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314部分

奸臣世家-第314部分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只要对方不亲自动手,这些学子们觉得还是能够忍受。

第533 会试的新举措

    可只要对方不亲自动手,这些学子们觉得还是能够忍受。

    况且,这一举措肯定是一视同仁,谁也不可能在这一关得到任何的优待。

    赵煦派太监过来,一是为了宣扬他的恩典,二就是为了监督那些衙役。

    当学子们换完衣物之后,衙役们便告诉他们。

    院试的考场之内,凡是考试所必备的那些东西,学子们自己带的一律不能被带入考场,他们要是在当场有什么问题的话,负责监督他们的衙役也都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

    无论是考试工具,还是吃食和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一律将由考场负责提供。不过,这些衙役还特意提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在考场之内,如果有学子发现所用的笔不顺手,也可以将此事告诉负责监考的官员,在考场内可以负责更换。

    当然,也唯独只有笔才能被更换,至于其他的东西存在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个惊人的举措。

    考场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学子们还是单间,不过,每个考棚都变成了青砖青瓦盖成,坚固就不说了,还非常的防寒。

    而且,更加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地底下好像还冒着热气。

    学子们还发现了考场内一个重要的细节,每个考试区域内都有一个独自的厕所。厕所的门被封实的很严,基本上就杜绝了臭气外泄的可能。

    这无疑大大改善了整个考场的考试环境。

    第三个惊人的举措。

    就是吃。

    考场内提供的食物都很简单。

    早上,一晚热豆浆,两个猪肉菘菜馅的大包子。

    中午,一晚热水,还是同样的两个大包子。

    下午,变得清淡了一些,一碗浓浓的小米粥,外加一个夹着咸菜的火烧。

    仅仅就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吃食,让那些很少吃到肉的贫寒学子们痛哭流涕。有的人感动地当场在考棚之内,朝着皇城的方向,一边磕着头,一边山呼万岁。

    单是这一个举措,就让韩缜、章惇等一众朝臣不得不叹服,小皇帝年纪虽小,可这收买人心的办法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单从这一点来说,已经超过了仁宗皇帝。

    得到这一消息的赵煦,表情却有些古怪,高兴自然是非常高兴,可他却总是觉得心里面不爽快。

    全天下,可能就只有梁师成能够明白官家此刻为什么会有这么矛盾的心里。其中的缘由其实也很简单,这还是因为,这个点子根本就不是官家出得,而是蔡道出得。

    任谁知道了这件事,心中能爽快才怪呢?

    当然,梁师成这是猜到的。如果让赵煦知道了梁师成猜到了他的心理的话,非得立刻把梁师成五马分尸,以消除心头的不快感。

    当然,这一次会试还有不少被改良的举措,不过剩下的都是一些小细节。

    总之,这一届能够参与会试的学子们都是幸福的,每一位学子都有自己的小感触。

    考试的内容的确没有改变,基本上恢复到了真宗年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这三天的会试,也是绍圣二年,参与会试考生们最幸福的三天,每一个学子在考场里都发挥的不错。

    可当会试的结果公布出来之后,去让京城里面的学子们大大的吃了一惊。

    原来,这一次参加会试的考生居然有十万之众,而通过会试这一关的人数也达到了九万。百分之九十的过关率,这在往年根本就不敢想象。

    不过,那些已经确定能够参与殿试的考生却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们此刻心中都非常明白一件事,别看通过会试的人非常多,可是,到了殿试的时候,被刷下来的学子却会变得更多了。

    要知道,即便几年殿试取中的进士是往年的三倍,撑死了也就能够取中一万人左右,那么剩下的八万人还是会被黜退的。

    离殿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们都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商讨着,可能在殿试中出现的策论题目。

    范围太广泛,即便是那些饱学之士,也全都猜不出小皇帝的心思。

    关键是去年一年朝野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太皇太后驾崩,皇帝亲政,‘废母案’,保守派大臣被贬到西北路——宋夏边境,南征军攻破大越国都城升龙府,其国主李乾德被生擒活拿,送入汴梁城,官家为此而在太庙献俘,并且祭告先帝,广南西路、邕州城官民、以及神宗朝南征军将士的英灵,等等。

    想到这些,应试的学子们头都炸了。

    不管入京参加哪一科考试的学子,官府都提供了住宿。当然,因为应考的人实在是太多,这些免费的住宿场所的住宿条件自然赶不上那些客栈和各路在京的会馆。

    因此,有钱的学生住不惯的学子,可以自行解决自己的食宿问题。不过,凡是那些已经从官府提供的住宿场所离开的学子,就不得在享受免费的待遇了。

    时光如梭,恍惚间,这些参加殿试的学子们这一个月过得非常快,转眼便到了殿试开考的时间。

    这一次殿试,不但更改考试的地点,应试的方式也同样做出了改变。

    首先,殿试的地点选在了艮岳那块土地之上。

    这里面殿试的建筑,还是蔡道率领军器监负责监督建造而成的,这项工程,是从蔡道接手军器监一个月之后,便已经开工了。

    整个工程的花费全都有内库承担,在见到这座宫殿的设计图之后,赵煦就立刻拍板,决定自己出资建造它。

    从外观上看,这座宫殿像极了传说之中的阿房宫。

    一整座高大宽阔的宫殿,凡是见到过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如果挤一点的话,就是坐上个十万人,也不再话下。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

