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79部分

定居唐朝-第79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公主道:“这是针线房赶制的衣裳,盒里一二层的衣服给你路上穿戴的常服,底层则是面见圣人时穿戴的官袍。”

    薛朗感激的道:“多谢殿下。”

    平阳公主摆摆手,道:“幼阳此去,还会来苇泽关吗?”

    薛朗认真道:“这是自然。我是殿下府中的咨议,殿下在哪里,属下就在哪里。”

    平阳公主摇摇头,欲言又止。薛朗道:“殿下放心就是。”

    平阳公主道:“我深知幼阳之为人,此事我自是放心。只是,如若圣人执意留你,也莫要过多推辞,以免冲撞圣人,招来怪罪。”

    “喏,属下省得。”

    平阳公主点点头,拿出两个茶碗,翻出一贯茶叶,道:“幼阳上京之后,就无有陪我饮清茶之人,今日幼阳再陪我饮清茶吧。”

    “喏。”

    薛朗主动去小炉子上把烧的热水拿下来,开始泡茶,一人一碗,相对而坐。烟雾缭绕中,薛朗越发觉得看不懂平阳公主的神色,似乎平静,又似乎不平静。

    薛朗问道:“殿下,我一个月能回来苇泽关吗?”

    平阳公主道:“应该不能,进献祥瑞事关重大,圣人应会多留幼阳些时日,幼阳尽可安心待在长安就是。”

    薛朗巴巴的道:“安心不了啊!红薯、土豆是收完了,圆白菜、花生、南瓜,还有棉花等着收呢,还有农庄的事情,属下不放心呢。”

    平阳公主平静的脸上露出个淡淡的笑容,道:“这些事你不是已然交代完毕?”

    薛朗叹道:“可不是自己在旁边看着,总归是不放心呢。”

    平阳公主看薛朗一眼,点点头,道:“幼阳放心,我会让人按照你之交代,严格行事。”

    薛朗一脸“殿下办事我放心”的表情,居然就没再多说,惹得平阳公主一声轻笑,道:“幼阳行事稳重,可却胸襟广阔,似乎没有俗事萦于怀一般。”

    薛朗道:“这个殿下可看错属下了,并非属下潇洒,只是鞭长莫及,我着急也没用,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好,做到了我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其余不能掌控的部分,介意也没用。”

    平阳公主含笑点头:“这般心态颇好,我当向幼阳学习才是。”

    薛朗笑着拱手:“殿下客气。”

    平阳公主道:“非是客气,而是有感而发。我如若有幼阳这般心态,或许罢了,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幼阳旅途珍重。”

    薛朗连忙道:“谢殿下,殿下也要多多保重,等属下回来再给你做好吃的。”

    平阳公主笑着点头。薛朗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提醒道:“殿下,南瓜已经可以吃了,圆白菜也可以砍一部分大的,不如一样砍上一车,进京送予圣人,表表您这女儿的孝心,可好?”

    平阳公主古怪的看薛朗一眼,叹气似的道:“薛朗,你之情商,确实可怜,已然不能长进否?”

    卧槽!

    好好劝你表表孝心,却被攻击情商缺陷!薛朗感觉有些明白啥叫日了汪的感受了。无语的望着公主殿下:“殿下何以人身攻击属下?”

    “人身攻击?!”

    平阳公主略一思索便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笑了出来,道:“本宫不过是就事论事,希望幼阳多多进步才是。这是劝幼阳上进,怎能算是攻击呢?”

    这下薛朗是真无语了!心说,殿下你这么腹黑,你爸爸李渊知道吗?

    在公主殿下这里喝了一碗茶水,还被她打击了一通,薛朗便被公主殿下赶出来了,言道明日就要启程上路,让他好好休息。

    公主殿下虽然攻击了薛朗的情商,不过还是听从薛朗的意见,使人天还没亮就砍了一车南瓜加一车圆白菜——

    当然,是小车,不是四轮的大车。让薛朗一块儿押运进京。

第151章 启程() 
薛朗要上京进献祥瑞,作为灵犬,包子它们自然是要去的。小狗崽们还太小,不适宜出远门,熊壮抱走一只后,剩余的就交由万福照顾,平阳公主也答应会多加关注。

    为了照顾薛朗这个不擅长乘马车的,平阳公主特意派了一辆大马车,让个子高的薛朗能够斜靠着休息、睡觉,还让人把他的自行车给捎在运货的马车上,如果马车坐不了,路途合适的时候,可以下来骑一段。

    荷香和秀娘乘一辆马车,长俭就和车夫一块儿坐车辕上。江临自然是骑马,到出发的时候,薛朗才发现领队而来的是叶卿。

    “薛咨议!”

