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77部分

丝路龙船-第77部分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些流民出身的元军新卒带着绝望的心情继续朝着宋军营寨前进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出现了。

    前一次湛江之战招降了近四万元军降卒后,文天祥和军中诸将就已经清楚了元军阵中这些新卒的底细。此次大战,文天祥自然不会忽略了元军阵中剩下的这些可怜的流民军。

    出于对这些汉人流民的同情怜悯之心,也为了尽可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心胸广阔的文天祥在战前就做好了应对之策。从东海岛上归顺大宋的俘虏中选出百名嗓门大人头熟的流民青壮,分别送到了湛江城和太平岭军寨内。

    等这些流民军的第一波攻势被打退,又遭到了元军督战队无情的屠杀和逼迫后,巩信和石义坚两人也知机的将五十名东海岛上的流民送出了寨外。

    在一千甲士的保护下,站在两道壕沟之间的五十名大嗓门流民,不断将自己的出身来历和如今的情况朝着对面的流民军高喊出来。随着这五十名流民的高声呼喊,正缓缓朝宋军营寨逼近的元军新卒们在诧异中停住了脚步。

    都是当初一道从山东、河南出来逃难的老乡,文天祥送到湛江和太平岭的又都是流民中名望较大,人头较熟的汉子。

    慢慢的,元军新卒队伍开始不断有人低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这个人我认识,确实是我们角山屯的高大壮。”

    “真是俺们金岩村的刘大哥!”……。。

    当流民新卒的队伍中这股议论声越来越大之后,终于有几个机灵一点的流民青壮开始按着那五十个归顺宋军的同伴所指引的方向,绕开太平岭军寨面前的堑壕,朝着太平岭和湛江城之间那块五里宽的通道跑去。

    原本已经陷入绝望中的流民新卒,在发现眼前有一条即不用和宋军拼命,又不用再面对元军凶残的督战队的机会时,终于完全崩溃了。

    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绳索那样,所有的流民军用尽全力,拼了命的朝着湛江城和太平岭中间的地域跑去,一群流民出身的步卒,在求生欲望的激励下,生生跑出了一股大队骑兵的速度和声势。

    当太平岭下的元军新卒出现剧变之后,在湛江城头观战的苏刘义也不失时机的将湛江城中的五十名流民俘虏唤到城头,开始朝城下喊话。

    湛江城下的流民军得知太平岭下的同伴开始朝着大宋方向溃逃之后,想到元军严酷的连坐刑罚,也为了抓住眼前这难得的逃出生天的机会,也开始不管不顾的顺着湛江城墙逃向了后方。

    借用一百名流民的亲身经历,文天祥轻而易举的瓦解了四万元军步卒。

    (本章完)

第121章 华夏正朔() 
当初巩信、石义坚两人在修筑太平岭营寨时,为了让寨墙立的更牢固,同时清理掉太平岭周边的遮蔽物不给元军留下可供打造攻城器械的树木,将整个太平岭方圆十几里范围内所有的大小树木全都砍伐一空。

    不过这样做的结果,也让身处卧虎丘上的蒙古骑兵可以轻易在远处将整个太平岭上下的战事看得清清楚楚。

    太平岭下的元军新卒发生集体溃逃之后,正在卧虎丘军寨一处高台上观望战事的蒙古骑兵万夫长迪力热当场就发现事情不对劲。等看到这些流民新卒正朝着宋人的地界一路狂奔,确定他们是在战场上发生了哗变之后,迪力热顿时勃然大怒。而随后连湛江城下的流民新卒也雪崩一般产生了连锁反应开始溃逃后,迪力热已经暴跳如雷了。

    察不忽木和他的克烈部诸多将领们其实对于大元朝人分四等的国策是极为拥护的,正是因为黄金家族的历任统治者们让草原上的蒙古人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势和海量的财富,所以哪怕是克烈部这些对黄金家族统治者心怀怨怼的蒙古人,也同样安心接受元廷的指挥和差遣,维护着蒙古人的统治。

    眼看这些低贱的下等汉民在战前投敌,迪力热有一种看着自家的牲畜就要跑到别人家牧场的感觉。身为察不忽木身边最亲信的统兵大将之一,迪力热本身就拥有极大的战场决策权,当收到太平岭方向萨拉赫传来的旗语和号角讯号后,迪力热几乎没有犹豫就下达了出兵的命令。

