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庄子译注 >

第58部分

庄子译注-第58部分

小说: 庄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而歌■氏之风
(2)
,有其具而无其数
(3)
,有其声而无宫角
(4)
,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

(5)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
(6)
。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
(7)
,爱己而造哀也
(8)

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9)
。无始而非卒也
(10)
,人与天一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
穷侄不行
(11)
,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
(12)
,言与之偕逝之谓也
(13)
。为人臣
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14)
?”“何谓无受人益
难?”仲尼曰,“始用四达
(15)
,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
(16)

吾命其在外者也
(17)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
(18)
?故曰:


“鸟莫知于鷾鸸
(19)
,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
(20)
,虽落其实
(21)
,弃之而走,其
畏人也而袭诸人间
(22)
,社稷存焉尔
(23)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
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
(24)
,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25)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
(26)
;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
(27)
,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28)
!”
'注释'
(1)据槁木:执持木杖。槁伎,以枯枝为击节之策。
(2)■(yàn):古通焱。焱氏即神农氏,传说为教民稼穑之古帝王。风:歌谣。
(3)具:敲击拍节之木棍等。无其数:作为乐器用的各种器具都有一定规格尺寸,即为数。此时
只是信手取来,不合规格,故称无其数。
(4)宫角:官商角徵羽五声之代称。
(5)犁然:犹厘然,条理分明。
(3)端拱:端立拱手。还目:转眼。
(7)广己:扩大己之德。造大:造作夸大。
(8)造哀:超乎自然,过分造作之哀痛。此句意为,孔子担心颜回把自己的道德看得过高而有所
造作夸大,由于爱已过深而哀痛过度。
(9)天损:自然带来的损害。人益:别人加给的超出自性的东西。如权势利禄名誉之类。
(10) 无始而非卒:没有哪个起点不同时又是终点的。卒,终。庄子认为终与始是相对的、转化
的。如晨是昼之始,夜之终,即是始,也是终。始终又在相互转化。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11) 穷桎不行,困穷滞碍不能通达。桎,通窒,滞碍。
(12) 运物之泄:万物运动过程之发泄。
(13) 与之偕逝:与天地万物一起变化流行。
(14) 待无:对待天道,对君命尚能执守勿违,何况是对待天道呢。
(15) 始用四达:开始见用于世,即能四面八方无不通达。
(16) 非己:物之所利,非关于已,乃是本性之外的附带之物。
(17) 命其在外者,命运操纵在外,非由自己所主宰。
(18) 此句意为:非性分之所有,取之则为盗窈,故君子贤人不妄取。
(19) 知:同智。鷾鸸(yìér,):燕子。
(20) 目之:看一眼,不宜处:不适宜停留。不给看:不再多看即离去。
(21) 落其实:布下网络和诱饵想逮庄燕子。落与络通,网络,实即食,诱饵。
(22) 袭:入,这句的意思是,燕子畏惧于人,而又八于人宅筑巢以免害。
(23) 社稷:指代国家。
(24) 化其万物:万物生灭变化无穷,禅:相互更代。
(25) 正而侍之:持守正道以待其变化。
(26) 有人,天也:人事变化莫下受天道支配。
(27) 不能有天:指人不能支配天道。
(28) 晏然:安然,体逝而终:体悟天道常行不息之性而终其天命。
'译文'
孔子一行困穷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某地,七天没有生火做饭。孔子左手拄
着木杖,右手以枯枝击节,唱起神农氏时代的歌谣,虽有击节之具但不台标
准,有声音但不合音律。敲木之声与歌唱之声,却条理分明而与人心相合。


