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12部分

明末求生记-第12部分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往里泼入一瓢开水,将还活蹦乱跳的蝗虫们烫死。

    经过这冷水一泡,开水一泼,基本就能清洗干净了,再控下水,倒入烧热的大铁锅中。

    后面只要控制好火候,不要让火力太大将虫子们烧焦,再时不时搅拌下,时间不长,就是香喷喷的美味了。

    郑三弄好了房间,也过来捉虫了。

    随着蝗虫数量渐渐减少,志文不得不运起轻功,一会儿上树,一会儿上房顶,或者干脆两手撑个布袋,一跳一跳的跃到空中,也能捉不少的虫。

    全然忘了自己的功夫已经在家人面前露了底。

    志文娘是在厨房没看见。郑三在院子边捉虫,边看得胆战心惊的。

    既为志文突然上身的这身本事感到吃惊,也怕他一不小心给摔伤了,还为自家这么厉害的儿子自豪。

    囡囡则没想这么多,她因为人小个子矮,这时候已经很难捉到虫了。

    她就站在院中,抬着头。

    “这边虫多,哥哥。”

    “哎呀,房顶上有一群,哥哥快去。”

    做起了指挥。

    入夜后,蝗虫数量少了下来,难不成这虫子也有夜盲症?志文暗道。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有夜盲症的,郑三夫妇,伯祖父这一家的成年人,还有宋叔宋婶,据志文观察,都有轻重不一的夜盲症。

    小孩子的情况似乎要好一点,像志文自己、囡囡,还有小英、小捷,没有夜盲症,而村里窑洞周围的那些邻居小孩,如大柱、大妮他们,又都有。

    志文现在和囡囡做饭,都要用紫花苜蓿做个汤,紫花苜蓿维生素a含量丰富,能逐步缓解父母的夜盲症,甚至完全治愈。

    现在看来还是有效果的,郑三夫妇晚上模模糊糊地能看见些东西了。

    既然虫少了,郑三和志文娘二人眼神又不好,也就不再捉虫,一家人快速跑进郑三清理出来的那个房间睡觉。

    休息好也很重要,谁也不知道这虫灾能持续多长时间。

    第二天,一家四口走出房间,却意外发现蝗虫已经没有多少了,左邻右舍打听了一下,整个县城内都是没剩多少虫了。

    志文还有点遗憾,昨天大半天的时间,看着捉了不少的蝗虫,水分烘干后,其实没多重,现在用手掂了掂,一百斤不到的样子。

    也就够一家人半个月左右的口粮,不过营养丰富,可以给全家好好补补。

    昨晚发现虫少了之后,志文还打算把仓库里的那些苜蓿草拿出来做诱饵,好多捉些虫呢,现在是用不上这招了。

    郑三夫妇倒是很高兴,今儿不用告假,可以接着去上工了。

    再说蝗虫没了,庄稼没准还有救呢。

    志文却不这么看,他觉得这是城内没有庄稼,花草树木和城外比起来也少得多,蝗虫这是把城内能吃的吃完了,换个地方找吃的去了。

    之后几天,到县城逃难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原来在城墙外的人群,是东一堆,西一群地聚集着,之间还有不少的空隙。