    当萨拉赫恼羞成怒的引领着麾下四万精锐步卒凶猛的向太平岭军寨发起进攻时,卧虎丘上的一万蒙古骑兵也从营寨内疾驰而出,挥舞着马刀气势汹汹的朝着全力奔逃的流民新卒追去。

    双方接战的第一天就意外的引发了元军四万新卒的集体溃逃,大喜之下的苏刘义当然不会忘了将这个喜讯急报给坐镇湛江城内的文天祥。

    等文天祥闻讯赶到湛江城头向下观望时,刚好看到前方卧虎丘上的蒙古骑兵倾巢而出,马上就要追近那些亡命奔逃的流民新卒了。

    因为事出突然,苏刘义多少还有些任凭元军窝里斗,自己在城头看热闹的态度。可是文天祥却脸色大变,稍一观察城下元军骑兵和步卒的追击路线,马上就抬头高声呼道:“刘正华在哪?让他马上来见我。”

    等刘正华闻讯从百步外的一处城墙垛口处赶过来时,文天祥已经对苏刘义下达了两条命令。第一是让苏刘义派出一千军士随着文天祥身边的幕僚赵孟荣从后方的湛江城南门出城,去引领收容这些准备归降大宋的流民军。第二就是命苏刘义在确保挡住北城元军攻势的同时,派出部分精锐步卒出城去将湛江城下达尔赤追赶流民军的兵马暂时挡住一段时间。

    等刘正华跑到面前,文天祥更是下达了一个让苏刘义和刘正华两人都有些目瞪口呆的军令。“刘正华,你马上带着龙骧左卫兵马全部出城,一定要将那些蒙古人的骑兵拦下来,不能让他们肆意屠杀这些归降的流民。“

    刘正华毕竟年轻,虽然愣了一下但还不敢质疑枢相的军令,正准备转身行动时,却听到苏刘义犹豫着向文天祥谏言道:“枢相,这些流民刚刚还在元军的驱策下攻打我们,这会不会是蒙古人的什么阴谋?即便没有什么阴谋,咱们也犯不上出动大军和蒙古人的骑兵在城外硬拼啊。“

    苏刘义的谏言正好说中了刘正华的心思,刘正华下意识的就停下了脚步,想看看枢相文天祥会不会收回成命。

    苏刘义出于谨慎和善意的进谏,却让文天祥大怒起来,疾言厉色的训斥两人道:“身为统军大将,你们眼光何其短浅?这些流民军虽是蒙古人从山东、河南诸地胁迫而来,可山东、河南同样也是我大宋故地。都按你等这般想法,如今整个天下都被蒙古鞑子占去,那天下百姓就都是蒙古人的臣民了吗?我大宋为华夏正朔,普天下之华夏百姓皆为我大宋之民。这些百姓与我等同根同源,如今若是眼看着这些归降的流民被元军屠杀却无动于衷,今后我大宋还如何让天下百姓归心,我大宋王师还有何名目去恢复山河社稷?“

    文天祥这一番斥责让苏刘义和刘正华两人如醍醐灌顶一般明白了过来,满面羞愧之下刘正华高声向文天祥抱拳说道:“末将明白了,请枢相放心,龙骧左卫军将必不负枢相钧令。”说完,利落的转身跑下城头。

    大战初起之际,龙骧左卫的兵马本就随时做好了接战的准备,等刘正华回到龙骧左卫军中下达军令之后,兵甲齐整的一万五千精锐如一股洪流般从湛江城西门杀出城外。

    苏刘义这边也没有一丝耽搁,分派身边一名将领带着两提兵马跟随赵孟荣从湛江城南门出城去引领收容降兵,又命自己的副手龙骧右卫指挥副使张镇主持湛江城防,苏刘义带着身边的亲卫和五千龙骧右卫精锐打开湛江城北门,直接杀向了正追击流民军的达尔赤所部元卒。

    从湛江城北门大开之际,湛江城下的元军主将达尔赤已经将注意力从追击流民军身上转到了湛江城下。宋军居然放弃坚固的城池主动出击,这让达尔赤在感到意外之余,也自然生出了借机占据城门攻下湛江的念头。

    至于那几万溃逃降宋的流民军,既然卧虎丘上迪力热的一万骑兵已经快要追上他们了,达尔赤也就不再去管流民军的情况,转而急命身边的一位万夫长以最快的速度带领步卒上前,务必要先将出城的这五千宋军缠住。同时用军中号角传讯,让麾下所有的步卒重新转回湛江城下,准备围歼出城宋军并借机攻城。