颜回端正拱手而立,转眼看着孔子。孔子担心他把自己的道德看得过高而有
所造作夸大,由于爱己过深而哀痛过度,就说:“颜回呀,不受自然加给的
损害容易,不受外人加给的利誉难。没有哪个起点不是终点的,人和自然是
同一的。既然一切都是变化不息的,谁知今日唱歌者又是谁呢?”颜回说:
“请问什么叫作不受自然加给的损害容易?”孔子说:“饥渴寒暑侵袭,困
穷滞碍不能通达,这是天地之运行,万物运动无穷之发泄,就是说与天地万
物运动变化相和谐就是了。作为人之臣,不敢违背君命。执守臣之道尚且能
如此,而何况以对待天道呢!”颜回又问:“什么叫不受人加给之利誉难?”
孔子说:“开始见用于世四面八方无不通达,官爵奉禄并至而不穷尽。这些
外物带来的利益,并非关乎己之本性,乃是性外之物,外利得失之命运操纵
于外。君子不作强盗,贤人不作窃贼,我要取这些性外之物算是什么人呢?
所以说:鸟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了,看一眼不适宜停留不再多看即飞去,虽
有网络诱饵,弃之而去。它们害怕人又人人之宅筑巢以免害。人亦须赖国家
以生存。”颜回又问:“什么叫没有哪个起点不是终点?”孔子说:“万物
生灭变化无穷而不知如何相互更代,哪里知道它的终点?哪里知道它的起
点?持守正道以待其变化就是了。”颜回又问:“什么叫人与天是同一的?”
孔子说:“有人事之变化,又无不受天支配;有天道变化,亦出于自然。人
不能支配天道,这是其本性决定的,圣人安然体悟天道常行不息之性而终其
天命。”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
(1)
,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2)

感周之颖
(3)
,而集于栗林
(4)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
(5)
,目大不睹
(6)
。”蹇裳跛步
(7)
,执弹而留之
(8)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
搏之
(9)
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
(10)
见利而忘其真
(11)
。庄周怵然曰
(12)

“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13)
!”捐弹而反走
(14)
,虞人逐而谇之
(15)
。庄
周反入,三月不庭
(16)
。蔺且从而问之
(17)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18)
?”
庄子曰:“吾守形而忘身
(19)
,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20)
。且吾闻诸夫子曰:
‘入其俗,从其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颖,游于栗林而忘
真,栗林虞人以我为戮
(21)
,吾所以不庭也。”
'注释'
(1)雕陵之樊:陵园内植粟树,外有篱笆围护。雕陵为陵园名,樊与藩通,藩篱之类。
(2)异鹊:异乎寻常之鹊。广:长。运寸:径寸,指鸟眼睛很大,直径有一寸。
(3)感:触碰。颡(sǎng):领头。
(4)集,群鸟栖于树上。泛指鸟儿落下。
(5)殷:大。逝:往,飞走。
(6)不睹:看不见人,以至触碰庄周额头。
(7)蹇(qiān)裳:提起裤角。躩(jué)步:蹑足而行,生怕惊动鸟儿。
(8)留之:佇立伺便发弹而射之。
(9)执翳(yì):用树叶遮蔽自身,以便偷袭猎物。翳,遮蔽。
(10) 从而利之,指随之从中得利,可趁机捕到螳螂。
(11) 真:真性,本性。忌其真:忘掉自己的本性。如鸟目大能视而下见,翼长能飞而不逃,不
知避险保身,即是忘其真。
(12) 怵(chù)然:惊惧警惕的样子。


