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 >

第6部分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第6部分

小说: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进去了;。。。。。。。。。。

    这就是,人们不知不觉地恰恰把他自以为已经抽掉了的那个东西思维进去了;他这就自相矛盾了。人们不把他那对自己有所意识的自我一起思维进去,是根本不能思维什么的;人们决不能抽掉他自己的自我意识;因而上述那一类的所有问题都是不可回答的;因为只要人们真有自知之明,它们就不会被提出来。)

    8)如果自我只当它设定自己时它才是〔或,存在〕,那

 37

    4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么它也就只为设定者〔或,只对设定者而言〕才是,而且只为存在者才设定。——自我为自我而是——但如果它直接了。。。。。。。

    当地设定自己(实际上正是这样)

    ,那么它就必然地设定自己,而且必然地为自我而是。我只对我而言才是;但对我而言我。。。。。。。。。。。。。。

    必然地是。

    (当我说对我而言或为我时,我已在设定我的是、。。。。。。。。。。

    我的存在。)

    9)设定自己,和是〔或存在〕,这两者由自我来使用,是。。。。。。。

    完全等同的。因而命题“我是”

    ,由于我已设定我自己,也就可被表述为:我直接了当地是,因为我是。。。。。。。。。。。。

    另外,设定着自己的自我,与存在着的自我,这两者是完全等同的、统一的、同一个东西。自我就是它将自己设定成为的那个东西;而且它将自己设定成为它所是的那个东西。。。。。

    于是这就成为:我直接了当地是我所是的那个东西。。。。。。。。。。。。。。。。

    10)我们至今阐发的事实行动可用下列公式予以直接表述:我直接了当地是,即是说,我直接了当地是,因为我是;。。。。。。。。。。。。。。。。。。

    而且直接了当地是我之所是;两者都是对自我而言的。。。。。。。。。。。。。。。。。。。。。。。

    如果人们想到这是在一门知识学的开头所作的关于这个事实行动的论述,那它就应被表述如下:自我自己就直接了。。。。。。。。

    当地设定它自己的存在〔或,它自己的是〕①。。。。。。。。。。

    ①1802年版的注:这个命题如用我们以前讲过的其他说法来说,就意味着:自我必然地是主体与客体的同一、主体—客体:而且这个〔主体—客体〕直接了当地、无需任何其他中介地就是它。我说这个,就意味着它;尽管这命题不象人们所想的那样容易认识到、那样容易按它在知识学建立前彻底被忽视了的高度重要性去考虑;因此,先前关于它的种种阐述,都不能省略。

 38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51

    我们是从命题“A=A”出发的;这并不是因为,仿佛命题“我是”可以从它那里出发而得到证明,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从随便一个什么在经验意识中确信其已被给予了的命。。

    题出发。

    但即使在我的论述中也已可以看出,不是命题“A=A”充当命题“我是”的根据,毋宁是反过来,命题“我是”

    充当命题“A=A”的根据。

    如果从命题“我是”里抽掉特定的内容,抽掉自我,而只剩下和那个内容一起被给予了的单纯形式,剩下从被设定。。。。

    推出存在的推论形式,就像逻辑上必定出现的那样(参看。。。。。。。。。

    《知识学的概念》第6节)

    ,那么,人们就得到作为逻辑原理的命题“A=A”

    ,而命题“A=A”只能通过知识学而被证明和被规定。被证明:。。。A是A,因为设定了A的自我与A在其中被设定的那个自我,是相同的;被规定:一切是的〔或存。。。

    在着的〕东西,只因它是在自我之中设定起来的,才是或才存在;在自我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上述命题中没有任何可能的A(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不是一个在自我中被设定的东西。。

    而是什么别的。

    如果人们再进一步抽掉一切判断,即抽掉特定的行动,而仅仅注视上述形式所显示的人类精神的一般行动样态,则人。。

    们就有了实在性的范畴。

    凡可应用命题“。。。。。。A=A”

    的一切东西,只要这个命题可对之适用,就有实在性。由于随便一个什么。。。。。。。。。。。

    事物(一个在自我中设定起来的事物)的单纯设定而被设定了的那个东西,就是该事物中的实在性,就是它的本质。

    (梅蒙的怀疑主义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对我们是否有权使

 39

    6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用实在性范畴的疑问上的。这个权力不能从任何别的权力中推演出来,毋宁我们是直接了当地被授予这种权力的。一切别的可能的权力倒不如说都必定是从它这里推导出来的;甚至梅蒙的怀疑主义也不知不觉地以它为前提条件。因为他的怀疑主义承认普通逻辑的正确性。——但是,这里可以展示出某种东西,一切范畴本身都是从它推导出来的,这东西就是:自我,绝对主体。对于可应用实在性范畴的一切其他可能的东西而言,必须指明,实在性是从自我那里转移到它们。。。

    身上的:——只要自我存在,它们就必定存在。)

    我们的作为一切知识的绝对原理的命题,康德已在他的。。

    范畴演绎中提示过了;不过,他从没把它建立为基本原理。

    在。

    他之前,笛卡尔曾提出过一个类似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

    这命题并不是以“凡思维的人都在”为大前提的那个三段推论的小前提和结论,而很可能他也已能把它当作意识的直接事实看待了的。因为如果不然,那它就仅仅意味着“思维着的我在,故我在”

    (如用我们的话说,那就是,“我在,故我在”)。但那样,附加语“思维着的”就完全是多余的了;当人存在的时候,人并不必然地思维,但当人思维的时候,人必然地存在。思维决不是存在的本质,而只是它的一个特殊规定;我们的存在除了思维之外还有好多别的规定。——莱。