    太平岭上的巩信和石义坚两人在发现战场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之后,面对着萨拉赫所部元军的猛烈攻势也毫不退让,不断派出精锐甲士出寨,和元军围绕着寨外的两道堑壕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在第二次湛江之战开始的第一天,本来只想着先试探一番对方实力的宋元两军,却因为四万流民军的意外溃逃,引发了两军极为激烈的大规模野战。

    (本章完)

第122章 截击() 
生逢乱世,胡虏横行,权贵武夫视百姓如草芥,任意欺凌。

    纵然是雄材伟略见识超卓的一代雄主忽必烈,在承继了父祖、兄长留下来的庞大遗产之后,虽然一心推崇汉化施行汉制、汉礼,意图建立起一个兴盛繁华的大元帝国。可是在面对着自成吉思汗时起,势力就越来越强大的蒙古权贵时,却也只能无奈的实行安抚退让之策。

    将天下之民按其出身一分为四,实际上就是在整个大元朝治下形成了以蒙古人为主,西域、波斯、利伯亚诸地色目人为辅,共同统治压榨中原汉人的王朝统治。所谓的汉制、汉礼,在蒙古权贵们面前连个屁都不算,只是维持蒙古人统治中原汉民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生为一个平凡的汉人百姓,平日里承受着官吏盘剥、豪强奴役却仍然顽强的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可在非人力可挡的天灾人祸面前,百姓的力量实在是太过渺小软弱了。

    这些因黄河泛滥而流离失所的山东、河南百姓为了一口果腹之食,就将自己当成牲口一般卖给了别人。可最后,他们却发现自己连牲口都不如,元朝的军将们只不过把他们当成了消耗宋军刀箭的炮灰和填埋堑壕的荒土。

    所以当听到前些时日被俘的同伴告诉他们的消息,知道大宋朝廷居然还愿意为他们提供一块安稳的栖身之地,愿意给他们提供生活必需的衣食所需之后,看到一丝希望的流民们抛开了所有的恐惧,为了生存和希望开始了一场绝命逃亡。

    太平岭下的流民军绕过太平岭后在左侧狂奔,湛江城下的流民军沿着湛江城在右侧狂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逃到哪里?会有什么结局?只是绝望而又麻木地,在救生欲望的驱使下跟着身前的同伴全力向前狂奔。

    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或许就连这份微弱的希望也要破灭了。卧虎丘上的一万蒙古骑兵,在万夫长迪力热的指挥下,正兵分两路,沿着两侧流民奔逃的路线,紧追而至。

    蒙古骑兵们如狂风骤雨般密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了,近的连马上蒙古骑兵们那挥舞的马刀和狰狞的面孔都清晰可见了。当蒙古骑兵第一波箭雨从后方射入奔逃的流民军人群中后,中箭者的惨呼让许多完全绝望的流民连奔逃的欲望也消失了。

    最早开始逃走的流民军队伍已经绕过了太平岭军寨,离前方奉日军和虎贲卫设立的军寨不到三里路程了,湛江城下的流民军因为逃跑的稍迟一些,只是刚刚沿着湛江城墙一路冲过了湛江城南门不远。可是在蒙古人飞快的马蹄下,他们却看不到逃出生天的希望了。

    越来越多的流民开始颓然的停下脚步趴在地上,嘴里发出毫无意义的哀泣之声,等候着蒙古人无情的战刀和马蹄落在自己身上,死亡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吧。

    蒙古人的两路骑兵都已经追上来了,经验老到的蒙古骑兵们并没有径直冲进流民奔逃的人群中,而是飞快的从流民队伍的最外侧疾掠而过。借着战马的高速,锋利的马刀不费吹灰之力就划开了流民们的躯体,带起了一蓬蓬飞溅的热血。

    一个个蒙古骑兵接连不断的疾驰而过,将大群的流民队伍如同剥皮一般,一层层的削开。在鲜血和恐惧的刺激下,庞大的流民队伍如同炸了窝的蜂群,开始四处奔逃,企图躲过马上就要砍到自己身上的刀锋。

    蒙古骑兵惊雷般的马蹄声,数万流民杂乱的惨呼和号泣声,在太平岭和湛江城之间这五里方圆的地域乱成一团的情形下,湛江城南门洞开之际,除了正对着城门范围内的百十个蒙古骑兵有所察觉之外,所有的蒙古兵将们出于对宋人军力的轻视,正肆无忌惮的追杀着毫无还手之力的流民。

    迪力热在心头怒火的驱使下,竟是一马当先已经快要率部追到奉日军和虎贲卫的军寨前了。

    这也让刘正华的出击,变的比预想中要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