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建设盛唐 >

第374部分

建设盛唐-第374部分

小说: 建设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韦晞比和尚还要和尚了!

    对比于武家兄弟的横行霸道、荒银无度,韦晞将他们打脸打得啪啪响:比他们本事大,比他们更谦虚有礼,宣威于外族,不在唐人当中逞强,顾着鼓捣一些玩艺儿,名声好得简直就象天生圣人。

    茶烟袅袅,香气袭人,二八年华的美貌侍女给家主与客人沏好了茶,斟满,然后恬静地退一边侍侯。

    一身文士装的崔千寻看着侍女,不由得微微一笑。

    白袍峨冠、长发披肩的韦晞生得英俊潇洒,飘逸自信,一身的文艺范儿,压根儿都不象杀罚随心的大将军。

    “你笑什么呢?”韦晞问道。

    “我最初来贵府上时,见到的可是大妈!”崔千寻实话实说。

    他这说,韦晞也笑开了。

    太平公主初嫁时,为了防范韦晞的不轨,为韦晞提供服务的尽是大妈!

    如果象现在的美貌侍女放韦晞身边,或许她们心怀不轨,或者韦晞兽性大发,作出那些事来,太平公主不能拿韦晞怎么着,就算她将她们杖毙,却会落下个善妒的坏名声。

    后来发现韦晞不是那种人,太平公主也就放心了,给韦晞准备养眼的侍女,韦晞一次也没有犯过男人应有的错误!

    崔千寻扪心自问,他要是处于韦晞那样的地位,哪怕太平公主凶恶无比,真要是偷吃了,就算不在神都,在外面有大把机会,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现在崔千寻一妻三妾,美婢不知道有多少个被他幸过!

    崔千寻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崔家,却是旁系,少时没有得到多少的好处,作梦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的“工部侍郎”的地位,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崔千寻拥有了拜相的资格!

    目前韦晞系统有郭待举拜相,不可以有两个宰相,但当郭待举退位时,崔千寻最有机会,毕竟他很早就追随韦晞,推行韦晞的政策不遗余力。

    崔千寻现有地位已经很可观了,女人那是抬抬手指即来,他也大肆补偿自己。

    但出身差过他,权势比他更大的韦晞,却洁身自好,现在身边侍寝的只有一个唐玉媚,那是个吐谷浑女郎。

    崔千寻自问学不来象韦晞这样,忍不住请教道:“为什么主公如象独孤皇后在侧呢?”

    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生性善妒,把老公管个严严实实,家中子女都是她生的!(共有十个!)

    韦晞虽不象隋文帝那么受管制,可也差不多了。

    但以崔千寻知晓的,很大程度上是韦晞的自律,他真要想,太平公主又不在身边,以他的能耐,吃干抹净绝对不成问题,甚至,太平公主也不一定会管了,只要他不太过分的话!

    见他发问,韦晞淡淡道:“心有追求,不作它想!”

    这就是胸怀大志了,什么样的大声,崔千寻聪明地没有追问下去。

    但他也略知一二!

    因此他对韦晞极是恭敬,也更忠心。

    他们的对答,流传出外,绝对可以进制狱。

    但近前侍候的婢女,都是家生子,奴契在公主府里,随时可以打杀。

    为自保,府内关防严密,内外有别,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公主府、韦晞系统都自成体系,有点象没改/革/开/放前的“单位”,有学校、医院、商场等,比起外面的还要好!

    韦晞与崔千寻闲聊,崔千寻告诉韦晞道:“前几天,大和尚(指释法宗、韦晞的便宜叔父韦怀义)向太后进谗言,说你如杨广之初!”

    他学出语言道:“杨广美姿仪、少敏慧,于世人面前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灭陈朝有大功于国,恰似本朝的驸马爷!”

    韦晞感兴趣地道:“那太后怎么说呢?”

    “太后失笑道:‘岂有以叔说侄者’!”崔千寻说道:“再就是太后说了‘杨广不如你家侄子的地方是他没有一个好妻子!’萧后(杨广正妻)品性贤良,终不及文献皇后与长孙皇后(唐太宗之妻)!”

