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末世来客 >

第115部分

重生之末世来客-第11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末世来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车间工人:……

    

    组装成品加工区域所需设备318台,回流焊测温仪、零件计数器、波峰焊配用有铅焊锡槽、自动锡膏印刷机、回流焊炉、过渡流水线、氮气发生器……

    

    精密仪器生产区域所需设备87台,光刻机、自动粘片机、半自动铝丝焊线机、自动测试仪、自动铜丝焊线机、磁力加热搅拌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动离心机、氮气发生器……

    包装车间所需设备………

    

    实验室所需设备……

    

    检测室所需设备……

    

    工厂所需运输车辆……

    

    行政办公场所所需设备……”

    

    精卫事无巨细的开始介绍起来,等到精卫介绍完毕的时候,王世杰早目瞪口呆了,他没想到竟然会需要这么的设备,按照范志成所说,这个工厂最多也就是需要一百台设备就足够了,但精卫算下来不包括什么电脑、空调这些东西,就生产设备就差不多要一千多种,精卫给出估算价值在上百亿美元,王世杰根本就买不起,单是一个光刻机就要好几亿美金。

    

    没办法,王世杰又看了其它几个方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精卫在这件事儿上帮不上忙,这事儿还是要依靠人来解决,因为精卫给出的方案要么脱离现实,要么有不足,这可能跟它数据库内这个年代的资料较少有关,不过S…PAD数据库里有大量关于这个时代华夏工人的介绍,王世杰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发自肺腑的对这些老工人充满了尊敬。

    

    举一个例子,华夏一汽有一位老工人,是负责问题件维修的,干了一辈子的汽车维修工作,一汽与大众合作之后,他被分到一汽大众的新厂工作,有一次,一汽大众生产的一批轿车出现了动力问题,跑起来动力不足,被一个大采购商一口气退回20辆要求维修,德方的工程师在检修之后坚持车辆没有出现问题,与采购商吵了起来,老师傅来到问题车辆前,招呼一个工人把车打着,老师傅趴在车头侧耳听了十几秒钟后,对在场的中方领导说应该是进口化油器的问题,换化油器就好了,德方的工程师根本不相信这个老工人的判断,结果按照老师傅的意见,给一台问题车换了化油器之后,问题立刻就没有了,德方工程师顿时惊为天人,从此德方的工程师再也没有趾高气昂过。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华夏不知发生了多少,反正在S…PAD数据库从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这样彰显国内大匠风范的故事就有近万例。

    

    正是因为这些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工人,他们在华夏最艰苦的岁月里,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支撑起了华夏工业,使得华夏在短短几十年内从无到有,直至步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这些老工人们或许没什么文化,他们或许并不富裕,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和双手的超凡技艺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国家安排的生产任务和技术难题,他们可以说是华夏工业的脊梁,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包括王世杰,所以他坚持站在门口迎接这些老工人、老师傅。

    

    座谈会安排在九点半,老工人们已经有人来了,王世杰远远的就看见了王红旗老师傅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过来,王红旗当然也看见了站在酒店大门口的王世杰和章兴邦,快蹬两下就来到了二人近前。

    

    下了自行车就伸出手要和王世杰一握,可一看见手上有一点淡淡的油污,这只手就顿在半空中,王世杰自然也看见了油污,不过他没有丝毫犹豫的用一双手紧紧握住王红旗粗糙的大手,开口道:“王师傅,你可是第一个到的,热烈欢迎啊。”

    

    二人松开手后,王红旗不好意思的说:“你看我,这手上没弄干净,小章啊,我就不跟你握手啦。”

    

    章兴邦玩笑道:“王师傅,你这一大早还去厂里工作了?”

