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33部分

定居唐朝-第33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殿下道:“无妨,从我的份例里匀出一斗予你,可够幼阳支用否?”

    薛朗赶紧点头:“不用一斗那么多,两三斤就够用好久了!”

    公主殿下点头:“既如此,初雪,让人给听风院送三斤盐过去。”

    “喏。”

    看初雪领命出去分派人。

    “谢殿下。”

    公主殿下随意的道:“无妨!幼阳如若要一石盐,我需花费一番功夫,不过区区数斤,只我的份例就能匀出来。”

    薛朗好奇的问道:“听说盐是官营的,定价并不算昂贵,可是怎么看着好像还缺盐的样子?”

    唐朝的盐价并不贵,在贞观年间,不过十文一斤。直至玄宗以后,盐价才涨起来,还是因为朝廷涨了盐的赋税所致。这会儿的盐价,虽然没贞观年间便宜,不过,相比起社会形势来说,已经算便宜的了。

    公主殿下看看薛朗,道:“种花家可是不缺盐?”

    薛朗点头:“应该是不缺,属下从小到大就没听说过哪里缺盐。”

    公主殿下道:“看幼阳的做派,也不像是从缺盐的地方过来的。”

    难道是他的用盐标准在古代看来太浪费了?!

    薛朗默默反省。

    公主殿下一眼就看穿薛朗所想,道:“刚才听幼阳议赋税,原以为幼阳懂得,如今看来,幼阳成长的环境,与我大唐差异颇大,故而才对盐政一事不解。想来,阿柳也不甚了了吧?”

    “殿下英明。”

    原来柳女官也不懂。两人一块儿等着公主殿下解惑。

    公主殿下道:“我大唐的盐产量,如若只供应人口使用是尽够的,只是,相比起人口的消耗,还有一大部分要用于畜牧,牲畜也是需要用盐的;另外,医药、农耕、工匠们也有用盐的地方,盐的产量相比起其用途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供应不足。是故闲时吃淡食,战时、农忙才吃咸食,就是据此而来。”

    薛朗恍然,不管人还是牲畜,缺盐就没力气。古代盐的使用范围比现代广,但因为生产技术和运输的缘故,盐的产量又跟不上,难怪要限制盐的使用量。

    听到这里,薛朗就懂了!薛朗问道:“既然产量跟不上需求,照理来说,盐价应该高,朝廷为什么把盐价定的这样低?”

    公主殿下道:“为了薄赋,让利于民,休养生息。”

    薛朗懂了:“殿下的意思是盐价与赋税有关?盐价是控制赋税的手段?”

    “然也!”

    公主殿下赞赏的点头。

    薛朗恍然。古代封建社会本质上来说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小农型、地方性经济为主,经济流通性不大。

    作为国家主体,要控制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以及通过赋税来调节、把脉国家经济和国计民生,再没有比粮价和盐价这两个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合适的了。

    粮还有个南北差异,北方爱吃面食,南方爱吃米谷。这盐可是不管东西南北,人人都需要的。难怪古代要盐政官营。

    唐朝的低盐价,显然是朝廷强行把价格定低,进而影响到赋税的降低,进而影响到粮价,让利于民,以得到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后来老百姓生活变好了,于是盐税也就相应的调高。

    所以,盐价便宜的唐朝并不是说不缺盐,盐是缺的,只是国家政策所致,盐税定的低而已。

    薛朗明白了,不过,本着谨慎的原则,他并没有贸贸然提出提高盐产量的办法。盐价既然是关系一国赋税的根本,就不能贸贸然去改变。特别是大唐刚刚建立,经不起那么多的风雨飘摇。

    特别是刚刚经历了战乱的民众,几乎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牵一丝而动全身,薛朗说出来是很简单,上下嘴皮一碰就完的事儿,可于国家、于民众来说,是否是好事,薛朗还需要想一想。

    就像王安石变法,王相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国家也是需要的,可是,民众是否接受,是否适应于民情民生,王相公就没考虑周全,变法失败的结果,对国家的伤害,难以计算。

    薛朗不想穿越一遭,反而成了历史的罪人,薛朗想让大唐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糟。

    本着多调查才有发言权,实践才出真知的原则,薛朗向公主殿下请教了许多唐朝关于盐政的政策和规定,完了才拎着公主殿下给他的盐回去。

第63章 仪式准备() 
薛朗突然就忙碌起来!