    去年冬天来临之间,这座宫殿便已经完工了。完工之后,赵煦为此还专门做过一个测试,他让狄咏率领汴梁城内的禁军进入大殿,大殿之内居然能够站下足足十余万禁军。

    其次,便是学子们的应考方式。

    每一位学子必须都得在考试的前三天参加一次抽签。

    抽签的结果,这九万名参与殿试的考生将会被分为甲乙丙三组。

    抽到甲签的学子必须参加第一天的考试,而乙签是第二天,丙签是第三天。同时,这些考生们也都行道,这也就意味着,三天考试当中,会出不同考试内容。

    这个方式,对于抽到甲签的学子就有些不利,因为,第一天,谁也不知道官家究竟会出什么题目,而之后的两天,第一天的题目肯定会被泄露出去,因此,即便三天的题目各不相同,可剩下的学子却已经有了一定的参照题目。

    不过,也不是绝对,因为,考虑到这样的结果,官家很有可能在第一天出题的时候,所出的题目也会相应的简单一些。

    ……

    很快,第一天的殿试结束了。

    考试题目也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在第一天,赵煦除了三个题目,看到题目的人都看出,这三个题目都和司马光有关。

    第一个题目:论西晋亡国是谁之过

    这简直是直接对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开了地图炮。

    学子们都知道,在元丰八年,那场滔天的风波当中,司马光被气得吐了血,蔡京和曾布也不得不灰头土脸的逃离了汴梁城。在汴梁城里,就已经有人指出了在资治通鉴这部著作里,司马光对于西晋这一段历史用了很多曲笔,这让那些一直称赞这本书的人,全都主动闭上了嘴巴。

第535 殿试的题目1

    在汴梁城里,就已经有人指出了在资治通鉴这部著作里,司马光对于西晋这一段历史用了很多曲笔,这让那些一直称赞这本书的人,全都主动闭上了嘴巴。

    在这一点上,司马光著史的态度跟司马迁的相去十万八千里。

    历史评说,公论没有自己的祖先重要;

    大宋的子民,小命还没有西夏的一条狗重要。

    这两句谣言仍然还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汴梁城百姓的心中。

    在资治通鉴中,在历代的贤人眼中,西晋朝司马氏中有三个皇室,其本身就一直具有非常大的争议。

    第一个就是被司马光誉为万世之君的西晋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

    第二个就是自称为魏国忠臣的司马孚。

    第三个却是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

    第二个题目:举出古往今来,为大臣而大赦天下的例子,并且评论一下,当时司马光家族为什么没有推拒这一非人臣的殊礼,且其功绩是否配得上。

    实在是太劲爆了,当初高太后放出这道懿旨的时候,朝中居然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此事。

    他司马光功劳再高,能比得过蜀汉的诸葛亮吗?

    后主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之后,也没有大赦天下。

    第三个题目:论西夏国和大宋的关系,当战还是当和,若和,又应该如何去换取和平。

    三道题目出出来之后,在朝野内外揭起了轩然大波。

    参与第一天考试的学子们都快难过的哭出来了。

    倒不是题目很难,而是这三个题目的争议实在是太大,一旦这些今天应试的学子选错了政治方向,很有可能今生都无法中进士了。

    不过,有一些抽到乙签和丙签的学子却对抽到甲签的学子艳羡不已。

    这三个题目争议再大,可聪明人都知道,对于赵煦来说,这三个题目的答案已经是固定的了。

    不过,在这个三个题目中,唯一让人想破了头也想不到的是,所有的学子们好像还真记不起来,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大臣在死后能够享受到大赦天下的这个殊荣的。

    这个东东不是应该在皇帝死后才会有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话说,太皇太后当年为了吹捧这个司马光,也真是拼了!

    好像先皇驾崩的时候,也没有大赦过天下吧!

    在当年,因为有太皇太后高滔滔在背后强势撑腰,而文彦博和吕公著把持着朝政。司马光死得时候,即便真得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件事,底下人的也听不见什么动静。

    其实,元丰八年那场风波之后,第一道题目就已经有了极为公允的答案。关于这一方面,苏轼和苏辙都写了相关的文章来驳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曲笔。

    第三个题目,现在谁还敢在试卷上些可和的答案呀!

    第二天,抽到乙签的学子全都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殿试的现场的。

    当他们看到今天策论的题目之后,其面部表情比昨天的学子强不到哪里去。

    甚至有得考生差一点就当场晕了。

    策论的题目:论登州阿云案!

    而且,这也是第二天殿试之中唯一的一个题目。

    这是要继续鞭司马光尸体的节奏啊!

    不过,这一次倒好,为了防止有些学子只是在家中闭门读书,难免有些孤陋寡闻,并不清楚当年这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惊天大案的始末。赵煦专门让人将关于这个案子的所有资料都汇集起来,并且还单独印制成了一本相关的书籍。

    这本书中记录了该案,从相关的县州府、以至于后来的刑部和大理寺,所有与该案相关的官员,在本案中所做的判词和陈述都被记录在其中。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孝道与父纲和夫纲,到底那个重要?

    这不是废话吗?

    即便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应该回答孝道最重要了。

    可当年的参与审案的官员,却全都忽视了这一要点,这里面也包括以审案公允著称的苏颂。如今再回想起来,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而更让人感到惊悚的是,书的最后,竟然还印着当初在元丰八年散布那句谣言——丧期稚女,守孝没有买妻的无赖重要。

    这句谣言深刻剖析这个案子的关键要点,司马光一直想翻这个案子,根本就是在把孝道玩弄于鼓掌之间。

    这件案子在当时牵连非常广,不过,现在说起来,当年参与过此案的大臣,凡是持斩首论的,不是死,就是贬。

    这么说起来,当时的所谓‘律敕之争’也就根本站不住脚了。

    第二天的殿试结果肯定会好于第一天,因为即便是保守派,甚至是司马光的拥趸,也不得不在这个案子上,承认司马光如此的判决是有私心在作祟的。因此,即便是这些人,在对这个案子都给出了公允的答案。

    考试结束后,这个题目也迅速流传到了汴梁城的各个角落。

    整个汴梁城的百姓自然是拍手叫好,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