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231部分

定居唐朝-第231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齐王、裴寂的赞成,给了圣人很大的信心,面上表情都好看了许多,刚出征回来不久的秦王面沉如水,直接出列道:“臣反对!”

    太子眼角抽了抽,望着秦王,面色深沉。秦王才不管那么许多,径直道:“狄戎之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君临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如何能因有突厥扰边就欲迁都避之?此举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

    秦王话音还未落,早就听不下去的薛朗立即举起笏板,啪啪啪拍个不停,表达自己的支持的意思,心中有句妈卖批很是想讲!

    秦王不为所动,而是直接拜倒,诚恳而又坚定的道:“彼霍去病不过是汉廷一将,犹立志灭匈奴,臣居藩王之位,愿假数年之期,为陛下把绳索套于颉利劲上,致之阙下。若臣做不到,迁都也为时未晚!”

    薛朗继续拍笏板,拍完了也出列道:“臣支持秦王!华夏立国上千年,从未听说过有为了避胡人而迁都的,敢问圣人,可是我大唐要开千古未有之先例吗?恕臣直言,百年之后,后世青史,会如何评价此事?请圣人三思!”

    圣人摸着胡须,颔首:“秦王与薛朗之言,大善!”

    太子建成一笑,问道:“昔日樊哙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秦王之言,莫不是与之相若之?”

    秦王昂然道:“形式各异,自然用兵不同。樊哙小竖,何足道乎?”

    太子只是笑笑,没再说什么,只是,笑容中似乎带着深意。不过,秦王似乎没在意。

    薛朗心中一叹,道:“圣人,臣非是领兵之将,不知平突厥要几年,只是,臣知道建一个长安需要数代之功。长安,周文王之时,筑建之,史称丰京,后来武王建镐,合称丰镐。到得汉廷高祖时,把都城从栎阳迁都于此,史称长安,喻意长治久安之意。前朝文帝定都于此,称大兴城,圣人登位,改称长安。数代营建方有如今盛况,非一朝一日可成。迁都容易,圣人诏令下即可,然而,就如萧内史所言,其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该如何计算?”

    众人若有所思。薛朗顿了顿,继续道:“首先,物力!迁都之后,新都城的营建,城池营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然后,圣人的宫室、众王公大臣的家宅,这些花费,从何出?前隋炀帝之教训犹在眼前!”

    众人一惊,圣人也所有所思。

    薛朗继续再接再厉,道:“还有人力!都城新建,肯定需要迁徙大量人口。即便新都城附近有大量的土地,但是,为民生及安稳计,只能挑选无主的荒地。一块荒地,即便再肥沃,也是生地,也需要最少一两年的耕种,方才能成为一块熟地。生地与熟地之间,产量是有差距的!请问,这一两年的粮食缺口,朝廷从哪里补充?迁徙过去的居民士要吃饭的,不能饿肚子,若因此发生什么暴乱,谁能负责?谁又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叫我说,上疏之人,不过是哗众取宠,不过脑子便把疏奏写了,知道疾苦二字怎么写吗?焚毁长安说得容易,烧了建新城的钱财花费,是不是他全包办了?若是,那圣人再考虑迁都也不迟!”

    “咳咳!”

    圣人被说得满脸通红,咳嗽两声,白他一眼,道:“秦王、薛朗言之有理,此事就此作罢,永不再议!”

    “圣人圣明!”

    圣人勉强道:“今日朝议先到此,朕累了,退朝!”

    圣人退朝,返回后宫,太子看秦王与薛朗一起,两人一块儿出宫,眼神闪烁,想了想,转身朝后宫走去。

    秦王没注意太子的动向,而是笑吟吟叫住薛朗:“幼阳请留步。”

    薛朗回头,秦王笑道:“想不到今日又与幼阳不谋而合,真真让人欢喜,幼阳最后所说之语,很是让我出了口恶气!”

    说起最后说的那些话,薛朗心里还有些郁气,气哼哼的道:“本来就是,写个疏奏是简单,但是用屁股写而不是脑袋写,那就特错特错了!一座城市建起来,需要的花费无数,一把火就烧光了,也太不知道爱惜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讨论打完仗烧城的人了,太不知疾苦了!”

    秦王脸孔一红,神态略有些不自在,哼哧道:“幼阳言之有理!改日再请幼阳过府喝酒饮宴,世民先走了!”

