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经故事选集-女性的故事 >

第3部分

佛经故事选集-女性的故事-第3部分

小说: 佛经故事选集-女性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弦怀〈笥辏薮Χ悴兀缓么谑飨略菔北鼙苡辍2痪们懊娴穆飞侠戳艘晃怀ふ撸捎谟甏竽嗯ⅲふ咭徊恍⌒乃さ乖诘兀ジ悄テ疲餮恢埂

    这时贫妇连忙跑过去将老者扶起坐到树下,为他洗去身上的泥浆,并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非常地细心照料。那老者原来是辟支佛,这位贫妇因功德力所感,所以来世投生大富长者家,一出生就有金缕衣裹身,这是小女孩过去世福报所感。」

 比丘尼说法

    比丘尼说法

    很早以前有一头母象,牠的名字叫作磨荼。尽管磨荼的体型巨大,但牠性情十分温和,从不发怒,也从未伤害过任何人和动物。

    磨荼本来只是为主人驮驮货物、运运东西,当然,有时也驮着主人四处游玩或是打猎。牠和主人相处得很好,所以几乎没有被主人惩罚过,反而得到了主人的宠爱。主人时常喂它鲜嫩的树枝及青草,并且为牠刷洗身体。

    有一次,罽宾国的国王来舍卫国求取舍利,当他求到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安全地将佛陀的舍利放在马背上带回去。于是国王四处悬赏,募求大象。磨荼的主人也非常信奉佛法,当他听说罽宾国国王募求大象驮运佛陀舍利的消息,就把自己的大象磨荼借给了罽宾国国王。

    随后,磨荼就驮着佛陀舍利去了罽宾国。一路上,磨荼受到了很好的礼遇,那些信奉佛法,渴求佛陀舍利的罽宾国的臣民百姓都对驮运有功的磨荼非常感激,不但为它洗浴,也喂它鲜美的香蕉。

    正是因为磨荼劳苦功高,所以积下了福德,让牠命终寿尽之时得了善报,投生生为一个女婴。而且这个女婴出生的家庭也非常好,家境十分宽裕。

    冬去春来,这个女婴很快就长大成人了,她只有一点与常人不同,就是她的饭量特别大,是常人的十倍左右。她长大后,由于厌倦世俗生活,所以就辞别父母,出家修行,成为一位比丘尼,从此开始认真修学佛法。

    由于前世积有福德,而且天资聪慧,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她终于修得佛道,证得阿罗汉果位,断绝了一切烦恼和痛苦,超脱了生死轮回的痛苦。

    后来,这位得道的比丘尼知道了自己即将入涅盘了,她便招集所有尼众到讲经堂去,她将为大家讲述自己修行的经历。

    由于这位比丘尼已经开悟得道,有神通,能够看到自己宿世的种种因缘,于是她就把自己前世的所作所为给大家讲了一遍,她特别提到为罽宾国国王驮运舍利的事。

    在座的比丘尼听了她的话之后,都对她的话半信半疑,特别是当她提自己的前世是一头性情温和的母象时,她清楚地听到了讲经堂内发出了一阵阵的窃窃细语以及不加掩饰的笑声。

    这个得道比丘尼心中十分明白,在座的比丘尼不太相信她的话。于是,她对大众说:「可能你们当中有人不相信我刚才所说的一切,但是我所说的话都是真的。我的前身的确是一头母象,后来因为驮过佛陀舍利,以此功德,脱离畜生道,投胎转世为人。你们当中有许多人都知道我一顿要吃十五斗的饭才觉得饱。你们当中谁有这样大的饭量?如果因为有人没见过我吃饭所以还不相信的话,就请去找饭来,我来吃给你们看。」

    这时,有几位比丘尼起身走出讲经堂,过了不一会儿,她们抬来了差不多十斗饭的饭锅进来。这可是平常十来个人的总饭量,可是这位得道比丘尼一点也不担心,她随即开始吃了起来,不一会儿,那十斗饭就吃得干干净净。这时候,讲经堂内响起了一阵阵赞叹声。

    这时,所有尼众们都真正信服了得道比丘尼所说的一切,知道她不是一般人,大家更加聚精会神听讲了。得道比丘尼开始讲述自己的修行方法,以及前世积下福德对于自己修行的良好影响。

