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庄子译注 >

第56部分

庄子译注-第56部分

小说: 庄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弃这一切,洗心寡欲,“虚己以游世”,并设计了“建德之国”这样一个理想世界。第三
段以北宫奢募捐铸钟故事,说明为政在顺乎自然。只要顺自然合民心,民就不以为负担,
而能顺利完成。
第四段包括两个故事。第一个讲太公任慰问孔子,讲给他意怠这种海鸟,十分懦弱
无能,却可免害。归结为“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只有舍弃功名,混同于众人,“削迹
捐势”,”纯纯常常”,才得不受危难。第二个故事,通过假国逃民林回“弃千金之壁,
负赤子而趋”的行为,说明以利合不得长久,以天性合才能长久。第五段,庄子与魏王对
话,通过腾猿在高大丛林中可以腾跃自如,在低矮带刺的灌木丛就胆战心惊,缩手缩脚,
比喻君子处“昏上乱相”间,不能展其才能,斥责世道之黑暗。第六段,通过孔子回答颜
回四问,阐述人要与自然和谐,要舍弃自性以外的东西,正己以待万物之变,使自性与天
合一。第七段,庄子游园,观察到蝉、螳螂、异鹊、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领悟出利害、
得失、忧乐等对立事物,无不召致向相反方面转化,只有无欲无求;才可避祸。第八段,
讲养德必须谦卑,自炫自伐则为人所贱。以为全篇作结。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1)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
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2)
。”夫子出于山
(3)

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4)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
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5)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
(6)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7)
,无誉无皆
(8)
,一龙一蛇
(9)
,与
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10)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11)
,浮游乎万物之祖
(12)
。物
物而不物于物
(13)
,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
人伦之传
(14)
,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
(15)
,廉则挫,尊则议
(16)
,有为则亏,
贤则谋,不肖则欺
(17)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8)
!”
'注释'
(1)大木:大树。
(2)不材:不成村。天年:自然寿命。
(3)夫子,指庄子。
(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村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下村间,即受材零又受不材累。


(7)若夫:至于。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皆(zǐ):毁谤非议。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专为:不主于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
(12)万物之祖:夫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下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廉:刚正、有梭角。议:非议指责。
(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
(18)志:记注。乡:同向,趋向、归向。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之人停在旁边却不去
砍伐。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
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庄子从山中走出,寄宿在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
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
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
道:“昨天山中之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今天主人之鹅,因不
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庄周
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象与大道相似,实则非也,
所以也不能免于受牵累。至于顺乎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无
赞誉也无毁谤,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变化,而不肯专主一端。
时上时下,以与天地万物和谐为准则,茫然无心漫游于未曾有物的虚突之中。
按物之本性去主宰万物而不为物所役使,这样哪里会受到牵累呢!这就是神
农、黄帝遵循之法则。至于万物之情理,人世伦理之传习就不是这样。聚合
转成分离,成转成毁,刚直则受挫伤,尊贵则遭非议,有作为就有亏缺,贤
能就遭暗算,不肖就遭欺侮。怎么可能一定不受牵累呢!可悲呀!弟子们记
住、只有道德是要归向的。”
市南宜僚见鲁侯
(1)
,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
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
(2)

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优。”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
(3)
!夫丰狐文

(4)
,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
(5)
,犹且
肯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6)
,定也
(7)
。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
(8)
,是何罪
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9)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
(10)
?吾愿君剖形去皮
(11)

洒心去欲
(12)
,而游于无人之野
(13)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14)
。其民愚
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
之所将
(15)
。猖狂妄行
(16)
,乃蹈乎大方
(17)
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
捐俗
(18)
,与道相辅而行
(19)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
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偶
(20)
,无留居,以为君车
(21)
。”君曰:“彼
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22)
?”市南子
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


