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15部分

定居唐朝-第115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历史居然改变了!

    元吉没了领军机会,太子直接领兵了!想来是秦王这次站颉利的胜果太耀眼,刺激到太子,加重了太子的危机感,所以,太子提前请旨领兵了?

    薛朗想通,却也暗自叹息。其实,在他这局外人看来,平复刘黑闼最适合的人选还是秦王。一是秦王曾战胜过刘黑闼,有心理上的优势,也熟悉刘黑闼的作战方式,又携战胜颉利之战果,于民心士气上有鼓舞作用;二是秦王确实擅长领兵作战。与战功赫赫的秦王相比,太子的记录其实不算多好看。

    当年李渊起兵,太子寓守河东,听闻他爹起兵的消息,逃回太原,记得带李元吉和美婢妾室,却不记得带庶弟李智云。

    然而,只怕圣人也觉得秦王功高,太子声望本就弱于秦王,如果再继续让秦王领兵出征,只怕可怜的太子就更弱了。于是有意平衡一下?

    薛朗不好猜测圣人的心思,现在出征刘黑闼的已经变成太子,想来,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很少领兵作战的太子战胜刘黑闼,圣人定会好好挑选随太子出征的将领。

    薛朗在这边开小差,平阳公主已然分派好众将的任务,薛朗就一个任务,最大限度的准备好军粮,分派好辎重。

    说来,苇泽关虽然是最先装备神臂弓与床弩的,但所得有限,神臂弓最先保证熊罴军,之后才是守军,床弩倒是直接上了城墙,用于守城。

    待任务分派完毕,平阳公主道:“幼阳,且与我走一趟。”

    “喏!”

    平阳公主叫上薛朗,直接奔工坊而去。到得工坊下马车,平阳公主行在前,对跟在后面的薛朗道:“我手下的人找到两块晶莹剔透之水晶,我让工匠打磨做成望远镜,不知效果如何,今日来看看。”

    竟然做出来了?不知道镜头打磨的如何?

    薛朗立即来了兴趣,兴致勃勃的跟着平阳公主进去。工坊的人显然早就接到平阳公主要来的命令,齐齐等着门口迎接——

    “卑人恭迎殿下,殿下万安。”

    “免礼,起吧,做好的望远镜在何处?拿来我看看。”

    “喏。”

    工匠师傅立即递上做好的望远镜,一共两副,平阳公主拿了一个,递给薛朗一个。薛朗拿在手里细细摩挲——

    这个唐朝版的望远镜,外壳是用木料做的,特意选的轻巧的木材,打磨得十分光滑,拿在手里也轻巧,一点都不费劲。

    而最重要的镜头,确实是整块的白水晶雕琢而成,因为镜头的边缘处,还有少少的天然水晶特有的絮状物,但因为是在镜头的边缘处,所以对视物影响不大。

    薛朗架起看了看,没有现代望远镜的调整焦距的功能,镜头里显现出的远处景物,也算清晰,失真不大。想来已是目前技术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

    最惊喜的是,薛朗并没有给他们说过瞳距的概念,主要是不知道怎么解释。而这些能工巧匠们居然无师自通的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两块镜头间的距离,竟然恰当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使用望远镜望远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不适感。

    想来这是师傅们把望远镜琢磨透了的缘故!

    薛朗欢喜的摩挲着手里的望远镜,平阳公主问道:“幼阳,如何?可能使用?”

    薛朗道:“殿下,做的比我想象的出色,很好。对了,师傅,镜头是如何打磨的?竟然如此光滑?”

    师傅恭敬地答道:“回薛咨议,镜头的打磨上,用的是玉器打磨的手法,故而才能如此光滑。”

    薛朗毫不犹豫的竖起大拇指!壮哉我大种花家的工匠们!

    平阳公主莞尔,道:“师傅们有功,本宫当奖赏之。每个师傅赏钱百贯,绢而二十匹,学徒赏钱十贯,绢五匹。”

    师傅们又惊又喜,连忙致谢:“谢殿下赏。”

第220章 下大雪了() 
下雪了!进入冬天后最大的一场雪终于来了!