    现在呼啦啦一下子,空隙基本都被临时搭建的窝棚给填满了。

    志文的猜测也从他们的嘴里得到了证实,蝗虫仍在周围村寨肆虐。

    郑三夫妇的脸色越来越沉重。

    现在逃难的这批人,可不是一开始的那批无田户,而是多多少少都有几亩地的小户人家。

    旱灾之后的这场蝗灾,彻底断绝了他们的希望,眼看存粮没多少了,秋后官府还要上门征粮,一家老小看不见活路。

    不得不狠狠心,把辛苦攒下来的那几亩田卖了,背着换来的粮食外出逃难。

    这批人虽是逃难,可情况比第一批多少要好上一些,手里还有几个铜钱,也想进城找点活计做做,补贴家用,这县城里的人就多起来了。

    这人一多,难免龙蛇混杂,治安越来越差,已经发生了好几起抢劫,甚至绑架的事件了。

    志文娘把工辞了,一个妇道人家,单独走在街上,现在是件危险的事儿。

    郑三身形高大魁梧,给人印象很不好惹,又穿得破破烂烂的,也没什么油水可捞,倒是还算安全。

    至于志文和囡囡,已经被父母严厉警告,不准擅自上街。

    志文也知道,自己不是内裤外穿的超人,只是一个刚满八岁的小孩。

    现在虽然轻功不错,可遇上那些饿疯了的人,被人上下左右一堵,未必施展得开。

    原本还想带着囡囡再去宋叔家里玩玩呢,也只能作罢。

第20章 都逃难了

    “娘,再不吃,饭就冷了。”志文说道。

    “哦。。。哦,这就吃,这就吃。”志文娘从发愣中回过神,连连应道。

    志文暗暗叹口气,自从辞工回到家,志文娘就经常这样发呆。

    开始他以为是突然闲下来,一时不适应造成的,可这都好几天了,志文娘不但没有好转,还越发地严重起来。

    看来是另有心事。

    趁着吃完饭收拾碗筷的时候,志文问了,“娘,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这两天都魂不守舍的。”

    志文娘看看他和囡囡,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娘,有什么就说说呗,别憋出病来。”志文讨好地笑着。

    “唉,就是看到这些人,卖地卖房的出来逃难,想你姥姥、姥爷了,也不知他们现下情况如何。”

    “哦,那就去看看姥姥、姥爷他们呗。”志文说道。

    “那你和囡囡咋办?”志文娘无奈地说。

    “啊?”志文先是一愣,随即想到,志文娘现在是既不敢带着他们两兄妹走,也不敢自行上路,让他俩留在县城的屋里。

    “娘,我觉得你还是去一趟姥爷家,看看情况吧,这越往后,逃难的人越多,还指不定出什么事儿呢?”

    “你出去就从院外把门给锁好了,我带着囡囡在院子里,哪儿都不去,现在还没听说有闯进人家里的事儿吧?”志文说道。

    不是没有想过,让父母带着自己和囡囡,去宋大叔家呆两天,可这两家大人都没见过面,郑三夫妇只听囡囡说过和小英一起玩什么的,未必放心宋叔一家。

    他自己带着囡囡躲在院子里,危险也不太大,只要逃难的人群还没有失控,破门而入,公开抢掠的事儿应该还不会发生。

    至于仓库,包括动物什么的都可以收进去,就是人收不进去,他自己试过,也趁囡囡睡着的时候试过。

    “行,”志文娘犹豫好半天,“晚上等你爹回来,和他商量一下。”

    “不行。”这却是晚上郑三回到家,听了他们的想法之后,给的回答。

    “你这一个女的,就这样出去,我不放心。”郑三摇着头说,“这比志文和囡囡呆在院里还让我不放心。”

    一家人无语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单身女子出门,确实还是有点危险的。

    “要不,爹你告几天假,陪着娘去?”志文想了想,建议道。

    “这样啊,”郑三沉吟着,“可我还是不放心你两兄妹。”

    “放心啦,爹你经常不在院里,娘白天有时也不在,我们还不是好好的。”志文安慰着。

    “再说,不去看看姥爷姥姥他们,你和娘这心,也安不下来。”

    郑三又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吧,我现在这活儿快完了,赶几天工,做完了我和你娘一起去,就不用告假了。”

    “到时候咱们走早点,争取当天就刚回来。”郑三转头对志文娘说。

    “嗯。”志文娘点点头,自是不会反对,她也担心这对儿女呢。

    这天天色尚未大亮,郑三夫妇就起了,匆匆吃过早饭,带上干粮,把前后院的两道门都从外面锁好了,这才出发,要赶着城门一开就出城。

    志文和囡囡还像往常一样起床、吃饭,然后认字、写字。

    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想读书、科举,那是扯淡,不过总得能读会写,这繁体字,志文很多还真不认识。