    叶卿穿着盔甲,朝薛朗拱手行礼,表情语气皆十分诚恳。薛朗正要回礼,被叶卿阻止:“薛咨议不用客气,某家只是过来与薛咨议打个招呼,请!”

    说完,也不管薛朗是否回礼,自己就走了,闷犊子的风范十足。薛朗默默蛋疼,对着闷犊子,想吐槽都无从吐起。

    平阳公主自然是要来送行的,先是与李纲客套了一番,交代了些场面话,最后道:“李尚书,幼阳自幼长于异国,于我朝风俗民情并不熟悉,如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请李尚书多多照顾、指点,有劳李尚书,平阳在这里先向您致谢。”

    李纲连忙道:“殿下不可多礼,老臣不敢当。薛咨议人品厚重,青年才俊,老臣自然不会看着如此俊杰行差踏错,请殿下放心就是。”

    “有劳李尚书。”

    平阳公主为了薛朗还真是安排得面面俱到。薛朗在一边颇为感动,却又不好插话。

    平阳公主与李纲说完,转首望向薛朗,却只有简单的一句交代:“幼阳此去路途遥远,望多加珍重。”

    薛朗按下心头激动,道:“殿下放心,属下对于赶路经验丰富,肯定不会有问题。只是殿下在此,更要多多保重才是,刘黑闼那厮正带着突厥人作乱,属下京中事务一完就赶回来!”

    平阳公主微微颔首,没再多说,只淡然交代:“幼阳快上车吧,莫要误了时辰。”

    “喏!”

    薛朗领命爬上马车,上车之前还朝站在送行人群中的苏寒竖起三根手指,苏寒面瘫脸不变,眼睛却亮晶晶地猛点头,朝薛朗拱拱手,大有薛咨议尽可放心去的意思。

    李纲、薛朗都上了马车,车队启程,大军开拔。平阳公主一直站着,直到车队远走看不见了方才转身,一边往回走一边问苏寒:“苏医令,你与幼阳打甚哑谜?”

    苏寒一本正经的道:“薛咨议答应属下待他回来,命秀娘做三个月的美食与我吃。刚才我俩是互相确认一番,以遵守诺言。”

    平阳公主看苏寒一眼,问道:“连连享用三月美食,幼阳让苏医令答应何事?”

    苏寒坚定道:“此事不可说也!”

    平阳公主古怪的看苏寒一眼,问道:“连本宫也不能说?”

    苏寒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坚定的道:“不能!”

    平阳公主似是叹了口气,道:“难怪苏医令能与幼阳成为好邻居,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诚不欺我。”

    苏寒还赞同的点头:“回殿下,那是因为属下与薛咨议皆是聪明人。”

    公主殿下一窒,旋即笑开,点头:“对,皆是聪明人。”

    说完,笑着走开了。苏寒莫名其妙的挠挠脸,完全搞不明白平阳公主到底在笑什么!他这么年轻就是天才神医,跟博学多能的薛朗,可不都是聪明人吗?他明明说的很认真,为什么公主殿下会觉得好笑呢?

    如果薛朗在,大概会有情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跟苏医生的情商一比,薛朗瞬间就晋级了,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苇泽关这边一切照旧,练兵练得如火如荼,而踏上去往长安路途的薛朗,正在马车上睡得口水横流——

    昨晚准备要出行的东西睡得晚,早晨又起得太早,马车摇摇晃晃的,可不就睡着了么!

    直接在马车上睡了一早上,到队伍停下准备吃早饭的时候,薛朗才被长俭叫醒,揉着眼睛问长俭:“我睡了多久?”