    因霍尔德(。。。。KarlLeonhardReinhold)建立了表象的命题,如果以笛卡尔的形式来表述,他的命题该是说“我想象,故我在”

    ,或者说的更正确些:“表象着的我存在,故我存在”。他比笛卡尔走的远得多;但由于他只想建立知识本身而不想建

 40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71

    立知识的概论,他走的还不够远;因为表象也不是存在的本质,而是它的一个特殊规定;我们的存在除了表象之外还有别的规定,尽管这些规定都必须通过表象的中介以达到经验。。。。。。。。。。。。。。。。。。。。。

    意识。。。在上述意义上超越我们的命题而走远了的是斯宾诺萨。。。。。

    他并不否认经验意识的统一性,但他根本否认有纯粹意识。

    在他看来,一个经验主体的一整系列的表象同唯一的纯粹主体的关系,就像一个表象同表象系列的关系一样。

    在他看来,自我(他称之为他的自我,或我称之为我的自我的那个东西)

    直。。。。

    接了当地是、存在着,并非因为它是、存在着,而是因为有。。

    某种别的东西是、存在着。——在他看来,自我诚然对自我而言是一个自我,但是他问,在自我之外的是什么呢。他认为,这样一种“自我之外”的东西也同样是一个自我,而设定起来的自我(例如,我的自我)和一切可设定的自我,都。。

    是它的种种变体。他区分了纯粹的意识和经验的意识。他将。。。。。。

    前者,即纯粹意识,化为上帝,这上帝永远意识不到它自己,因为纯粹意识永远达不到意识;将后者,即经验意识,当成上帝的种种特殊变体。他这样建立的体系是完满贯通的、无可反驳的,因为他是到了一个理性不再能跟随他进入的领域里;但他的体系是无根据的;因为,是什么使他走出经验意识里给定了的那个纯粹意识以外去的呢?——其实,驱使他走上他的体系的东西完全可以指明出来,那就是,要显示人类知识中的最高统一性的那种必然的努力(Stre-ben)。

    这种统一性他的体系里有;错误只在于,当他自信是根据理论理性的理由进行推论时,他却仅仅是受了一种实践需要的驱使,

 41

    8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当他自信是陈述某种实际给定了的东西时,他却仅仅树立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他的最高统一性,我们在知识学里将再次见到;但它不是作为某种存在着的东西,而是作为。。。

    某种应当由我们制造出来、但我们不能够制造出来的东。。。。

    西。——我还要指明的是:如果谁越过了“我是”

    ,谁就必然要走到斯宾诺莎那里去!

    (莱布尼兹的体系,就其完整状态来说,只不过是斯宾诺莎主义,这一点可参看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萨洛摩。梅蒙的《论哲学的进步及其他》。)

    而且,只有两个完全贯通一致的体系,即,承认这个界限的批判体系。。。。

    和越过这个界限的斯宾诺莎体系。。。。。。。

    2。第二条:内容上有条件的原理A基于同一理由,第二原理也像第一原理一样,既不能证明也不能推论。因此我们在这里,恰恰同前面一样,也从一个经验意识的事实出发,并且我们根据同样的权力按照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事实。

    1)命题“-A不=A”

    ,毫无疑问,任何人都承认是完全明确和不容置疑的,很难设想有谁会要求证明它。

    2)但假如这样一种证明是可能的,那么,这个证明,在我们的体系里(我们体系的正确性,真正说来,直到科学完成之前一直还是成问题的)

    就只能从命题“A=A”

    引导出来。

    3)但这样一种证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充其量我们只能这样设定:我们提出来的命题〔“-A不=A”

    〕和命题“-A=-A”是完全相同的,-A又和在自我中设定起来的随便一个什么Y是完全相同的,而命题“-A=-A”于是意

 42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91

    味着:如果则它是被设定了;但假如。。A的对立面被设定了,。

    我们这样设定,那么,在这里,如同前面一样,同一个关联(=X)就直接了当地设定起来了;而且它根本不是一个从命题“A=A”推导出来并经命题“A=A”证明了的命题,毋宁它就是命题“A=A”本身……(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命题的形式,就这命题是一个单纯的逻辑命题而言,实际上也隶属于意识统一性这一最高形式、这一一般形式性之下)。。。。

    4)

    下述问题至今还完全没接触到:A的对立面是设定了。

    吗?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在哪一种单纯行动的形式下被设定。。。。。。。

    的呢?假如上面提出的那个命题本身确是一个被推导出来的命题,则这个条件就该一定是从命题“A=A”推导出来的。

    但是,这样一种条件根本不能由命题“A=A”中产生,因为反设定(Gegensetzen)的形式并不包含于设定(Setzen)的形式中,甚至可以说,反设定的形式是与设定的形式正相对立的。因此,反设定是无待任何条件而直接了当地对设起来的。

    -A是作为-因为它是被设定。。A直接了当地被设定的,。。

    的。

    于是,正如命题“A=A”

    出现于经验意识的诸事实之间,成为经验意识事实之一那样,一种对设(Entgegensetzen)就出现于自我的诸行动之间,成为自我的行动之一;而这种对设,就其单纯形式来说,是一种全然可能的、不须任何条件。。

    为前提的、不以任何更高的根据为基础的行动。

    (〔当人们建立起命题“-A=-A”时〕,这命题作为命。。

    题,其逻辑的形式是以主词和宾词的同一性为条件的,〔即是。。。

    说,以进行表象的自我与被表象的自我的同一性为条件的;可。。。。。。。。。

 43

    02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