    薛朗刚让人把进给圣人的棉袄做了送出去,做了两床褥子后,大雪便来了!一夜之间,世界仿佛被刷成了白色。

    早晨,薛朗是自己醒的,腊梅、冬至都没来叫他。然而,薛朗并不知道时辰,穿越了这么久,他还是不会看天色算时辰。裹着羊绒被,屋里烧着炭盆,倒不觉得寒冷,想起还没来叫他的腊梅、冬至,薛朗直接跳起来,自己翻出皮裘裹上,跑出去挨个敲门——

    天这么冷,不去叫醒怕出事。

    薛朗待下人,只要不犯错,遵守他的规矩,还是极为宽厚的。自从夏天贩冰赚钱后,便出钱购置了许多床羊毛被,还有羊毛毯、羊皮等,也用普通木料让人给下人们打了床,铺上羊皮和羊毛毯,就是不想他院中发生冻死人的事件。

    这年头的人,大多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差,年年都有冻死人的事件发生。为了过冬,薛朗准备的还满充分的。所以,听风院中,倒没人发生什么意外。

    隔壁的苏医生,薛朗正要喊江临去叫他起床,人苏医生已经精神抖擞的来敲门:“万福,万福!下大雪了,快去叫你家主人起床,莫要冻坏了!”

    薛朗大声道:“多谢苏医生,我们也正要去喊你起床,你就起来了!”

    苏寒道:“我自幼跟随家师在山中长大,已然习惯寒冷,此地之寒冷,比之山中差远了,并不觉得寒冷。”

    好吧!省下一床褥子!

    大概是练武之人身体都比常人好,江临也不觉得冷,薛朗穿了皮裘都还在里面加了保暖内衣等衣服,江临只穿了件厚的长袍,然后加了件羊皮袄便完事。

    苏寒也是同样的打扮,见听风院的都已起床,便道:“既然薛咨议你们无事,那我便先告辞了,到医寮去看看。”

    薛朗劝道:“雪下这么大,天气寒冷,我让阿土先下些热汤面,吃一碗再去吧。”

    苏寒不假思索的道:“来不及矣,昨日医寮送来一个骑马摔伤之伤患,这么冷的天气,恐病情有变化,我须去看看。”

    说完,忍不住舔舔嘴唇,叮嘱道:“阿土之手艺越来越难舍矣,阿土记得给我留哺食。”

    叮嘱完,才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朝医寮去了。

    薛朗失笑,苏寒这人虽然有些时候有点脱线,但医德却上佳,医术也精湛,是个好医生。

    苏医生已经履行本职工作去了,薛朗也不能闲着,吩咐阿土先去厨房烧火,给大家做热汤面吃。然而,江临也等不及了,穿好衣服,拿了棍子便军营去了。最后,热汤面就只有薛朗享受到。

    吃完汤面,叫万福牵来马,直接骑马去农庄查看——

    这样的天气,唯有骑马,乘马车却是不行的。好在,穿越了大半年还多的时间,薛朗总算学会骑马了,公主殿下所赠之马匹又极为温顺,薛朗骑着,万福和长俭在后面骑着小毛驴跟着,不骑快倒也不虞出事。

    这次下雪,薛朗终于不用再穿他的运动鞋,苏医生会鞣制皮毛,窦蔻送来的鹿,剥皮鞣制后,全部做了皮靴,冬天穿不仅暖和,还不用再担心鞋会被化掉的雪水弄湿。

    鹿皮靴做的鞋子,薛朗两双,江临两双,苏医生也分了两双。薛朗院中人少,仆人们走动也多,薛朗买了羊皮,一人也给做了两双,不耽误做事。

    农庄在入冬前就已经做好防寒准备,山上割了许多茅草,猪舍、禽舍都铺上。所以,农庄倒没什么大损失,就是鸡冻死了两只,直接给了农庄的人打牙祭。

    视察农庄完毕,回府的时候,恰好遇上刚从军营回来的公主殿下,见薛朗戴着斗笠,穿着蓑衣,一身雪的回来,问道:“幼阳去农庄了?”

    薛朗:“回殿下,刚去农庄跑了一趟,还好,防寒措施到位,就是冻死了两只鸡,其他倒没有大损失。”

    公主殿下丝毫不掩饰她的不悦,不赞同的道:“此事使人去跑一趟便是,何须你亲自去?幼阳如此不爱惜身体,叫人好生不快。”

    薛朗囧,难道在公主殿下眼中,他的身体很弱?薛朗觉得这个需要好好理论理论。于是道:“殿下,属下虽然不会武艺,但身体并不算差。”

    公主殿下直接反驳道:“如若身体不差,为何会晕倒在苇泽关外?”

    好吧!说到这个就没理由反驳了,总不能说那是因为穿越的缘故吧!

    见薛朗没话说了,公主殿下直接下令:“回府,喝上一碗姜汤驱驱寒气,以免着了风寒。”

    薛朗连反对的余地都没有,直接被带回府,听风院都不好回去,只能跟在板着脸的公主殿下身后,去了她的办公室,等着被灌姜汤。

    于是,公主殿下去后院换衣服的空挡,薛朗被灌了一肚子的姜汤,辣得他脸都绿了——

    这姜汤没放糖!