    真是一下子就懂了为什么红楼梦里宁国府办个丧事都要请王熙凤,人事繁杂,不经常管这些的,实在是头疼。好在薛朗现在记性好,虽然忙得人仰马翻的,倒也没出错,感谢穿越大神给的金手指!

    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就算在薛朗眼里只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没有手机、电话做联络工具,作为总策划,立即就多了许多人来他这里请命问话。

    幸好整个活动的总指挥是韩进,薛朗一个外来户,对本地人事陌生,总指挥这活儿他干不了,也就是出出主意的命,具体实务,还得熟悉本地人事的人去干。

    其实薛朗挺满意的,只要坐在家里动嘴就好,不用被马车颠簸着到处跑,也不用骑马来去——

    如果说,穿越这么久了,还有什么是让薛朗不习惯的,那肯定就是出行!以前在现代嫌弃车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穿越了才知道有车的好,人呐就爱犯“有的时候不珍惜,没的时候又想要”的毛病,简而言之一个字,贱!

    “郎君,公主殿下召您议事。”

    薛朗刚打发完一拨人,坐着发散个思维的功夫,平阳公主就派人来叫他过去议事。

    薛朗只得起身出门,荷香快手快脚的赶紧把蒲团拿去炭盆边烘上,免得薛朗回来坐到冷蒲团——

    荷香来了好几天了,手脚勤快,眼里有活儿,就是话少,十分守规矩,跟个锯嘴葫芦似的,半天都听不到她说一句话。腊梅跟她一比都显得活泼了。

    只是,荷香虽然不爱说话,但做事却十分用心,有她在,薛朗都不用开口,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了。可以看出伺候薛朗这主人真真是十分用心。

    薛朗带着长俭过去正厅,室内韩进、柳女官、公主殿下已经在座,还多了一个东祭酒方大娘,薛朗进去还没行礼呢,公主殿下就摆摆手:“幼阳坐吧,不用多礼。”

    薛朗还是坚持行礼,不能把领导的客气话当真啊。万一哪天合作不愉快了,现在的当真就是来日不敬的证据。

    阔怕的封建社会!

    薛朗坐下,公主殿下朝韩进略一颔首,韩进抱拳拱手,道:“诸位,韩某明日就要派人出去招募工匠,对即将到来的工匠该如何安排?需提前议一议,早日做好安排。”

    方大娘道:“匠户区有空置的屋舍,小妇人可立即安排人过去收拾。”

    柳女官也接着道:“吃食上,可从伙夫营调派人手过来负责,食材也可交给伙夫营统一采买。”

    女人就是心细,吃住肯定是要交给她们安排的。韩进一个男的,柳女官未嫁,他也不好当面议事,所以才把人都叫到公主殿下这里来。

    薛朗表示懂了!

    以后学着点,在公主殿下手下做事,殿下手下可是有不少女性的,就算是在现代跟女性共事都要注意礼仪规矩,轻浮无礼的人,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受女性欢迎。更不要提这是礼仪规矩更加森严的古代的。

    “薛主簿!”

    韩进叫薛朗,把他即将歪掉的思路拉回来。薛朗应了一声。韩进道:“场地已按照薛主簿的要求,在命人搭建。在工匠的招募上,薛主簿有何要求?”

    薛朗道:“我的要求很简单,尽可能多的招募人手!去招募的时候,带上公差和当地的里正,找个公差在前面敲锣,尽可能多的让人知道,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借着这个机会,把声势早起来,待我们推广起来也就方便许多。”

    韩进点点头,找初雪要来纸笔,把薛朗的要求写下来。薛朗继续道:“在工匠的招募上,我建议除了已经独立出师接活儿的工匠,工匠们尚未出师,但已经能搭手干活儿的徒弟们,也可以招募来。”

    韩进听下写字的笔,提出异议:“学徒们尚未出师,手艺不过关,只怕做出来的犁,影响使用。”

    “关于这一点,我有办法。”

    薛朗成竹在胸:“第一,把所有的犁都固定一个尺寸,让工匠们全都按照统一的尺寸做;第二,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做!”

