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 >

第38部分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第38部分

小说: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Ⅱ。

    于是,这里就涉及到一种并无反思而努力〔伸张〕的对象(我们说这种对象是有弹性的)。

    我们现在要加以研究的。。。。

    东西是一种自我,而且我们将看到从这里会推论出什么结果。。

    来。

    冲动是一种内在的、把自己本身规定为因果性的力量。

    无生命的物体根本没有因果性,因为它的因果性在它自己之外。。。

    因果性应该因抵抗而被制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由于无生命物体的自身规定而产生出什么东西来。只要自我企图达到一种自己以外的因果性,自我的情况就恰恰是这个样子〔象上述那种无生命物体的情况一样〕。

    而只要它只向自身以外要求因果性,它的情况就根本不会不是这样。

 253

    032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但是,自我,正因为它是一种自我,也具有一种对自己本身的因果性,即设定自己的因果性,或者说能反思的因果性。冲动应该规定努力者的力量本身,而这种力量既然应该。。。。。。

    象反思那样在努力者本身之中表现自己,那么,从冲动的规。。。。。。。。。

    定作用中就必然推论出一种〔向外的〕表现。如果不是这样。。。。。。。。。

    的话,那就不存在什么冲动了。假如没有冲动,那就与〔我们的〕假设相矛盾了。因此,从冲动中就必然推论出自我对自己本身的反思行为来。

    (〔这是〕一个重要命题,它给我们的分析探讨带来了最大的光明。

    1。

    努力和反思,这一对本来存在于自我中的并由我们在前面提出来的双生子,因此就被最紧密地联合起来了。。。。

    一切反思都是建立在努力这个基础上的,没有努力,就不可能有反思。——另一方面,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对自我而。。。。

    言的努力,因而也就没有自我的努力,并且根本就没有自我。。。。。

    有了一方就必然推论出另一方,双方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2。

    自我不会不是有限的,不会不是受了限制的,现在人们对此看得更明确了。没有限制,就没有〔超验意义的〕冲动)

    ;没有冲动,就没有〔向先验过渡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先验意义的〕冲动、限制,也没有限制者,等等。自我的功能就是这样在圆圈上旋转,自我就这样与自己本身发生内在连锁的相互作用。

    3。

    现在也看得相当清楚的一点是:什么叫做理念的活动,什么叫做实在的活动,它们是怎么区别开来。。。。。。

    的,它们的界限在哪里。

    自我的原始努力,如果作为冲动,作为单纯建立于自我本身中的冲动来看,就既是理念的,又是。。。

    实在的。它的方向是针对自己本身的,自我通过自己固有的。。。

 254

    第三部分 实践知识学的基础132

    力量进行努力;而且也针对自我以外某种东西的,但在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区别出来。限制既然只使向外的方向受到。。。

    扬弃,并不能使向内的方向受到扬弃,那么通过限制,上述。。。

    的原始力量就好象被一分为二:保留下来的向自我本身返回的那一部分力量,乃是理念的力量,至于实在的力量,则将。。。。。。

    在适当的时候同样被设定起来。——而这样一来,我们在这里就又再次充分理解了这一命题:“没有理念性,就没有实在性,反之,没有实在性,就没有理念性。

    4。

    理念性的活动将。。。

    马上表明自己是从事于表象活动的。冲动与理念性的活动的关系,因而可以叫做表象冲动。这种冲动因而就是冲动的最。。。。

    初的和最高的表现,而且自我通过这种冲动才成为理智。而且,只要还有另外一种冲动会进入意识,会在自我中出现为。。。。

    自我,则自我就必然有这样的情况。

    5。

    从这里也就最确定地推论出来了理论对实践的从属关系。结果是:一切理论性的。。。。

    规律都以实践性的规律为根据,而且由于只能有一个实践性。。。。

    规律,所以一切理论性规律都以同一个实践规律为根据。因此,最完满的、具有全部本质的体系〔也是建立在实践规律上的〕。结果是:如果冲动可以让自己本身提高起来,则认识也可以提高,反之亦然。其结果是:在理论方面,也就产生反思和抽象的绝对自由,并产生冲动按照义务来注意某种东。。。。

    西而不注意其他某种东西的可能性,而没有这种可能性,就根本不可能有道德。宿命论从根本上被摧毁了,因为宿命论的根据是:我们的行为和愿望依存于我们的表象体系。而这里所表明的却是:我们的表象体系是依存于我们的冲动和意志的。

    〔其实〕这也是彻底驳斥宿命论的唯一方式。——总而

 255

    232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言之,通过这个体系,在整个人类里就出现了统一和联系,而。。。。

    在许多体系里是没有这种统一和联系的。

    Ⅲ。在这种对自己本身的反思里,自我并不能作为自我而进入意识,因为它并不直接意识到它的行为。但是,它从现在起,作为自我毕竟已经存在在那里了。这对于任何一位可能的旁观者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里正就是自我区别自己这个活生生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的界限,当然无生命的物体也能有一种冲动。——存在着这样的东西,对它来说,某物可能是存在在那里的,虽然对其自己本身来说该物还没。。。。。。。。

    有具体存在在那里。

    〔或者说,虽然某物还没有自己意识到自。。。。

    己存在在那里,却可以有别的存在在那里的东西意识到它已。。。。。

    存在在那里。

    〕但是,对于这个某物来说,必然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量存在,不过由于根本没有自我意识,从而也不可能与自我意识发生关系。这种内在驱动力量只能被感觉到。这。。。。

    样一种状态虽然是不可描绘的,却是完全可以感觉的,而且在它这种状态中,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自我感觉。

