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精力管理 >

第19部分

精力管理-第19部分

小说: 精力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是在真诚地为客户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他的收入。 
“生活对我们的希望” 
提高精神承受力需要让我们自身的需求服从个人利益之外的事物。因为我们常常把自己的需求视做紧急的,把注意力从这些需求上转移会导致非常原始的生存恐惧。我们会担心,如果真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谁又会为我们着想呢?为了他人或一项事业而把个人利益放到一边是勇气的表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热衷于自己的事最终会消耗掉精力并妨  
碍效能。我们越是老想着自己恐惧和担心的事,我们能用于积极行动的精力就越少。
开始,让自身利益服从自身之外的利益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受到了威胁,但是像加里发现的那样,它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回报—体会到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大的自我价值。承诺按照我们最坚定的价值观生活,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一个更稳定的中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令人感动地写到精神承受力如何让即使是最令人恐惧的情况发生转变。弗兰克是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之后写下了经典之作《活出意义来》(Man誷Search for Meaning)。在书中他引用了尼采的名言:“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弗兰克接着描写这种洞察力如何帮助他挽救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在他周围的人相继死去的时候:
为看不到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看不到目标、看不到目的,因此没有必要继续前进的人而感到悲哀。他很快就迷失了。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我们不得不了解自己,然后更进一步地,我们不得不告诉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的希望。我们不要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是要把自己想成是被生活提问的人—每天每时。我们的回答不在于说什么想什么,而在于采取正确的行动和正确的引导。生活最终意味着,承担责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及完成它不断为每个人安排的任务。
按照弗兰克的看法,我们必须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主动提高精神承受力。这样做必然会感到不适。“思想上的健康建立在某种程度的紧张的基础上,”他写道,“一个人已经实现的和应该实现的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一个人是什么样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差距……人真正需要的不是一种没有压力的状态,而是为一个值得的目标、一个自由选择的任务而努力而奋斗。”
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树立了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榜样。20世纪90年代初,阿姆斯特朗是一位顶尖美国自行车选手,用他自己的话说,特别顾自己。1996年在他25岁的时候,他被诊断患有恶性睾丸癌。很快,癌细胞扩散到他的肺部,然后是他的大脑。他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到3%。可是阿姆斯特朗活了下来,同样是个奇迹的是,他重返自行车赛场。1999年在他最初被诊断为癌症3年后,他赢得了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自行车比赛—环法自行车赛,而且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都在该项赛事中获胜。按照阿姆斯特朗的看法,战胜癌症是一种伟大得多、意义重大得多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它使他超越了自己原本有限的雄心:
事实上,如果你让我在赢得环法自行车比赛和癌症之间选择,我会选择癌症。听起来很奇怪,但我宁愿得到癌症幸存者的头衔而不是巡回赛冠军的头衔,就为了癌症为我(作为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父亲……)所做的一切。这场病让我毫无疑问地相
信—超过我作为运动员的任何经历,我们比自己知道的要好得多。我们具备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承受力,这种承受力只有在危机时刻才出现。因此如果忍受癌症的折磨有什么目的的话,我想应该是:癌症意味着提高我们自己。 
谨记 
◎精神能量提供我们生活中各方面行动所需的力量。它为热情、毅力和承诺提供动力。
◎精神能量源自它和最坚定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以及超越自身利益的目的。
◎性格—按照我们最坚定的价值观生活的勇气和信念,是为精神能量服务的“关键肌肉”。
◎关键的支持性“精神肌肉”是热情、承诺、诚信和诚实。
◎精神方面的精力支出和精力补充是紧密联系的。
◎通过适当地关爱自己来平衡专注于超越我们自身的目的,可以保持精神方面的精力。
◎精神工作既需要精力又能补充精力。
◎增强精神方面的承受力涉及到用和增强身体承受力同样的方法来迫使我们自己突破舒适区。
◎人类精神方面的精力可以突破即使是身体能量的严格制约。 
第八章 确定目的  
如果成长和发展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从身体到情感到思想到精神,变化则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获取能量。目的最强大的驱动力是精神能量,是通过和我们最坚信的价值观和超越我们自身利益相联系而得到的精力。目的形成一个目的地。