    长俭道:“大郎睡了一个多时辰。”

    薛朗起身,荷香立即过来给他整理衣冠,还好裹的是幞头,旅途中穿的是麻布衣,就是把歪了的地方整理了一下,简单。

    吃了朝食,继续赶路,薛朗睡不着了,干脆把长俭赶进马车去休息,他自己跟车夫坐车辕上去,看看外面原生态的、绿油油的沿途风景。

    苇泽关地处河北境内,要去位于现代陕西境内的帝京长安,还要穿过山西。往日从苇泽关去京城,骑马只需四五日即到,现在因为押运着红薯,怕颠坏红薯,路上走得慢了许多,十五日内能赶到已经可算是旅途顺利。

    这时候的官道,也不过是略微平整些的土路,别说跟现代的高速公里比,就是普通的乡村公路都比官道好,起码,这个季节赶路,不用享受尘土漫天的感觉。

    难怪古人游览明川大山的时候,那么喜欢留点儿诗画字之类的东西,在薛朗看来,这完全就是因为在古代出门不容易的缘故,更别说走远路去旅游。

    薛朗决定,在没穿回现代之前,只要是生活在唐朝,谁再跟他说旅游这个事情,他就跟谁友尽!因为在古代旅游,完全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当然,如果以后到长安定居,有人约他曲江池里划船或是灞桥边赏个景什么的,他是没意见,总之只有一个原则,不要出远门!

    赶路是辛苦的,特别是烈日炎炎下的赶路,要照顾人,还要照顾牲畜,就怕天气太热有损伤。路上有驿站的地方,都是在驿站休息,没驿站的地方,就自己搭伙做饭。

    薛朗看日头太烈,叫过叶卿:“叶都尉,日头太大,大家耗费的体力多,让伙夫们晚上驻扎的时候,多烧些开水留着白天喝,还有饭菜适当的加一些盐,以补充体力。”

    这时候吃盐可不像现代敞开供应,普通的军士和普通的民众,多数都缺盐。赶路体力大量流失,不补充盐分,薛朗怕有人倒下。

    叶卿严肃的朝薛朗拱手,诚意致谢:“多谢薛咨议体恤,某这就去下令。”

    相处了几天,薛朗倒有些适应叶卿的严肃与寡言,笑道:“无妨,大家一起赶路,互相照应也是应该的。”

第152章 途中() 
赶路的日子是无聊的,赶路的日子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特别是在古代这样的环境,大热天的,也没雨下,管道全是土路,尘土漫天,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衣服、头发里全是尘土。

    有驿站驻扎的地方还好,以薛朗的级别,可以美美的洗个热水澡,把自己收拾干净。没有驿站驻扎野外的日子里,薛朗也不好搞得自己太特殊,每日里就打水洗脸、洗脚,勉强收拾一番。

    为此,李纲还表扬了薛朗一次,说薛朗往日颇爱整洁,想来出身不错,这样的出身,还能忍耐着任由尘土满身也不搞特殊化,可见人品扎实稳重,可担大事也!

    薛朗自然是谦虚的致谢,心说李尚书真是误会了,他只是在努力塑造已经赶路习惯的形象,为他过去编造的来历填坑——

    赶了四年路,号称跋山涉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习惯赶路的辛苦呢!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

    李纲大约很欣赏薛朗,旅途中,常把薛朗叫过去他的马车上或是他老人家自己爬来薛朗马车上,跟薛朗叙话。

    老李同志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人家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对薛朗所来的异国,充满好奇。拉着薛朗问东问西,可怜的薛朗,本来赶路就很辛苦了,还要绞尽脑汁,花费脑细胞的编话应付老李同志。

    老李道:“旅途劳顿,薛咨议可还习惯?”

    薛朗明明屁股都坐麻了,还要一脸平常的回答:“有马车可乘坐,路上有人照顾好衣食,这样的赶路,跟我归来时的旅途相比,已然是享受,哪里谈得上辛苦。”

    李纲好奇地问道:“听说薛咨议归来之路途走了四年,想必十分辛苦?”

    薛朗趁着答话的机会,趁机活动一下屁股,笑道:“当时确实觉得辛苦,如今想来,却全是财富。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财富?”

    李纲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意思,赞道:“此语颇妙。即是如此美妙之收获,薛咨议可否与老夫共享之?”

    完全不想!不过,貌似不可能!

    薛朗在心里吐槽,脸上还得一脸追忆之色的开始现场编瞎话,占着现代人咨询便利的便宜,薛朗道:“李尚书有兴趣听,下官便捡其中几段说给李尚书听听。我们在翻越高加索山脉的时候,有一段山路陡峭,无有树木,只有光滑的岩石。彼时还下完雪,为了穿过这段路,我和随性的护卫们,用长长的绳子,在每个人腰上都绑上绳子,包子它们直接背起来,在鞋底套上有尖钉的鞋子,一步一挪的赶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