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建设盛唐 >

第89部分

建设盛唐-第89部分

小说: 建设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小宝赶上好时机,对方没有斗志之时,但见得他拉强弓,射硬箭,箭如连珠般射出,一气射杀十位吐蕃人,加上唐甜射倒了九个,博尔扎不声不响,居然射倒了十二个,三个家伙射得毫不费力的样子,造成了吐蕃人极大的恐慌,更让同来的姜咨眼都直了!

    他只射了三箭,其中两箭是与别人同时射中,实际只射倒一个吐蕃人,之后,眼珠子光顾看着冯小宝射箭,只觉得眼花缭乱!

    唐军士气爆标!

    “杀啊!”

    方才对唐军的极度羞辱让吐蕃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代价就是死满一路的尸体,唐军用箭把他们射倒,踩死他们,用马刀砍死他们,斩掉他们的头颅,有一个唐军,神经质地将一个吐蕃人砍了又砍,斩成肉泥!

    还有一个唐军,抢过了吐蕃人的索套,不管三七二十一,拖倒了一个倒霉的吐蕃人,把他一路活活拖死!

    然后那个唐军泪流满面,仰天悲啸:“风七郎,我为你报仇了!”

    象冯小宝冲过去,马刀挥过,一刀将一个吐蕃人腰斩!

    须知砍头已是不易,腰斩更难,可是冯小宝

    那个吐蕃人半截给马匹带着跑,跑上了一里地都没摔下来,血不停地在腰部涌出,情景诡异无比。

    姜咨一路跟随,他不打,光看冯小宝打,帮他点数:箭射了五十二人,砍死了八个人!

    其他的唐军明明人与马都在先前的逃命中劳累了,但方才有如杀神附体般,反正吐蕃人遇到他们就是个死字,再无其它出言可言。

    唐军连人带马,满脸大汗,都站住了:能跑的吐蕃人都跑了,空寂无人的草原,在他们面前无声地发着青色,再回首,方才的道路上尽是一片血色!

第一三八节 玄清的神算() 
真了不起,左骁骑卫以逸待劳,马力充沛,获救唐兵以冯小宝的嵩阳折冲府为主力,打了鸡血般地冲锋,马也感染主人的精神,跑得飞快。

    吐蕃人马力已疲,被唐军两下一合力,吐蕃人大败亏败,死掉的居然四千有多,而唐军此战死得不到百人!

    这是少见的大胜,左骁骑卫官兵们数着密密麻麻的吐蕃人头,笑逐颜开,这趟真的没白来!

    获救唐军看着人头,又哭又笑!

    许多人杀到脱力,马匹累到喘大气。

    接下来该当如何,冯小宝没经验,但左骁骑卫老军官多着呢,找来一批运粮的马车,粮分摊带上,多出来的也不要了,把最没力气的士兵们装上,其余的人骑着摇摇晃晃的马,立即转移。

    他们打头先行,左骁骑卫则在后面护卫。

    冯小宝马也不骑了,他坐马车,那匹“闪电”的河西马累坏,跟在马车边上小跑。

    别的马车挤满了人,冯小宝的马车上就他与姜咨一起坐着,他们的马车上还有酒肉,放了皮毛当坐垫,较为舒适。

    此时冯小宝才将心事放下,正式地向姜咨拱手称谢道:“多谢左相,多谢姜四郎,多谢左骁骑卫的兄弟们!”

    他拱手相谢,再向旁边护卫的左骁骑卫骑兵作了个圆圈揖,再三致谢。

    感激之情,出自肺腑!

    所谓久旱逢甘霖,甜到心里,冯小宝之前怨念极重,结果因左骁骑卫到来而得到彻底释放排解,多得了左骁骑卫!

    “哎,冯大郎,我们是恰逢其会,只在边界上捞食,你这趟西海清剿吐蕃人,过大非川,救援我军将士,种种大事,我们才要多谢你,为国争光呢!”

    两人相互吹棒一番之后,又吃吃喝喝,兄弟感情相当融洽。

    冯小宝不禁问起:“四郎为何到达本地,救下我等?”

    是军事演习呢,还是什么原因?应该不会专门为我而来吧,冯小宝的疑问正如布尔加音:堂堂的大唐京城十六卫军队,精锐部队,居然出现在这鸟不拉及的地方,跑来打游牧民族?!