    随后,得道比丘尼的话题又转回到了吃饭的话题上。她又对大家讲道:「像我这样的吃法是前世所注定的。虽然一次吃得很多,但是却需要很长时间消化,一次吃饱,填满了肚子以后,在很久的一段时间中也不会感到饥饿。这也像学习佛法一样,虽然一次听讲听了很多佛法内容,但足够自己思考领悟很长一段时间。」

    这位得道的比丘尼讲到这里后,稍稍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讲经堂正襟危坐认真听讲的比丘尼们,然后接着说:「希望诸位姐妹都能以我的修行经历为借镜,相信女众认真修行一样可以得道的。」

    这位得道比丘尼讲到这里,就没有再往下讲自己的修行经历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入灭的时间快到了。后来,她为大家讲解一段佛法精要后就入涅盘了。

 失而复得的能力

    失而复得的能力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村落,住有一户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家境虽不算富有,但倒也不愁吃穿。只是这位妇人经常喜欢对别人夸耀:「我从来不会弄丢东西。」

    一天,她又在对别人讲述她从来不丢东西的时候。她的儿子就想试探母亲是否真的具备这种本领,于是将母亲手上戴着的一枚戒指取下来,扔到了附近川流不息的河水中,然后对母亲说:「您不是总说自己不会弄丢东西,我现在把您的戒指扔在河水里,您还能找到吗?」

    母亲没有正面回答儿子的问话,只是拍了拍儿子的头说:「我从来就不会丢东西的。」然后,她对儿子说:「过不了几天,戒指自己会回来的。」

    当时,正是捕鱼的季节,这位妇女到市集上买了一条鱼回家。到了家中,剖开鱼腹一看,只见那枚被儿子扔在河中的戒指藏在里面,被阳光一照还闪闪发光呢!这位妇女便拿起这枚戒指对儿子说:「这回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我说过我从来不丢失东西的,你看!这是不是你扔的戒指?」

    儿子见到母亲的戒指果真失而复得,而且毫不费半点力气去寻找,不禁惊讶万分!

    过了几天,正好佛陀带着众弟子们托钵乞食,恰巧来到此地,儿子就来到世尊面前请示说:「我母亲为什么会有这种不丢失东西的福气呢?」

    佛就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告诉了他原委。原来,在这座山的北边,每年一到冬天,就变得又阴又冷,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迁移到山的南边去居住。山北有个孤老太婆,年老体弱,家中贫穷,无力往返搬迁,就独自留在山北,为大家看管留下的东西。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大家又迁回来的时候,她就把代为看管的对象一件件地交还给原主,从来也没有弄坏或丢失过。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孤老太婆始终为大家做着这样的好事,为此,大家都很感激她。这位孤老太婆的高贵品德,打动了居住此处的一位仙人,仙人就暗暗地赐给她这个「不丢东西」的福气。

    讲到这儿,佛陀停顿了一下,对眼前的孩子说:「其实这个孤老太婆就是你母亲的前世啊!」

    儿子听完,深深为母亲前世的美德所感动。此后,他对母亲更加敬佩,也更加孝顺了。

 耆婆童子学医记

    耆婆童子学医记

    从前在王卫城,住着一位十分美丽的少女,她的名字叫做婆罗跋提。

    婆罗跋提一天天长大,国王见她如此美丽,下令为她修建了一栋华丽的房子,还宣布:「如果有人想做婆罗跋提的丈夫,必须每天交出二百两黄金。」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婆罗跋提的风采。人们远远地看到婆罗跋提袅娜的身影、秀美的面庞,闻到她散发出的阵阵花香,纷纷惊叹婆罗跋提那言语无法形容的美貌,都不禁陶醉痴迷。

    当时,有一个名叫无畏的王子,倾倒于婆罗跋提的美丽,不惜花费许多黄金与婆罗跋提相亲相爱,共同生活了一段时光。因为没有钱再交给国王,两个人只好忍痛分离。不久,婆罗跋提发觉自己怀有身孕,就把看门人唤来对他说:「如果有人请求见我,你就告诉他,婆罗跋提病了,不想见客人。」

    几个月以后,婆罗跋提生下了一个男婴。只见这个男婴长得眉目端正,肌肤白嫩似玉,甚是可爱。可怜婆罗跋提慑于王命,不能抚养这个孩子,只得用白色的衣衫将婴儿小心翼翼地包裹好,让侍女把婴儿丢弃在门外僻静的街巷中。

