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88部分

定居唐朝-第88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没有余钱。以物易物还是这时候乡下很多地方的交易方式,连银钱流通的都少。

    综上所述,怎么搞倾销?更不要提玩什么资本运作!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都没有,更不要说银行都没出现,玩资本运作这是火星来的吧?

    薛朗道:“如今国本初立,尚有反王未平,民间商业发展不起来,待有余力的时候,国家间的商业其实可以做一做。不过,现在为时过早,过几年之后有了余力,可以做一做,以补充府库空虚。”

    薛朗顺嘴提了一句,秦王眼睛一亮,李渊听得点点头,道:“薛卿家高瞻远瞩,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可提出来,届时再议。”

    “喏。”

    李渊挺务实的,也能虚心纳谏,能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人无完人,帝王也是人,当然会有优点、缺点。作为下属的立场来说,薛朗觉得李渊这样就算好上司了,不过,比不上公主殿下英明睿智就是了,公主殿下第一。

    李渊道:“关于薛卿家提出的筹建粉条加工作坊,以辅助、带动红薯的推广,众位卿家尚有建议乎?”

    “臣无有异议。”

    “臣亦无有。”

    众臣都表示认同。李渊拍板道:“既如此,明年先在长安周边推广,关于粉条制作工坊之事,当可率先实行。”

    薛朗估算了一下日子,道:“启禀圣人,运到京中的红薯,可挑选一番,优质者留着做种,不合格的可以做成粉条,趁此机会,可以培训一批人出来,待明年大范围铺开时,就不用忧虑于人手不足的事情。”

    “善。”

    李渊赞许的点头,望着薛朗道:“既然说到这里,薛卿,朕打算调你入民部担任侍郎一职。以卿家经世之才,到得户部定能施展所长,发挥才学。”

    圣人这是真看中薛朗了,一来就委任他做实权部门的官员。薛朗还年轻,在做实事,有实权的部门,更能出成绩、出功劳,这是圣人对他的任重。某些官职虽然清贵,其实几乎没什么立功劳的机会,是很难出头的。

    薛朗明白圣人的好意,心中真正感激,但他心里根本放心不下公主殿下。于是,薛朗道:“微臣多谢圣人看重,只是,圣人的厚恩,微臣只能后报,微臣现在还不打算离开苇泽关,离开公主府。”

    这下,不止圣人,连太子、秦王和大臣们都奇怪的看着他。这年头,进京做官才是真正的肥缺,京官才有俸禄可拿,才能享受到朝廷的诸多福利待遇。在外为官可没有俸禄可领,收入全看公廨田的收成,风调雨顺的年节还好,如果年节不佳,日子过得艰难的官员也不是没有。

    圣人并没有生气,而是道:“我虽然只与卿家认识短短两日,可我看出卿家不是信口开河之辈,乃是踏实勤恳之人,想来其中必有缘故,是何缘故?且慢慢道来。”

    薛朗诚恳的施礼道:“微臣多谢圣人体谅。微臣留在苇泽关的原因有二。其一,微臣身受平阳公主大恩。如今,刘黑闼作乱,正是苇泽关用人之时,公主对臣有大恩,且委以重任,微臣大恩未报不说,怎能在殿下需要用人之际自顾自离开?如此不忠不义之事,微臣要是做了,还能算人吗?”

    李渊点点头,未予置评。薛朗续道:“其二,微臣在苇泽关尚有事务未做完,此事又不能让别人代替。所谓有始有终,既然是微臣提出来,又是微臣主导的,自然应该在我手上结束。再者,等此事有结果,想来圣人定会高兴于微臣未进京而是继续留在苇泽关。”

    薛朗这话说的,这关子卖的。圣人都笑起来,道:“卿家如此说,我已然开始好奇卿家所做乃是何事?可是如试种红薯这般惊天动地之事?”

    薛朗笑道:“禀圣人,圣人既然想知道,臣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苇泽关在试种白叠子。”

    “白叠子?!朕知道高昌国有秘方可把白叠子纺成白叠布,只是,织法乃是绝密之事,难道卿家竟然知道乎?”