    说完,跟火烧屁股似的跑走。留下薛朗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貌似这位秦王,在攻破洛阳的时候,也放过火!

    妈蛋!竟然当面嘲讽秦王了!唔秦王应该不会记仇吧?

    话说,魏征当面驳斥他,他都不记仇,还夸魏征薛朗这个只是无心之失,应该更不会计较才是!

    薛朗这般自我开解一番,然后便放心回家了!

第440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圣人下了朝,也没去紫宸殿,而是直接回的后宫,径直到了尹德妃处,尹德妃正带着她的儿子八郎玩耍,见圣人进来,连忙行礼:“恭迎大家,大家今日下朝竟这般早?”

    八郎也过跟着歪歪倒到的行礼,到把圣人逗笑了,一边走过去,一边道:“爱妃免礼。今日在朝上,被薛朗那个小混账嘲讽了一番,哎呀呀,说得我满脸通红,好生害臊。个小混账也太耿直了些,竟半分不顾及我这岳丈的颜面,待平阳下次进宫,定要叫平阳让他好看!叫他下岳丈的脸面!”

    语气状似抱怨,话语里的意思却极为亲昵,显然,薛朗就算今日这般下了他脸面,在圣人心中,印象也是极好的,明贬实夸。

    尹德妃把怀里的八郎交给乳母,让乳母先带他下去。她对圣人的脾性一清二楚,虽然心里冷哼,但面上却捂嘴笑道:“大家您愿景虽好,只怕公主却舍不得,且不说驸马是新婚之夫婿,正如胶似漆之时,以公主之忠,说不定还会随夫婿一起劝谏大家您呢!”

    圣人一怔,旋即哈哈大笑道:“爱妃言之有理!在为人忠恳上,这小夫妻二人,对朕之心,倒是一般无二。”

    “恭喜圣人有此佳儿佳婿。”

    “善!”

    圣人龙心大悦。正说笑,宫人来报:“禀圣人,太子求见。”

    尹德妃连忙道:“妾先回避一下。”

    圣人摆摆手,道:“无妨,我在此,何须回避?让太子进来。”

    “喏。”

    不一会儿太子进来,来不及行礼先看了圣人面色一眼,行礼之后才道:“儿原有些担心父亲被幼阳耿直之言气到,如今见父亲面色如常便放心了。”

    尹德妃一听,道:“太子如此仁孝,不愧是众皇子之长兄,当为楷模也!”

    圣人笑道:“太子禀性我心中尽知。今日便留在此处,与为父一起用饭吧。”

    “谢父亲,那儿便厚颜叨扰尹姨一顿。”

    尹德妃娇笑道:“太子莅临,蓬荜生辉,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何来叨扰之说?来人。”

    不一会儿,尚膳监送了饭食来,三人分席而坐,用完膳,时辰还早,圣人欲去紫宸殿继续处理政务,太子建成欲言又止。

    圣人见状,道:“你我父子之间,还有何话不可说?有话尽可道来。”

    “喏!”

    建成有些犹豫,迟疑了一会儿,咬牙道:“儿心中一言,欲谏于陛下,事关二郎,不知当讲不当讲?”

    圣人道:“尽可讲来。”

    “喏!”

    太子建成道:“今日迁都之议,乃是为国祚绵延。薛朗与秦王之谏言,也不可不虑,薛朗所言,老成持重之语也。然二郎之语,儿以为却有养寇自重,外托御寇之名,内欲总领兵权,圣人不可不防也!”

    圣人沉吟不语。

    “啊!”

    尹德妃低低的惊呼一声,十分可爱的捂嘴,似是十分惊艳,她本来长得就好,这番动作更添娇俏可爱之色。

    太子继续道:“陛下一片慈父心肠,若因此而被利用,那”

    太子没再继续往下说。

    尹德妃看太子一眼,收到太子给予的眼色,眼珠一转,道:“大家,妾不过是妇道人家,不懂国事,不过,妾即便是深居宫中,也听说过,突厥重利,得贿即退,秦王却一再以突厥边患为借口,索要兵权,莫不是真如太子所言?”

    圣人面沉如水。

    尹德妃连忙跪下道:“啊,是妾妄言,请圣人恕罪!”

