伢子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林找来的这位伢子,对城东成百上千个铺子,不说每家都了如指掌,至少还是知道大半的。冉樱之前就看中锦春街那片区域,恰好那伢子的主要生意也集中在锦春街一带。遂带着冉樱和冉妈妈去快要到租期,且无续租意向的铺子转。

    冉樱和冉妈妈上午跟着伢子去街上转悠,回家时顺便把当天出摊所需的食材买好,倒也不会耽误去夜市出摊。

    连续看了几天,不是租金太贵就是店面太大,都没遇到合适的。直到第六天,才遇到个满意的。

    那家铺子并不在锦春街正街上,而是在正街中段的一条支巷内。虽说是支巷,但也是条商业街,只是街面比正街窄,人流量没正街多而已。

    正街的铺子都是面积大,租金高,铺面背后还带有数间房屋可供掌柜伙计居住。冉樱手中的这点银子,是租不起这种铺子的。而支巷的店铺,就单单是铺面套上厨房,面积合适,租金也不贵。

    冉樱看中的那家,在中段支巷处最外,一出店门走几步,转个弯就是正街。那家店的许老板也是做吃食生意的,冉樱去观察过好几日,人流量和生意都不错。如今这位许老板攒够了银子,已经谈好了正街的铺子,等这边租期到了就马上搬过去。

    既然位置靠近正街,价格自然比支巷里面铺子的价格高,冉樱和店铺主人一番讨价还价,又亏得那位伢子从中极力周旋,最终以每月六两的租金租了,租期暂定一年。

 第二十八章



    冉樱与铺子所有者林老板签了一年的租赁合同,当场付清了全部租金,共计七十二两银子。等到两旬后许老板的租期到期,就可以开张了。

    这二十天里当然不能闲着。上午冉樱就带着冉妈妈去所租的铺面附近转转,了解下各家食铺的招牌菜和价格;晚上则照常去夜市出摊。

    二十天很快就过去了,冉樱拿着租赁合同去铺子与许老板做了交接,拿到了店铺的钥匙。等许老板搬走后,又重新换了把锁,这铺子才算真正的租到了手。

    冉家人带着前几日买好的碗筷、铁锅、蒸笼、调料等物品到店里。桌椅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考虑。见还缺少燃料,又去煤行买了一车煤块,堆放在厨房角落的大木箱里。并没有买食材,由于没冰箱不好保鲜,冉樱决定明日一早再去买蔬菜肉食。

    店面共有八张桌子,六张小的两张大的,能接待四十个客人。不算上厨房,面积大概有二十五个平方左右。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也不可能全部坐满,最好的情况下差不多有八成的上座率。

    冉樱原本不打算请跑堂的伙计,毕竟每月要多出两人的工钱,又是一笔成本。开铺子不像去夜市出摊那样利润高,头一个月冉樱已经做好了不赚钱的准备。可后来去其它食铺,见跑堂的伙计干活干脆利落,手脚麻利,这么多客人也没见报错过菜。若是让自家人来干着活,定然达不到这种优质服务的标准。

    得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冉樱又托那伢子找了两位有两年跑堂经验的伙计,每人每月工钱一两银子。这个价钱,已经比支巷里的食铺开的工钱高出两三百文了,两位伙计自然十分感激,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好好干活。

    一家人忙了半天,最后把写有“冉记面庄”字样的匾额挂上,再拿了两个幡子一左一右的挂在店门口。整个铺子就也就布置完毕,明日就可以开张了。

    鉴于在夔州卖面成功的经历,冉樱决定开个面馆子,不过却不只是卖臊子面,臊子不过是面食众多浇头中的一种。所谓浇头,是对煮面时配菜的统称。浇头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臊子、红烧肉、番茄鸡蛋、排骨、鸡丝等。

    而且做面生意,比做炒菜生意要轻松些。开个炒菜馆子吧,客人来点了单后,还要马上下厨现炒现卖。若是客人一多,那就手忙脚乱忙不过来了。面生意就比较轻松,提前做好数种浇头,客人上门时只需做好面,端出去时舀上一大勺浇头就成了。成都城里有数家专门做面条的作坊,供应各家面铺子,连面都不用亲自动手做。

    看好铺子后,冉樱就去各家面条作坊考察了一番,最终选了家城南的作坊。煮出来的面条的口感筋道,与冉妈妈的手艺不相上下。

    第二天,冉家人起了个大早,匆匆吃完早饭,去早市买好了蔬菜肉类等所需的食材,雇了辆车运到面庄。一切准备就绪后,冉家除了杨林外的六口人就开始各自分工,开始忙活起来。

    等到全部食材处理完毕,冉樱和冉妈妈二人就开始做各种浇头,冉夫人和小宁在一边打下手,冉敬和大牛则去面作坊买面条。

    浇头种类众多,且每种配方都没个定数,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口味作调整。要想把所有的种类都做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冉樱只打算做臊子、红烧肉、素炸酱、番茄鸡蛋和排骨五种。等日后生意好了,再多增加种类花样也不迟。

    快到午时,五种浇头也做好了,面也买回来了,是时候在店门放串鞭炮以示开张。

    按照餐饮业的行规,店铺门前放鞭炮则表示铺面开张,周围的开店的同仁们是要上门送红包道喜,然后店主人再请各位同仁们到本店用餐,而其他行业则只需送红包即可。因此,冉记面庄前一阵噼啪声响后,支巷内的各个店主们就带着红包上门道喜了。

    冉樱站在店门口,边收红包,边把店门们请到店中。冉夫人和冉妈妈负责在厨房内煮面,两位跑堂伙计负责各司其职。老人和孩子属于特殊群体,冉樱怕堂祖父和两个弟弟忙了半天饿了,遂让他们和店主们一道吃面。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两位伙计就把店主们点的面送到跟前了。

    排骨面和番茄鸡蛋面众人倒是吃过,不过其他三种面,却是没见过的,所以大多数人点的都是没见过的。

    红烧肉、素炸酱和臊子油腥味重,分别主打香辣、麻辣和酸辣,味道浓烈,倒很符合蜀人的口味。排骨和番茄鸡蛋,讲究的是鲜味,毕竟不是所有蜀人都嗜辣。五种浇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料足汁多。面煮好后舀起来,面汤不能盛太多,汤多了就冲淡了浇头本身的滋味。再舀上一勺子浇头淋在面上,浇头中的汤汁就渗入到面中,用筷子拌上一拌,立马就入味了。

    由于三种辣浇头中都有辣椒油和胡椒八角茴香等调料,闻起来就让人食欲大振。待吃到嘴里,面口飘香,十分入味。其他面铺子的面和这家一比,立马就显得寡淡了。店主们吃得很是过瘾,吃完后亦是连声称赞。

    接待完了店主们,冉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递给小宁和大牛,嘱咐二人去支巷口子拿着红包,对着正街上的客人们,宣传凡是去冉记面庄吃面的客人,结账时每人都有五文钱的红包拿。

    二人就一人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