    李渊惊讶的问道。薛朗道:“禀圣人,白叠布的织法其实不难,但苇泽关试种白叠子,并非为了白叠布,而是御寒保暖之事。如若功成,从今往后,除了无家可归的乞丐这一类的,但凡种植白叠子者,再无冻死之人!”

    跪在在御座之上的李渊,霍然起身:“卿家此言当真?”

    太子、秦王、众大臣皆目光灼灼的望着薛朗——

    在没有棉被的年代,寒冬腊月的时候,正是为政者最头疼的时候,因为每年都会有冻死人的事件发生。

    富贵人家可以烧炭,可以穿皮裘,冷的时候减少外出即可,晚上睡觉保暖,出了燃炭还可以盖蚕丝被。

    但是,这些东西在普通人家,特别是蚕丝被更是真正的奢侈品,一般普通富裕的人家都盖不起。普通人家唯一可以御寒的皮裘是什么呢?羊皮袄!

    没有棉衣,只有羊皮袄和单衣的年代,普通人家即便烧火取暖,身体强壮的成年人还好说,对老幼或是体弱的人来说,却是难熬至极,一个不小心就冻死了。

    薛朗朗声道:“禀圣人,微臣所言,句句是真,如有虚言,圣人尽可取走微臣项上人头就是。”

    李渊厉声道:“薛卿可知每年寒冬腊月,不管南方北方,冻死之人有几?”

    薛朗道:“臣不知具体数据,但根据如今的生活水平和衣物布料推断,想来贫苦人家冻死的人多些。”

    太子道:“每年冬日,既有冻死之人,又有因御寒燃炭死于炭毒之人。在冬日,死人已是平常事,没有死人之冬日才是稀罕。”

    秦王接道:“如若薛郡公真解决了御寒取暖之问题,不止有功于朝廷,更是功德无量也。”

第169章 预定任期() 
薛朗没答太子与秦王的惊叹,而是缓缓地交代事由:

    “春天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秦王攻打刘黑闼受此影响,甚至有失利和损失。那时,臣在苇泽关,寒冷的气候,十分难耐。向殿下打听我朝有何御寒之物时,才知道竟然没有棉花也就是白叠子弹制的棉袄、棉被这一类,细问之下才知道,在我朝,因不得其法,白叠子仍作为奇花异草,用作观赏之用。而在异国,棉花乃是冬日必备之物,就算是普通人家,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皆会制上几床棉被留作冬日御寒之用,是十分平常的东西。而棉花,只要气候适宜,却是十分易种的作物。”

    来的时候,平阳公主就提醒薛朗,不要对圣人的留任推辞太多,以免冲撞圣人,让圣人觉得不识好歹。

    为解决这个问题,薛朗冥思苦想,想出来的就是棉花这个东西。棉花的试种,于家国社稷皆有益。用这个作借口,想来李渊也说不出什么,还只会嘉奖他,也不会对平阳公主有什么想法。

    现在来看来,果然一切都如意料之中一般。薛朗表示机智如他,点赞!

    李渊急忙问道:“何等气候才适宜种植棉花?请卿家教我!”

    李渊也不喊白叠子,跟着薛朗改喊棉花了。薛朗连忙道:“不敢,微臣这就告之圣人。”

    我国自古以来的棉花产区,分为三个地区,一个是黄河流域棉产区,一个是长江流域产区,还有一个就是西北内陆棉区。

    这三个产区,以唐朝的现状及疆域,基本只有第一个产区可以推广,第二个产区人口稀少,朝廷都还没开发呢,第三个产区更不用说,现在那里还不是唐朝的疆域,朝廷管不到。就算是已经第一个产区,都还有刘黑闼在作乱,所以说,朝廷想推广种植棉花,还任重道远呢。

    薛朗道:“禀圣人,关于棉花的种植条件,棉花喜温喜欢日照,怕湿怕冷怕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有句顺口溜,说得很直观。说‘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依臣一路行来观察所得,齐鲁、冀、豫之地,是最适宜种植的;其次,关中、幽州等地也可以种植。其实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是西域诸国的气候,所以,高昌国才会有那么多棉花产出。”

    李渊点点头,道:“苇泽关试种棉花,进展如何?”