    过路的行人发现了被遗弃的婴儿,大家驻足围观,议论纷纷。无畏王子日夜思念婆罗跋提,却无法相见。这一天他又徘徊婆罗跋提的门前,看到一群人叽叽喳喳,不知何故,就向路边的一个行人问道:「这儿发生了什么事?」

    路人回答:「这儿发现了一个被家人遗弃了的婴儿,真是太可怜了,怎么能将亲生骨肉拋弃了呢?唉!真是罪过啊!」

    无畏王子听了,为之心动,顿时产生了怜悯之情,赶忙问道:「这个孩子现在还活着吗?」

    路人说:「还活着呢!好心人,您就收留了他,救他一命吧。」

    无畏王子马上命仆人将婴儿抱回自己的府中,找来奶妈为这个婴儿哺乳喂养,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耆婆童子。

    渐渐的,耆婆童子长大了,他聪明伶俐,惹人喜欢,无畏王子也非常怜爱他。

    一天,无畏王子把耆婆童子唤到自己面前,慈爱地对他说:「你喜欢这王府中的一切吗?你是不是想在王府长久地生活下去呢?可是,如果你没有才华和赖以生存的本领,你又怎么能平白无故享受和获取这富足的生活呢?所以,我要送你去学习一技之长,你愿意吗?」

    耆婆童子高兴地回答:「好啊!」

    从此以后,耆婆童子就跟随得叉尸罗国的一位名医学习医术,这位得叉尸罗国的医生姓阿提梨,名叫宾迦罗。

    七年过去了,耆婆童子潜心学习,医术日进。

    一天,耆婆童子对宾迦罗说:「老师,经过学习,我觉得知识有如天空是那样的无边无际。不知道我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成绩如何?更不知道这样的学习要到何时?」

    宾迦罗老师听后,略微思考了一会儿,转身走出屋门。半晌,拿来一个圆形的笼子和几样挖草掘根用的工具,递给耆婆童子,嘱咐他说:「你拿着这些工具,在得叉尸罗国内寻觅各种草药,如果是你能辨认,确认为药材的草木,就不要带回来;你只要把你认为不认识的和不可做为药材的草木植物等放在这个圆笼中带回来就行了。」

    耆婆童子遵照老师的话,背起行囊独自出门了。

    耆婆童子历尽艰险,走遍了得叉尸罗国内的大小山川,看到了千万种花草树木。昔日老师教的识别草药的知识都清晰地印在脑子里,每一种草木他都能辨认出来。那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在他眼里都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耆婆童子外出回来后,把自己已能够分辨药材,正确识别它们的不同作用,以及未发现不能做药的草木的情况,向老师逐一呈告。

    宾迦罗老师悉心听完后,对耆婆童子说:「你现在医术道行都已经修成,可以离开我去独立行医了。目前在国内,我的医术是第一位的。如果我死去了,你就会成为医术最高的人。」

    耆婆童子挥泪告别了老师,在回家的途中来到了婆伽陀城。

    婆伽陀城有一个巨富的夫人,在十二年前开始得了一种奇怪的头痛病,发作时头痛欲裂。十二年中请了很多医生来为她诊视、治疗,但都无法使病情康复。

    耆婆童子听说此事以后,就来到了这个富者的家里。

    他对守门人说:「请禀告你家夫人,有一个来为夫人看病的医生,在门外等候。」

    守门人连忙进去,将耆婆童子的话告诉了夫人。夫人问道:「这个医生的衣着如何?他的外貌和行为举止怎样呢?」

    守门人急忙答道:「他是一个很年轻的医生,外貌端庄,衣着很普通。」

    夫人听后,自言自语地说:「那么有名望的老医生都没能治好我的病,更何况一个刚刚开始行医的年轻人呢?不过,反正没有什么坏处,请他给我看看倒也无妨。」

    于是,就让守门人请耆婆童子进来。

    耆婆童子给夫人察看病情之后,就取一些药来,并细细地煎过后,灌入夫人的鼻子和口中。

    当药物灌完时,只见灌入的药和唾液同时从夫人的口鼻中喷了出来。仆人们急忙取来盆盂接着,并给夫人擦洗干净。

    这时,夫人感到头痛减轻了许多,神情也觉得轻松了一些。于是,马上命令仆人们将药物从盆盂中收取回来,唾液则扔掉。

    耆婆童子见状说道:「夫人,您家中如此富有,却为什么连这么一点儿药渣都不舍得扔掉呢?」

    夫人看看耆婆童子,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