    圣人目光闪烁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尹德妃与太子,良久,方才扶起尹德妃道:“此事我心中有数,爱妃与太子皆平身吧。”

    “喏。”

    “我尚有政务未完,晚上再过来。”

    “喏!妾恭送大家。”

    圣人都走了,太子自然也要跟着走,与尹德妃交换一个会心的眼神,跟随在圣人身后,离开后宫。

    春耕了,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播种,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各项事务开展更加的有条不紊,红薯、土豆的推广与播种,只需要按照去年年底商议好的章程行事,今年主要是棉花。

    在薛朗划出的适合播种棉花的地区,已有许多人家闻风而动,买田买地,打算跟着种棉花。由平阳公主出面,少府寺统管,成立棉花管理局,统筹棉花耕种、购销一事。因这些工作去年早就有了预案,做起来也不费时。

    今年的寒食节在上巳节之后,寒食后一日便是清明,朝廷放假的。在上巳节到来之前,苏寒与孔小姐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薛朗帮他算了算,纳吉问采一套礼节走下来,怎么也要明年才能成婚。

    薛朗与苏寒是好基友,如今成了婚,也算是从郎字辈晋升到爷字辈了,出去要不被人称作国公爷,要不被人称作驸马爷,在府中,也无人再以大郎称之,而是改而称爷。

    苏寒的师父神龙见首不见尾,便由薛朗充当了男方的家长,平阳公主在背后指点礼仪规矩,倒也能圆过去。

    跟公主殿下做了一个多月的夫妻,慢慢的彼此对互相的生活习惯也有了了解。平阳公主是十分有生活情趣的人,衣饰虽然因为审美的缘故,偏向素淡,但起居坐卧却十分精致。

    薛朗呢,毕竟是现代穿越过来的,虽然出身不算好,却也不是一味俭省的人,只要自己有条件,想怎么享受生活是很私人的事情,他愿意尊重并予以包容。

    这样一来,两人在生活态度上,竟然意外的合拍,且两人都是懂得克制自己的人,相处起来也容易,倒也没有相爱容易相处难这样的困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即便薛朗自觉十分“努力”,他心爱的公主仍未受孕。

    上巳节来了,圣人又要在曲江池畔举行饮宴,当着众大臣的面,应该不至于当众催生。而最方便催生的同安长公主已经回去了,真是好家在!

    在这样举城欢腾,大家都忙着过节、祭祀祖先的日子,天策府属僚张亮奉秦王命驻守洛阳,轻骑快马,连节日都没过完,便带着人奔赴洛阳。

    张亮的离京,在有心人眼里自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薛朗是不知道的,他正忙着给平阳公主的“斗鸡子”活动出谋划策。

第441章 有成() 
鸡蛋,不仅在唐朝,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节日中,都有代表复生以呼应春天万福复苏的意喻。

    寒食清明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画卵。所谓的画卵就是彩蛋,就是把煮熟的鸡蛋镂空雕刻,染色绘彩。然后,各家各户的都会拿出来比拼一下,看谁家的彩蛋画得最好看。这个活动便叫做斗鸡子。

    去年,薛朗人际交往不广,也没人告诉他要搞这些,他也不懂。今年与平阳公主做了夫妻,这些唐朝土著才懂的本地礼俗,自然知道的也就多起来。

    在苇泽关时,过端午的时候,薛朗曾煮过带花纹的卤蛋、平阳公主想起往日,便询问薛朗,打算制上一批,赠予与她有往来的各王公府上,还有她的阿耶圣人。

    两人结伴而行,采了许多漂亮的,适合贴在蛋壳上的花草,大大的熬煮上一大锅,各处都送了些。平阳公主府上也收到不少别人家的,多是煮熟的鸡蛋上用颜色彩绘上一些代表祝福的图案。

    与之相比,公主府的胜在自然与奇趣,加上薛朗的独家卤料包,既好吃又好看。很是受到各家孩子们的称赞和欢迎。

    长安人民过节一般都比较欢快,即便是本来应该悲伤的清明节。旧坟旁边,吹拉弹唱跟吃喝饮宴一起来;新坟旁边倒是哭哭啼啼地,两相辉映就是唐朝人的清明节。即便朝廷下了诏令,不准在上坟的时候作乐也禁不住,长久以往,见禁不住干脆就听之任之了。

    薛朗欣赏这种做法,逝者已矣,来者可追。生者的安乐,想来亡者若是有知,也当告慰。所以,清明节还带着平阳公主去别院住了一天,两人手牵手的一块儿去放风筝,推着公主殿下荡秋千,小日子过得极为愉快。

    过完寒食清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