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庄子译注 >

第80部分

庄子译注-第80部分

小说: 庄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周,围困于陈、蔡之间。要杀先生的没有罪过,凌辱先生的不受禁止。他
还在唱歌弹琴,乐声不能断绝,君子的没有羞耻之心也象似这样的吗?”颜
回在旁没有应声,进屋告诉孔子。孔子推开琴,唉声叹气他说:“子由和子
贡,都是见识浅的人。叫他们进来,我告诉他们。”于路、子贡进入。子路
说:“象现在这样,可以说是穷困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能通
达道理的叫做通,不通达道理的才叫做穷。现在我孔丘坚守仁义的道理而遭
到乱世的祸患,怎能说是穷困呢!所以,自我反省不是穷困于道,而是面临
灾难不失卓自己的德行。寒天来到,霜雪降落,我这才知道松柏树的茂盛。
陈蔡被围困的危险,对我孔丘来说正是自己的幸运啊!”孔子又安然地继续
弹琴唱歌,子路威武兴奋地手拿盾牌跳起舞来。子贡说:“我不知夭高,也


不知道地深。”古时得道的人,穷困时快乐,通达也快乐,所欢乐的原因并
不是穷困通达。明白了这种道理,那么穷困通达就变成为寒暑风雨的规律了。
所以许由能自娱于颖水之上,而共伯可自得于共丘山之下。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
(1)
,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
(2)
,居
于吠亩之中
(3)
,而游尧之门
(4)
。不若是而已
(5)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
(6)
。吾羞
见之。”因自投清冷之渊
(7)
。汤将伐维
(8)
,因卞随而谋
(9)
,卞随曰:“非吾
事也。”汤曰:“孰可
(10)
?”曰:“吾不知也。”汤又因督光而谋
(11)
,瞀
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
何如
(12)
?”曰:“强力忍垢
(13)
,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

(14)
。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棠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
(15)
;胜
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
(16)

吾不忍数闻也
(17)
!”乃自投稠水而死
(18)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
(19)

武者遂之
(20)
,仁者居之
(21)
,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
(22)
?”瞀光辞曰:“废

(23)
,非义也;杀民
(24)
,非仁也;人犯其难
(25)
,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
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
(26)
!吾不
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沉于庐水
(27)

'注释'
(1)北人无择:人名,姓北人,名无择。
(2)后:指君主。
(3)败:田间水沟。畎亩:指田间。
(4)游尧之门:游于天子之门。
(5)若:但,不如。是:如此,这。已:止。
(6)辱行:可耻的行为。漫:污弄。
(7)清泠(líng):江中的渊名。
(8)汤,商汤。桀:夏桀。
(9)因,就,从事,卞随:人名,姓卞名随,当时的隐者。
(10) 孰:谁。
(11) 瞀光:即务光,夏人。
(12) 伊尹:商初的大臣,名伊,尹是官名,奴隶出身。
(13) 强力:自勉顽强。忍垢:忍受耻辱。
(14) 克,胜。
(15) 贼:残忍。
(16) 辱行:耻辱的行为。
(17) 数(shuò):屡次。闻:搅扰。
(18) 椆(zhōu)水:即桐水,在颖川。
(19) 知,通智。知者谋之,指伊尹。
(20) 遂:完成,武者遂之:指汤自己。
(21) 居之:居天子的地位。仁者:指瞀光。
(22) 吾子:你。胡:何,立:古位字。
(23) 废上:指汤放桀。
(24) 杀民:指汤用兵。
(25) 人犯其难:别人冒险。


(26) 尊我,推我为君。
(27) 庐水:庐江,当在安徽,旧注说其在辽东不可信。
'译文'
舜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说:“奇怪啊,国王的为人,
处于田亩之中,而游历于尧帝之门。不就是如此而已,还要用他的耻辱行为
来法污于我。我见到他感到羞耻。”因而自己投入清冷之渊而死,商汤要讨
伐夏桀,就这件事与卞随商量,卞随说:“这不是我的事情。”商汤说:“跟
谁说可以?”说:“我不知道。”商汤又就此事同务光商量,务光说:“这
不是我的事情。”商汤说:“跟谁说可以?”说:“我不知道。”商汤说:
“伊尹怎样?”曰:“他能勉强己力而忍受耻辱,我不知道他别的了。”汤
就和伊尹策谋讨伐夏桀,战胜了夏桀。汤让位给卞随,卞随推辞说:“君主
伐桀时找我谋划,一定以为我是残忍的人:战胜了夏桀而让位给我,一定认
为我是个贪婪的人。我生活在乱世,而无道的人一再用耻辱的行为来玷污我,
我不能忍受屡次的搅扰!”于是自投稠水而死。商汤又让位给务光,说:“有
智慧的人策谋之,武勇的人完成之,仁义的人来就位,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你为什么不即位呢?”务光推辞说:“废黜君上,不是义;杀害人民,不是
仁;别人犯难,我享其利,不是廉。我听说:‘不合于义的,不接受它的利
禄;无道的社会,不踏它的土地。’何况是把我尊奉君位呢!我不忍心长久
地目睹这种情况。”于是背负石头而自沉干庐水。
昔周之兴
(1)
,有士二人处于孤竹
(2)
,曰伯夷、叔齐
(3)
。二人相谓曰:“吾
闻西方有人
(4)
,似有道者
(5)
,试往观焉。”至于歧阳
(6)
,武王闻之
(7)
,使叔
旦往见之
(8)
。与盟曰:“加富二等
(9)
,就官一列
(10)
。”血牲而埋之
(11)
。二
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
(12)