    “妻贤夫贵,太后知我矣!”韦晞抚掌笑道。

    结果释法宗大和尚碰了一鼻子的灰,自讨无趣。

    崔千寻在韦晞系统里司机密,对于他们敌人的动向很关注,他眼神一凝道:“众口铄金,现在武家人、酷吏与大和尚合流,主公不可不防。”

    韦晞闷哼一声道:“谁敢动我的人,我就杀谁!”

    整个大唐的官吏,或许只有韦晞才有这样的资格去对付酷吏。

    这里要讲到大唐朝一件稀奇古怪的事,如同凤阁鸾台三品、地官尚书(户部)郭待举,乃文臣中的前几号人物,却还挂着个不伦不类的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军衔!

    他根本就没管过军,一天没在军队里呆着,虽没吃空饷(收到的薪水都捐了),却有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

    不止是他,凡是韦晞系统里较为重要的官员,统统都挂上了校尉、副尉的军职,如崔千寻,就是西域某府兵的都尉,韦万石(韦晞另一个叔父)乃天官郎中、是个副尉。

    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只有武则天朝才会发生,韦晞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他的人都安了军职,盖因他讨到一个恩典,即酷吏要逮捕军官,一定要经过武则天的同意,否则即是乱命,韦晞敢派兵围了制狱!

    而要动到韦晞的人(或者是太平公主的人),武则天相对慎重,酷吏们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也让韦晞成为酷吏的眼中钉,只不过韦晞是武则天离不开的人,酷吏们奈何韦晞不得罢了。

    崔千寻叹道:“虽然如此,要不是驸马爷在,我都想西域去了!”

    “什么人都想走,可工作还是要人去做的!”韦晞摇头道。

    “下官只有舍命陪驸马了!”崔千寻忧愁地道。

    “真要到那个地步,我不会束手就擒的!”韦晞冷冷地道。

    他绝不能落入敌人手里,那就是死路一条,任何人捉到他,都会以最快速度将他处死,否则他的反击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因此韦晞在太后公主不在时,于神都居住时都是深居简出,出行则是精锐部队护翼,绝不给敌人有丝毫的可趁之机!

第六七一节 劝进(一)() 
身处虎穴,危险,却很刺激,因为参与了历史,见证了武则天时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武则天登基,成为女皇!

    ……

    九月的神都阳光格外地明媚,风和日丽。

    初三的上午,皇城外只听见阵阵的喧哗声,有大群的百姓拥来。

    他们当中有老有少,皆衣着得体,脸色红润,看似不是普通百姓。

    皇城前不可让闲人接近,但这批百姓却别有所恃,御林军根本不作阻挡,任由他们直达宫门前。

    因为率领他们的是个官,侍御史(从七品上)傅游艺,他意兴风发,手捧奏章,大步地走在百姓面前,引导百姓前往皇城。

    傅游艺,卫州汲人也,受他人指使,率百姓千人直达皇城宫门前诣阙上表,大呼曰:“女主当有天下,以周代唐!”

    一齐叩头,大声宣扬,直震皇城!

    有寺人出来询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我等叩请太后登皇帝位,太后乃弥勒佛转世,当代唐为天子!”

    寺人佯装脸上失色道:“信口,你等妄言!”

    傅游艺厉声道:“天命如此,太后当为天子!”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寺人接受了傅游艺的上表,送进宫里。

    不久后,寺人再出来,宣示太后口谕道:“太后说了,已知晓尔等心意,但兹事体大,不必多言,速速散去!”

    于是百姓依旨散去,嗟叹不已。

    ……

    傅游艺回到官署,还没喝完一杯热茶,只见得有人冲进来道:“宫里派人来前来宣旨!”

    来得好快!傅游艺匆忙整好衣冠,到正堂接旨。

    宣旨的寺人先将圣旨里的褒奖之意说完,只说他平时忠心耿耿,勤于王事,功绩明显,末了宣布升他为“给事中”,这是正五品上的高官,与管谏台的御史大夫同级!

    傅游艺大喜拜伏!

    接了圣旨,即时更换官袍,官衣从青色变成了绿色。(因为劝进有功,傅游艺升迁迅速,一年内的官衣从青到绿,又到朱,最后到紫,时人称之为四时仕宦)

    ……

    此事即时传遍了神都,而且傅游艺的劝进表也给传了出来,在表章中,他诡说天降祥瑞,劝太后当革姓以明受命,以周代唐,登基为皇!食唐粟,拆李家的台,人们暗骂傅游艺无耻,却也羡慕他敢为天下先,第一个上书,必有大好处!