    军费多了?吃饱了撑着?

    岂料姜咨回复,真的是专门为他而来!

    “我们左骁骑卫奉圣人(皇帝)之命作相公(左相姜恪)的护卫,向不轻出,而且此地吐蕃势力并未大至,更不可派出左骁骑卫这等部队到此!”姜咨直接了当地道。

    “那为什么来呢?”冯小宝疑问道。

    “在你们出发后的一个月,有名道士求见相公!”姜咨讲述道。

    “道士?”冯小宝忍不住叫道:“是叫玄清吗?”

    “对!”姜咨击节道:“正是此人,洛阳老君观的掌殿道士。”

    “相公何等尊贵,普通道士岂可到得相公面前,但这个道士说出他是谁,相公就见了!”姜咨道。

    “他乃李淳风仙长的徒弟!”冯小宝抢着道,表明双方是认识的。

    “正是!”姜咨点头道!

    “玄清所为何事?”冯小宝心忖不是为俺而来吧?

    “正是为你而来!”姜咨啧啧叹奇道:“他说在你出兵前,为你算过一卦,说是大吉!”

    “岂料一个月后,再算一卦,说是吉凶难料!”

    玄清学艺不精,居然要算二次,卦算得不准哦!(冯小宝腹诽道)

    “所以玄清特为你而来,说(念shui)相公出兵助你,并且指出了你的归期和去向!”姜咨满是崇敬地道:“说得无一不准,无一不中!”

    呃,这是李淳风上了徒弟身才算出来的!

    玄清与冯小宝交往,极少显露他的算卦能力,冯小宝有时取笑他说他不会这等骗人之术,可怎么把香火搞旺,没想到他居然有此功力!

    冯小宝一转念,遂对姜咨道:“多谢相公出兵,等回到河州(左相姜恪驻地),再登门致谢!”

    他知恩就好!

    军国大事,岂因一个道士的话就能出兵,姜恪调兵遣将去助冯小宝,而且调动的是一等强兵,为此担了极大的风险,万一跑空呢?万一左骁骑卫中伏损失呢?万一因为左骁骑卫被调走以致于其它地方出问题呢?

    嗯,因为听到一个道士的话出兵,得,姜恪以文臣行武事,他是读书人,子(孔夫子)不以怪力乱神,即夫子不谈怪异一类的事情,却违了夫子的话!

    因此姜恪真的是极给面子给玄清,给面子给的是李淳风!

    就算他老人家驾鹤西去,也依旧庇护了冯小宝。

    否则,玄清算个啥啊?年纪大不了冯小宝几岁呢,乳臭未干,姜恪也陪着他一起颠,很可能赔出的是自己的名声和前途。

    这回欠下的人情债够大了!

    姜恪位极人臣,冯小宝帮不了他什么,而姜咨亲自引军来救,冯小宝必承他的情,将来有机会还给他。

    唐军打赢后立撤是对的,因为在他们离开之后,吐蕃人卷土重来。

    这回人强马又壮,足有三千五百帐兵,再加三千较为精良的部族,实力可怖!

    以吐蕃人这等人丁,出动这么多的部队,委实难得。

    因为带头的是冯小宝的熟人,先前被击破的部族首领几泥斤撒(译音)!

    几泥斤撒的部族被破,一般人是愿赌服输,毕竟西海是吐蕃与大唐交界,相互攻杀是家常便饭,他却别有眼光。

    他发现这批唐军特别敢打敢拼,在唐军大非川之败后,唐军收缩防线,谨守边界,往往依托坚城而战,而他们居然敢跑出来杀人放火。

    特别有活力、一般唐军不可能没有后方,直接跑来专职烧杀抢掠,强就一个字。

    装备也特好!骑河西马,所有人带甲,用良弓,此为大唐十六卫中央军的水平了。

    几泥斤撒猜出了很可能是大唐的明日将星到来“积累”经验,不能够让他成长起来!

    几泥斤撒有几分能耐,花费了大量口水,请动了三千帐兵,沿途追来,正遇兵败的布尔加音,当下合兵一处,寻找冯小宝厮杀,可惜小宝知机远遁,追之莫及。

    “日后,那个冯小宝(从俘虏得知姓名)必成我们大患!”布尔加音沉声道。

    几泥斤撒苦涩地点头,放走一时的敌人,就会留下一世的祸患哪。

    就怕将来吐蕃永无宁日!

    txt下载地址:

    :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比萨饼谢谢您的支持!!