时把尽敬而不祈喜
(13)
;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
(14)
。乐于政为政,乐
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
(15)
,不以人之卑自高也
(16)
,不以遭时自利也
(17)
。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
(18)
,上谋而下行货
(19)
,阻兵而保威
(20)
,割牲
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
(21)
,杀伐以要利
(22)
。是推乱以易暴也。吾闻古之
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
(23)
,殷德衰,其并乎周以
涂吾身也
(24)
,不如避之,以絮吾行
(25)
。”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
焉。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
(26)
,高节戾行
(27)

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
'注释'
(1)昔:过去。周:周朝。
(2)士:天子、国君之子亦称士。孤竹:商代国名。
(3)伯夷、叔齐:孤竹国君长子和次子。《庄子》中多篇提到此二人。
(4)西方有人:指周。
(5)似有道者:指周文王。
(6)岐阳:岐山之阳。
(7)武王,周武王,姬发。
(8)叔旦:指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9)富,俸禄。


(10) 就:任。一列:一品位。
(11) 血牲而埋之,用盟誓的牲畜血涂盟约上埋在盟坛的地下祭神。
(12) 神农:上古皇帝神农氏。
(13) 祈:求。喜:通禧,福。
(14) 尽治:尽心治理。无求:无求利禄报答。
(15) 坏:失败,败坏。
(16) 卑:卑下,自高:抬高自己。
(17) 遭时:遇到时机。自利:自谋私利。
(18) 这,急速。
(19) 上:通尚。上谋:高尚的什谋。行货:用爵禄收买人心。
(20) 阻兵:靠武力。
(21) 说:通悦。说众:取得民众的欢心,哗众取宠。
(22) 要利:追求利益。
(23) 暗:昏暗。
(24) 周:周朝社会。
(25) 絜:通洁。
(26) 赖,恃。
(27) 戾:通厉。
'译文'
过去周朝兴起时,有两个国君的子弟住在孤竹,叫伯夷、叔齐。二人商
量说:“咱们听说西方有个人,好象是有道的人,是不是去看一看。”到了
歧阳,武王听说,派周公旦去接见他们。和他们立盟说:“追加俸禄二级,
授官一等行列。”用牺牲血涂盟约埋在盟坛地下。二人相视而笑,说:“咦,
奇怪啊!这不是我们所说的道。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时,四时祭把竭尽诚敬
而不求福;对于民众,以忠信尽心治理而没有什么祈求。乐意正的人就同他
同正,乐于治的人就同他同治。不以别人的失败来显示自己的成功,不以别
人卑下而抬高自己,不以逢好时运而谋图私利。现在周朝看到殷朝的混乱而
急速夺取政权,崇尚计谋用爵禄收买人心,专靠武力而保持威势,杀牺牲立
盟作为信誓,宣扬自己的美行哗众取宠,屠杀攻伐来追求利益,这是推行乱
政来代替暴政。我们听说古代的贤士,时逢治世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时遇乱
世不苛且偷生。现在,天下昏暗,殷德衰败,与其和周朝并存污辱我们,不
如避开它,以洁净我们的德行。”二人向北到首阳山,便饿死在那里。象伯
夷叔齐这样的人,对于富贵,如果可以得到,那么一定不去获取,而表现高
尚的气节和不平凡的行为,独乐自己的志向,不用于世事。这就是二位贤士
的节操。


盗跖
'题解'
《盗跖》以人名篇。“盗跖”指名叫跖的大盗。本篇的主旨在于揭露和批判儒家的
道德规范和俗儒追求荣华富贵的观念,宣扬顺从自然本性的道家思想。有人认为本篇是膺
品,非庄子作,此种看法不可轻信。
在“孔子与柳下季为友”至“孔子再拜趋走”的几段中,庄子通过盗跖之日揭露孔
子的言行,批判孔子的仁义说,讥斥儒家是“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人,说孔子的言行
是“诈巧虚伪”。在“子张问于满苟得”和“无足问于知和曰”的段落中,庄子又通过盗
跖之口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批判儒家伦理道德的实质是贵贱无等,长幼无序,造成了天下
之至害。并用先王之治的乱伦之例驳斥了宣扬圣土之治的一些观点,这对儒墨的尊先王的
思想都是严厉地批判。从中可以看出儒墨显学之争,也可以看出庄子作为道家与儒墨学派
思想观点的不同。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
(1)
,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
(2)
。盗跖从卒九千人
(3)

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
(4)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
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
(5)
,万民苦之。孔子
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于
(6)
;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
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
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不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
(7)
。”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
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
(8)
,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
心如涌泉
(9)
,意如飘风
(10)
,强足以拒敌
(11)
,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
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
(12)
,子贡为右
(13)
,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
(14)
,脍人肝而餔之
(15)
。孔子下车
而前,见谒者
(16)
,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人通。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垦,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
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
(17)
,带死牛之胁,多
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
下学士不反其本
(18)
,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
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浦之膳
(19)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
愿望履幕下。”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
(20)
,避席反走
(21)
,再拜盗跃。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瞑目
(22)
,声如乳虎,曰:“丘,
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
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
(23)
,此上德也;知维天
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
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
激丹
(24)
,齿如齐贝
(25)
,音中黄钟
(26)
,而名曰盗历,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
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
(27)

罢兵休卒,收养昆弟
(28)
,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盗
跖大怒曰:“丘,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