    薛朗直接问旁边的初雪:“初雪姑娘,殿下刚从外面回来,应当也要喝姜汤吧?”

    初雪“噗嗤”一笑,道:“薛咨议尽可放心,娘子之姜汤是放了糖的。”

    薛朗一脸的不敢相信:“难道只有我的姜汤没放糖?”

    初雪姑娘微微一笑,不说话了。

    薛朗:“”

    遗憾唐朝没工会,没地方告公主虐待员工!说好的礼贤下士呢?

    正忧伤,公主殿下出来了,身上穿着棉袄。不过,棉袄的皮是一层暗色的丝绸,十分的好看。一边抬头挺胸的走出来,一边淡然道:“观幼阳之面色,显然已受教训,如若今后再如此不爱惜自身,本宫便让人熬特浓之姜汤予幼阳服用。”

    卧槽!哪里有这样明着威胁人的!然而,这个威胁,薛朗还只能受了,谁让刚才那碗姜汤实在让人印象深刻,终生难忘啊!于是,薛朗只能规矩的应道:“喏!”

    平阳公主这才满意,转而道:“从长安购粮之队伍,昨日已来到苇泽县,本想连夜运回,受阻于大雪,只得耽搁几日。多亏幼阳之奇谋,不过区区数日,所筹之粮食,便已超过我们所需,虽然皆是陈粮,不过却已超过预计矣,军粮之难,终解矣。”

    薛朗道:“本打算去农庄回来之后便来找殿下问问运粮之事,现在能在河水上冻前运回来,属下也就放心了。”

    平阳公主抬头望望屋外还在纷扬落下的雪花,道:“关内如此大雪,不知关外如何?关外历来比关内寒冷,想来雪应该下的更大,我军当做好突厥南下之准备矣。”

    历史记载,突厥就是受了雪灾才发生饥荒的。公主殿下能根据天时做出自己的判断,总好过薛朗当神棍,不然他还要头疼怎么暗示突厥受的是雪灾。

    薛朗肃容道:“饥饿会使人疯狂!即便明知我军有利器守关,在饥饿的驱使下,只怕还是会有人叩关。不想饿死,便只有猛攻,攻破苇泽关,突厥便能长驱直入,必定会被饿死与拼一拼或许能破关相比,定然是后者更让人心存希望。请殿下重视!”

    平阳公主肃容道:“我心中有数!”

第221章 被发好人卡() 
外面的雪还在下,丝毫没有减缓的趋势。薛朗扭头望着外面紛扬的大雪,他长居南方,很少见过这样的大雪,想起谢道韫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何等贴切。

    这样寒冷的天气,初雪给泡的是甜茶,味道在薛朗这穿越客尝来略有些古怪,不过,比之重口味的茶汤,甜茶就是小清新,接受起来完全无压力。

    “这甜茶,幼阳喝的惯否?”

    说了几句公事,公主殿下突然问了一句。薛朗叹气:“一碗没放糖的姜汤灌下去,这会儿嘴都还是麻的,这是甜茶吗?完全没尝出来。”

    公主殿下安然道:“不如此,幼阳何以长记性?”

    薛朗瞬间哑火,叹道:“殿下,其实属下还是蛮好规劝的,我是讲道理的人。”

    平阳公主颔首道:“本宫亦然。”

    薛朗无语,你都本宫了,还怎么讲?以势压人,啧啧!

    即便没情商也觉得不能再持续这个话题,薛朗果断的换话题:“苇泽关下了这样的大雪,不知道长安城内如何?给圣人进的棉袄,快马加鞭的过去,应该到了吧?不知道圣人会不会穿着上朝?”

    今年所收之棉花,除了薛朗扛回去的那卷皮棉由他处置外,剩余的皆做成了棉袄,留在城墙上,让值岗之守卫轮流穿,这大雪天正适宜。而薛朗扛回去的皮棉,做了褥子和铺盖卷,给公主做了一件棉袄,给圣人做了而铺盖卷和棉袄后,还剩下好多。

    公主殿下道:“此事圣人应有安排。说来,幼阳,你那卷皮棉可有还有剩余?”

    薛朗道:“一半都没用完,还剩许多。殿下需要吗?”

    公主殿下道:“那棉褥子用来颇为舒适,劳烦幼阳再做一床出来,我的嬷嬷年事已高,冬日难熬,若能让她舒适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