    神都的气氛诡秘,白天黑夜各府第人员往来,金吾难禁。

    初四日入黑不久,道德坊一带有大队人马驶来,皆鲜衣怒马,兵器在身。

    若不是早有通知,只怕与公主府的禁军打起来了。

    韦晞启中门相迎道:“哈哈哈,三思兄大驾光临,吾蓬荜生辉啊!”

    两个穿紫袍佩金鱼袋圈玉带的大官在门口相遇,武三思嘿然道:“驸马爷,这里是蓬荜的话,我可要学给我表妹听了!”

    “学就学呗,换个不那么蓬荜的更好!”韦晞无所谓地道,也不着恼地道:“三思兄,请!”

    两人进入公主府小偏殿,分宾主坐下,侍婢送上茶水,武三思呷上一口,赞道:“驸马爷的茶,乃极品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极致,我都没什么机会品尝到哦!”

    最好的龙井茶在韦晞手里,一是自尝,二是进上,三是分给好朋友们,他与武氏兄弟们面和心不和,犯不着讨好他们,不过武三思这么说了,韦晞也就大方地道:“稀客到来,走的时候拿上一斤回去得了!”

    “那就谢驸马的茶了!”武三思也不客气地道,

    两人寒喧几句,韦晞动问:“不知道三思兄有何见教?”

    “驸马爷,傅给事中的劝进表章可曾见过,有何感想?”

    “是吗?我军务繁忙,且他是文臣,我是武官,哪有什么机会拜读他的高论大作!”韦晞装傻地道。

    武三思暗骂他有够虚伪,须知军情司就在他的掌握中,每天都有一份情报简报送到他的案桌上,朝里朝外的大军均有收录,怎么地会不知道。

    推说不知道是对的,要是知道了,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是不是心中不满?

    不过武三思只得将傅游艺的劝进表抄件给韦晞看了,他看过后装模作样地道:“写得正中了我的下怀,恨不得与他同行!”

    好假!好假!

    武三思心中暗骂不已,却不得不将来意说明:“正要与他同行!”

    “请指教!”

    原来武三思准备发动社会各阶层,形成广泛阵线,造成庞大的声势,一起劝进!

    他心中是苦涩的,他怎么都绕不开韦晞这里,韦晞出面,发动军官,那基本上军方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韦晞欣然道:“甚好,需要我做什么?”

    武三思心中咆哮如雷:“你为什么不坚决反对,为什么我一说你就说好好好!太过分了!”

    两人相谈甚欢,武三思甚至连军方的劝进表都写好了,韦晞看过,略作改动后道:“包在我身上了!”

    ……

    第二天,韦晞给诸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等下了札子,请他们到兵部大部相商。

    京城十六卫高级武官,各有各的骄傲,许多人都是牛气哄哄,别说兵部尚书、侍郎叫不动他们(除非是圣旨下达),就连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也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原因在于十六卫军队受皇帝/皇家直管,与兵部并无直接管辖关系,诸卫的高级武官由皇帝任命,兵部尚书都无权干涉。

    如此自成体系,根本不用鸟文官!

    但韦晞却是不同,他虽然是检校兵部尚书(荣誉),却有旨意节制京城十六卫,在外人看来,韦晞应该招致太后的忌,可是这道旨意从来没有收回过。

    尽管他不怎么干涉十六卫的事务,但有权就是有权,哪怕与他不对板的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绩,也老老实实地按规定时间内到达兵部大堂。

    到了上午九时,韦晞亲自点名,除了请假外出公干的、请病假的十五人之外,所有的诸卫高官都到齐了,以前能这么做只有皇帝的圣旨!

    韦晞开门见山,直说他准备劝进之事,也不单纯是压服,说出原因有:

    一、她是前朝皇后,今朝太后,名份不成问题。

    二、她于国有大功,今朝政清明(那是净着眼睛说瞎话,不过谁敢指责的请站出)、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三、她关心国家军队建设,在她的指引下,帝国军队强大,从一个胜利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