    薛朗道:“禀圣人,目前一切顺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采收了,届时核算一下产量。因为是第一年试种,微臣虽说知道棉花,于种植管理上其实并不精通,今年的种植管理,乃是公主从京中抽掉了两名培植白叠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着试种。今年有了经验,明年再试试增加种植面积,于种植过程中汲取经验,改进技术,这是须得耗费时日的事情,急不来。”

    李渊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苇泽关,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尽管挑选适宜的土地,把红薯、土豆、棉花一起试种,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长安,朕定当把所有擅长培植棉花之花匠给卿家找来,争取早日实现棉花之高产。”

    这是给薛朗划定期限,也是对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实还是不太愿意,最好是明年过后再来京师。历史记载,公主殿下亡故于武德六年,具体是年初还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没写!

    在这桩顾虑没解决之前,薛朗哪里有心来什么京城。不过,想到来时平阳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谢圣人看重,微臣定当努力。”

    没正面答应,却也没再推拒。

    今日朝会,主要就是议红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获。薛朗能说的部分说完,接下来的细节安排,就是在京官员的事情,与他无关了。

    细节安排不是什么大事,很快就议完。又议了一下其他的事项,众臣各自畅所欲言,发言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时候,相当于一个记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说的话,发言要点记在笏板上,发言的时候才能简明扼要,条理分明。或是把朝议的结论、圣人的吩咐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出错漏。

    如果有官员朝议当天要禀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写不下,就会多带几片笏板。带的笏板多了,为了携带方便,官员们甚至还会装满让小厮背个装笏板的布袋,叫做笏袋。

    而在朝议过程中,如果有官员的发言,让你赞叹击赏,可以以笏板击掌而赞之。古代上朝也不是死板板什么都不准的,其实是很人性化的。

    薛朗听着群臣议事,再与心中所学、所知印证,只旁听都觉得学到许多东西,起码,对古代的风土人情、民风世情又有了些了解。

    “幼阳请留步。”

    散朝的时候,薛朗正欲回去驿馆,被李纲叫住,他身旁还跟着一个年岁与薛朗相当的青年男子。

    薛朗连忙止步,应道:“李公!不知唤住晚辈有何吩咐?”

    李纲笑道:“叫住幼阳乃是好事。来,老夫与幼阳介绍,这位乃是将作监之大匠阎立德阎大匠,大匠请我帮他引见,散朝之后,该带幼阳去御赐的府邸了!这事可是好事?”

    薛朗笑着拱手:“确是大大的好事,多谢李公。”

    李纲笑着摆摆手,道:“既然大匠与幼阳还有事要忙,老夫就先走一步,待幼阳事务完毕,再与幼阳叙话也不迟。”

    “多谢李公,李公慢走。”

    送走李纲,薛朗朝阎立德拱手:“劳烦阎大匠。”

    阎立德客气的道:“薛郡公客气,此乃下官分内之事。”

    说来,这位阎立德阎大匠其实也是历史名人,著名的画家、建筑家,可能有人对他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弟弟阎立本,想必知道的人更多些。

    说起来这两兄弟也挺有趣的,出身于工程世家,母亲乃是北周武帝的女儿请都公主,可算是出身名门。两人都擅长建筑,擅长绘画。只是呢,哥哥擅长画人物、树石、禽兽,弟弟阎立本则擅长画人物、车马、台阁。

    薛朗当年考大学是想建筑设计的,虽然最后没学成,但自己也看了不少书籍。对这位唐朝的大匠,阎家兄弟俩儿自然是熟知的,薛朗其实是这兄弟俩儿路人粉来着。

    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请兄弟俩儿合作画一幅画送他,要既有树石、禽兽,又有车马、台阁的,让两兄弟都有施展所长的机会。

    作为粉丝,薛朗暗戳戳的打算着。

第170章 御赐宅邸() 
阎立本道:“薛郡公昨日荣封,虽接了册封文书,然礼服、官袍并未接受,还有仪仗、护卫皆未归位。昨日宴后,秦王向圣人谏言,说薛郡公自幼长于异国,想来衣食住行皆与我朝相异,圣人既赐与田宅,令安其家,宅邸如何布置,当询问薛郡公之意见,如若宅邸布置皆与薛郡公旧居相似,想来薛郡公方有归家之感。故而,圣人令我陪同薛郡公去御赐的宅邸看看,看有何需要改进之处,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