    

    “哪儿啊,我都病退了,还去厂里干嘛。这不刚才来的路上,碰见一个小姑娘急得跟什么似得,我一问原来是自行车链条掉了,急着上班走不了,我就帮她整了一下自行车,这不弄的手上沾了点机油,都擦了,还是没弄干净。”王红旗将车子支好解释道。

    

    王世杰感慨说道:“还得是咱们老师傅的觉悟高啊,看见人家有难处就去帮忙,现在这样的人不多啦。”

    

    王红旗笑了笑,“顺手的事儿,谈不上帮不帮的。”

    

    正说话间的功夫,又有人陆陆续续来到,其中还有人认识王红旗,所有来人都认识章兴邦,他为了能把这些老师傅们挖过来,可没少跟这些人打交道,自然熟悉。章兴邦将大会议室的地方告诉先到的人,让老师傅们先行一步去大会议室等待,要不然这么多人都站在人家酒店大门口不成样子。

    

    这次一共请了三十二位老师傅,都是在各自厂内的技术工种的一把好手,这些老师傅们在九点十分就已经到齐,彼此之间有认识的,有听说过的,就算不认识,大家的身份都是工人,彼此的年纪也差不多少,相互一聊,慢慢也就热络起来,等到王世杰和章兴邦进入会议室的时候,这些老师傅们正聊的热火朝天。

    

    看到王世杰和章兴邦进来,大家都安静下来,在会议室内招呼的范志成对这些老师傅们介绍道:“各位师傅们,章经理跟大家是熟人,我就不介绍了,我隆重的给大家介绍这位,他就是咱们公司和工厂的老板——王世杰。”

    

    老工人们刚才也看到王世杰了,看他这么年轻,又跟章兴邦一起在楼下迎接,以为他是个办事员呢,没想到却是老板,想想人家的身份能在楼下大门口迎接自己这些老工人,再想想自己厂里的那些个领导,脸难看,门难进不说,什么时候真正尊重过自己这些人。

    

    有了这种感触,每个老师傅心中都有点感动,立刻就感受到了自己受到重视,会议室内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第四十二章 挖人去() 
老师傅们感动于王世杰的迎接与重视,所以报以热烈掌声,王世杰一时间有点不好意思,却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情绪,只好对这些老师傅们鞠了一躬。

    

    一旁的怀恩用英语小声对麦克斯嘀咕,“平常看老板情商不高,没想到收买人心的事儿干的这么溜,我看走眼了。”

    

    麦克斯不屑的看了他一眼,也小声道:“要不然怎么人家是老板,你为人家打工呢?”

    

    掌声落下,在范志成的主持下,座谈会正是召开,此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工厂究竟如何建设,在已有的流水线设备清单之中,还需要哪些设备,并且将自己兴建工厂的计划公布,让大家畅所欲言,以大家的智慧来修补这份理论计划之中不足的部分。

    

    还别说,在这些老师傅的帮助下,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理论之中与模具冲压生产线的配套检测生产传输线,在华夏工厂之中根本不需要,因为用一条履带加上四个人灯检效率更高,漏验率更低,而且还能节省一大笔费用。

    

    老师傅们很有主人翁精神,你一言我一语的献计献策,到后来,甚至有的老师傅们因为意见不统一差点吵起来,还好王世杰及时转移了话题,开始问关于精密仪器方面的事儿,这次老师傅们也帮不上忙,因为牵扯到精密生产的机器设备他们也不是很懂,这方面需要去问专门搞技术的工程师。

    

    王世杰趁机向老师傅们问道:“诸位师傅,你们有没有认识或是相熟的工程师和专家现在也赋闲在家的,想要再发挥一点余热的,咱们公司可以高薪聘请他们来担任技术工程师,如果他们不愿意来上班,哪怕给咱们做做指导也好,可以按次付酬劳。”

    

    老师傅们都开始凝眉苦思,王红旗忽然说道:“有了!王老板,我倒是认识一个电子机械方面的专家,去年刚刚退休,过年的时候我们还通过电话,这位专家叫张秋歌,是原先津门电子收录机厂的技术总工,专门研究电子科技方面的,听说退休后还被返聘到津门大学做教授去了,应该挺合适。”

    

    “哦?那太好了,这个张老专家在什么地方?”王世杰双眼一亮。

    

    王红旗笑道:“自然是在津门了,你要是觉得合适,那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看。”

    

    “别打电话”章兴邦急忙来了一句,又对王世杰道:“老板,像这样的专家咱们必须上门拜访,打电话太没诚意了,可能适得其反。”

    

    王红旗在一旁听到了也觉得章兴邦说的有道理,便说道:“也对,要不然我跟你们跑一趟吧,我跟张老哥也有两三年没见了。”

    

    王世杰轻轻拍案道:“那太好了,有王师傅出马,这次请这位专家咱们就更有信心了。”

    

    此时,一位姓冯的师傅说道:“那个王老板是吧?”