    “何谓流水线作业?”

    对于薛朗时不时冒出的新名词,柳女官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薛朗道:“就是把犁分拆成多个部件,我们把师傅和徒弟按照手艺水平分开,师傅们专门做需要手艺好的部件,徒弟们专门做对手艺要求不高的部件,因为都有统一的尺寸,最后再组装就好。”

    “此法极好!”

    围观的公主殿下突然开口赞道。

    薛朗笑道:“为了鼓励学徒们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师傅工钱的标准上,降等给学徒开工钱。当然,为了防止学徒手艺不精,滥竽充数,工钱是计件算的,合格的才能算钱,不合格的不仅不算钱,如果不合格的东西超过一定比例,我们还要扣工钱!也就是说,做得越好越多,所得的工钱越多,以此来激发大家最大的生产积极性。”

    韩进满意的点头:“此法确是极好。按照常理,学徒未出师是不能收工钱的。我们给学徒的工钱,最后还是落入师傅们的口袋。薛主簿的方法,大大的解决了我们人手不足的困局,不过,为了防止师傅们为了工钱把手艺不过关的学徒都带出来,如果学徒做出来的东西不合格的超过一定数目,不仅要扣学徒的工钱,还要扣师傅的工钱。”

    薛朗道:“韩长史你们更熟悉本地的情况,我这种外来户嘛,就负责出出主意,有用得上的主意,你们根据本地情况采用就成。”

    大家又具体商议的了一下剩余的问题,之后,韩进又苦逼的忙碌去了。公主殿下留下柳女官和薛朗,直接对薛朗道:“幼阳,你把刚才所说的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再对我细细讲讲。床弩、神臂弓这两物,我想采用此方法。”

    所以说公主殿下英明睿智呢!看,薛朗才提了一下,她就不仅看出其中的关键之处,还能自己找到适用的地方来。公主殿下是干大事的人啊!

    于是,薛朗又详细给公主殿下解说了一下什么叫流水线作业的方式——

    对着公主殿下,薛朗说话比对着韩进痛快多了,不像对着韩进,总归来说,韩进才是公主府的长史,是公主殿下手下的第一文官,薛朗说多了,怕惹来他的忌讳,对着韩进,薛朗一般只点到为止。

第64章 春天来了() 
唐朝不是现代,现代有着迅捷的物流和信息流通方式,统一标准统一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以唐朝的现状,薛朗问道:“敢问殿下兵器制作一般是哪个部门负责?我朝的行政部门与我知道的大不相同,属下不太了解。”

    公主殿下讶然:“阿柳未给幼阳宣讲过吗?”

    柳女官道:“禀殿下,并未提过,奴只给薛主簿讲过府中部署的构成和权职。”

    公主殿下道:“难怪幼阳对大理寺、宗正寺的职别不清楚。阿柳给薛主簿宣讲一二。”

    “喏。”

    柳女官对薛朗道:“我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制。三省分别为尚书、中书、门下,六部是尚书省辖下,分为吏部、民部、刑部、礼部、工部、兵部。九寺是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鸿胪、大理、太府以及司农;五监则是将作监、都水监、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

    柳女官把朝廷的行政部门的划分和各部门的只能大致说了一下,看薛朗听得入神,又道:“其实在三省六部之上,还有政事堂和殿中省、秘书省、内侍省。相对尚书三省,被称为内三省。”

    又把政事堂、内三省的职责给薛朗说了一下。薛朗这才算是对唐朝的官制有了个全面的了解。

    唐朝的官制可以说是集封建官制大成的一代,之后的朝代基本都沿用唐朝的官制,改变大同小异。

    唐朝的官制设置相比起后代,算是比较俭省的。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个败家子李隆基在唐初官制的基础上,设置了一大堆各种使,才导致了官员冗繁、权责混乱的问题。

    薛朗被科普了一大堆官制后,公主殿下把话题拉回来,让薛朗接着说怎么在神臂弩和床弩这两件物事上推行流水线作业的方式。

    薛朗道:“军器监主管军械制作,属下以为,可否先在军器监把尺寸统一起来呢?比如军用弓箭的制作,如果军器监统一了尺寸,发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