(13) 相累:相互军累。蝉为美荫所累,螳螂为蝉所累,异鹊为螳螂所累。万物皆为利累而忘害。
二类相召:不同物类相互召致。利与害、祸与福、忧与乐、得与失等等相与为类,相互对立,又是召
致对方的条件。如螳螂之利在捕蝉,专注此利忘记异鹊在后;异鹊之刊汪螳螂,专注于此而忘记乎持
弹弓藏在树下的庄周。此利便成为召致彼鲁的条件,只有无求才能远害。
(14) 反走:返身跑回去。
(15) 虞人:看管陵园之人。逐:追赶。谇(suī):责骂。以其为偷粟之人。
(16) 三月:应作三日。不庭:不快意、下开心之意,庭,“庭”读为逞。
(17) 蔺且(Iìnjū):庄子弟子。
(18) 顷间:近来,近期。
(19) 形与身皆指人自身,庄子言己虚静时知守形,动作时则忘身。如蝉、螳螂、异鹊在没有外
利引诱而静处时知警觉,一旦专注外利而动作时,警觉便消失,从而忘记自身之危险。
(20) 此为庄子自喻。言其能冷眼旁观世人追名逐利之危险,却不懂自己应当避开之道理。
(21) 戮,辱。
'译文'
庄子在雕陵里面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鹊鸟从南边飞来,翅膀长有七尺,
眼睛的直径有一寸长,触碰庄周之额头,而落在栗树林中,庄周说:“这是
什么鸟啊!翅膀长而不飞去,眼睛大而不见人。”便提起裤角蹑步而行,拿
着弹弓伫立伺机发弹击之。看到一只蝉正在浓密树荫下而忘记自身的危险,
螳螂躲在树叶后伺机偷袭,见得而忘记自身的危险;奇异之鹊随之而从中得
利,见利而忘记其真性。庄周惊博警惕悦,“唉!物类本来是相互牵累,二
类对立而又构互召致。”丢下弹弓返身跑回去,看管陵园的人以为他喻了东
西,在后面追赶责骂。庄周返回家中,接连三日不快意,学生蔺且因而问道:
“先生近来为何很不快活呀?”庄周说:“我静能守形,动却忘身,我能看
破世人追名逐利之危险,自己却不知躲避。而且我听先生说:‘人乡随俗,
服从禁令。’现在我在雕陵中游玩却忘了自身,奇异之鹊触碰我的额头,游
于栗林而忘记真性;栗林的看守人因而责骂我,我所以不快意呀。”
阳子之宋
(1)
,宿于逆旅
(2)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3)

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
(4)
:“其美者自美
(5)
,吾不知
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
贤之行
(6)
,安往而不爱哉!”
'注释'
(1)阳子:阳朱,见《应帝王》篇注。
(2)逆旅,旅店。
(3)恶:丑。
(4)小子:年育人,指旅店主人。
(5)自美:自以为美。
(6)自贤:自以为贤。
'译文'
阳朱去宋国,寄宿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小妾,其中一个漂亮,一
个丑陋,丑陋的被尊宠,漂亮的被轻贱。阳朱问这是什么缘故,店主人回答
说:“那个漂亮的自以为很漂亮,我却不知她那儿漂亮;那个丑陋的自以为


丑陋,我却不知她那儿丑陋。”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丢
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田子方
'题解'
本篇取第一句的前三字“田子方”为篇名,是以人名为篇名,与篇义无关。本篇宗
旨与年篇和《至乐》、《达生》、《山木》等篇相近,重在阐述人生哲理,描述了几个理
想人物形象,如东郭顺子、温伯雪子、减丈人、老聃等,供人效法。同时较系统地阐述了
死生相待,莫知所究的生死观,以及天地阴阳“两者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焉”和天地万物统
一等宇宙论问题,是对内篇中有关这类问题的明确表述。
全篇粗略划分为八段。第一段,田子方与魏文候对话,描述保持人性纯真的东郭顺
子神态,认为这样的至德君子是无法称颂的。而那些可以称道的人,连同“圣知之言,仁
义之行”,与其相比皆如土梗一般微不足道。隐含批评儒家有为,颂杨道家无为之义。第
二段,通过温伯雪子之口,批评儒学“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为知未不知本。而孔子
见温伯雪子“目击而道存”,揭示道不可言,即在人的整体情态气象中,可使人一望便知。
第三段,通过孔子与颜渊对话,说明亦步亦趋的模仿只能得到道之迹,只有遗忘这些有形
之迹,与天地变化合一,才是真正悟道。
第四段,通过老聃之口。对口不能言,心不能知的道作了系统表述。即天地阴阳“交
通成和”而生万物,万物处于死生转化的无限过程,万物统一,得此则为至美至乐,则为
至人之德,至人之德为本性自存,不假修为。第五段,包括庄子见鲁哀公,百里奚爵禄不
入心,宋元君发现真画师三个故事。其共同点是强调纯真的重要,衣冠、爵禄、礼节都是
外在形式,是靠不住的,抛开形式才能发现真心。第六段,通过文王与臧丈人的故事,描
述一个推行无为而治,而又功成身退的理想人物。第七段,伯昏无人评论列御寇之射箭是
有为之射,不是无为之射。至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才是射
之极致。第八段,包括肩吾与孙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