第八章 确定目的:投入的规则 

本文转自《精力管理》第八章
第八章 确定目的:投入的规则
阅读本章前,请思考如下问题:
1。你对自己的要求、别人对你的需求、社会对你的需求都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你的人生是跟着感觉走的,还是朝着明确的目标?
3。你也许已经尽到了在婚姻、家庭、工作、社会中的职责,但你是否可以做得更多呢?
4。当恐惧、生气甚至仇恨让你短时间充满力量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那是什么?
5。你如何评价收入与幸福之间的相互关系?
6。你能描述一下你的价值观吗?你如何评价它的意义?
如果成长和发展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从身体到情感到思想到精神,变化则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获取能量。目的最强大的驱动力是精神能量,是通过和我们最坚信的价值观和超越我们自身利益相联系而得到的精力。目的形成一个目的地。它使我们渴望在某个活动或目标上投入集中的精力,从而促进全方位投入。只有当我们非常在乎、当我们觉得我们在做的事的确很重要时,我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目的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的航船起航,给我们的心灵以滋养。
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寻找意义和目的是所有文化最有影响、最永恒的主题之一。早在荷马的《奥德赛》中就有这种描写,它曾激励了从耶稣、释迦牟尼、摩西到穆罕默德这样的探求者。目的的力量也同样深深扎根于现代大众文化中,从电影《圣战奇兵》到《星球大战》三步曲。《圣战奇兵》这部电影通过喜欢冒险的印第安那·琼斯这一人物,重新演绎了帕西法尔寻找圣杯的故事;在《星球大战》中,天行者卢克通过战胜达斯维德和邪恶帝国以及挽救莉亚公主,战胜了他自己最大的恐惧。这些电影,巧妙地设计出寻找意义、正义战胜邪恶这样古已有之的主题,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并不是偶然的。
哲学家和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把寻找意义和目的描绘成“英雄的征程”。他说,这条路上的基本要素在不同文化和整个历史中反复出现。坎贝尔说,自我转变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最大挑战。当某种东西唤醒我们对改变的需求时—这种东西可能是幻觉、不适、痛苦,英雄的征程就开始了。坎贝尔把这叫做“冒险的召唤”。他说,一旦我们接受召唤,我们就踏入了未知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面对怀疑、不确定性、恐惧和苦难。有些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己无法独自完成这段征程,我们于是从“良师”那里寻求帮助。
一系列的考验把我们推向放弃的边缘,但是在“超级考验”中我们最终战胜了恶魔,制服了我们内心的黑暗,唤起以前没有发挥出来的潜能,创造出意义。我们庆祝并认可这种成就,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实现我们的目标是一个终生的挑战。这个征程还将继续,真正的英雄总是等待冒险的下一次呼唤。从我们的训练计划的角度看,英雄的征程是建立在调动、蕴蓄、定期补充我们最宝贵的资源—精力,并为最重要的事情服务的基础上的。我们都在特别的时刻面临特别的任务。我们中几乎没有谁甘愿平庸—在工作上、在婚姻中、作为父母、作为年老的父母的子女、作为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的人。平凡是不够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多,别人对我们的需要也更多,无论是我们的雇主、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还是和我们一样的公民。在上述每种情况下,我们都想尽我们所能做得最好。
不幸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沿着英雄的道路前进。一个简单、几乎让人尴尬的现实是,我们觉得太忙没有时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谁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呢?相反,像罗杰一样,我们很多人梦游似的走过我们的人生,大多数时候属于跟着感觉走。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但是很少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当我们最初问罗杰,他生命的价值何在时,他迟疑,支支吾吾,最后用套话来搪塞。他说:“照顾我的家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罗杰承认,实际情况是,他对什么都没有热情。
几年前,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沿着通往我们培训中心的很长一段公路种着树。在第一次暴风雨经过后,差不多所有的树都被吹倒了。该市非常负责地派工人把树都扶起来。他们用捆包绳和其他的起支撑作用的外部设施把树固定住。这样做于事无补。暴风雨再次袭来时,树再次被刮倒。尽管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把树支起来,第二年同样的情况还是出现了五六次。
那些负责这项工作的人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树要在大风地区存活,树根必须扎得很深。我们从未想过自己正在观察自然界中一种具有许多生活特点的现象。因为我们往往扎根不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我们很容易就被强风击倒。如果我们缺乏强烈的目的感,当我们受到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暴风雨的挑战时就不能站稳脚跟。像罗杰一样,我们的反应是防守式的,谴责风暴或者干脆退出,停止投入我们的精力。《工作,承诺与背叛》(The Working Life)一书的作者乔安娜·席拉(Joanne Ciulla)写道:“你可能工作很长时间,但仍然很懒散。”“妨碍我们寻找人生意义的是无法积极地投身于生活,以及某种懒惰或缺乏爱心使我们让别人为我们做决定、告诉我们事情意味着什么。”
积极的目的
目的以三种方式成为我们生活中更充沛、更持久的精力来源。这三种方式是:从消极变得积极,从外部转向内部,从自我转向他人。
消极目的是防范性的并且以不足为基础。它出现在身体上或心理上面临威胁的时候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安全和生存处于危险中的时候,像恐惧、生气甚至仇恨这样的情感就会成为精力的有力来源。问题是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就像我们前面看到的那样,消极情绪耗费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诱发对我们的肌体有害的激素的释放。
由不足感导致的目的也会减小我们注意力的范围,限制我们的发展空间。想像一下,你坐船出海,船裂开了缝隙,你的目的马上变成让船不要沉下去。只要你在忙着往外舀水,你就无法保证你的船朝着目的地航行。我们的生活同样如此。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填补自己的窟窿时,我们就没什么精力来确定更深层、更持久的目的了。与此相反,当我们能将内心受威胁的感觉变成接受挑战的感觉时,我们就在生活中导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带给我们动力、让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对恐惧做出反应。
珍妮特是一位工作非常卖命的高级行政人员,她在纽约市一家大传媒公司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对工作极其努力以求做得最好。她把这看成是她生活中一个首要的价值观,她觉得这一点帮助她在公司里得到稳步提升。就像罗杰的情况一样,我们开始查看她表面生活下的另外一种情景。珍妮特的同事对她的“全方位投入清单”的反馈显示,尽管他们的确觉得她很尽责、专注、有才华,但是他们也觉得她总想掌管一切、总是采取一种防卫的姿态。
珍妮特觉得这个反馈让她很痛苦也很生气。她总是认为她的目的来自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同时,她承认工作干得很出色时,并没得到什么快乐。最多,她得到短暂的轻松感,然后就重新为下一个挑战而忧虑。她意识到,真正驱动她向前的是避免出错的强烈渴望。她说,即使是小错也让她觉得容易受到批评—她自己的批评以及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