    (哲学家只可以在“这种状态是个什么东西”的问题上让每一个人去依靠自己的自我感觉,而不可以在“有没有这种状态”

    的问题上让每一个人去依靠自己的自我感觉。因为“有没有这种状态”

    这一问题是必须以自我为前提条件予以严格证明的。

    〔我们〕假设有现成存在着的某一种感觉,这就意味着〔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处理。这种感觉当然将来也会成为可知的的东西,但它之成为可知的,不是靠它自身,而是靠它种种的推论的后果。)

    我们前面曾说过,有生命的东西就是在这个地方同无生

 256

    第三部分 实践知识学的基础332

    命的东西区别开来的。力的感觉是一切生命的原则,是由死到生的过渡。

    如果只有力的感觉,当然生命还是极不完满的,但它虽不完满,毕竟已经从死的物质中分离出来了。

    Ⅳ。

    a。

    这种力量被感觉为某种有驱动作用的东西:自我感觉。。。。。。

    到自己被驱动,这是已经说过了的,特别是它感觉到自己被驱动到自己本身以外去。

    (这个到自身以外去,我们现在还看。。。。。。。。。。。。。

    不出是从哪里来的,但不久就会看清楚。)

    b。

    这种冲动必定如上所述起它能起的那种作用。

    它并不。。。。。。。。

    规定实在性的活动,就是说,并不发生与非我的因果性。但。。。。

    它却能够规定观念性的、完全依存于自我本身的活动,并且。。。。。。。。

    只要它是一个冲动,它就必须规定观念性的活动。——因此,观念性的活动是超越出去的,是设定某种东西以之为冲动的客体的。所谓冲动的客体,乃是冲动在有了因果性时就会产生制造出来的那种东西。——关于这种东西之必定由于观念性的活动而产生出来,这是证明了的。至于它是怎么可能由。。。。。。

    于观念性的活动而产生出来的,在这里还一点也看不出来,〔因为〕这要以许多别的分析研究为前提。

    c。

    这种产生〔过程〕,以及产生过程中的行为者,现在还丝毫没有进入意识。因此,无论是对冲动的对象(客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是对冲动对象的直观,都还没有出现。在这里,什么东西都还没有出现。这里只不过借此说明自我怎么能够对自己有所感觉,怎么感觉到自己是被驱使着向某种未知的东西冲动,并且敞开了向下一步过。。。。。。。。。。。。。。。

    渡的大门。

 257

    432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Ⅴ。冲动应该被感觉为冲动,就是说,被感觉为某种不。。。

    具备因果性的东西。但是,至少,只要它力求通过观念性活动以产生它的对象(客体)

    ,那它就当然具有因果性,并且因此而不被感觉为冲动。

    只要冲动企图进行实在的活动,它就不是可认识的东西,可感觉的东西,因为它不具有因果性。因此它也就不被感觉为一个冲动。

    〔如果〕我们把上述两者结合起来,那就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观念性活动不涉及冲动的对象,则冲动就不能被感觉;而如果实在性活动没有受限制,则观念性活动就不会涉及冲动的对象。

    两者结合起来〔以后〕,就产生出自我对自己的反思,就使自我成为一种有限制的自我。但是,由于自我在这种反思。。。。

    中并没有意识到它自己,所以反思只是一种单纯的感觉。。。

    这样一来,感觉就完全被演绎出来了。它属于力的一种至今没有表现出来的感觉,是本身同样没有表现的东西的一种对象,是一种强迫感、不能感。而这就是演绎出来的感觉。。

    表现。

    9。第六定理A感觉必须进一步被规定和被限制。。。。。。。。。。。。。。。

    Ⅰ。

    1。

    自我现在感觉到自己受了限制,这就是说,对于它自。。。。

    己来说,它是受了限制的。它之受限制,并不象它从前那样,。。。

    也不象无生命的弹性物体那样,它受限制仅仅是对于在它之

 258

    第三部分 实践知识学的基础532

    外的一个旁观者来说的。它的活动,对它自己来说,已被扬。。。。。。

    弃了。而我们所以说对它自己来说,乃是因为我们从我们的更高的观点当然看得出这一点而言的。它已通过绝对活动产生出一个在它之外的冲动对象,但是,它已经不是那个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自我。

    这样把活动完全取消掉,是与自我的性质相矛盾的。因此,只要它确实是一个自我,它就必须把活动重新建立起来,而且是自为地使之重新建立起来,也就是说,至少它必须使。。。

    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它能够设定自己是自由的和不受限制的,即使要等到下一个反思才能这样。

    〔也必须如此。

    〕按照我们的演绎来看,自我的活动之所以能够这样重新建立起来,并不是依靠任何特殊的推动力,而仅仅是由于自我的本质,通过绝对自发性而重新建立起来的。当前这种行动立即表明自己是对于反思着的自我所进行的一种反思,是为了代之以另一种行动而对这种行动所进行的一种中断(既然自我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有感觉,它就也有行动,不过还没有意识而已。代替这种行动出现的至少是会使意识成为可能的另一种行动)。这种对反思者的反思,这种对行动的中断,完全出于绝对的自发性。自我在这种绝对自发性中无条件地行动着,因为它在行动着。

    (这里划定的是单纯生命与理智之间的界限,正如上文划定的是无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界限那样。自我的意识仅仅是由这种绝对自发性产生出来的。——我们把我们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并不是通过自然规律,也不是通过由自然规律引申出来的推论,而是通过绝对自由;并不是通过过渡,而是通过。。

 259

    632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一种飞跃。——因此,在哲学里,人们必须从自我出发,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