不见其涯,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23)
故有人者
累,见有于人者忧
(24)
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
(25)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
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
(26)
,方舟而济于河
(27)
,有虚船来触舟
(28)
,虽
有偏之人不怒
(29)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敏之
(30)
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
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31)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
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注释'
(1)市南宜僚:人名,姓熊名宜僚,家住市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
之可以当五百人矣。”即指此人。古人常以住地称谓其人,如东里子产、南郭子纂等。鲁侯:鲁哀公。
(2)须臾,片到。
(3)浅:肤浅。指只停留在世俗有形层而寻求治道,故言肤浅。
(4)丰狐:皮毛丰厚之狐。文豹:皮毛有美丽花纹之豹子。
(5)隐约:困穷。
(6)肯疏:与越趄义近,且前且却,犹豫不进的样子。
(7)定:知止审慎。
(8)罔罗,捕野兽之网。罔,同网,机辟:捕野兽之机关。
(9)皮为之灾:它们的皮很珍贵,人们为了得皮,就设法捕杀。故而是皮给他们带来灾祸。
(10) 独:难道,鲁国之权力和财富之于鲁君,好比珍贵毛皮之于野兽,人要夺取鲁国之权力和
财富就要加害鲁君,如同为得毛皮就要捕兽一样。
(11) 刳(kū)形去皮,比喻舍弃鲁国的权力和财富,刳,剖空。
(12) 洒心:把心洗涤干净。
(13) 无人之野:离开人类社会与天地相合。
(14) 建德之国,庄子虚构的按自性生活的理想社会,是大道与人生完美合一的境界。
(15) 适:往,将:行。言不知礼义规范为问物,却能与之完全吻合。
(16) 猖狂妄行:从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之行。
(17) 蹈:踏。大方,大道。
(18) 去:舍去。捐俗:抛弃世俗观念之约束。
(19) 相辅:相辅相成。
(20) 形:势,指鲁君所处之地位。倔(jū),傲慢。
(21) 居留:留处原来的地位。以为君车:抛弃君之势位,就是通往大道之车。
(22) 粮,自行携带的干粮食品。食,取自旅途的食物,这句的意思是说,建德之国本为虚构,
鲁侯不悟,以为实有。宜僚在一步步点播引导,使其领悟。
(23) 自此远:自此远离尘世而入更广漠虚空的世界。
(24) 有人:把人民国家视为己有,必成牵累,见有于人:指敬鬼尊贤,厉精图治,以治理好国
家为己任,则是为国家人民所役使。
(25) 这句意思是,尧不以天下为己私有,故非有人。任天下自治,而不加干预,是不见有于人。
(26) 大莫之国:广漠空虚之境。
(27) 方舟,并舟。济:渡。
(28) 虚船:无人驾驶的空船。
(29) 偏(biǎn):心地狭窄。
(30) 张歙(xī),撑开或靠拢。歙,合。
(31) 恶声:责骂之声。


'译文'
市南宜僚拜见鲁侯,见鲁侯面有忧色。市南宜僚说:“国君面有忧色,
为何呢?”鲁侯说:“我习学先王之道,遵循先君之业;我敬鬼尊贤,身体
力行,未曾片刻背离,竟然还不能避免祸患,我因此而忧愁。”市南宜僚说:
“国君的免除祸患方法过于肤浅呐!皮毛丰厚的狐狸和花纹美丽的豹子,栖
息于深林之中,隐伏在岩洞之内,多么安静;夜里出来白天隐居,多么戒备;
虽然饥渴困穷,尚且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到江湖边上去觅食,多么审慎。然
而还是不能避免陷进罗网机关之中,它们有什么罪吗?珍贵皮毛带来的灾祸
啊。现在整个鲁国难道不都是君之皮吗?我愿君能剖空形体舍弃皮毛,清洗
心灵去除物欲,漫游于广漠无人境界,南越有个城邑,名字叫建德之国。其
民愚昧而质朴,少私心而寡情欲;只知劳作而不知私藏,给与而不求报答;
不知义将何往,不知礼将何行。从心所欲不加约束而行,就能台于大道。他
们活着适性快乐,死后安然归葬。我愿君舍弃鲁国,抛开世俗观念,与大道
相辅相成而并行。”鲁君说:“去那里路途遥远而艰险,又有江山阻隔,我
没有舟车,怎么办哪?”市南宜僚说:“君能不凭借地位做视于人,不留恋
舒适的生活条件,这就是国君通往大道之车。”鲁侯说:“到那里道路幽暗
辽远而无人烟,我与谁相伴?我没有干粮,没有食品供给,怎么能到达那里
呢?”市南宜僚说:“减少君之费用,节制君之欲求,虽无粮也可满足,君
将渡过江河,浮游大海,一眼望去不见边际,愈往前行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护送君的人都从岸边返回,君从此将远离尘世而进入无限广阔的世界!所以
把人民视为己有者必然成为牵累,以治理好人民为己任者必为其役使。故而
尧不以天下为已有,任天下自治而不加干预。我愿意去掉君之牵累,除去君
之忧愁,而只与大道漫游于广漠空虚之境。并舟而渡河,有空船来冲撞自家
之船,虽然心地狭窄之人也不会发怒。有一个人在船上,就一定要呼喊他撑
开或并拢过来。一次呼喊没听到,再次呼喊没听到,于是三次呼喊,就一定
以责骂之声相伴随。起先不怒而今恼怒,因为起先是空船,而今是有人在上
面。人能把自己变成空虚淡漠,在世上漫游,谁还能加害于他呢!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
(1)
,为坛乎郭门之外
(2)
,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3)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
(4)
,曰:“子何术之设
(5)
?”奢曰:“一之间无敢设

(6)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7)
多,侗乎其无识
(8)
,傥乎其怠疑
(9)

萃荤乎芒乎
(10)
,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从其强梁
(11)
,随其
曲傅
(12)
,因其自穷
(13)
,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
(14)
。”
'注释'
(1)北宫奢:卫国大夫,名奢,居于北宫,因以为号。赋敛:募集,即募集铸钟费用。
(2)坛:铸钟之处。
(3)县:同悬,悬挂钟的架子,分上下两层,也就是两组,按钟之音律排列,可见所铸为编钟。
(4)王子庆忌:可能是周王室公于,在卫国任职为官之人。
(5)术:方法。设;施行、使用之意。这句是说,庆忌见北宫奢募捐铸钟,完成很快,问其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