第一三九节 帝与后() 
洛阳皇宫贞观殿。

    栋梁画壁,盘龙绕柱,奢华无比,面积广大,在皇宫中数一数二,天下同样是别无分号,是为皇帝内寝宫殿。

    正殿上,两位至尊各坐一张胡床上,男的闭上眼睛养神,女的则在旁边的几上翻阅奏折。

    乐人弹奏轻歌妙韵,一片悠闲气氛,

    唐高宗李冶与皇后武则天在一起!

    李冶,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

    皇帝生得剑眉朗目,隆高鼻口能吞日有胡人血脉,八字须,下须浓密至胸,看上去很有帝王威风,一旦张开龙目,目光有如电闪,不怒而威!

    皇后则珠圆玉润,英气勃勃,给男人的感觉是“胭脂虎”级别,征服她特有成就感!

    就象后世的女大明星、女强人,男人特想征服她们!

    后人认为李冶是一个比较平常的皇帝,没有太多的作为,同时比较懦弱,前给父亲唐太宗,后给老婆武则天的光芒给笼罩过,无甚功绩,此言大谬!

    唐朝开国至今的版图,以他在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北海,南至越南横山,其文治武功胜过他老子唐太宗和前朝亲戚隋炀帝杨广祖父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他这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便压制了倭倭的气焰,换来中倭千年友好。

    单从征伐高句丽来说,杨广打了三次,李世民也打了三次,这两个都是猛人,杨广有钱,有他父亲隋文帝杨坚留给他的大把银子,想打谁就打谁,结果就是打不下高句丽。李世民是开国皇帝,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同样奈何不得一个小小的高句丽。

    然而这位后人认为差劣无能的李冶同学,却打下了高句丽!

    后来的评价差,起源是因为他有病!

    他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类似于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看不得奏折,想多了就会头晕脑涨,不能够很好地履行皇帝职责。

    或有人认为,就是因为他不能够有效地理政管军,才导致吐蕃坐大。

    武则天理政是把好手,可是管军不太妥当,毕竟军队阳刚,皇帝驾临军营会对军队有加成,而皇后在军营里,效果截然不同。

    且话说回来,虽说委托政事给武则天管,但李冶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时,一直亲自处理国政,身体差时,也要听取汇报,事实上,朝政大权,李冶直到驾崩前还是很有权势,武则天会弄权,在背后搞小动作,但政事上不敢隐瞒他。

    两人的关系其实是夫妻店,大体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还作愉快。

    “好了,不要弹了!”李冶睁开眼睛,挥挥手道。

    乐音停止,李冶关切地问道:“媚娘,奏折上说什么吗?”

    他看到武则天批改奏折,眉头大皱,一直没有舒展过,明摆着没什么好货,遂动问。

    武则天勉强笑笑,回道:“九郎,确实不太好的消息!”

    “怎么?”

    “有二十三个州报灾,要不是水灾,要不是旱灾,蝗虫满天飞,又有大风灾害,土地歉收,民不得食,继以疾疫,流离失所!”

    确实情况不妙,时关中大旱,蝗灾猖獗,连府兵都无米而食,只能吃榆树皮蓬实,甚惨!

    她顿了一下道:“户部上奏说洛州地区斗米百钱!”

    “哦哦!”李冶的脸色也难看起来,现在是咸亨二年671年,而在永徽五年654年,洛州地区粟米每斗11个铜钱。

    米还是一样的米,铜钱也是一样的铜钱,却升了十倍,民何以为生?

    作为大唐的两个当家人,帝后相视苦笑,心知肚明皇朝实况,因为连他们都被长安的高物价给逼到洛阳的!

    长安人多,官僚机构庞大,需要物资多,而当时转动不容易,导致物价极高,连皇帝皇后都受不了长安的物价高企!

    洛阳有前朝余泽漕运,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通过漕运,把米粮绸缎源源不断地运到洛阳,平抑物价,帝后及文武百官才得以安。

    “媚娘,你看莱州黄金小宝送上朝廷的收获如何,或许发行金币”李冶犹豫地道。

    发金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