    

    “嗐,诸位老人家可别叫我王老板了,咱们入乡随俗,你们按年龄来说都是长辈,叫我一声小王就行了,要不叫我一声世杰也行,这样叫显得亲切,大家也都方便。”王世杰对这些老师傅都很客气。

    

    那冯师傅是东北人,性子极是豪爽,也没扭捏,便一咬牙说道:“那我就买个老叫你一声世杰,经这位王师傅一提醒,我也想起来一个人,是我们红旗六厂的一位老总工,叫周锦文,88年退休了,现在想送孙子出国留学手头紧,就在我们那片开了一个辅导班,给一帮初中的孩子辅导物理,好像是电力方面的专家,要不你也派人去请请看?”

    

    “好啊!太好了!我们今天中午就派人去请。”王世杰当即拍板。

    

    有了两个老师傅带头,剩下的老师傅们都或多或少的想起一些打过交道的专家或者工程师,纷纷说明了姓名、所在地、所在厂和大概信息,这些情况章兴邦都一一记录下来,到了午饭点,这三十多位老师傅竟然说出了上百位各个领域的工程师和专家,这些专家中有的是这些老师傅的熟识,有的是见过面,也有的是听说。这些人才可都是王世杰急需的,现在这些人的信息是得到了,不过这些人究竟能不能请来,还是个未知数,可不管怎样,这也算是在科技人才方面打开了局面,总比毫无头绪强得多。

    

    午饭过后,王世杰将这些老师傅们送到酒店大门外,看着这些老师傅们一一离去后,立刻招呼怀恩等人来到自己房间,商量一下怎么才能把这些专家和工程师请到自己未来的工厂中。

    

    几人商量之后,最终按照章兴邦的建议实施,章兴邦将老师傅们提供的名单筛选了一下,将里面的工程师和专家分为三类,顶级专家、高级专家和一般专家,最顶级的专家一共有四人,由王世杰去邀请,高级专家十一人则由范志成去邀请,剩下的一般专家则由章兴邦去邀请。

    

    在邀请这些专家的工作上,由于怀恩等人的身份是外国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忌,怀恩等人留守,怀恩停止继续跟米国商务部打嘴仗扯皮,因为其会普通话,接手范志成的工作,一是盯紧即将装修完毕的办公大楼——“日清大厦”,二是等“日清大厦”装修完毕后,立刻去工商局注册公司,三是盯紧工厂场地的事情,如果那边松口,立刻出资购买场地。而剩下的道森和麦克斯、列昂尼德三人辅助怀恩工作,主要以继续学习普通话为主。

    

    在这份名单上,最顶级的四位专家没有一个在魔都,分别在津门、首都和巴渝三个城市,首都有两位,王世杰做事风格就是从不拖沓,现在时不待我,当即就准备带上推荐这四位顶级专家的四位老工人动身北上,第一站先去津门,邀请王红旗推荐的张秋歌。

    

    临行之际,王世杰交代怀恩,如果在此期间那个迈克尔来到,务必把这个人留住,王世杰每天晚上会给怀恩打电话,如果迈克尔到了他会立刻赶回来。

    

    交代好一切,王世杰带着王红旗等四位师傅坐飞机直飞津门市,临走之前,王红旗已经通过电话联系好了张秋歌,并且说明了去意,张秋歌在电话里也未表明态度,只是说欢迎王红旗等人去他家做客。

    

    王世杰一行人刚一下飞机,就看到一位老人在出站口远远的就冲王红旗挥手,走进一看,这位老人虽然已经满鬓斑白,但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精气神都十分不错,使人一见便心生好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