    郑三虽说没开过蒙,不过指点他认这千把个字还是不在话下。

    志文就自己买了本千字文,带着囡囡一块儿认字写字,顺便再教囡囡一些简单的算术。

    这几天正教她数数呢,昨天能数到五十了。

    等到中午要吃饭的时候,志文却是不打算在院里生火做饭了。

    他也曾经有过一天只喝点糊糊,饿得眼冒金星的经历,知道饥饿的人鼻子比狗还灵,生火做饭,弄得饭菜香味飘出去,院门又是锁着的,难免引得胆大之人铤而走险。

    让囡囡自己复习刚认的字儿,志文随手就用加工坊烙了两个饼,煮碗汤,抬出来和囡囡一块儿吃。

    是的,这汤加工坊也能做。

    他决定,父母回来之前,家里就不生火了,都用加工坊做好了,再拿出来吃。

    心里还是有点不安。

    志文对自身的安全倒是不担心,要是只有他一个,遇上什么危险,打不过还能跑。

    可囡囡自身跑不了,志文也没本事带着她一起跑,在小英那儿已经有过教训了。

    这院里要是有个藏身的地方就好了,这个宅院,会不会有个藏身之处呢?

    想到这儿,志文干脆也不看书了,站起身,从前院开始,一处处仔细查找。

    整个宅院不大,志文花了大半个时辰也就找遍了,没有发现,不是富贵人家,一般人不会弄个地下室。

    志文不甘心,又拿了把小锤,把几个房间的墙壁、地板敲了个遍,也没有哪儿是空心的。

    到厨房的时候,终于有了发现。

    在灶台的背后,向上是烟囱,而下面,是一块敲上去,会发出回声的青砖,撬开青砖,露出了很小的洞口,成年人很难进去。

    志文和囡囡趴在洞口边看了一下,是个不大的地下空间,藏下四五个人绰绰有余,还细心地修了道阶梯,估计是前任主人用来存粮的吧。

    洞口设计得很巧妙,被灶给遮住了一小半,另外一半用青砖合上后,真是让人不易察觉。

    志文这下终于放心了,真有什么事儿,他可以迅速地把囡囡藏到这个地洞里。

    郑三夫妇当天晚上没有回来,志文有点担心,事情看来不太顺利。

    直到第二天下午,志文娘才一个人进了院门。

    “娘,爹呢?”志文见郑三没有跟着进门,问道。

    志文娘没有答话,拉着他和囡囡的手,进了堂屋。

    “我和你爹在县城外遇上你伯祖父一家人了,”志文娘说着,“他们在城外搭了两个窝棚住着,还是你爹眼尖,远远看见就上前去了,让我先回来。”

    “看来他们也是出来逃难了。”志文娘叹口气。

    “那姥姥姥爷他们呢?”志文不想谈这家人。

    “他们啊,也逃难去了。”志文娘脸色更差。

    “啊,姥姥姥爷在城外吗?要不叫他们来这儿住吧。”囡囡在旁边说话了。

    “不在城外,只知道他们逃难走了,不知道去哪儿了。”眼泪无声地顺着志文娘的脸颊流了下来。

    “我和你爹今天城里城外的找了大半天都没找到。”

    原来志文娘他们赶到丁家村,发现父母一家人去楼空,左邻右舍也是走得没人了,想打听都找不到人。

    好容易找到村里的一家大户,管家告诉他俩,他们父母一家将田地卖给他家老爷后,就收拾行李出村逃难了,只有祖屋没卖。

    当晚,郑三夫妇在祖屋草草歇了,第二天赶回县城,里外找了大半天都没找到,反而遇上了志文伯祖父一家。

    “看来,他们是往东边逃难去了。”志文娘幽幽说道。

    “姥姥姥爷是一大家子出的门,又带了粮食,”志文分析道,“一时不会出什么事儿的,娘,你就别担心了。”

    东边?陕西东边应该是黄河,这方向比南下好,过了黄河就出陕西了。

第21章 郑三很忙

    ps:万分感谢书友寻觅你莲君的推荐

    当天很晚,郑三才回到家。

    边吃给他留着的饼,边说着情况。

    “你伯祖父他们逃难出来了,这蝗灾一起,什么庄稼都保不住了。”

    “马上还得纳粮,留在村里就真没活路了。”

    “只好拿那几亩地,向秀才老爷换了些粮,跑到县城这儿来了。”

    “爹,那咱们住哪儿,你是怎么和他们说的?”志文插话问道,还是怕被这家人给惦记上。

    “我自然还是住土地庙,你们娘三儿,我说土地庙住不下了,也不方便,找了个朋友家借住着。”

    还算聪明,志文暗想。

    “你爹我没那么傻。”郑三斜瞥了他一眼,看破了志文的小心思。

    “爹,娘,要不咱们也走吧。”志文突然说道,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